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2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地理统计图表分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数据表格2、7、812坐标图1、3、4、5、612、13结构图5、6、9、10、1113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右图各坐标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读图完成1~2题。1.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最有可能呈带状分布B.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可能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D.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A地需要解决灌溉水源2.读图中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表明1980年~年X河流域 ()。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1980年55.0%4.9%15.4%19.8%4.9%年40.2%6.2%1.3%44.1%8.2%A.下游泥沙沉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层变薄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地的农业优势区位因素为地形,而气候和河流均没有优势,水源条件不优越,因此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在地形、气候、河流上均没有优势,因此无法确定聚落形态;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G地没有地形优势,则人口不可能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没有河流优势,则水运条件不好。第2题,由图可知,年耕地、荒地比重减小,草地、林地增加,说明该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植树种草,使该河流域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生物多样性增加;因为该河流域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层不易被冲刷,土壤层没有变薄;水土流失减少,下游泥沙沉积较少;同时植被覆盖率增加,对河流径流季节调节作用增强,径流的季节变化变小。答案1.D2.C(·江苏扬州检测)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和“江苏省年和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人口总数变化不大B.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C.Ⅲ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D.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下降4.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B.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Ⅳ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减轻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解析第3题,Ⅰ阶段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总数变化不大,Ⅱ阶段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Ⅲ阶段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第4题,根据图可知,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Ⅳ,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答案3.A4.B读“世界某地气候统计资料图”,回答5~6题。5.下列城市的气候与图示气候类型大致相同的是 ()。A.北京 B.伦敦C.巴西利亚 D.开普敦6.该地附近盛产的水果主要是 ()。A.苹果雪梨 B.柑橘葡萄C.榴莲菠萝 D.荔枝龙眼解析第5题,由图示判断该地处于亚热带地区,且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可得出本题答案。第6题,结合上题结论判断该地盛产的水果。答案5.D6.B读中国~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7~8题。~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千克标准煤)年份城镇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用能农村人均生活商品用能215457.6977213520.6982216579.58187237600.2199243633261227.读表,正确的分析是 ()。A.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B.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C.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大幅增长D.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缓慢上升8.据表中的地理事象,相关判读正确的是 ()。A.城市生活用能利用效率较高B.农村生活商品用能比例较高C.农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城市D.农村生活用能以化石燃料为主解析第7题,农村生活用能由商品用能、非商品用能组成,城乡应以左、中两列数据相较,农村用能中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较多,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这也是造成“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的原因。生活用能的增长表格中并未涉及原因,C、D两项与题意不符合。第8题,通过数据分析可知B、C、D三项均为干扰性选项。其中,农村生活用能以生物燃料为主。答案7.B8.A读“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回答9~11题。9.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B.陕西省C.河北省 D.贵州省10.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11.“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解析第9题,试题提供的选项中,安徽省的人均产粮量最高。第10题,产粮大省地位下降意味着人均产粮量减少,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多和耕地减少。江苏省属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吸引大量省外务工人员;而且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会占用部分耕地,从而导致人均产粮量减少。第11题,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用地的扩大,故导致耕地保护难度增加。答案9.A10.D11.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省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740600122(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6分)(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注意是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据图及所学的知识判断总结。第(2)题,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改善,使死亡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使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第(3)题,从东西部几个省份的人口密度及所学的知识能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多山区少;沿海多内陆少。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答案(1)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2)原因:①社会稳定;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人口基数大等。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13.(·青岛质检)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某大城市1949~年发展统计图甲乙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丙(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8分)(2)据材料一中的图乙,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8分)(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4分)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据图示信息回答即可。图示信息涉及城市的有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用地面积三方面。第(2)题,注意从利弊两方面回答。从利看,主要是促进郊区农业大发展,从弊看,主要是占用耕地。第(3)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作为城市,因地表径流增大造成的城市洪涝是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该环节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