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迭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西晋短暂统一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西晋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朝更替420年,刘裕夺取皇位,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十六国建立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前秦短暂统一北方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后被东晋击败。北魏建立和统一4世纪末建立,439年统一北方北方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二、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民族迁徙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士族形成三国、西晋以来,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江南开发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改籍贯、改姓氏、通婚姻、定门第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一、全面认识士族制度形成原因历史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政治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特点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④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⑤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影响①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②南方的开发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③南方社会的开发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南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1.(2023湖南卷,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北朝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派使节,对使节的要求相近。北朝使节都是汉族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南北政权都有利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没有进行南北政权的比较,排除A项;南北政权处于对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项;北朝政权仍然是鲜卑族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浙江6月卷,1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建设兴建仓库;兴建洛阳;开通大运河灭亡年,隋朝灭亡。二、唐朝的兴衰演变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周政权”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期间,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原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沉湎于享乐,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过程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影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灭亡①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②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③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三、唐朝的民族关系北方突厥兴起: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建立与分裂: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灭亡: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北回纥7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归附: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瓦解: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西南吐蕃统一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会盟: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东北靺鞨册封: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四、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更迭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后周世宗的改革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奠定了基础。唐朝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的方式和特点方式设立机构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册封首领唐玄宗曾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武力征服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安定。政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会盟通好唐政府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也符合当时双方关系的实际。特点①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怀柔为主。②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规模空前。1.(2023全国乙卷,2)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全国新课标卷,4)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
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李元谅原为安息人,后被唐朝统治者赐李姓,《旧唐书》属于官修正史,侧重于保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事比较详细,材料中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内容属于历史叙述,相对客观,A项正确;《李元谅颂碑》中并无关于李元谅姓名由来的描述,因此“所有信息皆可互相证实”错误,排除B项;《李元谅墓志》为793年李元谅去世之后所立,属于唐朝后期,而《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晚于《李元谅墓志》,因此墓志不可能采用《旧唐书》记载,排除C项;“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三、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曹魏。选官标准初创时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作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科举制发展历程(1)陏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3)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4)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武举。(5)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意义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二、三省六部制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隋文帝时,正式确立。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地方,其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影响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为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财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为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1.过程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才能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士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2.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二、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诏令从草拟(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评价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③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1.(2023浙江1月卷,4)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延载元年(694)”、“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可知,唐朝实行貌阅之法,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C项正确;黄籍登记是西晋,排除A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实行白籍土断,排除B项;元朝实行诸色户计,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全国广东·3)图1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图1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解析】图示内容显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形成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划分使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故选D项;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避免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隋唐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考点四、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遵道”,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二、文学艺术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唐代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艺术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颜体和柳体最为有名绘画东晋开始出现知名专职画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代表作。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三、科技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四、中外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与交流中印之间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一些中国名僧也西行取经,如东晋的法显、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钻研多年。中日之间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其他方面①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②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③唐朝后期,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盛唐气象下文化的五大特征艳丽明快的色彩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生动自然的情调唐人自信,思想解放,一些供养人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大有压倒诸天菩萨的不凡气概;同时唐人率性,较少做作。博大恢宏的气势如唐长安是明代西安城的六倍。雍容华贵的风度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卢舍那佛是盛唐文化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集中体现;观赏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个象征。昂扬坚定与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元化的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1.(2022·浙江·5)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草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城里一直延伸到城外,各种各样的产品摆满其中,有水果鱼虾等,堤岸上来来往往的小贩和背景里的人声相互映衬,故选A项;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排除B项;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船上可以长期居住,甲板上甚至有可种植的菜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可知,中正官由中央官员负责,地方长官只有举荐权,选官用官的权力由中央掌握,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故选D项。2.(2022·山东淄博模拟)汉武帝时期,发生灾异时君主发表“罪己诏”成为一项制度。孝文帝是北魏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孝文帝多次颁发“罪己诏”说明北魏()A.灾异现象频发 B.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C.政权实现汉化 D.治国理念深受儒学影响【答案】D【解析】汉武帝发表“罪己诏”是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孝文帝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深受儒学影响,故选D项;“灾异现象频发”是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对孝文帝的影响,“深入人心”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汉化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仅凭“罪己诏”不能说明北魏政权实现汉化,排除C项。3.(2021·河北张家口期末)魏晋时期,地方豪强聚族而居。特别是永嘉之乱以来,大量流民依附于豪族庄园,豪族大土地经营所构成的庄园规模很大,史料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姆千群,徒附万计”。魏晋庄园经济()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B.促使区域经济均衡增长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永嘉之乱后氏族庄园经济规模大,庄园经济建立在土地兼并的基础上,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庄园经济妨碍小农经济的发展,加剧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据所学,永嘉南渡后,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但据材料,氏族庄园在魏晋时期较为广泛,这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需要耕作工具和技术的革新,排除C项。4.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答案】A【解析】隋文帝改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汉制与华夏礼仪,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构建政权合法性,形成文化认同,以促进政治统一,故选A项。5.公元833年,尚书省曾因“虫旱相因,恐致灾荒”而宣布取消第二年的春闱(春季的省试及殿试);但后来唐文宗念在各地举子们积极备考、立志报国的实际情形,下诏恢复次年春闱,只是将考期推迟了一个月。这一现象反映出科举制()A.实现了社会公正 B.具有社会导向功能C.建立了文官政治 D.杜绝了官本位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文宗念在各地举子们积极备考、立志报国的实际情形,下诏恢复次年春闱”可知,科举制具有促使士人重视学习、为国效力的社会导向,故选B项。6.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答案】C【解析】“两税三分”即中央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体现量出为入原则,即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故选C项。7.(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唐朝中后期,看重文章词华的进士科地位超越了明经科,许多寒庶子弟因而置身高官,而一些擅长儒家旧学经术的山东士族“转成孤寒之族”。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A.儒家思想受到佛道冲击B.选官取士标准不够合理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D.科举制有助于阶层流动【答案】D【解析】寒庶子弟社会地位提升,而士族地位有一定的下降,这体现了科举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D项;进士科和明经科考查的主要是儒家经典,材料并未涉及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排除A项;寒庶子弟因文章词华而置身高官,擅长经学的士族成为“孤寒”,这并不意味着选官取士标准的不合理,排除B项;科举制使寒庶子弟社会地位提升,而士族地位有一定的下降,但并未阻断士族子弟的仕途,排除C项。8.(2022·广东汕头模拟)据唐代文献记载:“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种果蔬),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丰厚),此则不啻载万也。洪(南昌)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海外商品贸易发达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国内长途贸易兴盛 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丰厚)”、“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等信息可得,当时国内长途贸易繁荣,故选C项;由于题干中提到的航程是国内的“南至江西,北至淮南”,不是海外商品贸易,排除A项;唐朝政府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9.(2021·辽宁丹东二模)唐朝时,佛教的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道教认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韩愈亦有“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之言。这体现了()A.佛道儒思想同源共生互动 B.三教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C.心学在唐代的影响力较大 D.儒学社会主流地位的动摇【答案】B【解析】据“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等可知,佛教、道教以及儒学都强调要加强个人的修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2 代数式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
- 2024年采购协议1850字
- 湖北公共基础知识模拟6
- 2024年保安临时用工合同
- 2024年买卖合同集合840字
- 宁夏行政职业能力模拟16
- 2024年电子商务合同法律制度完善
- 买卖车牌协议合同范本2024年
- 2009年2月8日银监分局真题
- 2024年工程设计合同样本
-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预案
- 餐饮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表格模板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python程序设计开发第二课-变量-课件
- 生物实验报告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办公室处置方案
- 年产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 《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2022语文课程标准电子版
- 县委统战部部务会议事规则
-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