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18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四种区域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属于南半球的区域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山脉位于北美东海岸B.②处寒流仅分布在大陆西岸C.③地雨区主要出现在M侧D.④地三条等值线数值相同【答案】1.D2.C【解析】试题分析:1.山地气温较两侧低,等温线应向气温高的地方弯曲,①图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越向北气温越高,属于南半球;寒流是由水温低的区域流向水温高的区域,②图中越向南水温越高,属于北半球;③图中锋面符号为冷锋,冷锋是由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向北是向暖气团方向,属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山地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地区,④图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越向北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越高,属于北半球,因此属于南半球的是①③,故选D。2.①地位于南半球,A错;②处寒流位于北半球,大陆东西两岸都有,故B错;③地雨区主要出现在M侧,C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④地三条等值线数值不相同,D错。【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知识拓展】等值线图是地图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PH值等值线图、洋底地层年龄分析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高考越来越突出能力的考查,等值线图因其类型多、善变化,高考出现频率高。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掌握变化规律。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图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读方法。①:“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②“高低规律”的应用: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值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区域为暖流流经的海区,反之,为寒流流经的海区。同理,其他等值线都可根据“高低规律”进行地理事物的判断。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海进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D.海退海退海进4.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A.沿海陆地被淹没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D.咸潮危害减轻【答案】3.D4.A【解析】试题分析:3.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是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该过程仍表示海退。④岩层是浅海环境,说明海进。所以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海退海退海进,D对。4.与③→④时期是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与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沿海陆地被淹没,A对。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B错。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加重,C错。咸潮危害加重,D错。考点:岩层类型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海岸线变化的影响。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此地大致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6.据图判断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答案】5.A6.B【解析】5.图中显示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20°E)16时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14时左右,则该地位于90°E附近;依据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刻,可判断昼长约为14小时。故选A。6.从图中地面散失热量曲线可知,一天中都在散失热量;图中显示地面散失热量曲线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故选B。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A.1003或1007B.1005或1009C.1007或1009D.1009或10118.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9.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答案】7.B8.A9.D【解析】7.观察甲图,图中气压差为2,根据等压线分布,M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008或1006,若M位于低压中心,则M数值在1004~1006;若M为高压中心,则M数值在1008-1010。故选B。8.从14时到20时,图中R地气压值升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蒸发,天气晴朗。故选A。9.观察图,图中四地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发生改变;结合风的形成原理分析,a地偏南风,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b地偏北风,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c地偏南风,风力变大。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和风向判断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判断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考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低压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该河谷北坡属于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迎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背风坡11.图中四地气温的正确排序是A.②>③>④>①B.①>④>③>②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12.该河谷农作物的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萝卜、黄瓜单个重10-15千克,马铃薯单个重0.5-1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无“午睡”现象,作物有机质累积多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③白天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地势高,利于有机质的累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0.A11.A12.B【解析】10.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和指向标知,该山谷开口朝南,故其北坡为季风的阳坡和迎风坡。故选A。11.结合题干分析,山谷气温主要受海拔和坡向影响。②海拔最低,温度最高,③次之;①和④海拔高度相同,但④位于阳坡,温度稍高。据此排列四处温度高低。故选A。12.受青藏高原地势、气候等因素影响,该区域农作物有机质积累丰富,产量高。故选B。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南侧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博斯腾湖和盐池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盐池与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关系是A.盐池补给博斯腾湖B.博斯腾湖补给盐池C.盐池与博斯腾湖互补D.以上都不对14.盐池形成盐层的自然原因是①大陆性气候,降水少②光照强,蒸发旺盛③地势低洼,易集盐④天山冰雪融水量很少⑤过度开垦,过度放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13.B14.A【解析】试题解析:13.读博斯腾湖和盐池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博斯腾湖水位始终高于盐池,因此是博斯腾湖补给盐池。选B。14.该盐池分布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且盐池地势低洼,盐类物质不断积累,因此形成盐层。选A。【考点定位】地理环境整体性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16.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答案】15.A16.C【解析】16.根据图中两次搬迁的方向可知,均是由地势低洼处搬迁至地势较高处,说明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为了趋利避害,将城市搬迁至地势高且平坦的地区,故C项正确。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夏季风偏弱。图甲示意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乙示意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下面小题。17.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A.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B.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1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答案】17.B18.C【解析】试题分析:18.根据图乙中的海陆热力差指数,可以看出1966年指数高,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则我国出现北涝南旱,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则我国出现北旱南涝,所以C正确。考点:全球气候变化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图中N山脉是我国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极阶梯的分界线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温带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的分界线20.P所在的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黑土流失严重,肥力不足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答案】19.A20.C【解析】19.通过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N山脉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分界线。故选A。20.根据地形和经纬度可判断出p所在的平原是松嫩平原;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产量低的原因要从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来分析,松嫩平原土壤肥力高、水源充足,是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其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故选C。读“世界区域图及图中甲、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21.甲地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光照强,有灌溉水源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22.甲、乙、丙三地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土壤C.市场D.交通【答案】21.C22.A【解析】甲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山麓地带有灌溉水源,是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21.读图,甲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少,B错。沙漠分布广,土壤肥力没有优势,A错。晴天多,光照强,山麓地带有灌溉水源,是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C对。地广人稀,当地市场小,交通不便。22.甲、乙、丙三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所以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A对。土壤、市场、交通不是主要原因,B、C、D错。下图“是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关于图中①、②两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河均无冰期B.①河年径流量大于②河,C.①水位季节变化大,②河水位季节变化小D.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河以雨水补给为主24.图中M、N两地工业发展共同的有利条件是A.煤、铁资源丰富B.技术力量雄厚C.劳动力素质高D.水陆交通便利25.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郴州(113°E)的区时是:A.24日2时52分B.24日2时08分C.23日3时08分D.22日2时52分【答案】23.A24.D25.A【解析】23.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可知,①河流是位于南欧亚平宁半岛上的波河,②河流是南亚的恒河。①②两河均无冰期,A正确;波河属于地中海气候,恒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都大,CD错误;①河年径流量小于于②河,B错误。故选A。24.从图中可以看出M、N两地都临海、铁路网发达,因此M、N两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故选D。25.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时,说明1O3°W为地方时5月23日12:00,郴州区时为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相差223°,即地方时相差14小时52分钟,120°E在东侧,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可计算出此时郴州区时为24日2时52分。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2)判断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可能原因。(3)说明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乙时期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判断理由:乙时期拦门沙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或远离外海方向);粗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2)海流作用力加强;流域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力减弱;流域用水量增多,河流入海处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减弱。(3)河口拦门沙使水道淤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解析】(1)据材料可知,拦门沙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它的位置取决于径流作用力和海流作用力的大小。据图可知,乙时期拦门沙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粗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可判断乙时期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2)据上题结论可知,乙时期相对于甲时期而言,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所以应从径流量减小和海流作用增强角度分析。可能原因有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作用力加强;流域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力减弱;流域用水量增多,河流入海处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减弱。(3)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河口拦门沙使水道淤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主要原因。(3)图中B湖面积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答案】(l)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离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数据可知,东南干燥度数值是0.75,西北干燥度数值是30,故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山地有西南向东北增加。(2)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白天能增加土壤温度,夜间可以降低土壤温度,从而加大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3)开放性试题,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考点:描述地理要素特征,地理现象分析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湿地的相关知识。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来答题。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从地形条件分析,该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导致积水;因地处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易导致积水;因温度低,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使地表积水;河流因水位上涨,使两岸积水。(2)含沙量大小受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影响。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大;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水土流失少,含沙量小。(3)联系题干材料分析,结合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分析。从鱼类的生长环境分析,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从鱼类的饵料分析,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少;鄂毕河流域水土流失较少,河流中营养物少,导致河口营养物质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较为贫乏。【考点定位】【名师点睛】湿地的相关知识。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来答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大小,水位的变化、河流的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来分析,其中河流的含沙量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土质情况,植被覆盖状况,侵蚀作用强弱,流速快慢等。鱼类资源的差异性原因,因从当地气候、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