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9-nCoV和SARS病毒都对肺部产生严重伤害,因为它们都只侵染肺部细胞B.2019-nCoV增殖过程需人体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D.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RNA杂合双链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3.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C.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4.许多科学家认为,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以下哪些证据不能支持这一论点A.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C.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少数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D.线粒体和细菌DNA中无遗传效应片段的比例,比真核细胞低5.胃蛋白酶(pH>1.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①和②表示“促进”或“抑制”,则①指的是促进作用,②指的是抑制作用B.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6.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抗原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有关D.该实验足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7.下列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雌性激素与生长激素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B.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C.葡萄糖、乳酸、多肽分别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翻译的产物D.1分子ATP水解时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8.(10分)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二、非选择题9.(10分)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1)D1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____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____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组别及处理方法:CK:水、25℃;H:水、36℃;P:黄体酮、25℃;P+H:黄体酮、36℃①据图甲、乙的CK组和H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推测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___________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P、P+H组所示。①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___________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据图乙、丙、丁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为主的群落。试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者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白桦树的种群密度。可尺检乔木的胸径,对乔木的树龄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幼龄林是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是10-40年生;成熟、过熟林是40年生以上。统计后绘成曲线如图,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构建法,则该曲线属于________模型。(2)图示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导致________(填“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3)在群落内部,捕食关系会使狼和兔的种群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趋向于平衡稳定,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4)该群落中,狼会依据兔残留的气味寻找到兔,而兔也会依据狼的痕迹躲避狼,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11.(14分)某科研小组在夏季高温的种植基地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猕猴桃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将生长发育正常且基本一致的猕猴桃植株每5株作为一组,进行如下处理:对照组所用N∶P=1∶0.5;NPK1组所用N∶P∶K=1∶0.5∶1;NPK2组所用N∶P∶K=1∶0.5∶2;NPK3组所用N∶P∶K=1∶0.5∶3。各组肥料在当年6月和8月分2次施入。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在400~500μmol·m-2·s-1之间时,影响猕猴桃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照强度在500~1500μmol·m-2·s-1之间时,与对照组相比,栽培猕猴桃时增施K肥可提高净光合速率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给猕猴桃植株增施K肥可提高暗反应速率,作用机理是:一方面增施K肥可能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叶片气孔导度,另一方面叶绿体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提高,这表明增施K肥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栽培猕猴桃,为了增加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猕猴桃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施用P肥可提高光合速率,从结构角度分析,P形成磷脂进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P利于光反应产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12.我国科学家目前正在探索培育过量表达蔗糖转运蛋白基因(TaSUT1A)的转基因小麦,通过分析TaSUT1A在转基因小麦中的遗传及其在抗干旱环境中的作用,选育抗旱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下图为基本技术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大量扩增分离得到的TaSUT1A,一般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采用相同的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麦细胞常用____________法,但成本较高;受体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4)为了证明TaSUT1A是否表达,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检测有无蔗糖转运蛋白生成,并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中蔗糖转运蛋白含量的对比来确定TaSUT1A是否过量表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进行答题。【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A错误;B、2019-nCoV是RNA病毒,所以需要细胞提供4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错误;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C正确;D、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运用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以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双链,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信息量较大,需要考生抓住有用的信息,结合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D【解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和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C【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3H标记的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详解】A、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A正确;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B正确;C、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点睛】噬菌体侵染实验易错分析: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两个实验相互对照,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只是其中一个实验,则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或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C【解析】

本题是对线粒体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异同点的考查,回忆线粒体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详解】A、根据该观点可知,线粒体的前身是原始需氧细菌,因此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A正确;B、线粒体含有环状DNA,细菌也有环状DNA,支持内共生学说,B正确;C、由于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此证据不支持该观点,C错误;D、原核细胞中DNA的非编码区少,线粒体和细菌DNA中无遗传效应片段的比例,比真核细胞低,D正确。故选C。5、D【解析】

据图分析,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是在胃腔内进行,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①促进了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过程②是负反馈调节,胃蛋白酶过多时可抑制胃蛋白酶原的活化过程,因此②为抑制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胃蛋白酶在pH>1.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而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可使胃蛋白酶失活,B正确;C、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质,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D错误。故选D。6、D【解析】

据图分析,实验鼠A注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将脂肪组织移植到实验鼠B中,当其感染病原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因而不患病。【详解】A、根据细胞免疫可知,在抗原刺激下,小鼠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A正确;B、为了排除自身记忆细胞的影响,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B正确;C、实验鼠B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含有记忆T细胞有关,发挥特异性免疫,C正确;D、实验不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还应做相应的对照试验,D错误。故选D。7、C【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1分子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DP,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的固醇类,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只是细胞核内的核酸主要是DNA(含有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RNA(含有核糖),B错误;C、葡萄糖、乳酸、多肽分别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翻译的产物,C正确。D、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C。8、A【解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DNA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A错误;B、DNA聚合酶和DNA结合开始复制过程,RNA聚合酶和DNA分子结合开始转录过程,B正确;C、DNA的解旋过程发生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在RNA聚合酶的催化DNA双链解开,转录完成后双链恢复,C正确;D、一条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利用少量的RNA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综合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考生可以结合中心法则的知识进行综合比较。二、非选择题9、类囊体薄膜暗降低D1蛋白含量降低大于解除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解析】

1.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缓解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图乙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使用黄体酮)的D1蛋白含量比H组低,图丙中,使用黄体酮的组D1蛋白表达量却比未使用的组高(P组比CK组高,P+H组比H组高),图丁中使用黄体酮的组与未使用组D1蛋白分解基因的表达量基本相同(CK组与P组基本相同,H组与P+H组基本相同)。【详解】(1)根据D1参与水的分解可知,该蛋白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有【H】、ATP,用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据图甲、乙的CK组为水、25℃处理,H组为水、36℃处理,结果CK组光合作用速率比H组高,说明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结合图乙分析:图乙中H组的D1蛋白含量比CK组下降,推测可能与D1蛋白含量下降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均为1,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为3,而分解量为1.5,合成量大于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P组的处理是黄体酮、25℃,P+H组的处理是黄体酮、36℃,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解除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依据各图的结果分析可知: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说明D1蛋白可能发生了转化,故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点睛】本题结合直方图,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样方数学光照不足(或弱)(意思对即可)幼龄林逐渐减少(或下降)(意思对即可)负反馈调节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中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对于绘制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2)由图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照不足,导致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3)在群落内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会使两者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趋向于平衡稳定,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4)狼会依据兔残留的气味寻找到兔,而兔也会依据狼的痕迹躲避狼,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功能。【点睛】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不同群的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试题。11、光照强度和增施K肥的含量光饱和点增大提高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适当增施K肥形成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TP和NADPH【解析】

(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在400~500μmol·m-2·s-1之间时,影响猕猴桃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增施K肥的含量。(2)分析曲线可知,光照强度在500~1500μmol·m-2·s-1之间时,与对照组相比,栽培猕猴桃时增施K肥可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研究发现给猕猴桃植株增施K肥可提高暗反应速率,作用机理是:一方面增施K肥可能增大叶片气孔导度,另一方面叶绿体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提高,这表明增施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