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第1页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第2页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第3页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第4页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第一部分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兴战略产业 2第二部分创新驱动发展: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 5第三部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8第四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 11第五部分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15第六部分开放合作共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18第七部分制度优化完善:营造有利发展营商环境 21第八部分民生保障优先:提高人民福祉 25

第一部分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兴战略产业关键词关键要点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1.构建以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2.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3.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

2.优化产业政策,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3.吸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支撑新兴产业发展。

推动服务业现代化

1.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信息通信等现代服务业。

2.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构建服务业开放合作体系,扩大服务业国际影响力。

发展数字经济

1.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2.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3.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赋能实体经济转型。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

2.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3.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1.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2.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3.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产业人才供给能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兴战略产业

新兴战略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山东省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

一、新兴战略产业的现状与优势

目前,山东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新兴战略产业体系。这些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1.高附加值:新兴战略产业以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为主,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2.广阔市场: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新兴战略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3.人才优势:山东省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4.产业基础:山东省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的重点领域

根据山东省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培育以下新兴战略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2.高端装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

3.新材料: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新型纤维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

4.新能源:重点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等领域。

5.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

三、培育新兴战略产业的政策措施

为了加快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山东省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制定产业政策:出台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支持措施。

2.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新兴战略产业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资金支持。

3.完善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4.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专业人才投资新兴战略产业。

5.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新兴战略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成功案例

华为:华为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山东省积极引进华为投资建厂,推动全省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

重科:山东重工集团是中国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研发制造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盛虹炼化:盛虹炼化是山东省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其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五、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展望

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山东省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新兴战略产业的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成为山东省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支柱产业。第二部分创新驱动发展: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关键词关键要点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1.依托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价值链向高附加值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

1.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多方协作,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3.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创新驱动发展: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

前言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创新驱动发展被确立为省委省政府的主导战略。本文将探索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重点分析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

一、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剖析

山东省近年来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差距。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202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2%。

*产业创新链条不完整: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较弱。

*创新人才资源不足:高级技术人才和研发人员占比较低,创新生态建设亟待完善。

二、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的机制

科技创新通过以下机制赋能经济发展:

1.提升生产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创造新产业、新业态: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重塑竞争格局:科技创新颠覆传统产业格局,重塑市场竞争,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4.形成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活动集聚研发机构、企业和人才,形成创新生态圈,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流动。

三、山东省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的路径

1.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设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和人才。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

3.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出台政策支持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优化创新环境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

5.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打造创新产业园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机构。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搭建产学研桥梁。

四、案例分析

华为松山湖基地:

*华为在松山湖基地设立研发中心,专注于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研发中心聚集了全球顶尖人才,推动了松山湖地区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大明湖数字经济产业园:

*济南市打造的大明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了阿里云、腾讯等科技巨头。

*产业园汇聚了大量数字经济企业和创新团队,加速了济南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是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山东省可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产业,优化创新环境,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第三部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关键词关键要点城乡融合发展

1.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构建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作发展

1.加强省内区域合作,发挥鲁中、鲁东、鲁南、鲁西四大经济板块的比较优势,形成经济均衡发展格局。

2.探索省际合作新模式,与周边省市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3.主动参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格局。

协同创新发展

1.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集聚创新资源。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绿色低碳发展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

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

1.发展数字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2.推动数字产业化,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构建数字社会,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化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人才强省发展

1.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才吸引力。

3.加强产才融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山东省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山东省提出打造“一核一带一区一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全省经济均衡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一核”:打造济南都市圈

济南都市圈是山东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山东省将济南都市圈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一核”,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截至2022年,济南都市圈GDP达到3.6万亿元,占全省的30%以上,人均GDP超过13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带”:打造沿海经济带

山东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山东省将沿海经济带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一带”,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经济、石化产业等,打造世界级的海洋经济强省。

2022年,山东省沿海经济带GDP达到2.3万亿元,占全省的1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一区”:打造鲁南经济区

鲁南经济区地处鲁中南,是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山东省将鲁南经济区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一区”,重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强区。

2022年,鲁南经济区GDP达到1万亿元,占全省的8%,虽然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

“一圈”:打造胶东经济圈

胶东经济圈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山东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山东省将胶东经济圈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一圈”,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2年,胶东经济圈GDP达到4.3万亿元,占全省的36%,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区域协调发展成效

山东省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区域经济差距缩小:鲁南经济区的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济南都市圈和胶东经济圈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2.产业结构优化:不同区域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山东省建设了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网络,增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

4.公共服务均等化:山东省加大对鲁南等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望未来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一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推动产业联动:发挥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打造产业链协作网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扩大开放合作,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

通过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将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全面提升。第四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词关键要点农业生产现代化

1.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提升:采用先进农机装备、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基于大数据、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等实时监测和精细化管理。

3.种养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优化畜禽品种,提升养殖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

1.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加大对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现代化

1.食品加工业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

2.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和品质。

3.电子商务与农产品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设施完善:建设现代化灌溉系统,保障农田水利需求,提高抗旱防涝能力。

2.道路交通改善: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方便农产品运输,提高流通效率。

3.农用设施升级: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仓储、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和流通提供保障。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农业企业,壮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2.专业化农业服务: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产销对接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农业保险保障: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稳定农业生产。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农村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2.城市产业下乡:吸引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业竞争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产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变革,推进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发挥其带动作用,带动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

(3)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农业。保障小农户收入,促进产销对接,降低市场风险。

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

(1)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补助,促进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推广先进农业机械。引进和推广高性能、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3)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提高农民机械化操作水平,确保农业机械安全高效使用。

3.加快推进农业智能化管理

(1)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2)推广农业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决策科学性。

(3)发展智慧农业。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效

1.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2022年,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5.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每万亩耕地拥有大型拖拉机220台,比上年增加16台。

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高值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业不断发展。2022年,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9.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山东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26元,比上年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政策指引。

2.加大财政支持

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公共保障。

5.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农业现代化政策落实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第五部分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关键词关键要点【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建设】

1.建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园区规划理念,合理布局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

2.完善园区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生态友好型园区。

3.引进和培育绿色低碳龙头企业,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一、山东绿色低碳转型现状

山东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15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的1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3万辆,居全国首位。

二、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根据山东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以上。

三、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1.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2021年,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约为1.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11%。

2.能源转型

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煤炭消费,优化能源结构。2021年,山东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37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0.5%。

3.交通低碳化

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水路运输等绿色低碳交通方式。2021年,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5.5万辆和42.8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4.建筑节能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能效。推广节能建材、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等,降低建筑能耗。2021年,山东省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2亿平方米,约占全省新建建筑面积的50%。

5.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2021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四、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

1.经济转型压力

绿色低碳转型涉及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和交通低碳化等重大经济转型,短期内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技术瓶颈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节能建筑技术仍存在一定瓶颈,需要加强研发和推广。

3.投融资需求巨大

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海量的投资。2021-2025年,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计划投资1.5万亿元左右。

4.公众意识有待提升

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尚未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五、绿色低碳转型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科学的绿色低碳转型规划,明确目标和路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领域工作。

2.加大科技创新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建筑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突破技术瓶颈。

3.完善政策支持

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和产业扶持等。

4.优化市场环境

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完善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5.加强公众宣传

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意识,营造良好的绿色低碳发展氛围。第六部分开放合作共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词关键要点深化区域合作

1.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2.推进与周边省市的产业互补、市场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3.积极参与共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挥山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国际合作

1.充分利用山东的沿海优势,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2.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

3.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维护山东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开放合作共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山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必要性

1.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山东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融入国内大循环,可以充分利用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市场机遇丰富:山东地处沿海开放地区,具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和对外贸易基础。融入国际大循环,可以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3.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融入双循环,可以扩大对外贸易,带动内需增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山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领域

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2.对外贸易优化: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加强沿海经济开放区建设,提升对外贸易能级。

3.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鲁南鲁中鲁西与鲁北胶东对接合作,促进区域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4.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投资合作,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

三、山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具体措施

1.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打造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载体。

*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保障外商合法权益,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2.促进贸易便利化

*加快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3.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强化对外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组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5.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开放合作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打造亲商爱商环境,营造公平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山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实践成效

山东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外贸稳步增长:2021年山东省外贸进出口额达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0.6%。

*外资持续流入:2021年山东省实际使用外资9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结语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山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放合作共赢,山东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活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七部分制度优化完善:营造有利发展营商环境关键词关键要点强化产权制度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明确产权归属,保障产权主体合法权益,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2.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原创的氛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能力。

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

1.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

2.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审批流程线上化、智能化,提升审批服务的便捷性。

3.加强审批权力监管,规范审批行为,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优化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1.实施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

2.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优化政府采购机制,拓宽企业市场空间,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1.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一站式、全覆盖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3.优化金融服务,完善企业融资体系,满足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加强法治建设,保障经济发展

1.健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2.加强司法公正,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权责明确、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营造依法治企、依法治市的良好环境。

强化信用管理,营造诚信市场

1.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记录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交易安全。

2.加强信用监管,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

3.探索信用创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优化完善:营造有利发展营商环境

制度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山东省高度重视制度优化完善,以制度创新为抓手,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投资兴业的营商环境。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山东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实现“减证便民”。推行“简易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低风险事项实行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即可先开展经营活动,事后由相关部门核查。实施“一张清单”管理,梳理归纳各类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可证照、资质认证等事项,向社会公布,方便企业查询和依法合规经营。

打造“一企一策”专员服务体系

山东建立“一企一策”专员服务体系,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配备专职服务专员,提供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专员服务范围涵盖企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土地指标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通过专员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投资便利度和办事效率。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山东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信用监管体系,将企业信用信息纳入全省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事项、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公开检查结果的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监管效能。实施联合惩戒,建立跨部门、多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处,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

山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企业和个人办事网上申报、在线审批、便捷查询。推行“不见面审批”,依托电子证照库和全国信用体系,对具备条件的事项实现网上审批,无须企业提供纸质材料。实施“智能导办”,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化办事指南,提升办事便利性。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山东坚持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平台,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民营企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加强企业法治保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安心投资、放心创业的良好氛围。

成效显著

山东省制度优化完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上半年,全省营商环境满意度指数达9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商环境评价居全国前列,位列“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十佳省份”之一。

案例

潍坊高新区“一企一策”专员服务

潍坊高新区为某大型化工企业配备专员服务团队,协同各职能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专员团队协助企业办理土地手续,协调环保部门审批,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保障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企业负责人表示,专员团队的服务高效务实,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极大提升了投资效率。

淄博市“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

淄博市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实现企业和个人“一网通办”。企业可通过“网上政务大厅”申报审批,实时查询审批进度,获取办件指导。实行“不见面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网上政务大厅”办理许可证,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经验启示

山东省制度优化完善的实践经验表明: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提升办事便利度,促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安心投资、放心创业的良好氛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