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川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B.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C.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D.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2.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A.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B.曲解传统典籍C.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 D.倡导复古思想3.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此言A.言不由衷 B.谦虚矜持 C.符合实际 D.擅权邀功4.甲午战争以前,容闳就曾立志:“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竞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甲午战争以后,无数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蒋梦麟就曾以“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作为学业选择的出发点。这表明A.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B.革命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C.民族工业发展促进思想觉醒 D.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的发展5.如表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 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 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6.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可以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D.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专著,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7.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8.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 B.当时雅典处于“古典时代”C.梭伦改革兼顾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D.雅典民主政治由此最终确立9.1893年9月,上谕正式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采取措施颁发护照,禁止地方官敲诈归国华侨。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为百日维新营造氛围 D.打击了海外革命团体10.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1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12.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13.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A.“以夷变夏” B.“以夷款夷” C.“以夷攻夷” D.“师夷制夷”14.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出生率明显降低,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通过了朱莉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和20—55岁的女子必须结婚,违反者将丧失在遗嘱上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 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C.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D.剥夺公民婚姻自由15.186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A.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 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 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16.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17.如图是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6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导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B.世贸组织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贸易争端日益减少C.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D.世贸组织主导权已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18.某一人物传记有如下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人物A.实现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变革 B.提出了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C.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 D.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19.魏晋时期,吏部委州郡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州郡中正则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A.注重德行考察 B.缺乏严密的程序C.沿袭汉代制度 D.削弱了中央权威20.“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和雀巢公司,已经将自己转变成全球公司。”这一现象A.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约束 D.推动了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21.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这说明当时()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 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22.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专制主义B.人文主义C.霸权主义D.理性主义23.在秦末的反秦浪潮中,不仅有下层民众揭竿而起,还有许多原六国的贵族、官吏、豪强投身其中,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成为起义的领导者。在六国故土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楚、赵、齐等国名称。这反映出A.人们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秦朝统一时机尚不成熟C.郡县制不利于巩固统一 D.统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24.下表是中同1977年到1986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A.该时期的大学完成了教育转型 B.改革开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 D.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5.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26.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鮮明对比。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这反映了A.行省制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 B.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C.行省官员的权力“大而不专” D.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7.据某回忆录记载:“整个学校就像唱空城计一样,一打听,才知道同学们是上西山大炼钢铁去了。……总务处把好端端的火炉砸碎,放入高炉炼钢。我当时曾以焦急的心情等待着母校也能放个卫星‘向党报喜’,没想到炼出来一堆废渣。”这反映了当时A.“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冲击B.人们对国防科技的关注C.人民公社“共产风”的盛行D.“大跃进”运动迅速开展28.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29.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相互嬗进的时期,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嬗变C.孙中山的政策趋向工农群众 D.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30.下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1966年—1977年增长了9.2%,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是1980年的两倍。同时,新型合作对新经济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司取代传统跨国合作企业,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从全球化中获益,又对全球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大国关系的伙伴化,使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唐书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结束以来推动“新经济秩序”建立的因素。指出推动这一“秩序”发展的亚太地区经济组织。(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32.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材料三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政治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国图志》中有如下记载:“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兢,手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材料二1975年5月,邓小平访问法国。法国总理希拉克在谈到这次会谈成果时说:“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拒绝接受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团结一致、更富饶和更有组织的欧洲”。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问爱尔兰期间谈到中欧关系时表示:中国作为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一直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必将为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宝贵贡献。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哪一地区?说明你判断的理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揭开了一场怎样的“历史大幕”?英、法取代意大利而兴盛与这一场“历史大幕"又有什么关系?(2)根据材料二,不同时代的中法两国领导人对欧洲有什么共同的期待?结合两个时代不同的国际形势分析其出发点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这导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说明,在雅典在政体设置上已经有了采用分权制衡的雏形,通过分权制衡实现对最高权力的制约。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雅典的民主点评:雅典民主的主要特征:(1)主权在民。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国家管理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3)法律至上。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它,直接民主、抽签任官、多数原则、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2、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孙复更突出地强调“尊王”,凸显了对君权的尊崇,这符合北宋统治者强化君权的诉求,体现了理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A选项正确;这是对“尊王攘夷”说的凸显,并非曲解经典,B选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C选项错误;D选项属于表现,不是说明的内容,排除。故选A。3、C【解析】

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中枢机构,与宰相不同,因此张居正的言论符合内阁制度,C正确;张居正的说明符合实际,A、B、D的描述不准确,排除。4、A【解析】

容闳、蒋梦麟等青年都立志报国,在个人选择上追求“有益于中国者为之”和“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体现了他们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的结合,故选A;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革命手段,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作用,排除CD。故选A。5、B【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表明受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B项正确;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学教学质量”在题干所给数据中没有涉及,A项错误;题干所给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无法得出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的结论,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D项错误。6、B【解析】

《茶赋》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提供绝对可靠的历史信息,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即记载准确的历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A项错误;传说不可以作为信史,需要有其他有力材料的佐证,因此无法仅根据神农氏的传说确定茶的起源。C项错误;《茶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比唐代《茶经》更早。《茶经》不能确定在唐朝以前是否已经出现茶,只能确定茶至少在唐朝时已出现。D项错误。7、D【解析】

材料中法国收回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和脱离北约的做法都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D正确;材料中“北约”与欧洲一体化无关,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欧国家间”关系,BC排除。8、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公元前594年为前6世纪初,排除A项;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非确立,排除D项。故选C。9、A【解析】

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禁止地方官员敲诈归国华侨,有利于国内外人员交流,同时为华侨回国投资提供保障,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选A;打破闭关锁国政策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B;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排除C;这一措施并非是为了打击海外革命团体,排除D。故选A。10、D【解析】

“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本身就是错误的,该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并没有材料印证“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没有提及“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根据材料“王祯的《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说明这段材料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该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点睛】中国科技16C以后滞后的原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11、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良渚遗址发掘了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是证明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说明良渚遗址中人类最早学会农业走向定居,排除A项;良渚遗址并非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排除C项;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排除D项。故选B。12、D【解析】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都属于洋务企业,根据“兼可顾民用”、“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等信息可知洋务企业助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故选D;重工业始终没有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排除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故选D。13、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抵抗侵略者,故“以夷款夷”“以夷攻夷”“师夷制夷”都与其核心思想一致。而“以夷变夏”明显不符合中国当时天朝上国的理念,也与《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不符。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14、A【解析】

根据题干“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可知,为了保证罗马的兵源,罗马通过了相关的婚姻法,这说明罗马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私法建设,B错误;题干信息不能说明罗马法内容体系完备,C错误;罗马法规定公民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不等于剥夺公民婚姻自由,D错误。15、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这表明其“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AC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考查的是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土地政策的理解,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照旧完粮纳税”,《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行。16、C【解析】

“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A错误;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排除;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排除。17、C【解析】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成员国显著增加,体现出两极格局的解体推动了世贸组织的发展,C项正确;1960年代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制约,两大市场对峙,世贸组织第三世界成员国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所导致的,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贸组织成立减少了贸易争端,B项错误;世贸组织成员国增多不能说明其主导权的变化,D项错误。18、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不喜欢学医有过“‘平庸’的学生”时期,参加“普林尼学会”的活动发展了兴趣、乘坐贝格尔号军舰进行了环球考察,并在牛津大学等地参加了激烈的学术争论等是达尔文的经历,他发展了物种进化的重要理论,C项正确;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不是技术领域的变革,A项错误;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学理论,他并没有提出研究意识形态的新方法,B项错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即十九世纪中期,D项错误。19、A【解析】

材料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伊始,州郡中正品评人才之“言行修著”,即按照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模范践行并获得宗族乡党舆论褒奖者。而“道义亏阙”,则是违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行为上有重大缺失而被宗族乡党舆论贬损者。因此,主要是按照“善褒恶贬”的原则予以升品或降品,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程序问题,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0、B【解析】

材料表明许多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从正在进行的全球化中获益,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B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全球公司的成立对催生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A错误;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公司,都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C错误;材料不能看出世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D错误。故选B。21、A【解析】

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说明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故选A;B表述太绝对,错误;西汉实行察举制,依据品德选拔官吏,并非贵族政治,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2、D【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根据所学知识答案应该是理性。A选项,专制主义是启蒙思想的对立面,故排除;B选项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故排除;C选项,与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相违背,故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23、D【解析】

反秦过程中六国旧贵族再次打出故国名称,说明当时统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D正确;材料描述现象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A;秦的统一顺应历史潮流,排除B;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24、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录取考生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当时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正确;当时的大学仍然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主,无法得出转型的结论,A排除;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普及,B排除;受文革十年的影响,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25、A【解析】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CD。26、C【解析】

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有利于中央集权,这正是其优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27、D【解析】

由材料中“放入高炉炼钢”“放个卫星”“一堆废渣”可知,回忆录反映的是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故答案为D项。材料虽然描述了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但当时并不是在“文革”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的“放卫星”不是指国防科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2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从材料中的数字可知,汉代察举制下,平民子弟、贫民子弟与官僚贵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机会得以跻身孝廉,挤身到统治阶级中来。故可知察举制度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不合题意。故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29、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所主张的“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也就是实现“共和”须分三步走,即军政、训政和宪政,五四运动后孙中山认识到工农的力量,故提出联合工农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反映了孙中山民主革命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故D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国民革命性质仍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B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排除C项。故选D。30、C【解析】

20世纪初社会习俗由跪拜礼变为握手,称呼由“老爷”变为“先生”,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故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排除B;图片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的推动,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因素: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如答“关贸总协定”或“全球公司的推动”也可给分)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如答“东盟”也给分)(2)原因: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科技与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伙伴化大国关系的深入发展。重要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解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美国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动建立了全球贸易机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新型合作对新经济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等信息可知,二战结束以来推动“新经济秩序”建立的因素有,美国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动,新型合作等。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新经济秩序发展的亚太地区经济组织有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等。(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两极格局的终结”,“大国关系的伙伴化”,“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