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70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_第1页
DB13JT-70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_第2页
DB13JT-70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_第3页
DB13JT-70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_第4页
DB13JT-70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DB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PDBxx(J)/Txxxx-2021备案号:Jxxxxx-2021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seventyyearsResidentialhousing(征求意见稿)2021—XX—XX发布2021—XX—XX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seventyyearsResidentialhousingDB13(J)/T8XXX—20XX主编单位: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20XX北京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StandardfordesignofseventyyearsResidentialhousingDB13(J)/Txxxx—202x﹡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石家庄市书渊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3字数:xx千字202x年x月第一版202x年x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xxxx册定价:xx元统一书号:XXXXXX▪xxxx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202x年第xxx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编号为DB13(J)/Txxxx-202x)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现予发布,自202x年x月x日起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x年xx月xx日前言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xxxxx通知》(冀建节科函〔20xx〕xx号),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集成设计;5.建筑支撑体;6.建筑填充体;7.建筑长寿性能设计;8.品质优良性能设计;9.绿色持续性能设计;10.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本标准由河北省建设工程标准编制研究中心负责管理,由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83号,邮编:050011,电话邮箱:84845135@),以便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目次TOC\o"1-2"\h\u277551总则 建筑支撑体5.1一般规定5.1.1七十年住宅注重物理耐久性和功能耐久性,但更加强调功能耐久性。物理耐久性通过提高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以符合建筑支撑体设计使用年限70年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七十年住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DB13(J)/T8388为河北省现行标准,本标准的结构设计部分未全部列入该标准条文,故要求应满足该标准的相关要求。5.1.2七十年住宅支撑体设计通过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年限设计均满足70年的方法,以达到建筑支撑体本身的物理耐久性。5.1.5七十年住宅采用平面及竖向规则的体型,除利于提高建筑支撑体的安全性、经济性外,更便于住宅全寿命期内使用功能的改变,这是七十年住宅设计的重要技术路线。七十年住宅支撑体设计要求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主要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考虑,选用合适的构件形式及合理布置,以达到提高住宅空间功能使用的可变性。结构构件应根据可更换性、可维护性及更换和维护的难易合理确定使用年限,对不可更换也难以维护的构件,使用年限不低于70年。5.1.6住宅结构的体型规则性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因此设计应予以重视,规则性判断及相应的加强措施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5.1.7七十年住宅提倡采用工业化集成建造,当采用时主体部件设计及连接要求都应满足装配式建筑对主体部件及连接要求,应采用通用性强的标准化预制构件,宜区分各部件重要性及耐久性的不同要求,全部或部分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化预制构件。5.1.8七十年住宅建筑场地的选择是首先建立在场地风险评估、管控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全面的技术手段,判断确定风险内容,明确历史风险调查内容、目前风险及预测远期风险影响因素,结合消除现有或短期风险的措施的安全性、经济可行性,预测远期风险危害程度判断场地的适宜性及可能采取的措施的可行性,通过合理的各风险因素的综合判断评价,来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5.1.9为保证七十年住宅所要求的安全性、抗震性能、长寿命等特性,所用材料必须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1.12七十年住宅应明确结构和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以及相应正常维护的措施或要求,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不得拆改主体结构构件,不得进行加层改造。5.2结构选型及构件布置5.2.4结构布置应考虑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及墙体位置,并宜适当考虑全寿命周期内房间布局的可变性,尽量将墙、柱、支撑等抗侧力构件布置在公共部位或对使用空间影响小的位置。5.3荷载与作用5.3.14本节规定了70年住宅的荷载和作用,由于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其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温度作用以及地震作用均高于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结构,因此本节规定了设计使用年限70年时各种荷载和作用的确定方法。5.4抗震设计5.4.6由于70年住宅的地震作用按设计使用年限70年取值,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按设计基准期50年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50乘以地震作用调整系数ψ而得到,因此确定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时,也应在现有规范公式的基础上乘以ψ。5.5计算分析5.5.5和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的侧向刚度更小,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也明显大于混凝土结构,而住宅属于居民最常用的住所,在大风作用下其舒适度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通用的分析软件(如PKPM、YJK系列),均可对风振舒适度进行验算,因此,本标准规定不论是否高层钢结构,均应进行风振舒适度验算。5.5.6当住宅的梁板跨度较大(如板短向计算跨度大于4m,梁计算跨度大于6m)或者不考虑起拱的梁板挠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应对其进行舒适度验算。5.6地基基础5.6.1建筑场地的选择应建立在场地风险评估、管控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各风险因素的综合判断评价,来达到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5.6.2建筑本条规定了住宅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工程中尚应符合其它现行标准和勘察任务书的要求,并注意以下各项内容:1抗浮设防水位影响因素众多,不仅与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有关,有时还涉及地下水开采、上下游水量调配、跨流域调水等复杂因素,故规定地下水变化应按照100年考虑,宜进行专门研究。为保证工程可靠性和经济性,宜按照建设期和使用期分别提出抗浮设防水位。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进行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综合判定标准按不利因素考虑。5.8公共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5.8.2七十年住宅的共用设备管线应该根据用水空间等功能空间,考虑结构等因素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采用集成化、模块化部品,提高施工精度和便捷性,也便于更换和维修。5.8.3七十年住宅的共用设备管线应该尽量集中布置,共用管道井以及共用设备管线尽量布置在共用空间内,这样公用设施的使用、更换和维护对住户的私密空间不会产生影响,住户的装修、改造、维护等也不会对相邻住户产生影响。采用集成化、模块化部品,以满足通用性和互换性的要求,适应工业化施工和建造要求。5.8.5公共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部分属于支撑体部分,具有不可变性和高耐久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有关绿色住宅、健康住宅、智能化系统及大量的电子信息应用等先进技术发展迅猛,为了使住宅能够持续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尽量能够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满足住宅的未来需求。

6建筑填充体6.1一般规定6.1.1从住宅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七十年住宅建设及其后期运营维护考虑,七十年住宅设计应保证建筑支撑体使用寿命的同时,建筑填充体也要满足居住者家庭全寿命周期使用的灵活适应性需求。6.1.2七十年住宅应遵循建筑、装修、部品一体化的设计原则,推行工业化内装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实现以集成化为特征的成套供应及规模生产,实现内装部品、厨卫部品和设备部品等的产业化集成,内装部品体系执行优化参数、公差配合和接口技术等有关规定,以提高其互换性和通用性。并在更换时不影响其他用户。6.1.3建筑填充体与住户居住生活息息相关,在满足居住者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居住性能方面起到最直接作用。我国现阶段基本采用传统的湿作业为主的装修方式,材料消耗高,劳动效率低,装修品质差,不同程度的破坏结构支撑体,因此,装修方式有必要改变;干式工法是在现场采用干作业施工工艺,对构件、部品或材料进行建造,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以上缺点。6.2建筑6.2.1住宅套型强调使用功能分区明确,公共使用空间是家庭成员共用的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厨房等,私密使用空间是个人使用的空间,如卧室、书房等,要求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排干扰性,家庭生活必然产生厨房炊事的弃物,卫生间便溺,打扫房间垃圾等,不互相交叉影响,做到动与静分区,洁与污的分区。套内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和居住者全寿命期的使用需求,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兼顾当前使用和今后改造的可能性。6.2.2数据参照了北京地方标准《住宅设计规范》,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生活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无障碍的要求,本标准提高了各功能空间的最低使用面积值。6.2.3层高的规定参照了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考虑到七十年住宅因管线分离等技术要求会增加一部分垫层高度,净高相应减小,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对居住空间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常常会设置智能设备、户式中央空调、集中新风系统等,这些设备的设置也会占用一定的高度。住宅套型入口设置过渡空间(玄关)是联系内外的缓冲空间,功能主要为组织流线、更衣换鞋、储物收纳、视线遮蔽、洁污分区等功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有时玄关还兼有清洁、消毒的功能,以满足卫生防疫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应充分重视住宅入口空间的设置。短边净宽的规定是基于全装修成品交房的概念提出的,提高房间的使用效果和便于家具布置,双人卧室面宽是由床的长度、走道的宽度、电视的厚度等相加确定的。6.2.6住宅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自然通风是居住的基本要求,主要功能房间应布置在夏季迎风面,辅助房间布置在背风面;开口布置和方式应使室内气流均匀,力求吹过房间主要部分,避免室内通风死角,窗和门形成对角布置为宜;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设置,宜满足不同气候条件的通风要求。6.2.7住宅套型设计中对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十分重要,但住宅是家庭生活的场所,对外具有私密性要求,住宅的领域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在住宅设计时,应维护住宅的私密性不受视线和噪声干扰,尤其是相邻两侧和前后住户的视线干扰。6.2.8出于节地的考虑,在套型设计中常通过增加凹口为功能房间采光通风来节省面宽。在凹口中的房间分为主要功能空间及辅助空间两类。若在凹口中布置卧室、起居室等主要的使用功能空间,由于光照自遮挡、风压变化、开窗限制等因素,这些房间在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使用效果较差,安全防护也存在隐患。因此在规范中对这类凹口的净宽及比例进行了控制。另一方面,部分凹口中仅设置了厨房及卫生间。对于这类房间,人的使用情况一般表现为“高频率短时性”,因此这类凹口的物理环境、视线情况对人的影响较小,而此类凹口能提高住宅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土地利用率,因此在规范中,对这一类凹口不给予尺寸、比例上的限制。1.50m的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到凹口内房间的采光以及人的视觉感受,凹口宽度过于狭小,会使得凹口内的房间开窗宽度小,采光效果不佳,同时也会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1.80m以下宽度的凹口,都存在人徒手攀爬的可能,所以当凹口宽度不大于1.80m时,宜采取相应的防盗措施,如墙面防攀爬或者设置防盗窗。另外,凹口的宽度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过于狭小的凹口会给施工人员的操作造成不便,同时也可能造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浪费。当凹口内存在多个开窗时,相互之间会存在视线、噪声、烟气、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在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凹口的净深和净宽指外墙完成面的距离,如有阳台,亦应从外墙面开始计算。6.2.9敞开外廊与住宅外墙间形成的天井在火灾时容易成为火灾向上快速蔓延的通道,天井对外的开敞度决定了烟气的扩散程度;设置外廊的户型一般均在天井内开窗,住宅外墙与外廊的距离也决定了住户的开窗视线影响以及品质的好坏,因此,本条提出了对于设置外廊的一些要求。6.2.10易燃、易爆的甲、乙类物品危险性较大,为保障住户的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应严格禁止在住宅建筑内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出于住宅建筑特殊性的考虑,住宅建筑也应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也严禁在住宅建筑中布置。住宅建筑内布置易产生油烟的餐饮店,使住宅内进出人员复杂。其营业时间与居民的生活作息习惯矛盾较大,不便管理,且产生的油烟、气味、噪声会给邻近住户带来不良影响。对于一些有刺激性气味配套用房,要求其烟囱和通风道能通至屋顶,并应做集中处理。同时空调、加工机械等往往产生噪声和振动,造成声污染,因此必须采取隔声和减震措施。水泵房、冷热源机房等公共机电用房都是易产生噪声的房间,当其布置于住宅主体内及相邻楼层时,即使做了隔声减震措施,投诉情况也较多,因此应严格禁止。同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6.2.12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环保、产业发展意义,其充换电设施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目前常用的充电模式;另一种为电池更换模式。本条是对充电设施设置的总体要求。6.2.13现行住宅规范对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车库、电动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时,其净高至少应与公共走廊净高相等,不能低于2.00m,考虑到住宅的品质要求以及未来住宅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标准把住宅地下室的净高由2.00m提高到2.20m。6.2.14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在第二章第十条对信报箱的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信报箱作为住宅的必备设施,其设置应满足每套住宅均有信报箱的基本要求。在住宅设计时,根据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安装形式留出必要的安装空间,能避免后期安装时占用消防通道和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将信报箱设置于地面层主要步行入口处,既方便投递、保证邮件安全,又便于住户收取。将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设置于门禁外,避免投递到户的困难、保证居住安全。同时应充分考虑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使用空间尺度,满足信报及快件投递、收取等功能需求;通道净宽系指通道墙面装饰面至信报箱或快件箱表面的最外缘的水平距离。当通道墙面及信报箱、快件箱表面有局部突出物时,从突出物算起。信报箱和智能快件箱的设置,无论在住宅室内或室外,都需要避免遮挡住宅基本空间的门窗洞口;信报箱的质量受使用材料、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其使用年限、防火等级、抗震等差别很大,因此要求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定型产品。由于嵌入式信报箱需与墙体结合,设计时应根据选用的产品种类,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文件,预留安装条件。6.2.15集成化部品体系的影响要素主要有部品模数、部品标准化、接口通用化和部品认定保障制度等,其中,墙面、吊顶及地面系统是实现建筑填充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其装配式隔墙系统、装配式吊顶系统、集成化架空地板系统以及墙面设置架空层的装配式贴面墙系统等集成化部品运用,是七十年住宅内装部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2.16架空地板系统是为实现管线与建筑支撑体分离、管线维修与更换不破坏主体结构。同时,架空地板系统也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可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地面铺装面层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6.2.17装配式隔墙应为集成产品,便于现场安装,空间布局灵活、重量轻、易于拆改,后期维修、改造、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利于干法施工,施工工期短,利于节能环保。不同功能空间的隔墙应满足防水、防火、隔声、承载力和安全等要求。目前采用的隔墙有:轻质条板类、轻钢龙骨类、木骨架组合墙体类等。6.2.23收纳部品占据的空间不应影响如疏散走道、日常通道的宽度,活动空间上方悬挂收纳部品的底部净高,应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收纳空间属于房间使用面积的一部分,不应将收纳占据的使用面积视为对相关规范规定的影响。根据部分实际项目的经验,一般普通9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室,室内净空约170立方米,收纳空间的需求大约在7~10立方米,占比约4~6%。经过精细化设计,可以使室内收纳的容积达到13~15立米左右,室内空间使用效率和整洁程度均有较大提高。因收纳部品与人体接触频繁,易造成普通玻璃破碎伤人事故,为此对玻璃的选用提出要求。6.3给水与排水6.3.1住宅的给排水立管应设置在住宅户外的公共管道井内,在对立管的检修和维护时,不影响住宅用户的安全和使用;住宅的给水系统设置,应根据不同用途使用不同水质,可以设置自来水、中水、直饮水等系统;住宅的排水宜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漱废水分开设置的系统。6.3.2住宅的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应在工厂成系列化、标准化、装配化的生产,设计、生产、施工应密切配合,现场预留接口应能满足整体厨卫的安装。并采取后期的维护、检修的措施。6.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涉及到智慧城市管理,云缴费和家居养老的需要,水表的功能得到了扩展,除了具有计量的要求外,还要求缴费方便,可以线上云缴费。同时,水表还集成了水质主要指标监测及定时不用水的报警等功能等。6.4供暖、通风、空气调节与燃气6.4.2敷设在楼地面架空层内、干式工法地面内或吊顶空间内方便安装和检修。6.4.3新风换气系统通过引人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在设计时,优先考虑利用自然通风,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建筑能耗。带能量回收系统的新风换气系统可以节约能源,全热回收效率大于75%,符合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有关规定。厨房等室内易污染区域可设置排风机,形成室内负压,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墙式进风器或窗式进风器直接引入室内,从而使室内的空气既清新又洁净。间断运行时可不设置能量回收系统。6.4.4新风换气系统通常是24小时连续运转的设备,具有除臭、除尘等作用。6.4.6竖向设置的通风管道和管道井系统存在串味、漏气及产权不清的问题,而且不利于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和建造,也不利于维修和更换及功能改造,水平设置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6.4.10鉴于燃气的火灾危险性大和高层建筑运输不便,运输中也会导致危险因素增加,如用电梯运输气瓶,一旦燃气泄漏入电梯井,容易发生事故,故要求高层民用建筑内使用燃气做燃料的部位,应采用管道集中供气。这条也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6.4.11标准化接头,主要是为减少不同部品系列接口的非兼容性。6.5电气6.5.1《额定电压0.6/1kV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JG/T 442-2014和《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JG/T 441-2014两项标准已经颁布实施,电线电缆寿命由25年左右延长到70年,达到节材和节省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电缆的寿命需与建筑物设计使用寿命、为其供电的设备寿命、二次装修的周期、业态变换周期等因素相匹配。6.5.4电气管线的敷设要与结构支撑体分离,便于日后的更换、改动与检修,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内隔墙材料、吊顶与地板的铺装方式确定住宅内部各类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管线敷设的防火保护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的有关规定。6.5.7电气设备及管线采用体系集成化成套供应、标准化接口,主要是减少不同部品系列接口的非兼容性、电气管线及接口应采用标准化产品。6.5.9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符合节能设计控制原则,走廊、楼梯间和门厅等公共部位的照明应设置声光控、感应等自控装置;目前,声光控感应、人体感应、雷达感应等非接触式照明灯具的延时自熄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接触式控制方式,同时采用非接触式产品,可有效减少传染病暴发(疫情)期间的交叉传染。6.5.10本条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主要考虑到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模式日渐普及,作为70年住宅应具备一定的适老性能,为方便老年人夜间活动,减少跌倒危险,夜灯应采用嵌墙安装的方式,安装高度距地0.4m左右,并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或设RCD保护,满足电击防护要求。顶灯、长过道照明采用两地控制,可以避免老年人在黑暗中行走,造成危险。入户过渡空间处照明灯具自动感应点亮可以为住户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可在发生疫情期间人们进家后先进行适当的消毒提供一定的照明条件。6.6智能化6.6.4智能化系统管线的敷设与结构支撑体分离,便于日后的更换、改动与检修,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内隔墙材料、吊顶与地板的铺装方式确定住宅内部各类智能化系统管线的敷设方式。6.6.6本条规定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要求。1智能化系统的管理、维护非常重要,由物业管理系统统一管理能够保证智能化系统正常发挥其作用。2家居管理系统对各系统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家居智能化系统发挥其整体性功能。6.6.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对象涉及面很广,很难有一个家的相关产品都是性价比最高的。因此,该系统由多家产品组成时就存在一个产品开放性的问题。 满足可互换用的产品通常性价比比较高,因而提倡优先选择满足可互换用的产品。6.6.10出入口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要求。当发生火警或需紧急疏散时。住宅楼疏散口设置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电控锁必须能集中解除或现场顺疏散方向手动解除,使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联网型出入口控制系统时,在确认火情后,须在消防控制室集中解除相关部位的门禁。当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联网型出入口控制系统时,要求能在火灾时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就能从内部徒手打开出口门,以方便人员正常疏散,达到逃生目的。

7建筑长寿性能设计7.1—般规定7.1.1七十年住宅长寿化是对住宅建筑的物理性寿命和功能性寿命提出建设目标,宜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统筹住宅全寿命周期的规划设计、部品制造、施工建造、维护更新和再生改建,延长住宅使用寿命,满足住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7.1.2七十年住宅宜根据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家庭结构的不同,通过装配式楼地板、吊顶、墙体等集成化部品的使用以及设置轻质隔墙、灵活隔断、功能空间集约化设计实现空间可变和套型系列化。7.2填充体耐久性能7.2.1建筑长寿命的实质是依托结构支撑体系的长寿命,选择与支撑体相协调适应的建筑填充体系,在受力安全、连接构造可靠、变形协调等方面,建立综合使用性能稳定可靠、整体耐久性能强、适应性强的长寿命建筑体系。七十年住宅建筑的结构支撑体耐久年限较长,包括采取防震安全和防灾技术应用等合理设计可以取得较长的使用年限。建筑填充体和设备管线,一方面需要优化选择耐久性强的材料部品和设备,另一方面优化设计填充体与结构体的材料与构造技术协调,包括结构主体、外围护结构、内装填充体、设备管线等,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7.2.2住宅建筑部品部件、设备设施应具有通用性,便于维护管理、更换或提升改造。一般住宅结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七十年住宅结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应达到70年;建筑与结构的使用维护,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建筑本身设计使用状况和要求,对建筑结构及主要部品使用状态跟踪监测。7.2.3七十年住宅的部品部件应有各自的耐久年限,到达耐久年限应对部品部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者更换。7.3结构耐久性能7.3.1本标准旨在提高住宅结构主体的使用年限,对于可更换的次要构件,其使用年限适当放松。从现阶段行业技术水平、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要求所有构件均达到70年使用年限是不合理、不经济的,实现结构耐久性要求应从提高设计、施工标准与加强使用期间的监测、维护两方面出发,尤其是使用期间的维护。在使用期间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的裂缝、局部破损、钢构件出现的局部锈蚀、掉漆等耐久性缺陷进行及时修补,均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年限。因此,对于一些可更换的次要构件,其耐久性设计要求仍按50年设计使用年限执行是可行的。7.3.3环境类别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外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规定了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住宅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处于一类环境,少数构件(基础、卫生间梁板等)处于二类环境,且本标准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故将耐久性环境的的范围限制为一、二类。当结构有少量构件(如基础)处于三类环境时,其耐久性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采取有效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1条规定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和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中最外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求。本标准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按50年和100年对应的数值进行线性差值。7.3.5七十年住宅钢结构支撑体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等的有关规定。7.3.7钢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中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施工和维修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从以下方案中综合选择防腐蚀方案或其组合:1)防腐蚀涂料;2)各种工艺形成的锌、铝等金属保护层;3)阴极保护措施;4)耐候钢。钢结构应在构造上避免采用加速腐蚀的不良设计。防腐蚀设计中应包含钢结构全寿命期内的检查、维护和大修。钢结构防腐材料通常耐久年限为10~15年,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修补防腐材料比较困难,有必要通过提高构件自身的防腐蚀能力来延长修补时间,降低运营阶段的费用。七十年住宅钢结构支撑体主要承重构件防腐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小于20年,其他构件防腐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15年。调查发现,钢结构涂层的使用年限均小于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对于腐蚀作用较弱的钢结构住宅,防腐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取为20年是比较合理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受到技术和成本的制约。钢结构表面防护涂层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CECS343等规范要求。7.4建筑适应性能7.4.1七十年住宅的平面设计应从住宅的生产建造和家庭全生命周期使用出发,套型设计宜优先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提高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满足住户对空间多样化需求。同时,大空间的布置方式有利于减少部品部件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减少人工,节约造价。7.4.2不同建筑的结构支撑体系会对建筑空间限定形成不同的影响,在设计中应当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为住宅空间的灵活划分创造条件,尽可能减少因为结构方案的不同,对建筑空间灵活划分形成制约,按照开放性设计的理念,尽可能采取体系简单、受力直接、安全可靠,且对空间限定最小的结构方案。7.4.3建筑内填充体包括内隔墙、装饰构件、部品和管线设备等,在建筑全寿命期内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在设计上应当遵循建筑空间具有开放性、适变性的原则,采取灵活隔断和大空间设计方法,减少固定的建筑构件,提高建筑空间分隔的自由度,有利于建筑长寿命使用。7.4.4通过集中管井和架空体系的关键技术组合方式,有利于住宅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满足七十年住宅的长寿化及适应性的要求。

8品质优良性能设计8.1—般规定8.1.1面对当今住宅大量建设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应建立“将满足老龄化要求作为所有住宅一项基本品质”的观念,把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关注纳入到常规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中,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良好的使用功能空间和条件。本条明确了住宅应采用符合适老化要求的通用设计。老年人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与成年人有所差异。为了适应住宅满足居住人群的需求,应确保住宅的无障碍设计改造的可能性,例如设有公共走道等必要的空间,公共走道的宽度、公共楼梯的台阶、坡度、电梯出入口净宽等部位留有足够的可改造空间,使住宅经过简单改造,适合不同需求人群居住。8.1.2七十年住宅的部品连接与设计应根据部品使用年限和权属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以使用年限较短部品的维修和更换不破坏使用年限较长部品为原则;第二,应以住户套内部品的维修与更换不影响共用部品为原则;第三,应以住户套内部品的维修和更换不影响其他住户为原则。当前,我国大量的住宅设计和施工忽略内装部品的后期维护和检修更换问题,设计应考虑不同材料、设备、设施具有不同的使用年限,内装部品应考虑使用维护和维修改造。8.1.3通过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8.1.4室内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现行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50340对住宅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门窗、阳台等场所的安全措施均作了相应规定,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促进和提高居住者生活的安全性、适用性和适性。在户型设计中,应考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消除室内高差,便于轮椅通行;家具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能简单、便捷操作;对于提示信息应通过声、光、触觉等途径使居住者能充分感知,如针对视力不好的使用者可以装设闪光设施加以提醒。由于每户面积有限,套内空间设计时要合理设计轮椅转向位置,提倡通过空间的互借和家具设备底部的提升等方式节省轮椅转向面积。8.1.5住宅装饰装修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施工应选用低毒性、低污染的装饰装修材料。8.2适老性能8.2.1适老化通用部品是住宅基本功能的保证。在充分了解老年人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适老化部品,同时,根据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周期,使空间具有灵活性。8.2.2套外空间和套内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要求为七十年住宅的适应性提供基本保证。8.2.4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中的设计要求,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住宅设计户门通常尺寸为1000mm,综合考虑门垛宽度,要求公共走廊净宽不小于1600mm。8.2.5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方便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本条提高了设置电梯的标准,北京及上海等地已在地方标准中要求四层及四层以上设置电梯。住宅层高一般为3m,四层住户楼面标高为3×3=9m,同时考虑室内外高差影响,所以控制了住户入口层楼面距离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为更好、更方便于老年人群、残疾人群的居住和生活,本标准控制了担架电梯的尺寸要求。8.2.6室内卫生间是极容易出现跌倒事故的地方,设计中要为使用者提供方便牢固的安全抓杆,并根据这些配置的要求调整洁具之间的距离。8.2.7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卫生间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设施较多且环境复杂,一直是老年人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所以,卫生间的设计是适老性起居空间设计的重要一环。8.2.8家具和电器控制开关的高度,应与标准轮椅坐高一致,以方便乘轮椅者进行转移。8.2.10非接触式门禁系统方案是基于非接触式感应IC卡识别技术,由治理系统、控制器、感应式读卡器、电子锁等组成的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型网络门禁系统,手持一张正当的感应式IC卡即可通过IC卡识读设备自动控制授权答应开启的电子锁。目前门禁系统取代传统的机械锁匙,减少钥匙治理的麻烦,有效地避免钥匙流失。同时可记录、查询进出职员信息,与普通机械锁有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8.3长期维护性能8.3.1七十年住宅的部品部件应有各自的耐久年限,到达耐久年限应对部品部件进行相应的维护或者更换。8.3.2本条明确住宅应在全寿命周期内制定检查、维护等计划。定期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日常计划,应详细记录的内容包括结构主体、防水、给水、排水、设备等的检查计划及内容,可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检查周期,确保住宅的相关设备正常使用。8.3.3七十年住宅智能化系统应在住宅全寿命周期内保障用户的使用要求。

9绿色持续性能设计9.1—般规定9.1.1通过住宅设计,使“人、建筑、环境”三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可持续保护和发展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资源、传统习俗,为居住区创造既便于邻里交往又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是满足人居住活动中生理、心理的双重需要。9.1.2节能、环保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世界各国都相当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住宅功能、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延续传统的建设模式,我国的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都将难以承受。因此七十年住宅设计要注意满足合理利用能源,各地住宅建设可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积极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系统与设备。9.1.5装配式内装修方式能有效减少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延长建筑寿命。9.1.6本条要求建筑设计专业和建筑设备设计的各专业进行协作设计,综合考虑建筑设备和管线的配置,并提供必要的设置空间和检修条件。同时要求建筑设备设计也要树立建筑空间合理布局的整体观念。9.1.7七十年住宅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应与当代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与信息水平相匹配。智能安防体系、运维管理体系是兼顾家庭居住舒适性与安全性的管理系统。9.2室内环境9.2.1居住者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室内度过的,因此使住宅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充足的日照、明亮的采光和安静私密的声环境是住宅设计的重要任务。9.2.3因使用的室内装修材料、施工辅助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不合规范,造成建筑物建成后室内环境污染长期难以消除,是目前住宅建设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为杜绝此类问题,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中关于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相关规定,七十年住宅建设项目中应选用合格的装修材料及辅助材料,并鼓励选用比国家标准更健康环保的材料,改进施工工艺。住宅属于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的氡、游离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应对其活度、浓度加以控制。氡的活度与住宅选址有关,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浓度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以及住宅的通风条件有关。9.2.4本条所指的噪声控制对象包括室内自身声源和室外噪声。室内噪声防治常常被忽视,噪声不仅有害健康,而且是邻里矛盾的根源,提高建筑构造的隔声降噪能力对使用者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标准限值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范基础上有所提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所处环境的噪声级,提高隔声性能,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9.2.6能够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饮用水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前提之一。建筑生活饮用水用水点出水水质的常规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9.2.7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电气产品,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符合节能设计控制原则。走廊、楼梯间和门厅等公共部位的照明应设置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计量仪表及其控制管理等应符合相关节能设计标准。9.3室外环境9.3.6居住区域内围墙通透,是因为居住区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应起到与城市相互沟通、互为景观的作用,不能把居住区域与城市完全隔绝开来。但进行通透设计时,也应注意住房的私密性和安全性。9.3.8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同时也是贯彻和落实《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具体措施和要求。9.3.10景观设计是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人们在重视住宅房型设计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域的总体环境的造型设计。景观设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指导思想,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创造赏心悦目的室外空间环境。9.3.12住区道路应注重“慢行友好”,以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