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庙路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五显庙路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五显庙路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五显庙路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五显庙路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1项目概述五显庙路南接现状双楠大道,北接现状龙渡路,长832米,红线宽30米,单侧绿带宽度15米。1.2场地地形、地貌及场地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场地整体较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孔口绝对高程在499.660~500.604m之间,最大高差约0.944m,建筑场地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岷江水系Ⅰ级阶地。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2.4)。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为稳定区。场地地层主要由白垩系灌口组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层位连续,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较好。设计依据2.1相关规范、标准与技术指南《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16);《双流区市政排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设计导则》(试行)2020年版。2.2基础资料相关道路设计图;片区实测地形图;《双流区排水专项规划》(2018~2035年);《九江新城供水管网规划》;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砂、卵石为其主要含水层,略具承压性,年变化幅度为1.0m左右。勘察期间属地下水丰水期,受周边工程修建降水影响,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5~4.5m,稳定水位标高为496.13~496.41m。根据该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年最高潜水位标高在499.00m左右。根据场地周边的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卵石层渗透系数K≈30m/d,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为强透水层。(1)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本场地无断裂活动迹象,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形较为平缓,无断裂活动迹象,稳定性较好,无活动断层、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埋藏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适宜建设。(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Vse=228.5m/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场地覆盖层厚度3~50m,场地上覆土属中软土,为Ⅱ类建筑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3)勘察期间处于平水期。勘察期间属地下水丰水期,场地水的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8~5.2m,稳定水位标高为495.40~495.90.18m。根据该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年最高潜水位标高在499.00m左右。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本项目污水管道管基主要位于稍密卵石层,雨水管道管基主要位于粉质黏土层,若施工时发现地质与地勘报告不符,请及时通知地勘单位及设计单位到场确认处理措施。抗震设计(1)本工程属于重点设防类,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2)抗震设计原则:当遭遇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遇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构)筑物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后仍能继续使用。当遭遇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时,建(构)筑物不致严重损坏,危及生命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3)抗震措施:(1)采用砂石基础和柔性接头,增强抗震性能。(2)采用混凝土基础时,每20米设变形缝一道,缝内采用沥青麻丝填塞。(4)给水设施中主要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和地下干管,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排水工程5.1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为雨、污完全分流制;雨污水管道应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5.2主要技术指标5.2.1雨水设计(1)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最小管径dn(min)≥500。(2)本次设计降雨强度公式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式中:P—设计重现期(年),本项目取P=5年;t—降雨历时(min),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组成,t=t1+t2,本项目收集路块雨水时t1=10min。(3)雨水流量:Q=q*ψ*F,单位(L/s)式中:q—设计降雨强度[L/(s*hm2];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ψ=0.65;F—汇水面积(hm2)设计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周边部分地块已经开发,已开发的地块雨水汇水面积根据收集到的地块排水资料确定,暂未开发的地块雨水汇水面积按照常规预留。美国城北侧道路以北段新建雨水管道排向及出路与规划保持一致,美国城北侧道路以南段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调整,雨水由北向南排至同步设计老鲢鱼洞;美国城以南段雨水就近排入老鲢鱼洞箱涵;雨水管径根据汇水面积优化计算后确定,管径为d800~d1600。5.2.2污水设计Q=QS×K式中:Q——污水干管设计流量QS——污水平均流量(l/s)K——污水总变化系数水力计算:管道水力计算公式: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管材粗糙系数最大设计充满度h/D: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污水量总变化系数表: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32.01.81.71.61.51.41.3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周边部分地块已经开发,已开发的地块污水服务面积根据收集到的地块排水资料确定,暂未开发的地块污水服务面积按照常规预留。美国城道路以北段污水由南向北排入龙渡路污水管;美国城以南段由北向南排入双楠大道现状污水管;根据双流设计导则,污水管最小管径为d600,同时通过计算复核确定五显庙路污水管管径为d600。5.3平面设计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下方,距道路中线9.5m,管径d=800~1600。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下方,距道路中线6.0m,管径d=600。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减少管道挖填方。排水管线每隔适当距离设置雨污水支管,便于周边雨污水接入,管道平面布置详见平面图。5.5管道及附属设施5.5.1管材本工程周边道路污水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本工程中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砼管道,钢筋砼管道管材应符合GB/T11836-2009标准。雨水口连接管采用钢筋砼Ⅱ级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360°混凝土基础,详见大样图;管道覆土高度H>7.0m、H≤0.7m时,采用360°混凝土基础,详见大样图;管道覆土高度0.7m<H≤4.5m时,采用180°砂石基础,参见06MS201,采用钢筋混凝土Ⅱ管;管道覆土高度4.5m<H≤7.0m时,采用180°砂石基础,参见06MS201,采用钢筋混凝土Ⅲ管;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C25混凝土满包处理。5.5.2管道接口钢筋砼排水管(承插口)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T946-2005)标准要求,并与管材配套供应,做法详见图集20MS201;5.5.3管道基础雨水口联络管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采用36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大样图;II、I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采用180°砂石基础,详细作法参照06MS201;当覆土小于0.7米时,采用36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大样图;5.5.4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当d≤1000管径时采用圆形排水检查井,井径按20S515“排水检查井尺寸表”确定,检查井做法详见20S515;当d>1000管径时,采用矩形或扇形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20S515,具体井的型号详见纵断面图。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时,检查井应进行井周80cm范围内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自井底至顶,避免井周围沉降。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的下部120°范围采用大坍落度的C25砼振捣充填。污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柔性连接(参考06MS201-2-P56(五)或22S521-P82)。当管道跌水水头≥2.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采用20S515国标图集。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应有标识。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其材质应满足GB5725-2009的要求。检查井位于车行、人行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应高于地面0.20m,并结合景观需求采用下凹式植草井盖。井盖及井座在车行道内采用可调式防沉降重型球墨铸铁材料井盖(D400型)及井座,井盖满足“五防”(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要求,180°可开启。位于绿化带时,采用高分子材料(钢纤维),位于人行道时,内盖采用重型高分子材料,外盖详见景观设计。检查井盖应同步安装“市政排水检查井铭牌”,铭牌应固定在井座内壁,铭牌基本内容应包含管道性质、管径、管材、铭牌采用厚1mm,大小为80mmX60mm的铝质板,腐蚀工艺加工处凹凸字样、颜色为红底黑字。在铭牌四边开一-直径约3mm的小孔,2.3.4新建、改建检查井盖应同步安装“市政排水检查井铭牌”,铭牌应固定在井座内壁,铭牌基本内容应包含管道性质、管径、管材、检查井编号、水流方向等基本信息,示例如附图一所示。铭牌采用厚1mm,大小为80mmX60mm的铝质板,腐蚀工艺加工处凹凸字样、颜色为红底黑字。在铭牌四边开一-直径约3mm的小孔,方便固定。可用螺栓固定于井座内壁下方。5.5.5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i≥0.01,道路红线宽度B<25m时井深H=1.0m;道路红线宽度B≥25m时井深H=1.2m。雨水口蓖子及井圈采用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应使用不低于QT500-7的牌号,应符合GB/T1348的规定,球化率应不小于80%,球化等级不低于三级。雨水口施工要求详见图集16S518第3、4、5、6页总说明,具体做法参照国标图集16S518第42、43、44页,雨水口底部设置沉泥槽,深0.3m。在道路最低点和道路交叉口位置必须设置雨水口,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偏沟式雨水箅顶部与其相接的道路路面低3cm,有利于雨水能顺利流入为原则,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雨水口位置进行调整。5.5.6预留支管(井)雨水地块范围内预留支管管径为d600,i=0.003,雨水系统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小区应源头减排设施降低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不应向市政雨水管渠排放未经控制的雨水;服务地块范围内的污水预留支管管径为d400,i=0.003。对于已开发地块,预留的支管以地块提供的资料确定。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5~3m处,避免后续接管时破坏检查井。当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时可暂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暂时封堵;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1.0m及以上时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井视地块开发情况适时砌筑。给水工程6.1设计原则给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程设计经济合理、施工、维护方便,节省造价,运行安全可靠。6.2工程设计本次设计给水管道管径为DN400,与相接道路给水管道连通,使之形成环状,保证本片区道路两侧地块内用水的可靠性。(1)管件、管材采用标准及有关要求:本次设计给水管选择球墨铸铁管,采用K9等级,过路口采用焊接钢管,混凝土满包,给水管管径为DN400,过街预埋管管径为DN300。管材及管件采用铸铁管,管材必须经认证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管道直管与直管采用承插连接,柔性胶圈接口;直管与管件、管件与管件采用法兰连接,管材不同或阀门连接采用法兰。管道水压测试压力不得低于《GB/T13663-2000》标准有关要求。本工程所有管道的公称压力等级为1.5MPa。(2)管道压力工作压力为0.6MPa,试验压力为1.1MPa。(3)管道埋深及消火栓安装要求:本次设计管道管顶覆土为1.2~1.5米左右,若管顶覆土低于0.7米,请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消火栓本工程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型号SS100/65-1.0。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4)附属构筑物及管道支墩1)若阀门井位于人行道或车行道上,井盖面与设计地面齐平。2)所有阀门井均采用地面操作阀门井,井盖设计同排水井盖设计。排泥阀井不设置溢流管。所有阀门采用方榫形式启闭,DN400以下控制阀门选用闸阀,消火栓下面选用专向蝶阀,阀门开启力矩不大于240N.M。阀门井内配套安装伸缩节。3)管道支墩应在管道接口做完,管道位置固定后修筑,应保证后背不被扰动和完整。4)管道拖拉墩设置于弯头及三通来水方向。5)排气井:在管道上容易积聚空气的制高点均设置自动复式排气阀,既可自动排气,又可在管道需要检修放空时进气。排气井中排气阀口径为DN50,详见大样图。6)排泥井:在管线的低凹处均应设置排泥井,口径根据管径而定,给水管为DN100,详见大样图。(5)地基条件、沟槽开挖、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以及软弱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管道基础在管基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位低于管底的地段采用素土基础,将天然地基整平,管道铺设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上。沟底埋有不易清除的块石等坚硬物体或地基为岩石地段,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以下0.2m,然后铺上砂垫层,厚200mm。管基在回填土地段,管基的密实度要求达到路基密实度后垫中砂150mm。本项目沟槽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30kpa。2)沟槽开挖、回填沟槽开挖:开挖边坡设计建议采用地勘建议值确定,在能确保施工安全及地勘单位确认许可的情况下可按批准的施工方案执行或按GB50268-2008第4.3条规定和《沟槽开挖宽度图》执行。开挖边坡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定。当场地较为紧张时,可直槽开挖,但须用沟槽支撑进行加固。沟槽回填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2米,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米范围内,应逐层轻夯压实,回填材料应对称运入槽内。回填材料采用天然砂砾石回填,沟槽与道路重合部分按道路要求执行。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米应先回填。试压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他部分。阀门井技术要求详见07MS101,支墩要求详见10S505。给水检查井井盖应有标识。井盖及井座在车行道内采用可调式防沉降重型球墨铸铁材料井盖(D400型)及井座,井盖满足“五防”(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要求,180°可开启。位于绿化带时,采用高分子材料(钢纤维),位于人行道时,内盖采用重型高分子材料,外盖详见景观设计。(8)材料表中所统计的给水管道长度为设计长度,为扣除阀门、四通等管件长度,亦未考虑损耗。(8)图中尺寸、桩号均指到给水管管中心或井中心。(9)管道及管件防腐处理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6.3施工注意事项凡有规划中心线要求的管位以测量队放线的桩号为准。每台阀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施工中若遇不良地质条件、发现障碍或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施工前请核实接水点,如有问题请及时通知设计人员。施工时注意消火栓不能破坏路缘石。预埋管的阀门井施工时管道必须实施至阀门井外,以便后续联接。管道沿线应设置管道标志,城区内管道应在顶部上方300mm处设警示带。6.4管道试压及冲洗消毒管道试压: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试验压力,稳压15min,当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0.03MPa(钢管压降为0MPa)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管道试验的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0千米。管道水压试验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管道试压后,竣工验收前应进行管内清扫和分段消毒,直至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6.5管道防腐钢管及球墨铸铁管:水泥砂浆衬里,按GB/T17457执行;外壁:喷锌后涂沥青防腐,按GB/T17456、GB/T17459执行。其中喷锌密度不低于130g/m2,沥青漆厚度不低于70μm。管道需在厂内做好防腐处理。6.6其他技术要求详见07MS201。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规范。6.7竣工验收按国家《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国家相关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单位应提证明书、竣工图、材料质量检测记录及有关会议纪要等资料。施工要求8.1施工放线本工程管中心线应严格按照标准横断面管位排列图放线定位。排水:曲线管段井可先根据检查井坐标定位出相应检查井,井间直线连接即可。为了避免截断管材,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一米范围内移动。给水转弯设计:根据《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本次采用的球墨铸铁管沿曲线安装时,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的管道允许转角不得大于3°。若转角角度大于3°,需采用弯头连接。钢管转角时需用钢制弯头连接。8.2施工准备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管材及各种产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给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进行,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移位。若需分段施工,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满足设计要求。8.3管槽开挖给排水管道(渠)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当采用砂石基础时按参见06MS201执行,基坑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按GB50268-2008执行,基坑宽度为D0+2(b1+b2+b3)。对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0.2m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清况确定。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10KN/m2。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即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管道埋深较大,管道综合考虑挖填方施工,最深处约5.5m。施工单位需对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需明确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验收要求、应急处置措施、相关施工图纸。同时就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会主要内容、施工方案修改要求、监测方案、验收人员、专家条件等相关要求详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8.4地基处理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0.12Mpa。当0.055Mpa≤fak≤0.12Mpa时,基底换填30cm砂砾石,宽度同沟底宽度;当fak≤0.055Mpa或遇流沙,污泥、松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由设计人员现场处理)。8.5施工降水管道需保证干槽施工,开槽开挖施工前,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施工降水。若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可采用明排的方式进行降水,局部开挖较深地段可适当采取点井降水。具体降水方案和措施由施工单位结合地勘报告和现场实际调查,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体现。8.6管道严密性实验水压实验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实验方案。污、雨水管道及检查井在沟槽回填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管道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的具体方法及要求参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施工注意事项(1)本次设计管线埋深2m~5.5m,对于基坑开挖应防止基坑坍塌、淹没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土的分类和力学指标、开挖深度确定边坡坡度,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做好基坑降水措施,及时监测。还要做好应急预案。设计建议编制基坑专项开挖施工组织方案。(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砼及钢筋砼半成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3)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应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若因其它原因需要分段施工时,应加强内业工作,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4)若道路纵坡有变动,出现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小于70cm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处理。(5)沟漕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借土回填。(6)施工排水管道之前,施工单位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