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大单

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2020级和2021级我教的两个班,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乡村中学

连纸质课本都没有,为此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环节一:讲一讲,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文本最基本的知识。

环节二:听一听,利用微信教学系统让学生听文本熟悉14章内

容,并概括每章内容和段意,画简单的思维导图。

环节三:读一读,利用学校班级的智慧课堂系统,让学生在平板

上批注细读文本,掌握核心内容和结构。并对有些章节作研读。

环节四:说一说,利用班级的互联网,让学生查找与文本内容有

关的电影、电视剧、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然后每位学生说一

说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环节五:写一写,利用班级电脑投影技术,先让学生动手写作文,

然后展示学生写的作文进行点评。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整本书阅读在高一上册的指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

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

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

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

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通过对《乡土中国》

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

活动,逐渐实现多方位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

想品质、精神样貌和行为方式。”同时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

实践性,“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乡土中国》是需要一些社会学知识的。不过对我们乡村中

学的学生来说,也不必在专业知识方面花太多精力,结合语文学习来

阅读《乡土中国》,可能是更加必要的。《乡土中国》以调查和科学论

证为主,但写得很有文采,充满人文关怀。文中渗透着对历史学、哲

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刻认识和精辟见解,是“杂”而

化之。能做到科学、严谨而又好读,这种文体风格背后,需要多学科

整合的开阔视野,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术论著的一种境界。

从语文的角度看,也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美文和范文。

这本书论述非常简洁有力,有几点很值得借鉴。

一是论点鲜明,每一章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尽量把论点凝结

为一种“说法”,一个概念;

二是论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强调“对话”,和学界不同的看法

“对话”,以此凸显自己的观点;

三是论证的求实,靠材料说话;

四是大量引证传统典籍材料,有些引文是人们所熟悉的,但纳入

本书的论述系统,就可能“翻新”出新的涵义。

此外,还有许多写作经验也富于启发。比如议论文在论证推理的

同时怎样能更生动而且有可读性,观点与材料如何结合,叙述和论说

如何平衡,以及如何摆脱从概念到概念的“八股味”,等等。

《乡土中国》其实未必那样遥远。读完了,也许就是教学生如何

阅读社科论著,如何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如何做一个有头脑、有见识、

有担当的青年学生。

【单元教学总体目标】

基本目标围绕三个问题:这本书的价值何在?学生们为什么要读

这本书?学生读这本书至少要了解哪些内容?《乡土中国》是社会学

的入门之作,学生读这本书,

一是可以了解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激发

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二是《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感受费孝通身上体现出的知

识分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一追究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

展的途径;

三是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批注),引发对现

实生活的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学生读这本书至少要了解“核心

概念”如“土气”“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明白乡土社会的性质,

弄懂乡土社会与其他社会的不同形态。

高级目标有三:

一是培养逻辑思辨能力,能具体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

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二是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能活学活用,运用阅读过

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

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三是兼顾对语言品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高级目标的实现需要授

课教师对学情有非常清楚的认知,对学生阅读的障碍点有准确的判断,

惟有如此,方能“对症下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引

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四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空间是巨大的,寻找和现

实生活产生勾连,同时展示学生对中国社会感性的体悟与认识。

五是以鲜活的示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从身边可知可感的

情景出发,带领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展示《乡土中国》中对

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导入

相关社会学概念做准备。

【单元教学安排】12课时(更多利用晚自习)灵活掌握

【单元教学过程】

第1-2课时环节一:讲一讲,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文

本最基本的知识。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一阶段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

和成书。

2.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目录比对,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进而感受

学术著作的内容。

3.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

2.通过思考,总结表达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或价值。

【学习过程】

导入: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推荐读《乡土中国》的视频

导入学习。

(一)揭开面纱,还原真意一一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我们了解一本书从哪里开始呢?首先我们得从这本书的序言和

后记开始。这里往往是我们阅读开始最重要的东西,借此我们可以揭

开这本书的面纱。

那么这本书有怎样的形态,因何而来呢?让我们一起阅读《乡土

中国》重刊序言、后记还有目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把你得到的

结论,组合写作一段《乡土中国》的介绍词。

(1)这本书的成书经过?

明确:《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

的学术著作。此书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者在西南联

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

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

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一一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

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2)这本书的特征?

明确:A、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

出一些概念。

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

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乡土社会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需

要指出的是,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

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这本书是基于实地的社区研究。

C、专从社会结构来研究。

D、还是探索,有些概念还不够成熟。

(3)这本书的作者,你得到了怎样的信息?

明确: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江村

经济》一一“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乡

土中国》一一社会科学研究经典之作。

(4)这本书有怎样的内容?

明确:《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

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

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

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

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

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5)活动:让学生概括各章内容:

示例1:第一章“乡土本色”内容概括:中国社会的基层是

乡土性的。乡下人、我们民族离不开泥土。“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在我们的文化里所占的地位重要。不流动是“土”的特性,因之而产

生“土气”。以土为生的乡下人黏着在土地上,稳定,少变化,少流

动。人口宣泄出去,但老根不常动。农业本身没有聚居的需要,人和

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是孤立和隔膜。中国乡下大多聚村而居,与美国

不同。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四点原因:耕地面积小、水利需要合作、

为安全保卫、为继承。村和村之间是孤立隔膜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

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形成了熟悉社会。熟悉社会也就

是礼俗社会。熟悉社会的规矩是礼俗。熟悉是土气的一种特色。从熟

悉里的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陌生人组成的社

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

示例2:第二章“文字下乡”内容概括:乡下人的“愚”是知

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乡下人因为不识字而被认为是“愚”我不甘

服,因为识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教授们的孩子和乡下孩子之比

较。乡下人不识字是因为没有需要和没有练习的机会。乡下人“愚”

是因为(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里人多。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熟

悉)的社会。文字是为克服人和人接触的阻碍,在面对面社会中无需。

文字所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说话时,可以不完整、不合文法,

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文字是间接的不太完整的工具。乡

土社会中,面对面直接接触,无需文字。在特殊生活团体里,必有他

们的特殊语言。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在

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还有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

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并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特

殊语言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熟人中,抛开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

所以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文字下乡,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示例3: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内容概括:文字发生在人和

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时间阻隔上的问题。

时间阻隔的两个方面: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记忆、

概念(词)打破今昔之隔。人靠记忆学习文化(社会共同经验的积累)

词是人的生活和时间关联的最主要桥梁。从时间格局上看,乡土社会

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有语言无文字)。记忆有选取,为了生活。因为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安定的社会(世代黏着),所需记忆和现代都市

不同。世代经验无需不断积累,只需老是保存。写日记的事,印证乡

土生活的重复性。乡土社会不怕忘,因为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生活习

惯。乡土社会中无需文字这样的象征体系来帮助记忆。乡土社会中的

生活如同放映同一影片(生活定型)。在乡土社会中语言足够传递世

代间的经验了(无需文字)。在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

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示例4:第四章“差序格局”内容概括: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

病是私。因为有权利而无义务,公德心被自私心驱走。私的问题是群

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西洋家庭是

界限分明的团体,而中国则模糊。“家”的伸缩性。我们的格局和西

方不同,是由中心(自己)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以“己”为中心的

亲属关系所联系的社会关系网格,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从地缘关系来

看,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中讲权利,而我们

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伦”就是差序。“伦”重在分别,是有等差的

次序,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儒家的“推”就是水波

浪向外扩张(差序格局)。中国传统思想里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

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儒家也是自我主义,但注意到了自

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

中心,把这种道德范围依着需要扩大和缩小。私的问题在于这种差序

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一一模棱两可。差序格局里,

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差序格局里,国家观念和西方不同。差序格

局中,社会关系是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

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让学生课下总结后面几章的内容,概括一些章节的段意,画一些

简单的思维导图。

第3-5课时环节二:听一听,利用微信教学系统让学生熟悉14

章内容。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二阶段

打开微信教学系统,本人收藏的《乡土中国》听书视频有

1:ABC视频库公众号:

2:北辰在找你公众号:

3:新课标读书会公众号:

多媒体中打开微信,在微信中打开14章的音频,让学生边看文

本(字体放大),边听。

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完成下面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一、完成导读学案,领略阅读期待

【准备与初读】

【导语】它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严密体

系的学术著作。它的语言表达通俗、形象,又不乏幽默,可谓是庄谐

并重、雅俗共赏。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书可以把枯燥的社会学理论写得这么充满

温度、妙趣横生,以至于拿起它就在再没有办法放下,请随着我一起

拿起书,读吧!

☆问题来了:

1.读书方法:观书名,猜内容。

(1)你看到《乡土中国》这本书的书名时,你猜出作者要讨论

哪些内容吗?

(2)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先勾勒一下你对“乡土中国”的印象

吧。

2.读书方法:浏览,跳读。浏览《目录》《序言》《后记》,请找

出你感兴趣的几个概念,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篇章,随手翻看,一目十

行快速浏览。分享浏览收获。

感兴趣的几个概念(可浏览目录寻找,也可跳读文本寻找)

我的浏览收获:

专题活动二、拟定初读计划,清晰阅读进程

【准备与初读】

【学习任务】

1.阅读目录,根据篇幅长短,师生共同讨论、拟定初读计划。

2.拟定初读计划,完成表格,清晰阅读进程。

专题活动三、明确初读要求,通晓阅读评价

【准备与初读】

读书方法巧介绍,读书态度更重要一一明确初读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同伴和前人的阅读经验,学习钩玄提

要、批注点评、提纲挈领、把握精要等基本方法。通过师生点评,生

生互评,基本确定阅读《乡土中国》的比较适用的几种读书方法,通

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通读全书,争取基本读懂。

(-)学习活动

L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介绍两个读书方法,以自己读过的作品为

例,最好是学术类著作。实在没有读过的同学,也可以介绍文学类作

品。

2.小组展示展示小组成员之前的阅读成果,比如读书笔记、阅

读心得等

3.师生点评,生生互评。

4.形成结论对于《乡土中国》一书哪几种读书方法比较适用。

(二)学习内容

像《乡土中国》这类学术类作品的语境和学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重一些阅读方法,要结合文本进行略读、跳

读、精读、细读等方法,学习前人的钩玄提要、批注点评、提纲挈领、

把握精要等基本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学术著作整本书的门

径,并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读书笔记是“整本书阅读”必做的功课。好的读书笔记是对学术

著作的再梳理,再理解,再把握,再升华。读书笔记其实是一种批注

式学习,可以采用纲要式批注,如思维导图式,把握文章脉络;可以

赏析式批注,突出妙语精句;可以采用感想式批注,鼓励个人感受、

百家争鸣。

有人把笔记分为三种类型: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辩

证笔记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而概念笔记是记

录作者的观点,当读得越深越广时,便写出自己的观点;结构笔记主

要是梳理整本书谈的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

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等问题。

(三)初读要求

1.要求阅读时进行圈点批注或摘记点评,形成初读笔记;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督促阅读进程,研讨初读感受;

3.教师也须定期检查学生书内批注或摘记点评情况;

4.上交初读计划表,全班展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让对比一目了然,还很有

条理性。而对于《乡土中国》的阅读,思维导图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对

知识的整合。它本身具备图文并茂的形式,又能用线条将大量相关的、

散见于各章节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观照整本书的

内容。

第6-8课时环节三:读一读,利用学校班级的智慧课堂系统,

让学生在平板上批注文本,掌握核心内容和结构。进行细读和交流对

重点章节作研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三阶段

第6课时结构梳理、问题处置

■学习目标

L寻找、理解各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2.梳理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透过“封面”析概念

展示学生绘制的封面,进行简单的分类。(可能有抽象/具象,人

物画/其他等)预设学生可能会关注到“差序格局”“家族”“男女有

别”等容易形象化的章节。在学生解释图画的的时候通过“核心问题”

落实“核心概念”的理解。

以部分章节为例

过渡:同学们的讲解都非常准确,“乡土”正是中国千百年来的

最大特征。这本7万余字的“大家小书”还远没有说尽。他可能期待

我们同学将他读厚、读大。

学习活动二设计“展厅”看结构

如果要设计一个中国的“乡土社会”展览馆,你会设计哪些展厅?

需要哪些展品(配上简介)?先后有什么讲究?全书14个章节能打

乱么?

展厅的设计,涉及“先后”和“大小”的问题。预设学生会以书

本章节为单元。提示学生按照某一主题,对章节进行归类。譬如可以

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板块,依次设计展厅。

学习活动三回归文本处置问题

展示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请学生谈一谈

解决这些问题的感悟。

完成两个目的,一是探索问题的答案,二是反思提问的质量与解

决的办法。

学生题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类,一是可以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的。

这种问题意义不大,而且与我们传统的单篇教学问题解决没有本质区

别。不过多展开。二是可能会撇开文本,提出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鼓励学生课后思考,课上不展开。三是读了文本之后,有必要向下一

节课展开的问题。好问题的标准应该是针对作者的概念、观点展开的,

最好是带有自己思考的。

作业:重新阅读,重新提问

保留你认为课前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重新发现问题。

第7课时“差序格局”第的是与非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客观评判书中对比分析的方法。

2.理解“差序格局”这一关键概念及其学术价值。

3.运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对书中观点进行辩证评析。

■学习过程

(一)背景与立场

费孝通先生写作《乡土中国》是有一个大的写作背景的。这个背

景在这本书的十四篇中时时浮现。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下面文字从中归纳出本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分析中国乡土

社会所持的立场。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

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乡土本色》)

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

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论文字下乡》)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

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在我们传统里群

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

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差序格局》)

从中,我发现《乡土中国》的时代背景是:

作者分析中国乡土社会所持的立场是:

从上面随手引的这几个片段不难发现《乡土中国》创作的背景:

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但这个转型不是完全内发

的,所谓现代社在当时人看来主要是指英、美这样的西洋社会。所以,

以西洋社会为参照来研究中国乡土社会是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

一个基本立场。把握这一点对理解这部书非常有帮助。

了解了这些,下面我们对这本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做一些深

入的探讨。这个概念是一一差序格局。

(二)思路与方法

L思路探究

学习任务二:

重读《差序格局》一文,探讨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是想

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什么特点?其论述的思路是怎样的?

任务支架:方法指导

(1)画出文中显示作者运思的关键句

(2)画出文中显示作者观点的关键句

(3)思考其前后的关联即可理出思路

可以流程图的形式画出。

通过对《差序格局》思路的梳理,我们发现费孝通先生提出“差

序格局”这个概念的目的是用来分析中国人为什么这样自私。他认为

在传统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的关系网中。“在差序

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

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2.对比分析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

作者在论述''差序格局”时是与西洋的“团体格局”相对而言的。

阅读《差序格局》和《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两章,以表格的形式归纳

两种格局的差异。

(三)读懂原文,撰写词条

“差序格局”这个名词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不妨来看看当代社会

学家郑也夫的一段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校社会学研究生入门考卷中最常见的

名词解释是“差序格局: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学教授和学者们认为,

中国社会学对世界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此一关键词。(郑也夫

《隔代一书谈,回首百年身》)

这个名词这么重要,但在各种《社会学词典》中却难觅这个名词

的踪影,比如:

王康主编的《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张光博主

编的《社会学词典》(人民出版社,1989)、章人英主编的《社会学词

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均未收“差序格局”一词。

学习任务四:

现在某出版社要出版一部《社会学大词典》,请你为该词典撰写

“差序格局”这个词条。

任务支架:词条写作要求与提示

L依据的材料:《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

2.词条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含义:简要解释这个名词的含义,要求准确且通俗易懂。

(2)特点:梳理这种社会格局几个方面的特点,可引原文中关

键的句子。

(3)意义:说一说作者提出这个概念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用、

要说明什么或要解决什么问题)。

附:“差序格局”词条一则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特点。指乡土社会在划分群

己人我界限时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格局。由费孝通在《乡土中国》

中提出。他在解释差序格局时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

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

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

同的」费孝通还说:“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

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根据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

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

义。”这种差序格局,所反映的是一种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等级关系,

它有助于我们深入准确地认识和分析传统社区的社区关系。

(四)借助文献,批判思考

“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如此重要,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诸多的研究中,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比如下面两种观点:

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

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

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由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自

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种“爱有差等”的方式来理解并组织其主观世界,

并据此同他人交往。(苏力《较真“差序格局”》)

当然这个概念也属于“理想类型”,为了分析的方便,费孝通把

西方社会的社会关系组织方式称为“团体格局”,如同“一捆一捆扎

清楚的柴”,大家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实际上西方社会同样也有

以自己为中心的远近厚薄关系网。只不过因为走出了乡土之后的社会

团体,其关系更多地建立在契约之上。(陈心想《走出乡土》)

学习任务五:

今年恰逢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有关组织要召开“费孝通社

会学思想研讨会”,邀请你就一一“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生命力一

一做一个简要的发言。请你撰写发言稿。

任务支架:撰写提示与要求

2.要阐述的问题:

(1)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分是否合乎事实?

(2)以差序格局来解释中国人的“私”是否有效?

(3)“差序格局”对当代人认识中国社会是否仍有重要意义?

3.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客观的评判,评判要有根据。

(课堂上可做初步的讨论,课后完成作品)

第8课时小切口、学研究

——围绕“家”的研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第四课时,在前面,学生已

经通过三课时的学习,对整本书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学习,包括概念理

解,逻辑思路梳理,重点问题分析讨论。学生前期对本书的掌握是否

扎实,对本课有着重要影响,本课时的研学建立在前三课时学习内容

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

L进一步理解本书中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关于“家”的文化传统。

2.了解对本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掌握研读的一些方法。

3.拓展迁移,联系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深入理解本书的概念、

观点,并找到深层学习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拓展迁移,由浅入深,由感受体验到理性深入,激发学习兴趣,

探寻深入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方向。

■教学准备

L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备注: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7

月第一版,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书系。)

2.筹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4-8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通过前三课时的学习,对费孝通先生及其《乡土中

国》一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本书中的很多学术概念进行了学习

理解,分析梳理了全书的逻辑思路和各章节的内在联系,讨论解决了

读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更在第三课时跟随解老师对“差序格局”进

行了重点研讨,今天,我们将一起努力,围绕“家”这个范畴,探寻

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二)体验与感受:看视频,找差异

工.看视频,谈不同。

活动一:看“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差异”小视频,谈一谈差异在

哪里。

活动设计思路:这个小视频形式独特,内容有趣,切中同学们生

活体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通过同学发言直

观谈感受的方式,体会浅层学习中“体验与感受”的着力点。

2.分小组,列表格。

活动二:学习小组研究讨论,通过列表格方式,比较详细列举各

方面问题中中美妈妈的差异。

(例如: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家务劳动

等等)

活动设计思路:通过列表格,使同学们熟悉家庭生活大概涉及哪

些方面,理性分析中外现代家庭对母子(母女)关系处理的差异,用

中西比较的方式思考家的问题,内容贴近同学们生活,并且,使同学

们认识到列表格等学习方式,可以让结论更理性和全面,引出下面量

化研究的研习方法。

(三)深入与细化:量表研学

1.关于中美妈妈的不同,同学们能找到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

中是如何论述的吗?

如:“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

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象个小国。

而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

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

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

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第26页)

2.学习任务一:那么,费孝通先生在本书中认为西洋家庭和中国

传统社会家庭有什么差异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填写量表。

学习任务设计思路:通过设计简单量表,对比中西家庭差异,掌

握应用简单量表方法,体会研习文本内容深入的方法。

将同学们的结论整合,得出相对理性科学的结论。

(四)思考与批判:发现问题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从初识体验,理解把握,到深入思考的过程。

我们的思维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的一个升级

过程,只有走到“怎么样”这一步,才能让我们的学习得到提升,才

能去思考“对不对”“有什么用”的问题。

学习任务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围绕本书中“家”这个问

题,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对不对”“有什么用”的问题?列出问题。

例:“现代中国家庭是否延续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

的特性?”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方式,围绕“家”这个小概念,完

成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中“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和“了解

本书的学术价值”的引导与思考,结合本书内容,拓展迁移,联系实

际生活,锻炼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批判意识,激发研究兴趣,

为下一步确定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做铺垫。

第9—10课时环节四:说一说,利用班级的互联网,让学生查

找与文本内容有关的电影、电视剧、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然

后每位学生说一说。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四阶段

查找的书籍作品展示:(找到的作品制成一个文档,利用智慧课

堂,让学生在平板上看,或利用我的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发表,让学

生看)

1.文学作品(诗词十六首,散文七篇,小说五篇)

到韶山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

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

英雄下夕烟。

脊梁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一条飞来的彩虹/一架厚的青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亲人雷平阳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因为其它乡我都不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一一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

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听汤世杰先生讲雷平阳

一条河水从中间流过

河水是中心,北边是河北

南边是河南;一座山峰在中间矗立山峰是中心,东面是山东

西面是山西;一个湖泊在中间荡漾,湖泊是中心,南侧是湖南北

侧是湖北;云南在云的南端海南在海之南,云是心,海是心几千年

前,“孔子过泰山侧”孔子也配不上泰山,这颗伟大的心脏,也只能

跳动在泰山的侧面,泰山是中心

孔子是郊外……他讲话的时候

动了真情:“以前,大地才是中心村庄和城市,一直都是

山河的郊外。”我当时就很冲动很想站起身来,弯腰向他致敬甘

愿做他的郊外。

我住在麦子里白连春

我住在大地上,说准确些我住在大地上的一个村庄里再说准确

些,我住在大地上

一个村庄的一座粮仓里,再说准确些

我住在大地上的一个村庄的一座粮仓内的一粒麦子里。我住在麦

子里

那个把麦子收回粮仓的人

那个每年秋天把麦子种在地里的人那个守着麦子过冬的人

那个春天和麦子一起开花的人

那个把麦子做成面条和馒头喂养我

一生一世的人,已经远远地离我而去了我忍住了悲伤,可是

忍不住麦子要发芽要扎根那个人走了

留给我的大地把泪水凝成了露珠

刈禾女之歌辛笛

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

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在苏格兰高原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的家乡已面目全非雷平阳

我的家乡已面目全非

回去的时候,我总是处处碰壁认识的人已经很少,老的那一辈身

体缩小,同辈的人

仿佛在举行一场寒冷的比赛看谁更老,看谁比石头

还要苍老。生机勃勃的那些我一个也不认识,其中几个

发烟给我,让我到他们家里坐坐

他们的神态,让我想到了死去的亲戚也顺带看见了光阴深处

一根根骨头在逃跑

苹果树已换了品种;稻子杂交了很多代;一棵桃树

从种下到挂果据说只要三年时间人们已经用不着怀疑时光的坚

韧我有几个堂姐和堂妹,以前

她们像奶浆花一样开在田野上纯朴、自然,贴着土地的美很少

有人称赞,但也没人忽略

但现在,她们都死了,喝下的农药让她们的坟堆上,不长花,只

长草我的兄弟姐妹都离开了村庄

那一片连着天空的屋顶下

只剩下孤独的父母。我希望一家人

能全部回来,但父亲咧着掉了牙齿的嘴巴笑我幼稚:“怎么可能

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总是跑调。”的确,我看见了一个村庄的变

化说它好,我们可以找出

一千个证据,可要想说它

只是命运在重复,也未尝不可正如这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站在村边的一个高台上我想说,我爱这个村庄

可我涨红了双颊,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而且我

的父亲和母亲,也觉得我已是一个外人

像传说中的一种花,长到一尺高花朵像玫瑰,长到三尺

花朵就成了猪脸,催促它渐变的绝不是脚下有情有义的泥土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

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

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无时夜叩门。

秋日田园杂兴(其八)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

响到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散文六篇

土地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

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

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

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

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

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

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

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

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

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一一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

——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一一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一一每一棵

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不能想,是的,不

能想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

至于不寒而栗。农业文明时代,为什么统治者的基本策略都是愚民?

有道理的一一只有愚民才能使农业文明有效地延续下去。农业文明是

不能允许农民有“个体”、有“思想”的,不能。一旦有,大地就会

摇晃。所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电气化,而摆脱农业文

明的根本却不在“机械化”和“电器化”,而在不再愚民。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

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

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

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

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

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

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

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

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一一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

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

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

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

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

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

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

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

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

轮转:青和黄。

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

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填上

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

——淡绿的汪洋一一翠绿的汪洋一一乌青的汪洋一一青紫的汪洋一

-斑驳的汪洋一一淡黄的汪洋一一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

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

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

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一一你不能听,你一听它

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

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

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

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

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

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

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

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

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

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

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

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

面的事实。

一个普通人李娟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

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总之我们实在不知道

他是谁,可是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

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

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

去。

气死屈原韩少功

事情有点难办。我原以为八溪山饶水丰,资源富足,只要加上一

点知识和技术,农民生活不难改善。

我曾建议他们发展竹业加工,还从城里带来杭州竹器博览会的资

料,带来竹篮、竹盘、竹玩具一类样品。他们一问价格,说这么便宜

呵,那还有什么赚头?然后一点兴趣也没有,情愿回家打麻将。

我曾建议他们建立绿色瓜菜基地,还联络城里一些手中略有职权

的朋友,试图建立基地与单位“点对点”的直销。不料城里人怀疑“绿

色”不实,乡下人又抱怨对方出价太低,双方谈不拢。邻近一个村子

盖了温室大棚,种出的反季节瓜菜还是难卖,大多烂在地里肥,更打

掉了山民们的信心。

中国式礼拜韩少功

进山只有一条小公路。连日暴雨之下,好几个路段山体垮塌,我

的汽车卡在半途中,陷在翻滚的泥浆里,后来靠着过路的两个学生帮

忙推一把,才泥点狂溅地退出绝境,勉强退回到一个草坡上。我弃车

换船,把一些物品卸下车,搬到李有根的船上,先回了家再说。

公路好几天没有通,我的车一直丢在儿里路的野外。那里前不巴

村后不着店,附近虽有一农舍,但没有人住。有根要我放心,说不会

有事的。但我还是惴惴不安,总是想象汽车被偷了或者被撬了的惨状。

虽说是一辆不起眼的国产捷达,但毕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怎么能一

块肥肉搁在狼来虎往之地?经常在那里路过的人们,在我的想象中目

无定珠,神色诡秘、,就不会起一点贼心?

胡同文化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

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

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

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二这是外地

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

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

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遥远的自然韩少功

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

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

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这大概

是城市人越来越怀念自然的原因。

城市人对自然的怀念让人感动。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大能接受年

迈的父母,却愿意以昂贵的代价和不胜其烦的劳累来饲养宠物。他们

中的一些人不可忍受外人的片刻打扰,却愿意花整天整天的时间来侍

候家里的一棵树或者一块小小的草坪。他们遥望屋檐下的天空,用笔

墨或电脑写出了赞颂田园的诗歌和哲学,如果还没有在郊区或乡间盖

一间木头房子,至少也能穿上休闲服,带上食品和地图,隔那么一段

时间,就把亲爱的大自然定期地热爱一次。

城市牛眸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

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

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

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

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

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

木齐的城市吗?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

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

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

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眸,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

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锹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

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

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

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三、小说五篇

地球上的王家庄毕飞宇

队长把八十六只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

我把八十六只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鸭子们的

天堂。鸭子们一到乌金荡就迫不及待了,它们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

很长,全力以赴,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那里有数不清的草虾、罗汉

鱼。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

螃蟹没有,虾也没有。水底下的动物没有一样用得着脖子,张着嘴就

可以了。水下的世界是一个饭来张口的世界。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

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

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

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

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

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

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阿Q正传(概要)鲁迅

第一章《序》:阿Q还沉睡在背景之中,也还没有给予姓名。

作者仿佛从传说中发掘实际人物一样。用考证学的方法描绘阿Q这

个人物的轮廓。阿Q生活在叫做“未庄”的农村,连姓氏和身份

都不清楚,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无足轻重的人物。作者把这样一幅阿

Q的素描留给大家之后,就退场了。第二章开始,为了设置阿Q活

动的舞台,作者只是时常露一下脸,并没有浮现表面。

第二章《优胜记略》:阿Q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给人家打短

工度日。虽然常常被村里人开玩笑,但内心他还反过来看不起村里人。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头上有一块癞疮疤。所以只要被人说道有关疮疤

的话题,他就发怒。大家觉得他的发怒很有趣,就更加开他的玩笑了。

如果觉得对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结果往往是输。输的时候对

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心里充满了优越感,如果优越感被粉

碎了,他就又想:我是个“能够自轻自贱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满

意足了。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得很多钱却被

抢走了。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

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

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

的“王胡”少,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却

输给了以为不是自己对手的“王胡”。正在这时,“假洋鬼子”一一钱

太爷的儿子走过来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

正在气头上,为了撒气,就骂了一句。于是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

痛打。这时,小尼姑走了过来,这下好了,阿Q对她又是骂脏话又

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

阿Q第四章《恋爱的悲剧》:不过阿Q那掐过小尼姑脸蛋的手

指总是有股滑腻的感觉,让他总是念在心里放不下。“断子绝孙的阿

Q!”一一小尼姑的骂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是想女人了。

于是他就勾引赵老太爷家的女佣吴妈,结果引起了混乱,被大家都知

道了。阿Q的全部财产都被压了,而且又向赵老太爷赔罪,才终于

得到了原谅。

第五章《生计问题》:那以后,阿Q每在街上走,村里的女人

就远远躲开了。阿Q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

非常不理解。后来他终于打听到,原来人家都雇佣小D,不在要他了。

于是他就找敌人小D打架,不分胜负。后来,他到了离村子很远的

尼姑庵偷萝卜。终于他决定离开未庄。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悄无声息地回到了

未庄,这次因为兜里有了好多钱,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说他在

城里最富有的人家打工,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得意和人们谈起在城

里看到杀革命党的头的事。因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

的女人们也都来买。赵太爷也要买。不过他觉得阿Q有些可疑,让

大家当小偷提防着他。这样在村里他就被敬而远之了。一些闲人追求

真相,阿Q就毫不隐瞒地和他们说了,他其实不是小偷,只是给小

偷打下手,那些东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于是那些对他敬而远之的人

又开始嘲笑他竟然连小偷都做不成。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

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

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

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

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这让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准革命》:虽然革命了,但却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只

是人们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辫子,哭着回家了。阿Q十分不满意。

打听才知道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他也想请假洋鬼子他们让他

加入革命党,但是正在演讲的假洋鬼子却对他大喊大叫,把他撵了出

去。有一天晚上,赵太爷家遭遇抢劫了。阿Q出去看热闹,看到那

些革命党穿着那些他在梦中见过的服装正在进进出出地搬东西。阿

Q感到特别遗憾。他认为这是因为假洋鬼子不让自己革命,所以革

命党才没有来叫自己。

第九章《大团圆》: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的恐慌。事件第四

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军队包围,阿Q被轻而易举抓了起来。他

被送到了城里的监狱,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被带到法庭,

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觉地腿一软,虽然人家命令他站起来,

他还是不站起来,跪下了。一个头目说:“奴隶性二他因为赵家的抢

劫事件受审。他向人陈述革命没有让自己入伙的愤恨。于是头目让他

在一张纸上签名,阿Q不认字。人家就让他画圈。他平生第一次握

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画成了瓜子模样的。他

觉得这是他一生的屈辱,遗憾的不行。但是转念一想,孙子才能画好

呢,便又放心了。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

卫的车,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识到这是要去被砍头,于是眼前一片黑

暗。可是马上又泰然了:“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

免要杀头的。”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违的吴妈,不过吴妈

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们的洋枪。这时他发现那些看热闹的人的

眼睛,很像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后来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