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作用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地质作用考题示例命题情境考点聚焦命题趋势2024·广东卷T11太行山青龙峡岩体倒塌过程示意图外力作用与地貌1.结合详细区域示意图,考查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应用。2.河流地貌成因最常见,与人类活动关系亲密。3.内外力作用结合,分析某地地质时期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4.与外力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相结合,如流水侵蚀和积累作用的相互转换。5.体现区域地表形态的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2024·山东卷T15亚得里亚海东岸岛屿分布图内力作用与地貌2024·浙江卷T11~T12阿留申海沟板块运动与地貌2024·广东卷T3~T4帕隆藏布江某河段纵剖面的改变外力作用与地貌2024·辽宁卷T3北方某海岸沉积环境改变外力作用与地貌2024·全国甲卷T37(2)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的地质地貌地质作用过程2024·山东卷T18(2)(3)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灾难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难考点1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命题视角一:内力作用与地貌(2024·浙江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项正确;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项错误;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项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项错误。故选D。第2题,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上可知,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答案]1.D2.C命题视角二:外力作用与地貌(2024·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缘由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状况应当相差不大,A项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项错误;由图可知:推想的原始河床纵剖面改变较为匀称,地形差异不大,C项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难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项正确。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上升,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将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积累物变多,河床变浅,A项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项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当维持不变,C项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项错误。故选A。[答案]1.D2.A1.常见外力侵蚀作用类型及分布侵蚀地貌的形成必需表述清晰,侵蚀大于积累。2.常见外力积累作用及地貌积累地貌的形成必需表述清晰两个条件,其一,被搬运的物质来源,其二,外力因何而减弱。详细实例见冲积扇等成因。(2024·深圳二模)穴珠是一种石灰岩洞窟内的球状颗粒,一般发育在洞窟积水中。穴珠表面一般较光滑,内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外层由明暗交替的碳酸钙矿物层构成,暗层含有较多杂质;穴珠表面干湿交替改变有利于加速矿物层形成。下图是穴珠的照片a及其剖面结构b。据此,完成1~2题。1.形成穴珠圈层结构的地质作用是()A.化学沉积B.流水溶蚀C.流水磨蚀D.球状风化2.有利于穴珠形成的自然条件有()①浅表性积水为主②水体呈弱酸性状态③长期积水深度大④有间歇性水流扰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穴珠即洞窟珍宝,也叫洞窟豆石或洞窟鲡石,是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A项正确,流水溶蚀、流水磨蚀都是侵蚀作用,B、C项错误;风化是对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D项错误。故答案选A。第2题,穴珠是一种石灰岩洞窟内的球状颗粒,一般发育在洞窟积水中,穴珠表面干湿交替改变有利于加速矿物层形成,说明是间歇性积水,④正确;间歇性积水说明为浅表性积水,①正确,③错误;弱酸性水可能加剧碳酸钙矿物层溶蚀,不利于沉积,②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答案选B。答案:1.A2.B3.(2024·新乡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公主港地下洞窟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东部,洞窟发育于石灰岩山体中,直连大海。旱季涨潮时,潮水能顺着地下河涌入洞窟7km处。通常状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窟内的气温比外界低,旱季突发暴雨时,外界快速降温,洞窟内的温度相对外界更高,此时洞窟内易形成弥散的云雾。下图示意公主港地下洞窟的剖面。(1)简述公主港地下洞窟形成的主要缘由。(2)旱季涨潮时,潮水能涌入公主港地下洞窟7km处,据此分析该地下洞窟的形态特征。解析:第(1)题,公主港地下洞窟形成的主要缘由:地下洞窟为岩溶地貌,其形成与扩大与地下河的溶蚀、重力倒塌有关,洞窟发育于石灰岩山体中,简单被溶蚀,地下河溶蚀可溶性岩层,洞窟顶部受到重力作用,间歇性的重力倒塌;又因为邻近海洋,洞口还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海蚀洞窟。第(2)题,该地下洞窟的形态特征:涌潮能够深化洞内7km处,说明洞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