高考语文二轮 考点专练2 扩展语句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 考点专练2 扩展语句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 考点专练2 扩展语句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 考点专练2 扩展语句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 考点专练2 扩展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语言文字运用+扩展语句(考点专练)+名句默写+论述文阅读(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历来为文人所称赏。B.截至年9月底,匹克公司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大幅减少,而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老股东大幅减持,更无异于釜底抽薪。C.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一种讽喻艺术,天生就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一种代表下层民众情趣和社会正义感的艺术表达形式。D.电视剧《兵王》的主角沈笑,曾经玩世不恭,经常违背上级的命令,头角峥嵘,但经过一番磨练之后,竟然成长为一代兵王。解析A.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应为“淡泊恬然”。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应为“雪上加霜”。C.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D.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应为“惹是生非”。答案C2.(·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解析A.表意不明,“两个”既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B.介词多余,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对于”。D.成分残缺,“是……的时代”缺主语,可在“是”前加“这”。答案C3.(·东北三校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①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②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③那燃烧是无声的,唯其无声,方显执著④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生长,如熊熊的火焰⑤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⑥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入地下,化成肥料A.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⑤④③⑥①C.④②⑤①③⑥ D.⑥④③②⑤①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衔接点:⑥“埋入地下”;④“墓上”“火焰”;③“燃烧”;②“有的时候”;⑤“有的时候,“昭示的一个真理”引出后面的结论;①“这个人……留下……痕迹”与下文衔接。答案D4.(·贵州六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请筛选并整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为“潜规则”拟写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5分)潜规则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心照不宣、暗箱操作的规则,是潜藏在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是见不得阳光的东西。潜规则已经约定俗成,成为许多人普遍认同的规则。也就是说,潜规则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人群之中,已经通用化了。潜规则没有强制性,但实际上起作用,大家不得不遵循。如果你不按这些规则办事,也就别想办成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下定义”的主要信息有“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被定义概念的类属”。其信息组合公式如下:“被定义的概念”=“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描述”+“类属”。根据题意,应首先选用主谓宾句式,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即“潜规则是……的规则”;然后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成定语部分并合理排序,整合成句。注意字数限制。答案潜规则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实际上起作用的、人们不得不遵循的规则。5.(·山东济南一模)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如果你想得到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例句的基本句式为“如果你想得到……,就将自己变成……,到……去……”;仿句要注意比喻的要求;内容要积极向上,力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答案(示例)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一只蜂,到花的园林中去采撷;如果你想拥有广阔,就将自己化作一只鹰,到天空的怀抱里去飞翔。6.(·广东广州二模)下面的图表是有关机构对某市不同年龄段亚健康人群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分别概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种亚健康类型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6分)(1)躯体亚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理亚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适应亚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应首先分析图中三种亚健康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所产生的变化,之后用规范的语言分别概括其变化规律。答案(1)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2)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缓慢下降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低)(3)中间年龄段(31~50岁)发生率略高,之前或之后的都相对较低。二、考点专练:扩展语句(18分)7.(·浙江十二校第二次联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越过60字)(6分)傍晚雪天地美不胜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内容上,不仅要用到所给词语,还应力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傍晚,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向人间播撒着花儿,红梅欢笑漫天雪,顷刻,天地之间,清纯洁净,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8.(原创题)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不少于40字。(6分)道路身影足迹(1)描绘一种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一种感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1)要侧重于描写,语言要生动、形象。(2)要侧重于议论,要能揭示出身影、足迹的深刻寓意。答案(1)这是一条平直的道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匆匆前行,虽然他们的脚步很重,却不能留下深深的足迹。(2)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人们:要想不枉此生,唯有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让前行的脚步留下负重的足迹,让消逝在历史中的背影在人们的头脑中永驻。9.(·河北石家庄第二次质检)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70字左右。(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结合诗题“边词”解读诗句的含意,准确表达出诗句描摹的情景中所蕴涵的情感,方可做到情景交融;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荒寒的边地,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安早已春意阑珊。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的深深怀念。三、名句默写(6分)10.(·东北三校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解析易错字:(1)畔;(2)倚,砯,崖,壑;(3)渺,沧,粟,须臾。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暂凭杯酒长精神(2)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四、论述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烟台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道:“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1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解析不能体现“人文精神”,与题干不符。答案A1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解析A.原文是“清明节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