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_第1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_第2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_第3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_第4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板块一:语文有关阅读的常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

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

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

统计数字、亲身经历

道理论据: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

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

指那些来源于实

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

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

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

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插说。

板块二、答题技巧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

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十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

为该词比另一词

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

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

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

---■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

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

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L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

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

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

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

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儿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

先从儿个方面作

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板块三、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

A、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

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

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

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B、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

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L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

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

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

布局谋篇,遣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

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

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

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

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⑴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

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⑵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

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⑶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

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

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

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

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

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

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

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

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

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

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免了单纯

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议论:记叙文中的

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

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

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

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B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

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要表现方式,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二、一般具有

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三、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十分明确。四、语言准确、严密、简练。

阅读分析议论文,要根据它的特点,着重解决以下儿个问题:

一、找准论点阅读议论文,关键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

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也有的文章,在开

头提出中心论点

如《谈骨气》,开门见由,亮出论点,表明立场,先声夺人;还有的

文章,是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

议论,抽丝剥笋一般地亮出观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

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论据阅读议论文,在抓住全文的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

论据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述和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

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

三、弄清论证的方法及作用弄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

解中心论点。要弄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1)举例

论证:用事实说话,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道理论证:说理透

彻,令人信服;(3)对比论证:突出了全文要论证的观点,使得逻辑

更严密,更具说服力;(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且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说清楚事理。其次,还要注意的是,

这儿种论证方法有时候是交叉使用的。

四、理清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精练、严密、准确。它的语言往往有鲜

明的个性,或针硬时弊,或剖析事理,往往能利用抽象的词语来表现

丰富的内容。一般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

旨,深入揣摩其表达作用。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要抓住其词义的

范围和轻重及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

C散文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种是着重记写、

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

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

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另一种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

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

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阅读叙事性散文要把握好以下儿点:

一、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

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

容.

二、明确人称,理清顺序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以第二人称“你”来写的甚少,但第二人称

好像是面对面的对话,较易抒发作者的感情。第一人称“我”较常见,

但文学作品中的“我”只能视为人物形象,起串联情节的作用,为线

索人物。

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使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

艺术效果。

三、抓住线索,掌握布局

记叙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线,它可以是人、物、

事、情、活动,也可以是某种行为、问题、认识,甚至是一句话。它

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因而理清线索,有利于掌握

全文的布局。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

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记叙内

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

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

四、抓住特殊语句,领会文章主旨

叙事性散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但其中也有描写句、抒情句、议论

句,阅读中抓住这些特殊句,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描写能较好地刻

画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则

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

示中心;议论能直接点明或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旨乃至全文

主旨,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五、研读重点段落

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

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

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

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

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的。

六、透析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

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D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

介绍知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儿个方面:

一、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

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

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

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表示空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

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

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表示范围“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

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

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

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四、表示程度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

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

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又如:“沙漠是

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

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五、表示次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

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如:“立春过后,大地渐

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竺

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四个“讲

究”次序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构造特点的。

六、那么,如何分析和概括一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呢?

三步质疑法:一问“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来进行说明?”

二问“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三问“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依次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逐一找到最佳答案,

再把这些答案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就明

确了。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三个问题的答案依次是“全文围绕故

宫博物院来进行说明”“从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沿革、整体布局、

功用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团的特点”。其中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文章的中心句,涵盖了其他两个问题的

答案,自然就是全文的中心。

实际上,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只要明确了说明对

象以及说明内容,再明确说明的顺序(层次),说明对象的特征就非

常明确了。

七、说明顺序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

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我们阅读时,

如果弄清了说明顺序,就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

特征。

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

或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

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自

左而右,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

呈辐射式对事物作介绍。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

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

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个别),从

主要到次要。

要理清说明顺序,一般的方法是: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

绍,多以空间为序;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农作

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

明。

2、注意标志性的词语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

序。一般运用时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以

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

“右”等方位词。

例如: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

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

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

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

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杨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

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该段以“朱漆方台”为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顺序。

有“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等标志空间顺序的方位词。

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

的逻辑顺序的词。

例如: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

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

有优良传统……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例子1:1那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时路还

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

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儿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

里。

2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

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

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都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

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

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3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

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