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六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小麦原产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学者推断在四千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中小麦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呈镶嵌分布B.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C.麦田中的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小麦利用D.拓荒种麦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B.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均可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是只有灭活的病毒3.下列描述中对绿藻和蓝藻都符合的是()A.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B.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C.能够在DNA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D.在线粒体和拟核中和NADH反应生成4.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5.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会明显减少B.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比值可能发生变化C.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吸附蛋白基因表达来阻断病毒的吸附D.宜选用健壮的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以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数量B.常通过调查某种群的数量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捕捞湖泊中的鱼类使其数量维持在K/2,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现代生物技术相关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们建设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_________的同步发展。(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能降解废弃物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3)器官移植是世界性难题,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养免疫匹配的移植器官,克隆器官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若将重组的新细胞发育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则该过程称为_________性克隆,我国政府坚决反对这一做法。8.(10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实验3: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______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___,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3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共有______种基因型。(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9.(10分)舶鱼是某湖泊中体型较大的肉食性鱼类,鲚鱼和银鱼为小型鱼类,食性有差异,但均能以浮游动物为食。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鲌鱼、鲚鱼和银鱼的年捕获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鱼的年捕获量反映该鱼的种群数量)。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原因是________。(2)鲌鱼和鲚鱼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________。随着鲌鱼数量的减少,银鱼数量呈现图2所示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10.(10分)已知果蝇的伊红眼对紫眼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伊红眼长翅果蝇和纯合紫眼残翅果蝇杂交,所得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上述亲本的反交实验结果也是如此。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伊红眼和紫眼的等位基因分别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2)控制眼色和翅型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3)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基因型和比例都是AB∶Ab∶aB∶ab=4∶1∶1∶4。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以下杂交实验: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雌雄个体分别与纯合紫眼残翅的异性果蝇杂交(正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11.(15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科学家们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且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②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物质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____中;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此后,孟德尔设计了______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后人把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2)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F2中不同性状的类型进行了______,结果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对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之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F1产生的雄雄配子结合产生了F2。(3)遗传学家萨顿根据_____________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4)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遗传学中常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将_____________彻底区分进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的研究表明,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A错误;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髙氮元素的利用率,B正确;C、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拓荒种麦过程中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2、A【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据图分析,甲表示B淋巴细胞,乙为杂种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丙表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加入血清或血浆,A正确;B、将人的胃癌细胞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B错误;C、在乙、丙及骨髓瘤细胞中,乙、丙经培养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获得大量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C错误;D、诱导骨髓瘤细胞与甲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的诱导因素处理灭活的病毒,还有聚乙二醇等,D错误。故选A。3、C【解析】

绿藻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详解】A、绿藻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蓝藻无叶绿体,因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绿藻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蓝藻无细胞核,B错误;C、绿藻和蓝藻都以DNA为遗传物质,能够在DNA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C正确;D、绿藻在线粒体和NADH反应生成,而蓝藻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故选C。4、A【解析】

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供给绿色植物利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详解】A、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5、B【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白斑综合征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从而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进行DNA复制时,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通过5-BU诱变剂诱导对虾DNA复制时发生突变,从而引起控制对虾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基因突变,使得病毒不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无法侵入宿主细胞。【详解】AB、根据以上分析控制,利用5-BU处理组对虾体,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参与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比值可能改变,A错误,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错误。故选B。6、B【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因素。【详解】A、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出生率降低,降低种群数量,A正确;B、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C、为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水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D、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污染生态效益物质循环再生分解者整体性解决了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或解决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生殖性【解析】

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生殖性克隆就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克隆。即用生殖技术制造完整的克隆人。目的是产生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于此相对的是研究性克隆或医学性克隆,指的是产生研究所用的克隆细胞。不产生可独立生存的个体。【详解】(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能降解废弃物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3)克隆器官,细胞核是患者提供的,无排斥反应,可以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若将重组的新细胞发育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则该过程称为生殖性克隆。【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概念、目标和依据的生态系原理以及器官移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黄AAAaBB、AaBb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AaBb、aaBb6:2:3:161/9【解析】

根据实验1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同时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AA。

根据实验2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实验2红果后代出现黄果,说明黄果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同时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AA。(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3)根据实验2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4)根据实验3中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型为A_B_×A_B_,根据F1中两种性状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AA纯合致死,F1中每种性状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红果:=3:1,基因型分离比为Aa:aa=2:1、BB:Bb:bb=1:2: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基因型总共有2×3=6种。(4)因AA纯合致死,实验2的F1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为AaBB:AaBb=1:2,若全部自交,则F2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为2/3(Aa有茸毛)×1/6(bb黄果)=1/9。【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不属于群落应包括该区域全部生物种群的集合鲚鱼→鲌鱼食物链速度和方向鲌鱼数量减少导致鲚鱼数量增加,鲚鱼与银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银鱼生存压力增大导致数量减少【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详解】(1)该湖泊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不属于群落,因为群落应包括该区域全部生物种群的集合。(2)根据图示数据和题干信息可知,鲚鱼的营养级低于鲌鱼,所以推测鲌鱼会以鲚鱼为食,二者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鲚鱼→鲌鱼。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鲚鱼是鲌鱼的食物,鲌鱼数量减少会导致鲚鱼数量增加,而鲚鱼与银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银鱼由于生存压力增大而数量减少。【点睛】此题考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考查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0、遵循F2伊红眼∶紫眼=(66+9)∶(9+16)=3∶1不遵循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所得子代均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4:1:1:4【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果蝇的伊红眼对紫眼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为纯合伊红眼长翅果蝇和纯合紫眼残翅果蝇杂交,所得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应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2中伊红眼∶紫眼=(66+9)∶(9+16)=3∶1,长翅:残翅=(66+9)∶(9+16)=3∶1,说明控制伊红眼和紫眼的等位基因、控制长翅和残翅的等位基因都分别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由于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66∶9∶9∶16,不符合(3:1)2的分离比,因此判断控制眼色和翅型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由此推测,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基因型和比例都是AB∶Ab∶aB∶ab=4∶1∶1∶4。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要验证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即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雌雄个体分别与纯合紫眼残翅的异性果蝇杂交(正反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所得子代均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伊红眼长翅:伊红眼残翅:紫眼长翅:紫眼残翅=4:1:1:4,说明假设成立。【点睛】解题关键是:1.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与实质;2.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F2每对相对性状均出现显性:隐性=3:1,说明每对基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否则两对基因可能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11、遗传因子配子(或生殖细胞)随机的测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