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GJG/TXXXX-XXXX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Hollowglassmicrospheres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for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JG/TXXXX-XXXXPAGEVPAGE2目  次TOC\o"1-1"\h\z\u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附加热阻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恒固防腐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表面、内表面及设备、储罐、管道上用的以中空玻璃微珠为主要填料的保温隔热材料。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28-1979(198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48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9268-200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9271-200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9265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1733-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JG/T25建筑涂料涂层耐温变性性试验方法JG/T157-2009建筑外墙用腻子JG/T210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35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309外墙涂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及分级JG/T343外墙涂料吸水性的分级与测定JC/T412.1-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G/T396-2012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GB/T9779-2015复层建筑涂料GB/T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50176-19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hollowglassmicrospheres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forengineering由纳米改性丙烯酸树脂、中空玻璃微珠、高分子水性助剂等材料,经过二次融和纳米技术制造的保温层,与底涂和反射隔热涂料面涂配套组成的系统材料。3.2中空玻璃微珠hollowglassmicrosphere以碱石灰硼硅酸盐玻璃为主要化学成分,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的中空的圆球粉末状绝热材料。3.3底涂primer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用于封闭基层、加固底材及增强保温层与底材附着能力的涂料。3.4面涂topcoat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施涂于建筑物外表面,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的涂料。3.5附加热阻additionalthermalresistance建筑物的表面使用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时,与相同条件的未涂饰的建筑物表面相比等效增加的热阻。4一般要求4.1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是由底涂材料、保温层和面涂材料构成的系统。4.2系统的各组成材料应相容,并配套供应。4.3底涂应符合JG/T210中的要求,面涂应符合JG/T235中的要求。5要求5.1保温层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保温层的要求项目指标容器中状态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无结块,呈均匀浆液状态施工性施涂无困难固体含量/%≥40密度/[g/mL]≤0.7干燥时间(表干)/h≤4外观正常初期干燥抗裂性(3h)无裂纹低温稳定性(3次)不变质热贮存稳定性(30d)不变质导热系数(W/m.K)≤0.03附加热阻a(m2.K)/W≥1.34a计算方式参见附录B.5.2系统材料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系统材料的要求项目指标耐水性168h无异常耐碱性168h无异常系统耐温变性(3次循环)无异常耐冲击性(500g,300mm)无异常柔韧性热处理(5h)直径50mm无裂纹低温处理(2h)直径100mm无裂纹粘结强度/MPa标准状态≥0.60浸水后≥0.40试验方法6.1取样按GB/T3186的规定进行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而定。6.2试验环境6.2.1标准试验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6.2.2所有试验样品及试验器具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至少放置24h后进行试验。6.3试验基材6.3.1水泥平板采用符合JC/T412.1-2006中厚度为4mm~6mm的NAFHV级要求的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或符合JG/T396-2012中厚度为4mm~6mm的饱水状态抗折强度Ⅲ级要求的纤维增强水泥板的要求,其表面处理按GB/T9271-2008中10.2的规定进行。6.3.2砂浆块按JG/T157-2009中6.3.2制备砂浆块。砂浆块成型面应保证平整,无凹坑、孔洞、缺角、缺边。用0号干磨砂纸将成型面打磨平整,除去表面浮尘备用。6.3.3马口铁板采用符合GB/T9271-2008中厚度为0.2mm~0.3mm的马口铁板为试验底材,其表面处理按照GB/T9271-2008中4.3的规定进行。6.4试板制备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将底涂、保温层和面涂分别按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制。所检产品未明示稀释比例时,搅拌均匀后制板。有明示稀释比例时,按明示稀释比例加水或稀释剂搅拌均匀后制板。明示稀释比例为某一范围时,取中间值。2)各检验项目的试板类型、尺寸、数量、涂布量及养护期应符合表3的规定。除另有商定外,所用施涂工具、施涂工艺(涂装道数、涂装间隔时间、施涂量等)配套体系要求等也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并在报告中注明各道涂料的施涂工艺。表3制板的要求检验项目试板类型试板尺寸/mm试板数量/块涂布量(湿膜厚度)/养护期a底涂/h保温层/d面涂/d干燥时间水泥平板150×70×(4~6)1——1道/立刻试验——初期干燥抗裂性3——1道/立刻试验——外观1——1道/1——涂层耐温变性、耐碱性、耐水性各380μm/1~21道/7100μm/7耐冲击性水泥平板430×150×(4~6)180μm/1~21道/7100μm/7粘结强度标准状态砂浆块70×70×20各680μm/1~21mm/7100μm/7浸水后柔韧性热处理马口铁板50×120×(0.2~0.3)各380μm/1~21道/7100μm/7低温处理导热系数玻璃200×200×22——2mm/14——6.5容器中状态打开包装容器,机械搅拌混合后应无硬块,呈均匀状态。6.6施工性按表3要求进行制样,制样过程中底涂用刷子在试板平滑面上进行刷涂,保温层在底涂涂层上进行喷涂或刮涂,面涂用刷子在保温层上进行刷涂,施工过程中均运行无困难,则评为“施涂无困难”。6.7固体含量按照GB/T1725的规定进行,试样量约2g(精确至0.1mg),烘烤温度为(125±2)℃,烘烤时间1h。6.8密度按照GB/T6750的规定进行。6.9外观将6.6试验结束后的试板放置24h,目视观察,若无开裂、明显针孔、起泡等现象。则评定为“正常”。6.10干燥时间表干时间按GB/T1728-1979中表干乙法的规定进行。6.11低温稳定性按照GB/T9268-2008中A法进行3次循环,循环结束后,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无结块,呈均匀浆液状态,则评定为“不变质”。6.12热贮存稳定性按照JG/T24-2000中6.7进行,经30天试验后,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无结块,呈均匀浆液状态,则评定为“不变质”。6.13初期干燥抗裂性按照GB/T9779-2015中6.10进行,放置3h后取出。6.14柔韧性6.14.1热处理后的柔韧性按表3制备并养护好的试件置于温度为(80±2)℃的恒温箱内,干燥5h后取出,置于7.2.1条件下24h后,按GB/T1748中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弯曲直径为50mm。6.14.2低温处理后的柔韧性按表3制备并养护好的试件置于温度为(-5±1)℃的低温箱内,2h后在低温箱内迅速按GB/T1748中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弯曲直径为100mm。6.15系统耐温变性按JG/T25的规定进行,进行5次循环。三块试板中至少应有二块未出现粉化、开裂、起泡、剥落、明显变色等病态现象,可评定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病态现象,按GB/T1766进行描述。6.16耐碱性按GB/T9265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板,用水小心清洗板面,用滤纸轻轻吸干附着板面上的水,在标准环境中放置3h后,观察表面状态。如三块试板中有两块未出现起鼓、开裂、剥落等病态现象,与未浸泡部分相比,允许颜色轻微变化,可评定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病态现象,按GB/T1766进行描述。6.17耐水性按GB/T1733-1993中甲法的规定进行。试板应封边、封背。将三块试板浸入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中。试验结束后,取出试板,用滤纸轻轻吸干附着板面上的水,在标准环境中放置3h后,观察表面状态。如果三块试板中有二块试板未发现起鼓、开裂、剥落,与未浸泡部分相比,允许颜色轻微变化,可评定为“无异常”。如出现以上病态现象,按GB/T1766进行描述。6.18耐冲击性按GB/T9779-2015中6.16规定进行。6.19粘结强度6.19.1试验仪器试验仪器由符合GB/T16777-2008中7.1.1要求的拉伸试验机及硬聚氯乙烯或金属型框、抗拉用钢质上夹具、抗拉用钢制下夹具等部分组成。硬聚氯乙烯或金属型框,如图1所示。抗拉用钢质上夹具,如图2所示。抗拉用钢质下夹具,如图3所示。抗拉用钢质上夹具和钢质垫板的装配,如图4所示。单位为毫米说明:1—型框(内部尺寸40×40×1);2—砂浆快(70×70×20)。图1硬聚氯乙烯或金属型框图2抗拉用钢质上夹具图3钢质下夹具图4钢质下夹具和钢质垫板装配示意图6.19.2标准状态下粘结强度根据表3规定的用量将底涂涂布于砂浆块表面,经1h~2h干燥(指触干),将硬聚氯乙烯或金属型框置于底涂上面,将保温层填满型框(面积40mm×40mm),用刮刀平整表面,立即除去型框。在标准环境中养护7d。再按表3规定用料的面涂涂布于保温层上面,在试验条件下养护7d,即为试件,同时制备6个试件。在养护期满前24h,将试件置于水平状态,用双组分环氧树脂或类似常温固化高强度粘结剂均匀涂布试件表面,并在其上面轻放图2所示的钢质上夹具,加约1kg砝码,小心地除去周围溢出粘结剂,放置24h,除去砝码。应注意环氧树脂或其它高强度粘结剂的稠度,仔细操作保证上下粘结面充分浸润及尺寸对齐。养护期满后,试件按照GB/T9779-2015中进行粘结强度试验。6.19.3浸水后粘结强度按同时制备六个试件,在养护期满前1d,将六个试件的四个侧面用松香和石蜡混合物(质量比为1:1)或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其他材料封边。按照GB/T9779-2015中6.18.3进行粘结强度试验。6.19.4试验结果将所得结果,分别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取剩余四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01MPa,各试验数据和算术平均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不应大于20%,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6.20导热系数按照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1出厂检验项目容器中状态、施工性、固体含量、密度、外观、干燥时间、初期干燥抗裂性。7.1.2型式检验项目本标准所列的全部技术要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的定型鉴定时;b) 产品主要原材料及用量或生产工艺有重大变更时;c)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7.2抽样方法按GB/T3186的规定进行抽样。7.3检验结果的判定7.3.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2008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7.3.2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产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按GB/T9750的规定进行。如需稀释,应明确稀释剂及稀释比例。8.2包装按GB/T13491中二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8.3运输产品按一般运输方式进行。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曝晒。8.4贮存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冬季时应采取适当防冻措施。产品根据乳液类型定出贮存期,并在包装标志上明示。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A.1原理运用一维半无限大传热模型的精确解为基础,构建了加热测量装置。当采用稳流电源脉冲加热时,产生的热扰动,在脉冲加热停止之后,会使热面出现一个降温过程。显然,降温的快慢与试件材料的传热性质相关。分析降温过程的测温时间和温度降低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找出待测材料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这就是脉冲法测量材料热物性的基本原理。这种测量方法也称为瞬态自动测量材料热物理性质的脉冲法测量。适用于测量热导率较小的绝热保温材料的热物性。A.2设备及材料导热系数测定设备及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热物性瞬态自动测量仪:由直流稳流电源,加热测量装置,测温元件,温度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器、输入、显示及打印、测量操作系统及数据处理软件等六部分组成,结构图见图A.1,主要技术指标:——温度:室温~100℃,分辨率△T≤0.1k,0.01k;——电偶:直径0.05mm;——热导率范围:0.02~20W/(m.k);——测量不确定度:≤2.0%;——平面热源:有效尺寸:200mm×200mm;发热要求恒定、均匀。2)游标卡尺:精度为±0.01mm3)钢板尺:精度为±1mm;4)电子天平:精度为±0.01g;5)玻璃模具:尺寸为250mm×250mm×2mm;6)玻璃条:宽25mm,厚度2mm;7)辅件:采用测试的样品进行成型,应光洁平整,辅件1:厚度(D)≥6mm,辅件2:厚度(d)≥4mm。说明:1-加热装置;2-测温元件;3-温度采集模块;4-打印机;5-显示;6-中央处理器;7-输入;8-精密可调直流稳流电源图A.1热物性瞬态自动测量仪结构框图A.3样品的制备在玻璃模具内表面四周用玻璃条粘接一圈,应确保成型的试件尺寸为200mm×200mm。在玻璃模具底部铺一层保鲜膜并压实平整,然后按照产品说明的要求将保温材料均匀的流平在玻璃模具上,用刮板把表面刮涂平整,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7天,取出试件,脱去保鲜膜后继续养护7d。A.4试验步骤A.4.1打开仪器,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A.4.2将制备好的试件用钢板尺测量待测试件的长和宽,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厚度,取四次测量平均值,用电子天平称量试件的质量m。用电桥测量平面热源发热体的电阻R。A.4.3将辅件1、辅件2和待测试件按照图A.2的方式叠放,叠放时接触面应光洁平整且接触良好。辅试件1置底,待测试件与辅件1之间有平面热源。平面热源的有效发热面应与待测试件重合。待测试件与平面热源上表面之间安置温差电偶1。温差电偶1的测温点,位于待测试件下表面中央,测量热面的温度变化,待测试件与辅件2之间,安置温差电偶2,温差电偶2的测温点,位于待测试件上表面中央,测量冷面的温度变化。说明:1—辅件2;2—温差电偶2;3—待测试件;4—温差电偶1;5—平面热源6—辅件1。图A.2待测试件的测量组装图A.4.4将组装后的试件放置在瞬态测量系统的加热装置中,设置加热电流为0.1A~0.5A,脉冲加热,热面温度迅速上升,冷面温度则有所滞后。当观察到冷面温度上升到有0.5℃左右时,即可断电停止加热,但此时不能停止测量,应继续观察测量热面温度的降低过程,直到从断电时刻算起,至少有A.5试验结果将测量得到的试件尺寸,质量和加热电流的电流强度,录入测量数据列表中,点击数据计算,仪器会自动根据预置程序,计算出测量结果和测量的误差估计等相关数据。试验结果取两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附录B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附加热阻值(资料性附录)B.1一般规定B.1.1传热系数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为1℃,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2·B.1.2热阻值表征围护结构(包括两侧表面空气边界层)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为传热系数的倒数,单位为QUOTE·K/W。B.1.3基层墙体:拟采用构造为(10mm水泥砂浆+240mm粘土砖砌体+10mm水泥砂浆)的墙体作为基层检测墙体。B.2附加热阻值的检测及判定B.2.1单一材料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