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二中高三(最后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 B.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C.人文主义是主流思想 D.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2.下表是英法德美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简表。其中,丁国是年份甲乙丙丁1861-18733.3(1851-1873)5.0——3.81874-18901.75.22.1(1870-1890)3.51891-19001.63.52.64.8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3.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C.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4.“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以上文字当出自: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5.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解决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集会”是指巴黎和会 B.“我”代表美国政府C.“此次战争”是指“一战” D.“措施”包含加入“国联”6.上海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地面以上高83.8m,钢框架结构,它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如今上海最高的建筑是高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国际饭店在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7.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制约的需要8.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粮食(亿吨)计划值14.7%4.3%1.9完成值18%4.5%1.95A.着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B.优先发展重工业C.制定的经济目标较为稳妥可靠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9.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 B.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C.报刊杂志的创办 D.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10.如图是1941年8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缔造者的会议》。该漫画表明A.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国际组织 B.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奠定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1.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1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3.外邦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面从来不自称为“某城的外邦人”,也不使用“某人居于某城某德莫”的字眼,而只写“某,系某之子,某城人”,只是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这说明,在古雅典A.外邦人都无公民权 B.外邦人没有归属感C.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14.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5.下表是1958至1968年,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信息统计表。比较分析可知美苏苏联美国探测器发射数量3129成功率29%45%运载器造成的失败63%77%从计划开始到首次登月的时间1年4年首次登月前尝试的次数10次无(首次尝试即获成功)A.国家实力势均力敌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避免直接军事对抗D.两极格局日益巩固16.洪武三年,明太祖命士人戴四方平定巾;洪熙年间,明仁宗令士人着青衣;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丽,花样多变,但屡遭政府禁止。这反映出明代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士大夫阶层的逐步衰落 D.服饰生产受到官府垄断17.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 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18.北宋中叶,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种现象A.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B.加快了新贵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现 D.导致书院讲学的日臻发达1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赠眼医婆罗门僧》中写道:“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白居易也有诗“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蓖试刮看”。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古印度医术发达B.域外先进文化传入大唐C.诗歌是重要史料D.眼疾在诗人中较为常见20.雅典公民担任陪审员原本是没有报酬的。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可获得2个“奥勃”,后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雅典平民半天的收入。这一举措A.改善了公民生活 B.削弱了贵族影响力 C.破坏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法庭的权威2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1日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当时A.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 B.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C.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D.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2.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材料完整准确的理解是:A.是为了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B.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C.是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是为了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23.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其他国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是大规模反对其倡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示威游行,民调显示德国民众对于自由贸易的支持度从2014年的90%降至2016年的56%。材料信息说明()A.经济全球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B.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C.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D.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24.谈及中国古代某一位思想家,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顾炎武 D.王夫之25.“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格物致知” B.“知识即感觉”C.“因信称义” D.“知识即美德”26.夏、商两朝,“天命”“天罚”思想盛行于世;西周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口号和“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战国“非杨即墨”;从秦朝法家学说大行其道,到汉朝中期“引经入狱”。这一变化历程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形态缓慢演进 B.古代法制思想的流变C.神权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D.德治具有久远的传统27.古罗马法规定:土地和动产都可以完全地为个人所有,个人对其所有物拥有最全面的支配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还占有权。一个人不能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被剥夺所有权,与此相联系,一个人也不能转让他不拥有的权利。由此可见,古罗马法A.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 B.注重维护权贵利益C.借鉴雅典的人文思想 D.追求执法公平公正28.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结构的扩大和强化,古代世界分散的点状文明逐渐发展为较大范围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其中由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A.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 B.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C.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 D.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29.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30.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代社会动荡,人们往往依靠宗族和地方豪强建坞筑壁,据险自保,形成带有军事自保性质的坞壁组织。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都出现过建立坞壁组织的高潮,当农民起义被镇压或战乱稍息之后,这些坞壁大都随之解体。西晋末年后,由于战乱时间长,加之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少数民族蒙首徒入中原建立政权和大肆杀戮,又一次出现了大量豪强建立坞壁组织的新高潮。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豪首如何实现有效统治呢?一方面他们既无法依据原来的乡里组织去实现其统治,因为人口的大量流移和原有版籍的破坏,使乡里组织已失去其意义。另一方面,他们又急需控制居民和征收赋税与征发兵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选择了依靠“坞主”、“宗主”代行原来乡里组织职能的办法,这便是“宗主督护”制。——摘编自高敏《北魏“宗主督护”制始行时间试探——兼论“宗主督护”制的社会影响》材料二西晋灭亡之后的北部中国,各地宗族结聚,坞壁相望,他们在地方上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政府法令只是有限度地接受。史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当李冲提出设立三长制的建议,冯太后大加赞赏,曾说:“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了?”孝文帝太和十年诏曰:“又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久,欲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还及送,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然后口算平均,义兴讼息。”——摘编自周国林《关于三长制历史作用的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主督护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实行“三长制”的作用。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2年11月,英法意希日作为一方,土耳其作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正式举行和会。苏、保、罗、南等国也参加了会议,美国派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和当年协约国抛出《色佛尔条约》时相比,局面已全然不同,土耳其己从阶下囚变成了胜利者。凯末尔只要求得到主权独立和本土领土完整。列强虽不得不承认土战胜的事实,但又想尽量对土施加限制,为自己保留更多的特权。斗争的焦点是:盛产石油的摩苏尔的归属、外国在土的特权、海峡问题和外债问题。1923年7月,签订了《洛桑和约》和《黑海海峡公约》。《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把伊斯密尔和东色雷斯归还土;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所有。条约规定废除外国的治外法权和一切特权,但土仍须偿还部分外债。《黑海海峡公约》规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各国军舰可以通过海峡,但非黑海国家进入黑海的舰队吨位,不得超过最强的黑海国家,还赋予土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的决定权。——摘编自拾之《国际关系史讲座:第九讲西亚新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桑和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桑和会的历史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奥林匹克众神,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在奥林匹亚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参加这一届古代奥运会的仅有伯罗奔尼撒、伊斯利斯巴达,唯一的比赛项目是场地跑。后来运动会的规模扩大,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欧洲,倡导禁欲主义,反对体育运动,奥运会随之衰落。、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古奥运会.395年,拜占廷与歌特人的战争,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建筑物的残余部分。511和522年的两次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15世纪,教育家开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世纪,英国人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提出德、智、体。1776年,古代奥运会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1859年,希腊在雅典举办了第一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1889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首次公开了他恢复奥运会的设想。1894年,第一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持久的体育与和平运动。1896年,希腊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摘编自(奥运会大事记》材料二: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共同愿望。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奧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和谐的价值观。也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两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2001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賽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摘编自《北京奥运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奥运会衰落和近代奥运会复兴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举办奥运会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材料“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来看,城邦民主对于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表明城邦民主的高度繁荣。B正确;公民享有民主权力,因此公民是希腊人的主体,希腊人是公民的主体说法错误,A错误;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人具有社会政治价值,D错误。故选B。2、C【解析】

1861年至1873年,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故其增长率最高,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速度远不及美国和德国,因此是乙国。美国在这期间进行了独立战争,故增长率缺失数据,丙国是美国。法国工业革命时间较早,但是国内资本投资海外和金融领域,工业增长速度较慢,甲国是法国。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工业化迅速发展,丁国符合德国特征,C正确,排除A、B、D。3、D【解析】

根据“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从于君权,故选D;内阁无决策权,排除A;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排除B;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4、C【解析】

材料“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等信息可知,此材料出自《北京条约》,其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等五口为通商口岸,排除A;《虎门条约》没有涉及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四口通商口岸,排除D。故选C。5、D【解析】

依据题干“1919年1月”和材料内容可知,“集会”指巴黎和会;“我”代表美国政府;“此次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的,所以ABC不选;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B【解析】

据“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可知人们至今仍然肯定国际饭店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主要是从当时的背景下进行评价的,故选B;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而不是以今人的标准、对后世的影响或者使用方法,排除ACD。故选B。7、C【解析】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顶峰的标志,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8、C【解析】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着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信息,排除B;一五计划的计划值与完成值大致吻合,说明制定的经济目标较为稳妥可靠,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的信息,排除D。9、D【解析】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缩短了时间和距离,影响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故选D;服饰、建筑和时间关系较远,排除AB;报刊杂志的创办与时间观念的精准度都要低于交通和通讯工具,排除C。10、C【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41年8月15日”和图示信息“盎格鲁和美国”、“团结”可知,说明1941年美国和英国开始合作抗击法西斯,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体现了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正确;A项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时间是1945年,排除。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标志着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1942年,排除D。11、C【解析】

材料表明,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2、C【解析】

让孔子穿上西装指借孔子宣传西方思想,与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符合,故选C;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混合到儒家思想中,发展成新儒学,“西装”不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西装,而是指带有西方的色彩,排除A;朱熹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排除B;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不是给“孔子换上西装”,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联系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分析解答。13、B【解析】

依据材料“标明自己原来系何地(即拥有公民权的城邦)人而已”并结合雅典民主的知识来看,公民只有在自己的城邦享有公民权,表明外邦人没有归属感。B正确;外邦人回到本城邦可具有公民权,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所有公民利益的保护,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古雅典强调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D排除。故选B。14、A【解析】

根据材料“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C选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种经营方式的改变,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5、C【解析】表格只涉及太空竞赛,并不涉及其他实力对比,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高新科技领域的问题,未体现出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故B项错误;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D项不符合史实;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发生直接的“热战”,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是双方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表现,故C项正确。16、A【解析】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士人的服饰冠冕日趋个性多元化,冲击了原有“四方平定巾”“青衣”的规矩和观念,故选A项;题干中只提及“士人”,无法体现“普遍”提高,排除B项;明代,士大夫阶层仍借助科举制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官府对士人着装的要求,与服饰生产无关,排除D项。17、A【解析】

依据材料“古罗马平民的努力”、“引起平民不满”,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产物,它的形成表明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A正确;依据材料“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此它依然保护贵族的利益,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导致《十二铜表法》的形成,而不是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善,C错误;依据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可知,罗马法依旧是罗马贵族制定的,平民未获取罗马法的制定权,D错误。故选A。18、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读书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科举制结束贵族政治,强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续这一历史趋势,故B项不符合题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国策,C不符合题意;书院讲学产生于唐代,从宋初逐步走向发达,与材料所述的现象关系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9、B【解析】

材料反映了刘禹锡和白居易对印度治疗眼疾医术的描述,说明域外先进文化传入大唐,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古印度眼医技术高超,但不能代表整个古印度医术,故A不符合题意;刘禹锡的《赠眼医婆罗门僧》因为其写实性而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并非所有诗歌都是史料,故C不符合题意;眼疾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并不只在诗人中较为常见,故D不符合题意。20、B【解析】

伯里克利时期,对参加国家公职的雅典公民提供报酬,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削弱了贵族影响力,B项正确;担任一天陪审员的报酬只相当于雅典平民半天的收入,提供公职津贴并不能提高整个公民阶层的生活水平,A项错误;为担任公职的公民提供报酬,不会破坏民主政治,也与维护法庭的权威无关,CD两项错误。21、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方法取代“落后的接生办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故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22、B【解析】

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三三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中共的这些调整都是为抗战服务的,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故B项理解正确;从材料时间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只是材料的部分解读,理解并不完整准确,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判断出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23、C【解析】

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公投说明欧盟受到了冲击,而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化组织;美国发起成立的TTIP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该协定属于经济区域化的范畴。而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今的主要表现,因此上述信息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其发展进程则是曲折的,因而选择C项;A项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属于表面现象,不能反映材料信息的内涵。故选C。24、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王夫之认为“元气”是万物之本,而“元气”是永恒的,故D项正确;朱熹、陆九渊为南宋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B两项;顾炎武为江苏人,主张经世致用,排除C项。故选D。25、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内容的共性进行归纳的能力。题中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的角度是主观唯心主义,选项中B项“知识即感觉”与之相符。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名师点睛】智者学派和苏格拉观点的异同:相同

都体现了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

不同

哲学研究重点不同

智者学派

社会

苏格拉底

认识人自己

对知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知识是为了适应民主政治需要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美德”的认识。

对真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

认为“善”“美德”就是真理

亚里士多德

提出真理高于一切

对政治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苏格拉底

反对过激的、泛滥的民主政治

背景不同

智者学派

民主政治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民主制度弊端暴露时期

26、B【解析】

从商夏商的“天命”“天罚”到秦朝的法家思想,再到汉代的“引经入狱”,体现了古代中国法治思想的演变过程,B正确;商周思想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秦汉也一样,都属于封建社会,排除A;题干未体现出官僚政治,排除C;法家思想、“天命”“天罚”均不属于德治,排除D。27、A【解析】

材料中个人对所有物拥有最全面的支配权、所有权不能被剥夺等,这些足以表明古代罗马法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A项正确;罗马法保护个人所有权并非仅针对权贵阶层,B项错误;仅凭材料难以得出罗马借鉴雅典人文思想这个结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规定,不是执法过程,D项错误。故选A28、D【解析】

根据题干“由西向东”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世界文明由西向东排列是欧洲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东亚儒家文明,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9、C【解析】

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0、C【解析】

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致坞壁组织长期存在;流民避乱求生,刺激了荫护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和版籍变化,破坏了原有的乡里组织;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依靠“坞主”、“宗主”控制居民、征派赋役。(2)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保证赋役的征派;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完善了行政体制;大量农民脱离了宗主控制,减轻被压迫剥削;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基础,增加财税收入;【解析】

(1)依据材料“古代社会动荡,人们往往依靠宗族和地方豪强建坞筑壁,据险自保,形成带有军事自保性质的坞壁组织”来看,魏晋以来社会动荡,致坞壁组织长期存在;依据材料“人口的大量流移和原有版籍的破坏,使乡里组织已失去其意义”来看,人口迁移和版籍变化,破坏了原有的乡里组织;依据材料“急需控制居民和征收赋税与征发兵役”来看,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依靠“坞主”、“宗主”控制居民、征派赋役。(2)依据材料“坞壁相望,他们在地方上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政府法令只是有限度地接受”来看,三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依据材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来看,三长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保证赋役的征派;依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