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_第1页
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_第2页
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_第3页
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_第4页
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第一部分煤层火灾特征与成因分析 2第二部分预防与监控煤层火灾措施 4第三部分煤层火灾扑救与窒息技术 7第四部分井下煤层火灾应急响应体系 10第五部分灭火应急物资准备与处置流程 13第六部分火灾控制与灭火技术参数制定 15第七部分火源查证与溯源调查 18第八部分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总结与改进 20

第一部分煤层火灾特征与成因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煤层火灾成因

1.自然因素:煤层自燃、雷击、地质构造活动(如岩爆)等自然因素可能引发煤层火灾。

2.人为因素:采煤过程中,爆破、采掘设备摩擦产生火花、电气线路故障等操作不当是主要人因因素。

3.其他因素:地热、氧化、水煤反应等非主因因素也可能导致煤层火灾的发生。

煤层火灾特征

1.隐蔽性:煤层火灾初期往往在地下深部,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扑救,造成损失扩大。

2.持久性:煤层火灾一旦发生,扑灭难度大,可能持续燃烧数月甚至数年,给矿山和周边环境带来长期危害。

3.复杂性:煤层火灾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煤层特性、地质条件、火灾强度等,扑救过程复杂,需要综合性措施。

4.危害性:煤层火灾释放有害气体、粉尘和热量,对矿工健康、矿山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煤层火灾特征

1.隐蔽性强:煤层火灾大多发生在地下深部,其发展过程缓慢且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

2.范围广、蔓延快:煤层富含可燃物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至相邻煤层或巷道,形成大面积火区。

3.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煤层火灾燃烧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且持续时间长,难以扑灭。

4.烟尘大、毒气浓:煤层火灾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严重影响救援人员视线和健康。

5.地质环境复杂:煤层火灾往往发生在煤田地质结构复杂区域,导致灭火难度加大。

煤层火灾成因分析

1.自燃因素:煤层中含有大量易氧化的可燃成分,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条件下,其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逐渐产生热量,最终引发自燃。

2.人为因素:矿山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采煤机械等产生火花或热源,未及时处理或处置不当,会导致煤层温度上升,引发火灾。

3.自然因素:雷击、地热、外部火源等自然因素,均有可能引发煤层火灾。

4.地质构造因素:断层、褶皱、破碎带等地质构造会导致煤层破裂,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形成自燃隐患。

5.煤层参数因素:煤层厚度、埋深、煤质、含水率等参数,会影响煤层的自燃倾向和火灾蔓延速度。

6.矿山环境因素:矿山通风、排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煤层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产生影响。

具体数据和分析:

自燃因素:

*煤层中可燃成分主要为有机质,其自燃温度与煤的化学成分、挥发分含量相关。

*煤中挥发分含量越高,自燃倾向越大。

*煤层温度达到50℃以上时,自燃过程开始加速。

人为因素:

*电气设备过载、短路、火花等,是煤矿火灾的主要人为原因。

*采煤机械摩擦产生的热源,也可能成为火灾隐患。

自然因素:

*雷击可瞬间产生高压电,击中煤层或矿井设施,引发火灾。

*地热异常区域,煤层温度升高,自燃风险加大。

地质构造因素: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会导致煤层破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自燃机率。

煤层参数因素:

*煤层厚度越大,自燃倾向越强。

*煤层埋深越浅,通风条件越好,自燃风险降低。

*煤质较差、含水率较低的煤层,自燃概率更高。

矿山环境因素:

*通风不良、湿度高、温度高的矿山环境,不利于煤层火灾防治。

*排水不畅,煤层浸水严重,会抑制自燃过程。第二部分预防与监控煤层火灾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煤矿井下煤层火灾预防措施

1.瓦斯治理:加强通风管理,降低矿井瓦斯含量;采用高效除尘设备,减少煤尘悬浮浓度;对采空区和死角采取充填或封堵措施,防止瓦斯积聚。

2.电气设备安全: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加强电气线路维护,防止短路和漏电;定期检查并维修电气设备,消除故障隐患。

3.热源控制:加强对采煤机械、电气设备、易燃物品等热源的管理,防止产生明火或高温;设置安全停距,防止热源影响煤层。

煤层火灾实时监控

1.温度监测:在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回风巷等关键区域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设置预警阈值,当温度异常时及时报警。

2.瓦斯监测:加强瓦斯监测,在煤层内部、采空区、回风巷等位置安装瓦斯传感器,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异常时及时报警。

3.图像监测: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或光纤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层表面和采空区的温度变化,发现火灾隐患。预防煤层火灾措施

地质条件控制:

*避免开采易自燃煤层或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及时探明、评价和监测煤层自燃倾向。

*控制煤层倾角、厚度和采空区规模。

通风管理:

*建立独立的通风系统,避免新风与回风窜流。

*保持足够的通风量,稀释和排除可燃气体。

*实时监测通风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采掘方法选择:

*优先采用煤层充填法、封孔采煤法等非自燃采法。

*对于易自燃煤层,采取水力开采、煤气抽采等措施。

*合理安排采掘顺序,避免形成大面积采空区。

水力措施:

*充填采空区,消除火源空间。

*淹没已自燃煤层,隔绝空气供应。

*定期注水或喷雾降温,降低煤温。

惰性气体充填:

*充填采空区或自燃区域,置换空气,降低氧气含量。

*使用氮气、二氧化碳或其他惰性气体。

其他措施:

*严格控制电气设备使用,防止火花引发火灾。

*加强检查巡视,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对已发生火灾区域进行灭火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监控煤层火灾措施

煤温监测:

*在采空区、保护煤柱和自燃煤层中布置温度传感器。

*实时监测煤层温度变化,及时预警火灾隐患。

可燃气体监测:

*在采空区、回风巷道和自燃区域布置可燃气体检测器。

*实时监测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浓度,及时发现火灾征兆。

热红外成像监测:

*使用热红外成像仪扫描煤层表面和采空区。

*识别局部高温区域,辅助判断火灾发生位置。

无人机航测监测:

*使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相机或多光谱相机。

*对煤矿区域进行大范围航测,发现火灾隐患或监测火灾发展情况。

其他监测措施:

*观测煤层表面的变形、冒烟或冒火现象。

*检测回风巷道中的煤尘含量和氧气浓度。

*地震监测,识别火灾引起的微震活动。第三部分煤层火灾扑救与窒息技术关键词关键要点煤层火灾扑救技术

1.隔离法:建立防火隔离带或修建切断火源的防火隔离墙,防止火势蔓延。

2.注水法:向火区注水,降低煤层的温度,扑灭火源。

3.灭火剂喷洒法:利用灭火剂(如泡沫、干粉)喷射到火区,抑制燃烧反应,扑灭火源。

煤层火灾窒息技术

1.惰性气体窒息法:向火区注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置换空气,降低氧气浓度,使火源因缺氧而窒息熄灭。

2.湿法窒息法:向火区喷洒水雾或泡沫,形成水蒸气或泡沫屏障,隔绝空气,阻断氧气供应,使火源窒息。

3.水力压裂法:利用高压水枪将水注入火区煤层,造成水力压裂,形成裂隙通向火区,向裂隙中注入灭火剂或惰性气体,达到窒息目的。煤层火灾扑救与窒息技术

煤层火灾的扑救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需要根据火灾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降温、窒息和灭火抢险三大技术。

1.降温技术

(1)水力降温:利用水或水溶液对煤层进行降温,通过吸热和隔热效果控制火势蔓延。主要方法有:

*井下注水:在煤层火灾区附近注水或施放水炸弹,降低煤温和抑制火势。

*井上注水:通过钻孔向煤层注水或施放阻水剂,形成水封隔绝空气。

(2)惰性气体降温:利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充入煤层,吸收热量,降低煤温,达到降温目的。

2.窒息技术

窒息技术是通过封堵煤层的通风系统,切断空气供应,使煤层火灾因缺氧而窒息熄灭。主要方法包括:

(1)堵塞巷道:通过在火灾区附近的巷道中放置混凝土、水泥、沙土等材料,堵塞巷道,隔绝空气流动。

(2)充填阻燃材料:在煤层火灾区充填阻燃材料,如泡沫、蛭石、石膏等,形成隔绝层,阻止空气进入。

(3)灌水窒息:向煤层火灾区灌水,将火源区淹没,隔绝空气,达到窒息效果。

3.灭火抢险技术

当降温和窒息技术无法有效控制火势时,可采取灭火抢险措施,包括:

(1)清掏灭火:对煤层火灾区的煤体进行清掏,将着火煤带挖出,用水进行降温处理。

(2)高压喷水灭火:利用高压喷水设备对煤层火灾区进行喷水,同时配合降温措施,快速降低煤温,抑制火势。

(3)非爆炸性灭火剂灭火:利用非爆炸性灭火剂,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对煤层火灾区进行喷射,达到灭火目的。

具体措施举例

*注水窒息法:向火灾区注入100-200m³水,然后逐层堵塞巷道,使燃烧区暂时处于完全窒息状态。

*充填阻燃材料法:向火灾区充填轻质蛭石、石膏粉等阻燃材料,形成隔绝层,阻断空气进入。

*堵塞巷道法:在火灾区附近的巷道中放置混凝土、水泥和沙土等材料,堵塞巷道,阻隔空气流动。

*清掏灭火法:对火灾区的煤体进行清掏,将着火煤带挖出,用水进行降温处理。

*高压喷水灭火法:利用高压水枪对火灾区进行喷水,同时配合降温措施,快速降低煤温,抑制火势。

技术选择原则

煤层火灾的扑救技术选择应根据火灾特点、地质条件、技术保障等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优先采用降温和窒息技术。

*当火势较小,火灾区域较集中时,优先采用降温技术。

*当火势较大,火灾区域较分散时,优先采用窒息技术。

*当降温和窒息技术无法有效控制火势时,可采取灭火抢险措施。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层火灾扑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趋势包括:

*远程遥控技术:利用远程遥控设备对火灾区域进行监测和控制,提高扑救效率和安全保障。

*无人机技术:利用无人机对火灾区域进行侦测和监测,提高火灾预警和扑救的及时性。

*智能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对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优化扑救方案。第四部分井下煤层火灾应急响应体系关键词关键要点应急组织体系

1.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应急管理机制。

2.组建专业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和技术手段,确保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实施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能力和实战水平,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监测预警体系

1.建立井下煤层火灾早期预警系统,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实时监测井下温湿度、瓦斯浓度等参数变化,实现火灾早发现、早预警。

2.完善数据采集、分析和预警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识别火灾迹象并发出预警。

3.实施24小时值守制度,确保监测预警系统高效运转,保障火灾应急处置的及时性。

扑救流程体系

1.制定井下煤层火灾扑救规程,明确各阶段扑救措施、技术方法和应急保障措施。

2.根据火灾部位、规模和蔓延趋势,科学制定扑救方案,因地制宜地采用水压灭火、惰性气体灭火或其他技术手段。

3.建立井下火灾隔离区域,防止火势蔓延,确保人员安全和扑救效率。

人员疏散体系

1.制定井下煤层火灾人员疏散方案,明确人员疏散路线、集合点和疏散顺序。

2.实施人员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应急意识和疏散能力,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安全撤离。

3.加强逃生设施建设,确保井下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有安全的逃生通道和呼吸保护设备。

保障体系

1.建立井下煤层火灾应急保障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供电、通风、救援等保障设备和物资。

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必要的应急物资。

3.开展应急保障人员培训,提高人员应急保障能力和协同配合水平。

善后恢复体系

1.制定井下煤层火灾善后恢复方案,明确火灾扑灭后的恢复措施、环境治理和人员安置等工作。

2.组织专家团队评估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制定修复和重建计划。

3.加强火灾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井下煤层火灾应急响应体系

为有效应对井下煤层火灾,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确保及时、高效地处置火灾。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预警与监测系统

*安装气体监测仪、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变化。

*建立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触发警报。

*定期开展巡检和抽查,及时发现潜在火源。

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成立由矿长负责的应急指挥中心。

*划分不同层级的应急小组,明确各组职责。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规范各级人员的行动准则。

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煤层火灾的特点和规模,储备充足的灭火剂(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水基灭火剂)、呼吸器、自救装置、防火服等。

*建立物资储备中心,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人员培训与演练

*对所有井下人员进行煤层火灾应急培训,提高其识别、报警、扑救和自救能力。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煤层火灾发生过程,检验应急响应体系的有效性。

应急响应流程

一级响应(预警期)

*接到预警信号后,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

*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二级响应(初期火灾期)

*判断火灾位置和规模,制定扑救方案。

*使用灭火剂扑灭火灾,防止其蔓延。

*组织人员抢救遇险人员。

三级响应(严重火灾期)

*评估火灾态势,采取封堵措施,控制火灾范围。

*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采取其他必要措施,防止火灾扩大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善后处理

*火灾扑灭后,开展事故调查,查明火灾原因。

*清理火场,恢复井下生产秩序。

*提供心理辅导和医疗救助,保障人员身心健康。

技术保障体系

*加强科技研发,开发先进的煤层火灾探测、灭火和监测技术。

*应用智能化设备,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建立数据分析平台,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沟通与协调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相关人员和公众通报火灾情况和处置进展。

*加强与外部应急力量的协调,共同应对火灾。

持续改进与优化

*定期评估应急响应体系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和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持续优化和改进体系。

*将经验教训融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五部分灭火应急物资准备与处置流程关键词关键要点【灭火应急物资准备】

1.物资种类:配备灭火剂、个人防护装备、通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照明设备、抢救工具等。

2.数量与配置:根据煤层火灾规模、火区环境和人员数量确定物资数量,并分区放置,确保快速取用。

3.储存与维护:建立专门的物资库房,定期检查和维护物资,确保物资完好可用。

【灭火应急处置流程】

灭火应急物资准备

1.灭火器:配备至少每100平方米1个灭火器,类型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灭火器。

2.消火栓:每50米范围内设置一个消火栓,配备软管、喷嘴和水源连接。

3.消防车:配备高压水枪、泡沫喷射器和云梯,随时待命。

4.消防水罐:配备移动水箱和消防泵,用于灭火。

5.防火服:具备防火阻燃功能的消防服,包括头盔、护目镜、手套和靴子。

6.呼吸器:正压或负压呼吸器,用于保护消防员免受烟雾和toxic气体的侵害。

7.头盔灯:用于照亮昏暗区域和视野受限的情况。

8.通风设备:风机、通风管和空气呼吸器,用于排出烟雾和toxic气体。

9.煤层火灾应急药品:烧伤膏、抗菌剂和止痛药。

灭火处置流程

1.早期预警:通过监测系统或人工巡检发现火灾迹象,及时报警。

2.初期处置:使用灭火器或消火栓,扑灭小规模火灾。同时,通知消防部门和有关人员。

3.灭火作战:消防人员抵达后,根据火灾规模和蔓延情况制定灭火方案。采用高压水枪、泡沫喷射器或其他灭火剂灭火。

4.通风排烟:使用风机或通风管,排出烟雾和toxic气体,改善现场通风条件。

5.现场警戒: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火灾区域,保障消防人员安全。

6.灭火后处理:扑灭火灾后,清理残余火种,防止复燃。对受损区域进行检查和维修。

7.事故调查:调查火灾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1.人员疏散:火灾发生时,迅速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清点人数,确保人员安全。

2.切断电源:切断火灾区域的电力供应,防止电气设备短路引发爆炸或火灾蔓延。

3.控制火源:隔离或移除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4.控制通风:严禁使用鼓风机或风机向火场送风,以免助长火势。

5.防止复燃:扑灭火灾后,对余烬和受损区域进行仔细检查,避免复燃。

6.应急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应急救护,送往医院治疗。

7.及时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机构报告火灾情况,寻求支援和指导。第六部分火灾控制与灭火技术参数制定关键词关键要点【煤层火灾现场控制技术参数制定】:

1.火场分区,明确各区域的火源位置、火场范围、可燃物分布等信息。

2.设置隔离区,阻断火势蔓延,防止火灾扩大。

3.挖掘防火沟渠,切断可燃物供应,防止火灾蔓延。

【灭火剂选用与投放方式】:

火灾控制与灭火技术参数的制订

总则

火灾控制与灭火技术参数是指导煤层火灾防控与处置工作的重要依据,应根据煤层火灾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可利用的控制与灭火技术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

控制参数

*隔离区划宽度:根据煤层倾角、产状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控制火区与安全区的隔离距离,通常为500~1500m。

*阻火带厚度:根据煤层厚度、含水率、岩性等,确定阻火带的厚度,一般为10~20m。

*阻火带注水量:根据煤层渗透系数、孔隙度、注水压力等,确定阻火带注水量,通常为煤层孔隙体积的2~5倍。

*开挖防火切槽高度:根据煤层倾向、地质条件等,确定防火切槽的高度,一般为5~10m。

*防火切槽注浆量:根据切槽宽度、煤层渗透系数、浆液粘度等,确定防火切槽注浆量,通常为切槽体积的50~80%。

灭火参数

*水注压力量:根据煤层渗透系数、注水压力、地质条件等,确定水注压力量,通常为煤层渗透压力的1.5~2倍。

*水注流量:根据煤层厚度、含水率、地质条件等,确定水注流量,通常为煤层孔隙体积的1~3倍/h。

*液氮注量:根据煤层温度、厚度、地质条件等,确定液氮注量,通常为煤层孔隙体积的10~20%。

*惰性气体充填量:根据煤层孔隙体积、通风条件等,确定惰性气体充填量,通常为煤层孔隙体积的5~10倍。

*水封注水量:根据煤层厚度、含水率、岩性等,确定水封注水量,通常为煤层孔隙体积的3~5倍。

技术参数的确定

火灾控制与灭火技术参数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基于煤层火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充分考虑煤层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可操作性:技术参数应切实可行,易于现场实施和控制。

*动态性:技术参数应根据煤层火灾的发展动态和现场处置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

参数的优化与调整

在煤层火灾防控与处置过程中,根据火灾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处置效果,应不断优化和调整技术参数。具体方法包括:

*实时监控:通过温度探测、气体分析、水压检测等实时监控火灾的发展情况。

*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火灾的发展规律,找出控制与灭火的薄弱环节。

*参数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技术参数,以提高控制与灭火效率。

*方案调整:必要时,根据技术参数的优化结果,调整控制与灭火方案,以提高处置效果。第七部分火源查证与溯源调查关键词关键要点火源查证

1.火源识别:确定火灾的具体位置、范围、类型和燃烧物质,包括岩层火、煤层火等。

2.火源分析:根据现场勘查、历史资料、气体监测等数据,分析火源发生的可能原因,如自燃、人为因素、地质构造应力等。

3.火源确定:综合运用各种火源识别和分析技术,确定火源的准确位置和性质,为后续处置提供基础。

火源溯源调查

1.溯源途径:通过地质调查、矿井观测、岩孔钻探等方式,探明火源的起源、发展路径和影响范围。

2.溯源证据:收集火灾现场的物证、火区地质构造、地下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作为溯源调查的依据。

3.溯源结论:综合分析溯源途径和证据,确定火源的根本原因,明确火灾的潜在影响和风险,为后续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火源查证与溯源调查

火源查证与溯源调查是煤层火灾防治与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定火灾发生的根源、原因和路径,为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一、火源查证

火源查证包括现场检查、目击者询问和历史资料收集等。

1.现场检查:深入火灾现场,寻找可能的火源点,包括电器设备、照明设施、明火源、化学反应物等。

2.目击者询问:询问火灾发生前后的目击者,了解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燃烧特征、蔓延速度等。

3.历史资料收集:收集火灾现场附近的煤层开采、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

二、溯源调查

溯源调查在火源查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火灾发生的路径和原因。

1.煤体自燃:分析煤体的发热指数、挥发分、水分、灰分等参数,评估其自燃倾向。

2.电气火灾: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故障情况,分析是否因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原因引发火灾。

3.明火点火:调查是否存在人员吸烟、焚烧杂物、野外用火等明火点火源。

4.化学反应:分析煤体与水、空气等反应的可能性,评估化学反应引发的火灾风险。

5.地质因素:研究火灾区域的地质构造、断层带、褶皱等,分析其对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影响。

三、溯源调查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煤层火灾相关技术资料、学术论文和案例报告,获取理论依据和技术经验。

2.现场勘查法:深入火灾现场,采集样品、记录数据、分析现象,查证火源和溯源火灾路径。

3.实验分析法:对煤体、电气设备等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推测的火灾原因和传播机制。

4.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煤层火灾的发生和传播过程,预测火灾的蔓延趋势和处置效果。

四、溯源调查成果

溯源调查成果包括火灾发生的原因、火源的类型、火灾传播的路径和范围等。这些成果为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以下依据:

1.火灾预防:针对查明的火灾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2.火灾处置:根据火灾传播路径和范围,确定火灾处置的重点和策略,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3.火灾责任追究:明确火灾责任人的责任,依法追究责任。

4.技术改进:改进煤层火灾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