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382题)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382题)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382题)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382题)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382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共9套)(共382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关于教育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B、教育对社会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C、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D、教育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民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教育能够促进国家民主化的进程,并不能说教育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民主。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其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是指实现人的个性的()。A、真正自由的发展B、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C、有条件的自由发展D、有条件的全面发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3、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制度的客观性。4、()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A、全身松弛法B、系统脱敏法C、果敢训练D、强化训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果敢训练,也叫肯定性训练或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5、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智商也有很高的相关。这说明了()。A、人的智力发展与家庭环境没关系B、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C、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关系D、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6、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一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一交流文化功能C、教育选择一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一更新文化功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7、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未来性B、广延性C、滞后性D、连续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滞后性。滞后性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表现之一,教师的影响要?长时间才能见效。8、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概念。10、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的系统信息的方法是()。A、实践法B、谈话法C、参观法D、讲授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讲授法的优点之一。12、品德发展所具有的()表明,德育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A、随机性B、多开端性C、层次性D、多项选择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品德发展具有多开端性,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13、“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l生功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题干描述的是古代中国的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体现。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道德教化的国度,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14、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基层单位是()。A、班集体B、班委会C、学生会D、课外活动小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接触和吸收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A、课外阅读活动B、读书指导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学校教育活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课外阅读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接触和吸收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16、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意志的()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独立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今日事,今日毕”是指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也就是一个人要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即意志的自制性。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18、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命题B、表象C、产生式D、图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儿童关于狗的相关知识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命题、命题网络、表象和图式。命题指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关于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和典型行为显然不是命题,而是关于客体狗的图式。19、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智力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的特点,阅读、运算等属于智力技能。20、以下关于义务教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家收取学费,不收取杂费B、适龄儿童、少年必须考试才能入学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D、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最早为7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故应当选C项。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21、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2、教师适宜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教师适宜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2)合理地运用规则和惩罚;(3)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C、D、E三项属于教师教育机智的内容。23、个性具有如下特征()。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个性的特征:(1)先天性和后天性。人的心理有两大基础,即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个性有遗传基础,但主要是后天的教育、训练、环境和社会活动造成的。(2)共同性和差异性。个性的形成、结构是共同的,但在质和量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体现出独特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形成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也可以发生方向或程度上的改变。(4)独立,性和统一性。个性是各种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但各种心理特征彼此独立。(5)客观性和能动性。24、由数学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25、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主要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和教师荣誉。26、“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这句话的依据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E项的内容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联系。27、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标准答案:A,B,C,D,E知识点解析: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表现为:(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5)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8、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主要有()。标准答案:A,B,C,E知识点解析: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有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恒于研究、勇于实践。29、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标准答案:B,C,D,E知识点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30、学习动机是由()构成的。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31、现代教育评价的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培根()。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4、气质取决于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因此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气质是具有可塑性的。35、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产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内容,就会渐渐产生学习动机。36、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37、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38、教师周末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是合理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师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不合法的。39、只有在民主、互动和相互关爱的氛围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学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民主、互动和相互关爱的氛围,能够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40、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有利于教师从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生能力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小张同学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为54分。按学校要求,试卷必须经家长签阅后送交班主任。小张因成绩不及格,不敢给家长签阅,而是自己拿起笔来,在试卷上签上他爸爸的姓名,然后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发现后,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他欺骗老师和家长,并罚他重做试题两遍。41、班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标准答案:班主任的做法是错误的。首先,班主任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他欺骗老师和家长,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班主任罚他重做两遍试题,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做到循循善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该如何教育他?标准答案: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我会采取以下措施:①当发现签名是小张自己签的时,及时找小张了解原因,问清楚情况。如果是怕家长训斥,可以亲自联系小张的家长,分析小张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帮助其提高成绩的建议,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②同时,告诉小张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其认识入手,调动其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此外,对小张提出一些正确应对类似问题的建议,表达自己对他的尊重与信任,同时提出严格要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A、原始社会B、现代社会C、封建社会D、古代社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教育还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2、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A、自学B、训练C、培训D、教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可以将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A、“家长代理人”角色B、“学生楷模”角色C、“知识传播者”角色D、“严格管理者”角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知识传播者”角色是他们最显著的标志。4、()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演示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谈话法的含义。5、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罗杰斯D、布鲁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教育发展的历史可知,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6、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暗适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感受性逐渐升高而感觉阈限逐渐下降的过程。7、“心有余悸”是描写入在恐惧中的()。A、心境状态B、应激状态C、激情状态D、热情状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有余悸”指事后的一种程度较轻的惊恐情绪。8、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儿童去寻找被拿走的玩具,说明他知道玩具只是不在眼前,但是存在的,说明其已经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以其思维发展至少处于感知运动阶段。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10、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1、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准答案:C,E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标准答案:A,C,E知识点解析: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以及教学过程的规划。13、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标准答案:A,B,E知识点解析:启发法的本质是通过较少的搜索尽快地解决问题,而算法策略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尝试,和启发法不同,因此排除C项和D项。1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标准答案:A,B,C,E知识点解析: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15、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标准答案:A,B,C,E知识点解析: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出现在少年期。三、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6、教师成长公式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提出的。FORMTEXT标准答案: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知识就其实质来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主观表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在教育史上________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FORMTEXT标准答案:亚里士多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新课程改革用________代替了教学大纲。FORMTEXT标准答案:课程标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中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小学阶段以________为主。FORMTEXT标准答案:综合课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一般教育文献分为三种等级,即一次文献、________、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品德行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________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FORMTEXT标准答案:教学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而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FORMTEXT标准答案:学校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育指导思想的是苏联的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FORMTEXT标准答案:凯洛夫《教育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6、简述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哪些。标准答案:(1)目的性原则;(2)分解原则;(3)示范原则;(4)反馈原则;(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标准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标准答案:(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标准答案: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世界观;(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某初一(3)班学生甲和学生乙因贪玩上网,上学迟到了半个小时,班主任王老师非常生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不准进教室上课。两个学生趁王老师不注意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结果学生甲溺水而死。标准答案:(1)王老师应负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2)王老师擅自决定学生停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违法行为。(3)王老师的行为是导致学生甲死亡的一个条件,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4)王老师的行为并未构成犯罪,其行为不是导致学生甲死亡的必然原因,因此不负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31、谈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标准答案:(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对学习任务缺乏自觉的学习需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而自觉学习需要的产生往往同对学习任务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体验分不开。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内省和认识,主体也很难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3)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来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知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标准答案: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成为一个自主的、自我调控的、有效的学习者。(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必要的盲目摸索。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充实或完善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社会教育D、课外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2、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A、示范法B、惩罚法C、代币奖励法D、肯定性训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红花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特点做出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独特性特征。4、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A、人的培养功能B、人口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5、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互补性规律。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校体育相比一般身体锻炼,更加的系统。7、()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A、在职教育B、教学实践C、校本培训D、教学反思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职教育相对于职前培养和入职指导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全面性,因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环节。8、()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师师关系D、群体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9、“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题干中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中心观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10、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搜集信息的能力B、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C、创新能力D、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组讨论的理解。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讨论,能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11、()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实践活动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实习作业法的内涵。12、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A、合作学习法B、品德评价法C、角色扮演法D、实际锻炼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角色扮演法对于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3、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14、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是再认,回答填空和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是回忆。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创造性思维特征的考查,勿将流畅性与灵活性混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6、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标准答案:A,D,E知识点解析: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洛克、华生是外粽论的代表人物。17、一般认为,()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18、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等形式。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19、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环节来完成。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审题、联想和解题三个环节来完成。20、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标准答案:B,C,D,E知识点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四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三、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21、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教育的形态可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教育的形态可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2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人类社会早期教劳是结合的、密不可分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体分离,脑力劳动者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教育活动,于是产生了学校。2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2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的描述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25、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有延时价值()。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6、“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7、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立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这是因为集体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能使每个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以发挥,能使师生关系不断密切。28、教师工作的效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即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29、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30、访谈法最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而通过外显行为,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观察法更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访谈法更适合了解对象的深层看法。四、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31、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标准答案: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应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入手,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方可取得较好的成绩。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是:(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简述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发生的四个转变。标准答案: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飞跃与突变。(2)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3)教师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4)教师由“教书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3、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昆虫的趋食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亡’。他走近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了。”这时,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的恐慌。标准答案:(1)上述案例的教师主要运用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中的生物老师针对昆虫的趋食性举了一个乌江自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猜测,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也体现了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此外,上述案例体现了教师能够发扬教学民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体现。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有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经常在课间休息结束时忘了按时回到教室,这是因为他们的()发展不够完善。A、感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课间休息结束后不能按时回到教室,是因为他们不能准确估计课间休息时间的长短,即时间知觉不够完善。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对课间休息时间长短的估计是对事物延续性的反映。4、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个体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特征时,他会产生一种()的观念。A、“我太笨了”B、“我不够努力”C、“问题太难”D、“我运气不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知,个体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特征为能力因素,因此会产生“我太笨了”的观念。5、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目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受教育者B、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对于气质类型为()的学生,应当着重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等个性品质,防止与克服其怯懦、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的产生;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多给予同情、关怀和帮助,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他们。A、黏液质B、抑郁质C、多血质D、胆汁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的方法应尽可能地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的过程。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9、关于效度与信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程度C、效度低,信度一定会低D、信度低,效度一定会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10、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壬戌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大中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选科制,考虑到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和个性发展,兼顾了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需要。11、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这种学习是()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12、班级管理的实质是()A、培养学生B、管理学生C、开发潜能D、激励学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因此,C项正确。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育B、揭示教育规律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开展科学研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教育法律关系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A、主体B、客体C、内容D、组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15、体操课上,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自行编排出一套新的体操动作,非非将课上学习到的体操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重新编排出一套新的体操。这属于学习的()现象。A、重组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C、顺应性迁移D、抑制性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16、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包括文化性、价值性和()A、客观性B、科学性C、综合性D、主体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指的是()A、讲授B、讨论法C、谈话法D、练习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讨论法的内涵。18、儿童认为不能踩小草,它会疼。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19、小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影响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一次小李跟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的同学打架,班主任劝退小李。这种行为侵犯了小李的()A、人身权B、财产权C、受教育权D、人人平等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学五年级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班主任劝退小李,侵犯了他的受教育权。20、义务教育统筹规划实施的单位是()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县级教育行政部门D、乡、镇教育行政部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二、名词解释(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1、智育标准答案: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演示法标准答案: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给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表象标准答案: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标准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标准答案:(1)遗传;(2)环境;(3)教育;(4)主观能动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简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标准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又称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7、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标准答案:(1)随着所受教育的增多,学生的思维更单一,视觉更狭窄,更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是教育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2)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处处压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机、缺乏创造性。结果培养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的教育;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教育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注重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另一面,就是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即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8、简述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标准答案:客观原因:(1)家庭方面,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2)社会方面,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可能产生侵蚀和影响;(3)学校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造成或助长学生的不良品德。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2)道德意志薄弱;(3)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4)性格上的某些缺陷;(5)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标准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5)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体现了()的教育原则。A、教学相长B、启发诱导C、长善救失D、循序渐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由此可知,针对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进行解决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3、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人际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具有()的心理特点。A、发展性B、依赖性C、独立性D、向师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学生的向师性表现在:学生入学后,教师成为他们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他们会自然地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陶冶教育法是利用或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题干所述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就是这一德育方法的体现。6、知觉的整体性是指()A、在一般情况下,人对任何事物都是根据已有知识和过去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B、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C、一定时间内人能感受到引起注意的一些刺激D、知觉往往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指的是知觉的理解性,D项指的是知觉的恒常性,C项指的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7、()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格式塔D、认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是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8、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9、每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生,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学习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题干中老师的做法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准备律。10、“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功能。A、信号B、调控C、激励D、健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表现为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体现了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11、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A、避免损害B、避免纠纷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D、获得赔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本功能。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A、选修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必修课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13、张红在2014年获得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他不能应聘下列哪项岗位()A、小学教师B、初级中学教师C、高等学校教师D、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14、未成年人因不满()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A、十二B、十四C、十六D、十八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15、开学之初,教师通过多次考勤点名,很快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姓名。这种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6、课程标准答案: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具体的学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叙事研究标准答案:是以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实践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即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问题解决标准答案: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社会性发展标准答案:是个体习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从而成为社会人的发展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0、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标准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简述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标准答案:(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2)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简述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标准答案: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2)程序化阶段;(3)自动化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标准答案:(1)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激发起来,但很难维持稳定;(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兴趣:(3)小学生的直接兴趣较容易形成,而间接兴趣较难以形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4、小明很淘气,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小明又在课堂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小明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什么时候上课。”小明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门口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小明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班主任老师叫了过去,提出了批评。你认为校长批评得对吗?班主任和小明同学应该怎么做?标准答案:(1)我认为校长批评得对。①材料中的班主任面对小明调皮的行为时,不让小明上课而让小明回家去叫家长。这表明班主任没有做到热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忌挖苦、讽刺和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受教育权,避免师生对立。②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更多遵循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外边站着”属于变相惩罚,“不让学生上课”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校长把小明送回教室并对该班主任提出批评的做法是对的。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教育,小明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很显然,案例中的班主任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是校长做到了这一点。(3)材料中的班主任应该反思并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材料中的小明同学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改变其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坏习惯,磨炼自己的意志,及时地完成作业。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5、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标准答案:(1)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为小学生观察提供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试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内涵。标准答案:(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对学生客体的教育与改造,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因,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因。(3)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社会系统中享受各项基本权利,有些甚至是特定的。但同时,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的权利有所制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1.0分,共35分。)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科技进步B、经济需要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其时间是()。A、1949年10月1日B、1950年10月1日C、1951年10月1日D、1952年10月1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我国在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3、个体在团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和焦虑称作()。A、外界压力B、群体压力C、担心D、恐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做出为群体所接受或认可的反应。4、为了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的影响,提高测验的信度,要求在相同内容、标准施测、客观计分三个方面做出严格规定,这一过程称作测验的()。A、科学性B、标准化C、统一性D、有效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对于测验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可靠。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这个控制的过程,称为标准化,包括测验编制的标准化和测验使用的标准化两方面。5、中学阶段个体所面临的发展性危机主要是自我同一性与()两极之间的矛盾。A、退缩愧疚B、自贬自卑C、角色混乱D、羞怯怀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故本题选C。6、研究者在研究中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是()。A、因变量B、自变量C、机体变量D、反应变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称为因变量。结合题干,本题选B。7、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A、自定标准B、外部评价C、平均水平D、统一标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此,这种评价依据的是自定标准。8、“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常指的是意志行动中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味着鱼好吃,熊掌也很好吃。两种食品对人都有吸引力,而现在只许选择其中一种,由此引起的冲突就是双趋冲突。故本题选A。9、“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引用的话说明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0、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他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非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认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故本题选C。11、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效果产生良好的预期,从而增强其发展积极行为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径是帮助学生()。A、全面认识自己,特别是多看到自己的长处B、创造成功的记录,产生成就感C、观察和学习榜样,反省自身的不足D、树立高远的目标,激发创造的潜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体验。12、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13、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所以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社会自我方面的自我意识。1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15、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识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结合题干,本题选C。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C、教育政府规章D、教育单行条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17、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即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18、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有一女儿,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城市户籍,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反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故本题选B。1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内容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20、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作()。A、感觉阈限B、感受性C、统觉团D、最近发展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作感受性。2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处于()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A、可逆性阶段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在习俗水平,儿童会按照个人的家庭、社会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会将自己的行为与社会上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故本题选C。22、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属于()。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中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怖症。23、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题干所述,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场依存型。24、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