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o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ⅠGB/T38374—2019 2术语和定义 3指标体系构成和内容 4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运营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ⅢGB/T38374—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评中心、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上海鸣啸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远舟、李松峰、贾文峥、冯旭杰、毛保华、高艳玲、伍敏、刘书浩、吴新安、陈徐梅、曹国利、吴珂琪、谢建平、朱爱华、胡勇健、张红欣、白雪翎、宋伟男、李瑜芬、胡昊、姚伟国、王洋、高畅、梁成。1GB/T38374—201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分析和对标管理。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注:改写GB/T30012—2013,定义3.1。2.2反映运营工作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规模、程度、比例、结构等的概念和数值。2.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因列车撞击、脱轨,设施设备故障、损毁,以及大客流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行车中断、财产损失的突发事故。2.4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造成风险失控而发生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3指标体系构成和内容3.1指标体系构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客流指标、运行指标、安全指标、服务指标、能耗指标和财务指标7类。3.2指标体系内容基础指标包括基础线网、发展水平2类,具体指标见表1。GB/T38374—2019分类指标基础线网运营线路条数(A.1.1)运营里程(A.1.2)运营车站数(A.1.3)换乘车站数(A.1.4)站均出入口数(A.1.5)平均站间距(A.1.6)平均走行距离(A.1.7)配属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数(A.1.8)发展水平线网密度(A.1.9)万人线网拥有率(A.1.10)站点密度(A.1.11)站点覆盖率(A.1.12)万人车站拥有率(A.1.13)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A.1.14)票价支出占居民收入比(A.1.15)客流指标包括基础客流、拥挤情况、出行特征、强度和客流不均衡5类,具体指标见表2。表2客流指标分类指标基础客流进站量(A.2.1)出站量(A.2.2)换乘量(A.2.3)客运量(A.2.4)车站乘降量(A.2.5)断面客流量(A.2.6)客运周转量(A.2.7)拥挤情况断面满载率(A.2.8)高峰小时站台单位面积服务人次(A.2.9)出行特征平均运距(A.2.10)线网换乘系数(A.2.11)换乘比例(A.2.12)付费(非付费)乘客比例(A.2.13)2GB/T38374—2019表2(续)分类指标强度客运强度(A.2.14)客流密度(A.2.15)线网出行强度(A.2.16)客流不均衡方向不均衡系数(A.2.17)断面不均衡系数(A.2.18)时间不均衡系数(A.2.19)运行指标包括车辆利用、运力与运能、行驶里程、运行速度、计划兑现、延误事件、清客和下线8类,具体指标见表3。表3运行指标分类指标车辆利用配属列车数(A.3.1)配属车辆数(A.3.2)上线列车数(A.3.3)完好列车数(A.3.4)架/大修列车数(A.3.5)列车上线率(A.3.6)列车完好率(A.3.7)每公里配车数(A.3.8)配属列日数(A.3.9)完好列日数(A.3.10)上线列日数(A.3.11)完好车利用率(A.3.12)运力与运能列车平均编组数(A.3.13)列车定员(A.3.14)运力(A.3.15)客位里程(A.3.16)线网利用水平(A.3.17)平均满载率(A.3.18)行驶里程运营车公里(A.3.19)走行车公里(A.3.20)车公里利用率(A.3.21)3GB/T38374—2019分类指标运行速度技术速度(A.3.22)最高运行速度(A.3.23)速度利用率(A.3.24)计划兑现计划开行列次(A.3.25)计划兑现列次(A.3.26)加开列次(A.3.27)停运列次(A.3.28)晚点列次(A.3.29)实际开行列次(A.3.30)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A.3.31)延误事件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A.3.32)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A.3.33)清客清客列次(A.3.34)清客频次(A.3.35)救援列次(A.3.36)下线掉线列次(A.3.37)掉线率(A.3.38)安全指标包括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类,具体指标见表4。可按线路、线网及运营主体统计,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相同。表4安全指标分类指标事故运营事故数(A.4.1)行车事故数(A.4.2)行车事故率(A.4.3)行车责任事故数(A.4.4)行车责任事故率(A.4.5)运营险性事件数(A.4.6)行车险性事件数(A.4.7)行车险性事件率(A.4.8)行车责任险性事件数(A.4.6)行车责任险性事件率(A.4.10)等效事故率(A.4.11)45GB/T38374—2019分类指标人员伤亡伤亡人数(A.4.12)伤亡率(A.4.13)重伤人数(A.4.14)死亡人数(A.4.15)死亡率(A.4.16)工伤人数(A.4.17)工伤率(A.4.18)财产损失运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A.4.19)运营险性事件直接经济损失(A.4.20)服务指标包括乘客服务、人力指标和设备设施可靠度3类,具体指标见表5。表5服务指标分类指标乘客服务线路运营时间(A.5.1)最大/最小发车间隔(A.5.2)换乘时间(A.5.3)正点率(A.5.4)旅行速度(A.5.5)限流(A.5.6)列车服务可靠度(A.5.7)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A.5.8)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A.5.9)乘客满意度(A.5.10)人力指标经营业户数(A.5.11)员工数(A.5.12)每公里人员配比(A.5.13)全员生产率(A.5.14)司机生产率(A.5.15)设备设施可靠度车辆服务率(A.5.16)车辆系统故障率(A.5.17)信号系统故障率(A.5.18)供电系统故障率(A.5.19)站台门故障率(A.5.20)机电设备可靠度(A.5.21)6GB/T38374—2019能耗指标包括牵引能耗、动力照明能耗、运营能耗和节能环保4类,具体指标见表6。可按线路、线网及运营主体统计,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相同。表6能耗指标分类指标牵引能耗牵引能耗(A.6.1)动力照明能耗动力照明能耗(A.6.2)运营能耗运营总能耗(A.6.3)节能环保CO2排放量(A.6.4)财务指标包括成本、收入2类,具体指标见表7。可按线路、线网及运营主体统计,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相同。表7财务指标分类指标成本完全成本(A.7.1)折旧成本(A.7.2)维修成本(A.7.3)管理成本(A.7.4)牵引电费(A.7.5)非牵引电费(A.7.6)总电费(A.7.7)安保费用(A.7.8)收入运营收入(A.7.9)运营票款收入(A.7.10)非票款商业收入(A.7.11)收入全成本比(A.7.12)票价优惠比例(A.7.13)运营补贴补偿(A.7.14)4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见附录A。7GB/T38374—2019附录A(规范性附录)运营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A.1基础指标定义:为列车沿固定线路和车站正常载客运营而设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条数。计算方法: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含初期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规划为同一条线路但分期建成的,统计时只计为一条线路。例如,A线分一、二期建设,则A线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成后统计为一条线路。线路运营里程定义: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计算方法:线路运营里程的计算方法见式(A.1)。式中:—线路运营里程;注1:不含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段线、安全线、试车线等配线长度。注2:含支线运营的线路,其线路运营里程计为主线部分运营线路长度与支线部分运营线路长度之和。例如,北京线网运营里程定义:线网运营里程指各线路运营里程之和,共线段不重复计算。计算方法:线网运营里程的计算方法见式(A.2)。式中:注:以一般情况下双线(即为上下行各一条单线)配置为计算基准标。若为双复线(即为上下行各两条单线则计×2×0.5狀狀定义:运营线路上供乘客乘降列车和办理运营业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包括地面、地下、高架8GB/T38374—2019车站。计算方法:运营线路或线网中投入运营(含初期运营)的车站座数。注1:不包括尚未投入运营的车站、通常情况下不由乘客使用的车站(如仅在特殊事故等情况下使用注2:换乘站按1座车站计。定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或线网中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另一条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计算方法:多线换乘的换乘车站只计1座换乘站;共线段运营线路,当连续共线车站超过2座时,只计2座换乘站。注:两条不同线路贯通运营后,其衔接贯通车站仍计为换乘站。定义:线路或线网中运营车站平均拥有的出入口数量。计算方法:站均出入口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3—站均出入口数;G—线路或线网投入运营出入口数,单位为个;S—线路或线网运营车站数,单位为座。注1:一个通道连接多个出入口时,出入口数按实际站外出口数量计算。例如,某地下车站某一通道连接A口,但是延伸到地面出口为和两个口,则计为两个出入口。注2:连接其他建筑的出入口均计入出入口数。线路平均站间距定义: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运营车站站中心间距离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路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l—线路平均站间距;Rl—线路区间数,单位为个。==线网平均站间距定义:线网中两个相邻运营车站站中心间距离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网平均站间距的计算方法见式。9GB/T38374—2019式中:B4n—线网平均站间距;Rn—线网区间数,单位为个。注:线网区间数不重复计算共线段区间。换乘站平均走行距离定义:统计期末,换乘站各方向换乘距离之和与换乘方向数量的比值。计算方法:换乘站平均走行距离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换乘站平均走行距离;DmRs—换乘方向数。注1:单个方向的换乘站走行距离,为换出线路站台中部至换入线路站台中部的距离。注2:若换乘车站从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换乘时为多路径,则换乘距离取最短路径的值。线网平均走行距离定义:统计期末,线网换乘站换乘距离之和与换乘站数量之比。计算方法:线网平均走行距离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5n—线网平均走行距离;St—线网换乘车站数。定义:线路或线网配属的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数量,多条线路共用时只计1座。定义:城区内单位平方公里的线网运营里程。单位:公里每平方公里。计算方法:线网密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6—线网密度;S注1:按照《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有关规定》(国函〔〕号)规定,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和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统计中可直接采用政府统计部门GB/T38374—2019发布的数据或由《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获取。注2:根据需要可计算“中心区线网密度”和“核心区线网密度”等指标。定义:线网运营里程与城区内人口的比值。单位:公里每万人。计算方法:万人线网拥有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万人线网拥有率;Pc—城区人口,单位为万人;Pz—城区暂住人口,单位为万人。注:城区人口指划定的城区范围的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准。暂住人口指离开常住户口地,到本市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员,一般以公安部门的暂住人口统计为准。当年“城区人口、城区暂住人口”不易获取的,可用上年度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常住人口”代替或由《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获取。定义:城区内单位平方公里的运营车站数。单位:座每平方公里。计算方法:站点密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站点密度。注:可依据城市区域划分,按照线网计算“核心区站点覆盖率”“中心区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定义:城区内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定半径范围覆盖的区域面积占城区面积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站点覆盖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站点覆盖率;S注:站点覆盖面积为城区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所有出站口为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形成的所定义:城市区域内每万人拥有的运营车站总数。单位:座每万人。计算方法:万人车站拥有率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B—万人车站拥有率。注:城区人口和城区暂住人口定义和数据获取参照。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Q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之和。定义:乘客每年因乘坐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平均费用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票价支出占居民收入比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B—票价支出占居民收入比;Fi—线网年运营票款收入,单位为万元;P3n—线网日均进站量,单位为万人;Q注: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市辖区职工平均工资代替。车站进站量定义:统计期内,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利用轨道交通进站乘车出行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车站进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车站进站量;Pa—进站闸机检票人数,单位为万人次;Po—其他凭证进站人数,单位为万人次。注:进站量包括付费和非付费客流,付费客流指凭单程票、储值卡、日票、多日票等刷卡进站乘车的乘客,非付费客GB/T38374—2019流指凭老人免费票、残疾人免费票、员工票或其他进站凭证进站乘车的乘客。线路进站量定义:统计期内,乘客从本线路站点进站乘车的人数。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路进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进站量;Pb—本线进站且本线出站乘客数,单位为万人次;Pt—本线进站且他线出站乘客数,单位为万人次。线网进站量定义:统计期内,乘客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站乘车的人数。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网进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1n—线网进站量。线路日均进站量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本线路进站乘车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进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日均进站量;Td—统计天数,单位为日。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利用轨道交通线网进站乘车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网日均进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3n—线网日均进站量。车站出站量定义:统计期内,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上采用票卡通过闸机、手持票卡机或其他凭证出站,由车站付费区离开至车站非付费区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车站出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P2s—车站出站量;P—线路出站量定义:统计期内,乘客从本线路站点检票出站的人数。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路出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A.21)。式中:P2l—线路出站量;P—线网出站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出站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网出站量的计算方法见式(A.22)。式中:P2n—线网出站量。换乘站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换乘站各线路间换乘乘客的总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换乘站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A.23)。式中:P4s—换乘站换乘量;Ps—各线路间换乘乘客量。注1:通过自动售检票系统连续计费的换乘乘客量,可通过票务系统清分模型计算;非连续计费的换乘乘客量,可采用客流调查方式获取。注2:两线换乘站的换乘量为1线换2线客流和2线换1线客流之和,三线、四线换乘站同理。线路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从其他线路换入本线的乘客数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路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A.24)。式中:P4l—换乘站换乘量;Pd—其他线进入本线乘客量,单位为万人次;Pt—途径本线乘客量,单位为万人次。注1:其他线进入本线乘客量是指从其他线路站点检票进站,通过换乘站换乘至本线路的乘客量。注2:途经本线乘客量是指进站与出站均不属于本线路,但按照乘客出行路径经过本线路的乘客量。GB/T38374—2019注3:乘客从一条线路站点进,从其他线路站点出,按照清分系统根据确定的原则清分出其乘坐路径。线网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乘客在换乘站由一条线路换乘到另一条线路的总量。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网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4n—线网换乘量。换乘站日均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换乘站日换乘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换乘站日均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换乘站日均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换乘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日均换乘量。线网日均换乘量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日换乘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网日均换乘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5n—线网日均换乘量。车站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为乘客提供进站、换乘服务的人次,为进站量和换乘量之和。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车站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车站客运量。GB/T38374—2019线路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送乘客的总人次,为线路进站量和换乘量之和。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路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ll式中:Pl—线路客运量。线网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送乘客的总人次,为线网进站量和换乘量之和。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线网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6n—线网客运量。车站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日客运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车站日均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车站日均客运量。线路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客运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日均客运量。线网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每日。计算方法:线网日均客运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7n—线网日均客运量。最高日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车站/线路/线网日客运量中的最大值。单位:万人次每日。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为乘客提供进站、换乘、出站服务的总人次。GB/T38374—2019单位:万人次。计算方法:车站乘降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车站乘降量。注:换乘站作为一个车站进行统计,非换乘站的换乘量以0计。单位:万人次每小时。注1:断面客流量可通过票务系统清分模型直接计算或采用客流调查方式取得。最大断面客流量定义:正常运营状态下,运营线路断面客流量的最大值。单位:万人次每小时。注2:正常运营状态不包括由于城市大型公共活动或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的短期(一般小于一周)持续突发客流情况。线路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中每位乘客每次出行与其相应乘坐距离乘积的总和,也称旅客周转量。单位:万人次公里。计算方法:线路客运周转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客运周转量;Ld—每位乘客的乘车距离,单位为万人次公里。线网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内每位乘客每次出行与其相应乘坐距离乘积的总和。单位:万人次公里。计算方法:线网客运周转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n—线网客运周转量。注:乘客从一条线路站点进,从其他条线路站点出,均由票务清分系统根据确定的原则清分出其乘坐路径,乘坐距离按照乘客进站和出站站点间该路径的长度计算,并按照该路径经过各条线路路段长度,计算所属线路的客运周转量。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公里每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Pl—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GB/T38374—2019线网日均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公里每日。计算方法:线网日均客运周转量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n—线网日均客运周转量。定义:单位时间内,运营线路单向断面客流量与相应断面运力的比值,也称断面拥挤度。单位。计算方法:断面满载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断面满载率;QQ—注:断面运力定义和计算方法见。最大载客率定义:线路最大断面客流量与相应断面运力的比值,列车最大拥挤度。单位。计算方法:最大载客率的计算方法见式。P—断面满载率;Q—A.2.9高峰小时站台单位面积服务人次定义:车站高峰小时最大乘降量与站台面积的比值。单位:人每平方米。计算方法:高峰小时站台单位面积服务人次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高峰小时站台单位面积服务人次;sm线路平均运距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客运周转量与线路客运量的比值,表示在某一线路上乘客一次乘车的平均GB/T38374—2019距离。计算方法:线路平均运距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犾—线路平均运距。线网平均运距定义:统计期内,乘客在线网内从进站到出站完成一次出行的平均乘车距离。计算方法:线网平均运距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狀—线网平均运距。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客运量与进站量的比值,表示乘客在线网内完成一次出行需乘坐的平均线路条数。计算方法:线网换乘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线网换乘系数。线路换乘比例定义:统计期内,其他线路换入本线客运量与本线客运量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线路换乘比例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犾—线路换乘比例。线网换乘比例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换乘量与线网客运量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线网换乘比例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狀—线网换乘比例。定义:城市轨道交通付费(非付费)进站量占总进站量的比例。GB/T38374—2019单位。计算方法:付费乘客比例、非付费乘客比例的计算方法见式、式。犘式中:犘—付费乘客比例;犘—注:付费票种包括但不限于单程票、储值卡、定值纪念票、一日票等,非付费票种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卡、福利票等。线路客运强度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中单位运营里程上平均每日承担的客运量。单位:万人次每公里日。计算方法:线路客运强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犾—线路客运强度。线网客运强度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单位运营里程上平均每日承担的客运量。单位:万人次每公里日。计算方法:线网客运强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狀—线网客运强度;注1:客运强度也称负荷强度。注2:统计期内,若有新线开通时,则线网运营里程可用加权平均值代替,例如,若统计期个月)内第6个月月底开通新线长则计作线网运营里程新增×。线路客流密度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单位运营里程上平均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万人次公里每公里日。计算方法:线路客流密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犘犾—线路客流密度。GB/T38374—2019线网客流密度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单位运营里程上平均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万人次公里每公里日。计算方法:线网客流密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n—线网客流密度。注:在统计期内有新线开通时,线网运营里程可用统计期内的加权平均值代替。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单位运营里程上平均每日承担的乘客出行量。单位:万人次每公里日。计算方法:线网出行强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线网出行强度。注1:线网出行强度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进站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网络的使用效率。注2:在统计期内有新线开通时,线网运营里程可用统计期内的加权平均值代替。定义:运营线路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与双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平均值之比。计算方法:方向不均衡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方向不均衡系数;QQ定义:运营线路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与该时段该方向所有断面客流量平均值之比。计算方法:断面不均衡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P—断面不均衡系数;定义:运营线路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与该方向所有时段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平均值之比。计算方法:时间不均衡系数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P—时间不均衡系数;t线路配属列车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路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列车数。线路日均配属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列车数的日平均值。计算方法:线路日均配属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Ol—线路日均配属列车数;O线网配属列车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网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列车数。计算方法:线网配属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线网日均配属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网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列车数的日平均值。计算方法:线网日均配属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1n—线路日均配属列车数。注1:拥有是指在固定资产台账中所列出的企业资产,包括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注2:新购、新制和调入的运营车辆,自交付投入之日起开始计算。注3:调出、报废和调作他用的运营车辆,自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之日起不再计入。注4:不计不投入载客运营,仅供测试、维护、工程使用的车辆。注5:按A型车、B型车、C型车等不同车型分别统计,再统计总数。GB/T38374—2019线路配属车辆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路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车辆数。注1:以本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中已投入运营的车辆数为准。注2:新购、新制和调入的运营车辆,自投入运营之日起开始计算;调出、报废和调作他用的运营车辆,自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之日起不再计入。线网配属车辆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网所拥有的用于运营服务的全部车辆数。注3:根据需要可分别统计A型车、B型车、C型车等不同车型配属车辆数。线路日均上线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正常工作日运营中实际用于上线列车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路日均上线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Ol—线路日均上线列车数;Ol—线路工作日上线列车数,单位为列。线路最大上线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平日运营中实际用于上线列车的最大值。计算方法:线路最大上线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ml—线路最大上线列车数。线网日均上线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正常工作日运营中实际用于上线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网日均上线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最大上线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正常工作日运营中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列车数。计算方法:线网最大上线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线网最大上线列车数;—线网工作日上线列车数,单位为列。注1:上线列车数不包括未进入正线及辅助线的备用车数。注2:正常工作日不包括公共节假日、大型集会活动日等特殊日。线路日均完好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正常工作日高峰时段可用于上线运营服务列车数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路日均完好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日均完好列车数;—线路工作日完好列车数,单位为列。注:完好列车数为配属列车扣除维修列车和故障列车后的列车数,其中维修列车数包括架大修和日常维修列车数。线网日均完好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正常工作日高峰时段可用于上线运营服务列车数的平均值。计算方法:线网日均完好列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日均完好列车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线网中架/大修竣工并交付运营的列车数。线路列车上线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配属列车数中上线列车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列车上线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列车上线率。线网列车上线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配属列车数中上线列车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列车上线率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线网列车上线率。线路列车完好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配属列车数中完好列车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列车完好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列车完好率。线网列车完好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配属列车数中完好列车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列车完好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列车完好率。线路每公里配车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路中单位运营里程上所拥有的配属列车数。单位:列每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每公里配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每公里配车数。线网每公里配车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网中单位运营里程所拥有的配属列车数。单位:列每公里。计算方法:线网每公里配车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每公里配车数。线路配属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所有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GB/T38374—2019计算方法:线路配属列日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配属列日数;注:含从其他线路调入用于本线运营服务的车辆,不含调至其他线路用于运营服务的车辆。线网配属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所有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计算方法:线网配属列日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配属列日数。线路完好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中技术状况完好的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计算方法:线路完好列日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路完好列日数;线网完好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技术状况完好的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计算方法:线网完好列日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线网完好列日数。注:当天维修的运营车辆,只要竣工验收合格,可以参加运营的均作完好列日计算。线路上线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中为运营服务而上线工作的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线网上线列日数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为运营服务而上线工作的配属列车的列日总数。计算方法:线网上线列日数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线网上线列日数;—线路上线列日数。注1:运营车辆只要当日出车参加过运营,不论其运营时间长短、运行次数多少、是否发生过修理或停运,均计算1个上线车日。注2:同一列车1天中多次出库,只计算1个上线车日。注3:有接待任务的专列客车上线计算上线列日。注4:为调试、救援或其他专项任务而上线的车辆,不计算上线车日。线路完好车利用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上线列日数与线路完好列日数之比,表示线路完好列车的实际利用程度。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完好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犾—线路完好车利用率。线网完好车利用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上线列日数与线网完好列日数之比,表示线网完好列车的实际利用程度。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完好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狀—线网完好车利用率。线路列车平均编组数定义:统计期末,线路配属列车中平均每列车的车辆编组数。计算方法:线路列车平均编组数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犾—线路列车平均编组数;线网列车平均编组数定义:统计期末,线网配属列车中平均每列车的车辆编组数。计算方法:线网列车平均编组数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O11n—线网列车平均编组数;注1:线网列车平均编组数中有轨电车制式单独计算。注2: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车型统计。定义:统计期末,线路客运列车额定载客的能力。计算方法:按照有关设计标准或文件规定的运营列车额定载客能力。断面运力定义:单位时间内,线路某断面单向的运输能力。计算方法:断面运力的计算方法见式(A.82)。l式中:O12s—断面运力;Nl—断面单向开行列数;D—列车定员。线路运力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实际所提供的全部载客运营列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线路运力的计算方法见式(A.83)。式中:l—断面运力;O2s—线路上线列次。线网运力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全部载客运营列车总的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线网运力的计算方法见式(A.84)。l式中:O12n—线网运力。线路客位里程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公里与列车定员的乘积,表示线路为乘客及其位移提供载客服务的能力。单位:人公里。计算方法:线路客位里程的计算方法见式(A.85)。GB/T38374—2019ll式中:Ol—线路客位里程。线网客位里程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为乘客及其位移提供载客服务的能力。单位:人公里。计算方法:线网客位里程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On—线网客位里程。注:客位里程又称运能公里。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客位里程与运营里程的比值,表示线网单位运营里程上载客服务能力的大小。计算方法:线网利用水平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线网利用水平。线路平均满载率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所有上线列车的平均满载情况。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平均满载率的计算方法见式。Ol=Ol=Ol×式中:Ol—线路平均满载率。线网平均满载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所有上线列车的平均满载情况。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平均满载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n—线网平均满载率。线路运营车公里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运营业务在运营线路上载客行驶和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单位:车公里。GB/T38374—2019计算方法:线路运营车公里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犾—线路运营车公里;犗z—线路载客车公里,单位为车公里;犗k—线路空驶车公里,单位为车公里。线网运营车公里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运营业务在运营线网上载客行驶和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单位:车公里。计算方法:线网运营车公里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狀—线网运营车公里。注1:载客车公里为载客列车始发站至终到站之间的行驶里程。注2:空驶车公里包括备用列车的行驶里程,通勤车行驶里程,从车场至运营线路出、回场里程,折返里程,中途故障和其他原因空驶到起点、终点或车场的里程及其他不可载客的空驶里程。注3:运营车公里也可以列统计,单位为列公里。线路走行车公里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单位:车公里。线网走行车公里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单位:车公里。计算方法:线网走行车公里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狀—线网走行车公里;犗犾—线路走行车公里。注1:线路走行车公里包括线路运营车公里和车辆段(场)内运行、正线调试、救援、清客后运行等里程。注2:正线调试里程含异线过轨列车、停车场与车辆段调车、非运营线试验车、培训车里程。注3:救援里程包含救援与被救援列车里程。注4:若列车在区间清客,清客后运行公里以列车开行方向下一站开始计算里程。线路车公里利用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公里与线路走行车公里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线路车公里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Ol—线路车公里利用率。线网车公里利用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运营车公里与线网走行车公里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线网车公里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n—线路车公里利用率。定义:统计期末,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自起点站至终点站,不计停站时间的运行速度。单位:公里每小时。计算方法:技术速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技术速度;T定义:统计期内,列车在正常运营状态下所达到的最高速度。单位:公里每小时。定义:列车旅行速度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速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O—速度利用率;C线路计划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中按照运营计划开行的载客、空驶列车数之和。计算方法:线路计划开行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lGB/T38374—2019式中:l—线路计划开行列次;O—O—线网计划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按照运营计划开行的载客、空驶列车数之和。计算方法:线网计划开行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98)。l式中:O21n—线网计划开行列次。注1:不包括调试车和计划外的加开列次。注2:计划开行列次包括计划载客列次和计划空驶列次两部分,根据每日执行运行图中所对应的列车计划统计。A.3.26计划兑现列次线路计划兑现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中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刻表)实际开行的计划列车数。线网计划兑现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刻表)实际开行的计划列车数之和。计算方法:线网计划兑现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99)。l式中:O22n—线网计划兑现列次;l—线路计划兑现列次。注1:列车按照列车运行图规定的始发、终到站完成完整的运行交路时,视为计划兑现开行。注2:中途折返(含具有存车能力的库线开出的列车)的载客列车视为计划兑现开行。注3:载客列车中途改变列车性质,变更前的列车视为计划兑现开行。注4:同性质列车中途变更列车车次,实际开行列次只按初次变更前的列车车次统计为1列。注5:实际开行列次包括实际载客列次和实际空驶列次两部分,当出现列车行驶一个单程既有载客又有空驶时,统计为载客列次。A.3.27加开列次线路加开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根据实际需要不在计划运行图内而增加开行的总列次。计算方法:线路加开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00)。l式中:l—线路加开列次;GB/T38374—2019线网加开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根据实际需要不在计划运行图内而增加开行的总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网加开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01)。式中:—线网加开列次。A.3.28停运列次线路停运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在运营时间因突发事件,临时取消线路运行图中某些列车的开行次数。式中:—线路停运列次。线网停运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在运营时间因突发事件,临时取消各线路运行图中某些列车的开行次数之和。计算方法:线网停运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03)。式中:A.3.29晚点列次线路晚点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在执行过程中,列车在始发站出发或到达终到站的时刻与列车运行图(时刻表)计划时刻相比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晚点统计标准时均计为晚点。可分为始发晚点和到达晚点。注1:列车按运行图计划时间或者时刻表执行过程中,列车在始发站出发或到达终点站的时刻与运行图计划或者时刻表相比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晚点统计标准时均计为晚点,加开列次不计晚点。注3:因首列晚点造成的后续晚点均计入晚点列次。列车始发晚点,但其全程运行时间未超过列车计划运行图(时刻表)规定的全程运行时分,不统计到晚点。注4:对于中途退出的列车,按其退出运营的车站作为到达站统计晚点。注5:同性质列车中途变更列车车次,到达晚点按初次变更前的列车车次统计。线网晚点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列车晚点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网晚点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04)。GB/T38374—2019式中:犗狀—线网晚点列次;犗犾—线路晚点列次。线路实际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实际开行的总列次数,为计划兑现列次与加开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犾—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网实际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列车实际开行的总列次数。计算方法:线网实际开行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狀—线网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计划兑现列次与线路计划开行列次之比。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犾—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线网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列车运行图/时刻表计划兑现列次与线网计划开行列次之比。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犗狀—线网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高峰期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兑现率定义:高峰期内,线路列车运行图/时刻表计划兑现开行列次与线路计划开行列次之比。单位。GB/T38374—2019A.3.32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线路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5minmin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计算方法: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的计算方法见式(A.109)。式中:—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线路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数。注4:同样原因造成列车在单向运行中多个站晚点,只计本方向晚点1次。A.3.33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线路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5min单位:件每百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线路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10)。式中:—线路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单位:件每百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11)。式中:—线网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A.3.34清客列次线路清客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在线路运行图或者时刻表执行过程中,已进行载客的列车因故障、事故而无法继续执行载客业务,需要在车站或者区间将乘客由车厢中清出至站台的列次数。GB/T38374—2019线网清客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清客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网清客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12)。式中:—线网清客列次;—线路清客列次。注:清客列次包括因需要救援故障、事故列车而清客的列车。A.3.35清客频次线路清客频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因发生故障、事故引起清客事件之间的平均运营车公里。单位:万车公里(万列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清客频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13)。式中:—线路清客频次。线网清客频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发生清客事件之间的平均运营车公里。单位:万车公里(万列公里)。计算方法:线网清客频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14)。式中:—线网清客频次。A.3.36救援列次线路救援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在线路正线上,列车因故障(包括列车故障和其他设备故障)需另外的列车进行牵引或推送的次数。线网救援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救援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网救援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15)。式中:—线网救援列次;—线路救援列次。GB/T38374—2019A.3.37掉线列次线路掉线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因车辆、乘务(不含运营调整)等原因致使正在运行列车未完成线路列车运行图所规定的任务而退出正线运营的列数。线网掉线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各线路掉线列次之和。计算方法:线网掉线列次的计算方法见式(A.116)。式中:—线网掉线列次;—线路掉线列次。注:掉线列次又称下线列次。线路掉线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计划开行的列次中平均每行驶万车公里所发生的掉线列次。单位:列次每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掉线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17)。式中:—线路掉线率。线网掉线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中所有计划开行的列次中平均每行驶万车公里所发生的掉线列次。单位:列次每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线网掉线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18)。—线网掉线率。注:掉线率又称下线率。A.4安全指标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的运营事故件数。注:事故等级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重大及以上运营事故数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的重大、特别重大运营事故件数。GB/T38374—2019A.4.2行车事故数定义:统计期内,发生的与列车运行(正线、配线和车场线)有关的运营事故件数。A.4.3行车事故率定义:统计期内,列车每运行万车公里发生的行车事故件数。单位:件每万车公里。计算方法:行车事故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19)。式中:犛1—行车事故率;犛x—行车事故数,单位为件。A.4.4行车责任事故数定义:统计期内,由于运营单位组织管理和处置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行车事故件数。A.4.5行车责任事故率定义:统计期内,列车每运行万车公里发生的行车责任事故件数。单位:件每万车公里。计算方法:行车责任事故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0)。式中:犛2—行车责任事故率;犛xz—行车责任事故数,单位为件。A.4.6运营险性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的运营险性事件件数。注:运营险性事件分类按照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信息报告与分析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10号)执行。定义:统计期内,发生的与列车运行(正线、配线和车场线)有关的运营险性事件数。A.4.8行车险性事件率定义:统计期内,列车每运行万车公里发生的行车险性事件数。单位:件每万车公里。GB/T38374—2019计算方法:行车险性事件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1)。式中:犛3—行车险性事件率;犛z—行车险性事件数,单位为件。A.4.9行车责任险性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由于运营单位组织管理和处置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行车险性事件数。A.4.10行车责任险性事件率定义:统计期内,列车每运行万车公里发生的行车责任险性事件数。单位:件每万车公里。计算方法:行车责任险性事件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2)。式中:犛4—行车责任险性事件率;犛zz—行车责任险性事件数,单位为件。定义:统计期内,列车每运行百万车公里发生的等效事故数。单位:件每百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等效事故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3)。式中:犛5—等效事故率;犛s—事故数,单位为件;注:按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事故折算因子分别为1、0.22、0.11和0.035。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和运营险性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轻伤人数。注1:伤亡人数包括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及社会公众等。注2:重伤、轻伤依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执行。注3:根据需要可统计行车事故伤亡人数、行车责任事故伤亡人数。定义:统计期内,因运营事故及运营险性事件造成伤亡人数与线网进站量之比。GB/T38374—2019单位:人每百万人次。计算方法:伤亡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4)。式中:犛6—伤亡率;犛i—伤亡人数,单位为人。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注1:重伤人数包括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及社会公众等。注2:根据需要可统计行车事故重伤人数、行车责任事故重伤人数。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注1:死亡人数包括当场死亡和由于受伤后伤情发展而死亡的人数。受伤后因伤情发展而死亡人数的计算方法按注2:死亡人数包括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及社会公众等。注3:根据需要可统计行车事故死亡人数、行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定义:统计期内,因运营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与线网进站量之比。单位:人每百万人次。计算方法:死亡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5)。式中:犛7—死亡率;犛d—死亡人数,单位为人。定义:统计期内,运营单位因工伤事故造成职工伤亡的人数。注:工伤伤亡统计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执行。定义:统计期内,工伤伤亡数占企业员工数的比重。单位:人每万人。计算公式:工伤伤亡率的计算方法见式(A.126)。GB/T38374—2019式中:S—工伤伤亡率;S—Mz—企业员工总数,单位为人。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发生运营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注: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报告期内已经确认的事故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主要包括事故财产损失价值、事故善后处理费用、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未扣减保险理赔费用,具体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执行。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发生运营险性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注: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报告期内已经确认的运营险性事件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主要包括运营险性事件财产损失价值、善后处理费用、人身受伤后所支出的费用,未扣减保险理赔费用,具体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执行。定义:统计期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向乘客开放运营的时间。注:线路运营时间为当日第一班载客列车到达发车站的时间至最后一班列车到达终点站的时间。定义:统计期内,正常运营情况下同一线路的相邻两列同向列车驶离起点站的时间间隔的最大/最小值。定义:在换乘站,从一条线路的站台转乘到另一条线路站台的平均步行时间。计算方法:换乘时间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1—换乘时间;Vm线路列车正点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正点列车次数与线路全部开行列车次数之比。GB/T38374—2019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列车正点率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Cl—线路列车正点率;Q线网列车正点率定义:统计期内,线网正点列车次数与线网全部实际开行列车次数之比。单位。计算方法:线网列车正点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l—线网列车正点率;Q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长度范围内从始发站发车到终点站到达(计停站时间)的运行速度。单位:公里每小时。计算方法:旅行速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3—旅行速度;限流线路比定义:统计期末,线网中实施限流线路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限流线路比的计算方法见式。lll式中:Cl—旅行速度;Cl—旅行速度;Bl—线网运营线路数。限流车站比定义:统计期末,线网中实施限流车站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限流车站比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式中:C—限流车站比;Xs—限流车站总数;sn—线网运营车站数。限流时间比定义:统计期末,线网中实施限流时间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限流时间比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限流时间比;Xt—线网车站总限流时间。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单位:万车公里每件。计算方法: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Cl—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网列车服务可靠度单位:万车公里每件。计算方法:线网列车服务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5n—线网列车服务可靠度。途清客列车)。。注5:根据需要可按照设备设施故障(车辆、信号、供电、土建、站台门、其他)因素、人为(员工、乘客)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造成延误事件的原因分别进行统计。定义:统计期内,乘客有效投诉次数与线网进站量之比。单位:次每百万人。计算方法: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的计算方法见式。GB/T38374—2019犕式中:—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犕t—乘客有效投诉次数,单位为次。注1:有效投诉次数是指通过服务热线、网站、媒体、来信等方式投诉,且乘客留下有效联系方式,经过调查属实的有效投诉次数。注2:针对同一事件的多次有效投诉记为多次。定义:统计期内,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乘客有效投诉次数之比。单位。计算方法: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的计算方法见式。犕式中:—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犕h—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单位为次。注: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回复,超过7个工作日按未回复处理。定义:统计期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载工具、设备设施以及服务质量等运营服务的满意程度为一般以上(不包括一般)的乘客百分比。也称为乘客满意率。单位。乘客满意度指数定义:统计期内,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载工具、设备设施以及服务质量等运营服务的满意水平的综合量化,具体计算方法应满足有关标准规定。定义:统计期末,按规定取得运营资格,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活动的业户。注:也称为运营单位数。运营员工数定义:企业员工总数中,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有关业务工作的全部人员,包括工人或生产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注1:工人或生产人员是指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行车、电力、环境、客运等调度人员,设施设备维护检修以及保护区巡查等人员。注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在工程技术岗位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并已取得工程技术职称的人员。注3: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车站从事行政、生产管理和政治工作人员。注4:若同时兼任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则仅计入管理人员。GB/T38374—2019注5:根据需要可以计算“线路运营员工数”和“线网运营员工数”。计算线路运营员工数时,可把不直接在线路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按照线路运营里程匹配到不同线路上。安保人员数定义:统计期末,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职工总人数。注6:包括所有安检人员和保安人员(含委外单位的安检和保安人员)。企业员工总数定义:在本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注7:包括所有正式员工、签订固定期限合约的临时员工、退休返聘人员、实习生。注8:不包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外包员工、子公司或母公司员工。线路每公里人员配比定义:统计期末,每公里线路运营员工数量。单位:人每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每公里人员配比的计算方法见式。l式中:Cl—线路每公里人员配比;线网每公里人员配比定义:统计期末,每公里线网运营员工数量。单位:人每公里。计算方法:线网每公里人员配比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8n—线网每公里人员配比;定义:统计期内,企业人均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用客运周转量表示。单位:万人公里每人日。计算方法:全员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全员生产率。定义:统计期内,每个司机平均每天完成的运营车公里。GB/T38374—2019单位:车公里每人日。计算方法:司机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司机生产率;OMs—列车司机数,单位为人。注:列车司机数包含线网配属的所有列车司机,不包括新线储备列车司机。定义:统计期内,每车公里服务的客运量。单位:人次每车公里。计算方法:车辆服务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车辆服务率。单位:次每万列公里。计算方法:车辆系统故障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C—车辆系统故障率;Nc—车辆故障次数,单位为次。定义:统计期内,信号系统故障次数与相应运营车公里的比值。单位:次每万列公里。计算方法:信号系统故障率的计算方法见式。C—信号系统故障率;N注:信号系统故障是指列车无法以自动防护模式运行、部分区段无速度码或发生道岔失去表示等非正常性的故障情况。定义:统计期内,供电系统故障次数与相应运营车公里的比值。GB/T38374—2019单位:次每万列公里。计算方法:供电系统故障率的计算方法见式。式中:犆—供电系统故障率;注:供电系统故障是指造成部分区段失电或单边供电的供电故障。定义:统计期内,站台门故障次数与站台门动作次数的比值。单位:次每万次。计算方法:站台门故障率的计算方法见式。犖式中:犆—站台门故障率;犖z—站台门故障次数,即单个站台门无法打开或关闭记为站台门故障一次;多个站台门同时无法打开或关闭,故障次数按发生故障的站台门数量累计,单位为次;犖d—站台门动作次数,即单个站台门开启并关闭一次记为站台门动作一次,单位为万次。定义:统计期内,机电设备实际服务时间与运营总服务时间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机电设备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见式。犖式中:犆—机电设备可靠度;犖s—实际服务时间;犖a—运营总服务时间。注:机电设备可靠度可以按照不同设备进行分别计算。如,可以分别计算售票机、储值卡充值机、进出站闸机、自动扶梯、垂直电梯、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列车乘客信息系统等设备可靠度。定义:统计期内,运营车辆在运营线路、车辆段和停车场上运行所消耗的电能(含牵引变压器进线以下的供电损耗)。单位:千瓦时。计算方法:牵引耗电不仅包括纯牵引耗电,还包括车上辅助设备的耗电,如车载设备耗电、车厢照明耗电、对客室的广播系统耗电、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耗电等。GB/T38374—2019百车公里牵引能耗定义:统计期内,运营车辆在线路、车辆段和停车场上运行百车公里所消耗的电能。单位:千瓦时每百车公里。计算方法:百车公里牵引能耗的计算方法见式(A.148)。式中:E1—百车公里牵引能耗;E人次牵引能耗定义:统计期内,牵引能耗与进站量的比值,表示运营车辆每运送一位乘客所平均消耗的电能。单位:千瓦时每人次。计算方法:人次牵引能耗的计算方法见式(A.149)。式中:E2—人次牵引能耗。百人公里牵引能耗定义:统计期内,运营车辆每完成一个客运周转量所平均消耗的电能。计算方法:百人公里牵引能耗的计算方法见式(A.150)。式中:E3—百人公里牵引能耗。A.6.2动力照明能耗定义:统计期内,运营车站、车辆段和停车场、控制中心等用电量之和。单位:千瓦时。注1:动力照明能耗不包含商业用电等非营运性质的能耗;注2:动力照明能耗又称为非牵引能耗。车站日均动力照明能耗定义:统计期内,每站每日平均消耗的动力照明能耗。单位:千瓦时每站日。计算方法:车站日均动力照明能耗的计算方法见式(A.151)。式中:E4—车站日均动力照明能耗;Edz—车站动力照明能耗;sn—线网运营车站数,单位为站。注3:不含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的动力照明能耗。GB/T38374—2019定义:统计期内,为运营业务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转向系统:齿轮投资申请报告
- 2023年洁厕剂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智能电能表及配件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国庆节放假前校长安全教育讲话稿
- 方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育儿嫂全天候服务劳动协议
- 2024年企业劳动派遣协议
- 2024年化博物馆建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封山育林工程承包协议样本
- 20世纪时尚流行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理工大学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六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教学导读
-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英语常用方位介词和短语巩固练习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谷物烘干机控制系统设计--程序代码-附 录
- 社区治安巡逻队工作方案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信用社(银行)借新还旧申请书(精编版)
-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 lampsite LTE 站点配置指导v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