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新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诠释评价最贴合如图场景的当是A.敬天保民 B.民贵君轻 C.儒学独尊 D.道法自然2.某同学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中有很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它是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作品之一。该书应该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 D.《摩诃婆罗多》3.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4.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D.中国的国内市场在不断扩大5.“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上述评价中的“非凡努力”当指A.清末新政 B.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6.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它的过程类似于英国光荣革命C.它使得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它的性质类似于中国辛亥革命7.1693年,牛顿说:“写作《原理》的目的,是向思索着的人们灌输上帝存在的信仰。科学的价值,一则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一则是论证上帝的存在,维护对上帝的信仰。”这意味着牛顿的思想A.巩固了基督教信仰的统治地位B.是宗教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统一C.开创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D.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8.晚清诗人黄遵宪《番客篇》言:“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朝入关之初厉行“海禁”政策,其主要针对A.东南沿海反清势力 B.东部沿海奸商势力C.来自日本的倭寇势力 D.来自西方的殖民势力9.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商人占总人口比重24%36%30%10%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0.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 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11.当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涨之时,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该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B.欧洲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C.美国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D.经济大危机弱化了经济全球化12.下列资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原始农耕的一手材料是A.姜寨遗址中的磨制石器 B.魏国墓葬中的铁制农具C.殷墟遗址中的青铜器具 D.秦砖汉瓦中的画像石刻13.关于两德统一,美国有关人物的回忆录多将德国统一事件置于美苏关系、美欧关系等大的政治框架之下,无限放大美国在统中的作用。而苏联有关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地叙述了德国统一中戈尔巴乔夫的所想所做,认为德国的统一首先应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由此可见,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不能准确记述历史事实 B.亲历者的回忆录最为真实C.比其他史料可信度更高 D.难免受到叙述者主观影响14.两宋科举考试不问家世,一旦录取,仕途优越,宰相90%以上系科举出身。两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头衔,后逐渐升至亲王,亲王又不得世袭,朝会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属亦从简。这反映了此时A.官僚机构简洁高效 B.科举制冲击了宗法观念C.文官政治不断发展 D.奉行“重文轻武”政策15.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A.是公民意识的典型体现 B.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C.贵族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 D.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16.“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17.1992年2月7日,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这一时刻”是指A.欧共体的成立B.欧盟的成立C.《欧洲联盟条约》签订D.欧元诞生18.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现代主义19.上海地区在三国并立时期处于哪一政权的辖地?A.魏 B.蜀 C.吴 D.北魏20.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21.《尚书酒诰》记载“惟荒腼于酒,……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殷商各个时期墓葬的陪葬品,青铜食器多置于棺、椁之间,而青铜酒器多置于棺内。考古学者指出陪葬品距尸体越近,越具重要性。上述资料说明A.多元互证证实殷人是因好酒而亡B.考古证据显示殷人好饮酒,但无法证明殷人是否因好酒而亡国C.文献《尚书酒诰》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足以证明殷人好酒而亡D.《尚书酒诰》之说是周人借以自省,并不足以证明殷人好酒而亡22.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间谚语:“我的破茅屋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以下人物的思想最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A.霍布斯 B.培根 C.洛克 D.伏尔泰23.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冲击了宋明理学僵化体系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24.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25.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26.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下列对这一主张最合理的解释是A.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得到当时君主的认同C.强调人民群众力量巨大 D.带有“无神论”的色彩27.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A.人文主义精神过于凸显B.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C.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D.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28.“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A.乾隆皇帝 B.道光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29.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30.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 D.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近代中国”始于何时有很多争论,有代表性的三种,如下表:时间依据代表明清两代交替时期(1600年前后)欧洲探险家、传教士东来,从南面向上推进;俄国从北向下挺进,形成钳形势态直指中国的心脏北京;满洲兴起,清朝建立。传统的中国史学家19世纪鸦片战争(1839—1842)西方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与中国革命的演进。西方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折衷方案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徐中约——整理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起点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2.材料在恐夷氛围中,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宝桢(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边防思想。丁宝桢对“西洋以通商为主,苟驾驭得宜,一时尚无战争”“日本立意窥视中国,数年之后必将与我开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沿海“天津则必争以为要抉之地,上海则必据以为根本之图,而其中间寄屯粮草、转运煤水,缓急可便于接济者则必在山东”。丁宝桢认为“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他明确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腐朽的原有军队,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须加以整顿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海军队伍。——摘编自陈朝祥、杨秀莲《丁宝桢边防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的边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丁宝桢的边防思想。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是著名的《汉代讲经图》,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在长安设立太学,讲授儒家学说,实行大一统统治,故答案为C;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不符合材料内容,B错误;D是道家思想,在汉武帝时已经不受推崇,排除。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最著名的长篇史诗是《荷马史诗》,选项B正确;选项A是西亚古籍,选项C、D是印度古籍,排除;3、B【解析】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符合题意,故选B;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强化,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体决策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属于家天下,政府是为皇帝统治天下服务的,D选项排除。4、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时期,土纱的使用量有所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此时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允许外商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土布的用纱情况,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此时土布的用纱情况,不能体现国内市场规模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D【解析】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这与题干中提到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相符,故D正确;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开始,清朝灭亡于1912年,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相矛盾,A错误;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与题干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符,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与题干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符,故C错误。6、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选项可知,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而不是二月革命,排除A。二月革命属于暴力革命,因此与英国的不流血政变的光荣革命不同,排除B。二月革命后俄国同时存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爆发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7、B【解析】

材料“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体现了科学思想,“论证上帝的存在,维护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了宗教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基督教信仰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开创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是伽利略,故C项错误。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的是相对论和量子论,故D项错误。所认选B。8、A【解析】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厉行“海禁”政策。故A正确;东部沿海奸商势力在明朝时期已经被肃清,排除B;日本倭寇主要是明朝时期出现,排除C;清初厉行“海禁”不是对付西方的殖民势力,排除D。故选A。9、C【解析】

从表格中的“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占总人口的比重30%可以看出,当时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答案为C项;我国历史上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类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10、A【解析】

从图示信息来看,宗教书籍的出版越来越少,而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出版较多,说明在启蒙运动开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理性精神逐步取代愚昧,故答案为A项;B、C项不符合题干中“最佳理解”的要求,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11、A【解析】

材料“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已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欧洲和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的程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密切联系,佐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A【解析】

原始农耕开始于新石器时代,而姜寨遗址中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的显著特点,A正确;铁器是传统农业的特点,B不符题意;原始农耕的主要工具是木器、石器、而青铜农具极少,C错误;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时期,D错误。13、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回忆录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进行看待问题,不易搞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故选D;ABC的说法绝对化,排除。14、C【解析】

两宋重视科举,而且亲王朝班序列位于宰相之下,说明这一时期对文官重视,有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格局,选项C正确;宋代有冗官现象,排除A;皇子不直接封王并不是科举制导致的,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轻武”,排除D。15、A【解析】

公益捐助制度下,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这显然对富有公民不利,但是对城邦有利,虽然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说明雅典公民更加重视城邦利益,A正确;B表述绝对,抽签选举体现的是政治平等,不能弥补贫富鸿沟,排除;富有公民不等同于贵族,排除C;公益捐助制度的存续恰恰说明在民主制完善的情况下,公民对城邦利益的重视,D排除。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杜鲁门主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美国要主宰世界,建立全球霸权。故此题应选D项。A与题干时间不符,BC在题干中没有反映。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17、C【解析】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大大扩大了一体化的范围,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所以被称为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共体的成立是在1967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盟的成立是在1993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欧元诞生于1999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于1992年。18、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符合“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它强调人的个性,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B选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它鼓励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C选项错误;现代主义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D选项错误。19、C【解析】

上海地区在三国并立时期处于“东吴”政权的辖地,C正确;曹魏是统治黄河流域的政权,A错误;蜀汉位于成都地区,B错误;北魏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D错误。20、C【解析】

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21、B【解析】

《尚书酒诰》属于文献史料,文献史料和考古学者的观点属于间接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材料中的现象只能说明殷人好饮酒,但无法证明殷人是否因好酒而亡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考古挖掘的原始史料可以证明殷人是因好酒而亡,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考古挖掘的关于商朝饮酒的相关史料,排除C;D项说法明显实单方面的信息,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故选B。22、C【解析】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材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我的破茅屋”体现了人们生来就有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是洛克思想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天赋人权合社会契约,但没有明确的人民主权的观点,故A不符合题意;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故B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君主立宪,自由平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D【解析】

根据“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王夫之的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宋明理学”,排除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不符合题意,排除。24、D【解析】

试题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具有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意义。D正确。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详解】25、A【解析】试题分析: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26、A【解析】

墨子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说明墨子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A正确;墨子主张并不被当时国君认可,排除B;墨子解释的是个人或者国家的命运不能受制于天命,在强调个体时,并未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排除C;墨子否认的是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而非否认天命本身,因此无法断定墨子具有“无神论”色彩,排除D。27、A【解析】

根据材料“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可知,雅典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使人文主义精神凸显,故选择A选项;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人文主义的凸显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政治管理,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公民的参政热情进行对比,无法比较是否日益高涨,故排除C选项;材料主旨是雅典公民蔑视权威,不懂得服从,这不属于道德沦丧,故排除D选项。28、B【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了,这位皇帝跨越了中国古代与近代这一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道光皇帝在位的时间是1820-1850年,包含了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正好处在这一时期,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29、D【解析】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30、C【解析】

依据材料“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来看,托斯加纳里是促使哥伦布向西航行的因素之一。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因此托斯加纳里间接的助推了美洲的发现。C正确;材料反映托斯加纳里对哥伦布航行的影响,与东西方贸易往来无关,A错误;地圆学说并非托斯加纳里提出的,B错误;材料“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表明,托斯加纳里希望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D错误。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示例:徐中约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处鸦片战争是引起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关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中国近代史的历程。1600前后的中国外族入侵、西学东渐,但中国社会未能发生根本性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封建儒家思想仍为正统。但是中国社会已出现锐变前的端倪,政治上君主统治危机加深,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上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徐中约先生综合考虑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在肯定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反应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不能忽视中国社会内部的历史力量。(说明:取1600或者鸦片战争为起点均可,论述时可从东西方相互影响,但主要应从中国内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角度展开)【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在评述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逻辑关系。选择某一观点评述时,要注意提炼其主要观点,并表明立场。以对徐中约先生的观点评述为例。首先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可以提出观点和立场徐中约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处鸦片战争是引起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关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中国近代史的历程。论证过程中注意围绕徐中约先生界定近代史起点的依据展开,即既要关注列强入侵,但更要关注传统中国自身的变化。最后对徐中约先生的观点进行简单点评,完成论证。32、(1)思想:加强对日本侵略的防备;山东在对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军队,成立一支强大的海军。(2)简评:出发点是维护清王明统治;有利于扭转恐夷氛围;为清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对当时清王朝国防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为后世国防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