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通关必做强化训练试题库300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A、活动节律B、生活节律C、生物节律D、作息规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节律的概念。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行为活动表现出的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选项A、B、D都只是生物节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生物节律的概念本身。因此,正确答案为C。2.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A、需要B、注意C、兴趣D、动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需要、注意、兴趣和动机都是心理学中常见的概念,但是只有动机能够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3.抑郁状态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都可以出现意志减退,它们的区别是()不同。A、主动性缺失程度B、行为减少程度C、内心的情绪体验D、被动性的表现答案:C解析:抑郁状态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在临床表现上确实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意志减退这一点上。然而,它们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内心的情绪体验。A选项的“主动性缺失程度”在两者中都可能存在,但并不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抑郁状态和意志缺乏都可能导致主动性下降。B选项的“行为减少程度”同样也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因为无论是抑郁状态还是意志缺乏,都可能导致患者的行为减少。D选项的“被动性的表现”在两种状态下也可能出现,但同样不是它们的主要差异。C选项的“内心的情绪体验”是抑郁状态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之间的关键区别。抑郁状态通常伴随着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快感缺失,而较轻度的意志缺乏则可能不伴随这样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答案是C,即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内心的情绪体验。4.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A、越强B、越弱C、越稳定D、越难预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恐惧情绪越强烈”可以推断出,亲合倾向应该是越强的,因为在面对危险时,人们往往会寻求安全感和亲密关系来缓解恐惧情绪。因此,答案为A。5.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认为()。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和C都与维果茨基的理论不符,选项D虽然提到了历史心理学,但并没有涉及到维果茨基的核心理论,因此都不是正确答案。6.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又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的记忆叫()。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答案:D解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描述的记忆类型的特点: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并且在利用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A选项“内隐记忆”通常指的是在无意识情况下获得并使用的记忆,但它不特指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来获得。B选项“外显记忆”是指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与题目描述的“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相矛盾。C选项“陈述性记忆”主要涉及事实和事件的知识,需要意识的参与来回忆。D选项“程序性记忆”通常指的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记忆,比如学习骑自行车或打字。这种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实践或识记来获得,并且在执行时不需要意识的直接参与。它描述的是自动化的技能,一旦学会,就能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执行。综上所述,与题目描述最为符合的是D选项“程序性记忆”。7.遗忘的进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答案:B解析:遗忘的进程是指记忆在时间上逐渐减弱或消失的过程。根据遗忘曲线的研究,遗忘的进程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即在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A和C都只描述了遗忘曲线的一部分,不完整;选项D则描述了一个错误的曲线形状。8.精神活动包括(),属于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观点。A、本我、自我和超我B、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C、个体保存、种族延续D、生物、心理和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观点。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其中,本我是人的原始本性,包括本能和冲动;自我是人的意识和理智的表现,是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进行调节的中介;超我是人的道德和理想的表现,是对自我和本我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力量。因此,选项A“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正确答案。选项B“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不是人格结构观点;选项C“个体保存、种族延续”是弗洛伊德的生命本能理论,也不是人格结构观点;选项D“生物、心理和社会”是心理学的三个基本领域,也不是人格结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9.关于情绪迟钝特征性症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B、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C、见于焦虑症患者D、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答案:C解析:情绪迟钝通常指个体在情感反应上的减弱或缺失,这可能与多种心理或精神疾病有关。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A.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这是情绪迟钝的核心特征之一,指的是个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情感反应减弱或缺失。这个说法是正确的。B.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情绪迟钝可能影响到患者的道德情感和社会情感,导致这些方面的减弱或缺失。这个说法也是准确的。C.见于焦虑症患者:焦虑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过度的担忧和恐惧,这与情绪迟钝的症状相反。情绪迟钝更多地出现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而不是焦虑症。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D.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可能由于脑部疾病或损伤导致,这些患者可能表现出情绪迟钝的症状。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综上所述,不正确的说法是C,即情绪迟钝通常不是焦虑症患者的特征性症状。10.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限制观点的内容,错误的是()。A、职责限制B、时间限制C、感情限制D、费用限制答案:D解析:心理咨询师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专业伦理和规范,这些规范通常包括了对咨询师职责、时间、感情的限制,以确保咨询过程的公正性、有效性和专业性。A.职责限制:心理咨询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并在这一范围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这涉及到咨询目标的设定、咨询内容的边界等问题。B.时间限制:心理咨询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进行,以确保咨询过程的有序性和效率。时间限制有助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规划咨询进程,避免无休止的咨询。C.感情限制: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与来访者的专业关系,避免在咨询过程中产生过度的个人情感联系。这有助于确保咨询过程的客观性和专业性。D.费用限制:虽然心理咨询通常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费用本身并不是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的限制观点。费用更多的是涉及到经济因素和服务提供者的商业决策,而非专业伦理和规范。因此,关于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限制观点的内容,错误的是D.费用限制。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含义的是()。A、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B、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C、一般伴有人格障碍D、内容充分泛化答案:C解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它通常指的是个体在面临强烈现实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情绪的剧烈波动、思维的混乱、行为的失控等。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A选项表示“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这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表现,因为强烈的刺激可能导致个体在短时间内失去对情绪的控制。B选项指出“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这也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典型诱因,即强烈的现实刺激是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前提。D选项“内容充分泛化”意味着心理问题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触发事件本身,还可能扩展到与触发事件相关的其他领域,甚至个体的整个生活。这也是严重心理问题的一个特点。然而,C选项“一般伴有人格障碍”则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不符。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严重心理问题则是由特定的、强烈的现实刺激所引发的暂时性的心理反应。因此,即使严重心理问题可能对个体的心理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人格障碍。综上所述,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含义的是C选项:“一般伴有人格障碍”。12.关于假性痴呆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心理应激引起B、与环境污染相关C、预后一般较好D、大脑无器质性损害答案:B解析:假性痴呆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如心理应激)引起的类似于痴呆的症状,但大脑并没有器质性损害。这种状况通常预后较好,因为它不是由真正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的。A选项提到假性痴呆由心理应激引起,这是正确的。C选项说预后一般较好,这也是符合假性痴呆特点的描述。D选项指出大脑无器质性损害,这是假性痴呆的一个关键特征。然而,B选项提到与环境污染相关,这并不是假性痴呆的特点。假性痴呆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不是环境因素。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B选项。13.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如人格测验)中,类似的指标称()。A、流畅性B、灵活性C、通俗性D、相似性答案:C解析:在心理测量和评估中,不同的测验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指标来评价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能力测验中,难度水平是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评估试题或测验任务对于被试者的难易程度。与此类似,在非能力测验(如人格测验)中,也需要一个指标来反映测验项目的普遍性或可理解性,这就是“通俗性”。A选项“流畅性”通常用来描述被试者在完成任务时思维的流畅程度,与难度或通俗性无关。B选项“灵活性”则更多地与认知灵活性和适应性相关,也不适用于评价非能力测验的通俗性。D选项“相似性”一般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作为测验的评价指标。因此,C选项“通俗性”是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于能力测验中难度水平的指标,用于评价测验项目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所以正确答案是C。14.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A、反常现象B、错误现象C、正常现象D、偶然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第一逆反期,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第一逆反期是指儿童在2-3岁时出现的一种表现为“我不听”的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A、B、D均与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第一逆反期不符,故排除。1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归因B、探索C、图式D、评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因此,选项A“归因”是正确答案。选项B“探索”、C“图式”、D“评价”均与归因无关,因此不是正确答案。16.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A、破裂性思维B、强迫观念C、强制性思维D、超价观念答案:B解析:强迫观念是指在个体意愿之外,不由自主地、反复地出现在脑海中的观念、念头或冲动。这些观念可能是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个体却无法摆脱或控制。破裂性思维是指思维内容的不连贯、不完整,与本题描述的症状不符。强制性思维是指个体强迫自己进行某种思维活动,与本题描述的症状不符。超价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地位、价值等方面过高估计的观念,与本题描述的症状不符。因此,选项B、强迫观念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7.少年期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原因是()。A、成人的不正确对待B、学校教育背离基本宗旨C、同龄人缺乏交流D、社会世风日下答案:A解析:在探讨少年期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原因时,我们需要考虑少年期个体的主要生活环境和他们面临的主要社会互动。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A选项提到“成人的不正确对待”。在少年期,孩子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的严格控制,但同时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对外界和成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如果成人对他们的态度不正确,比如过度严厉、忽视、溺爱或者过度保护,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B选项“学校教育背离基本宗旨”虽然也可能影响少年的心理发展,但它不是首要原因。因为学校教育通常是在成人(如教师、家长)的引导下进行的,而且学校教育通常只是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C选项“同龄人缺乏交流”也是影响少年心理的一个因素,但它更多地是与社交能力或孤独感有关,而不是心理障碍的首要原因。D选项“社会世风日下”是一个较为宽泛且难以量化的概念,它与少年期心理障碍的直接关联性不强。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判断A选项“成人的不正确对待”是少年期产生心理障碍的首要原因。18.态度的内化是指()。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且将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B、个体采纳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期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的内化。选项A指出了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且将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符合态度的内化的定义。选项B指出了个体采纳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但并没有涉及到内化的概念。选项C指出了个体按社会期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但并没有涉及到内化的概念。选项D指出了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但并没有涉及到内化的概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9.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答案:A解析:当遭遇精神打击时,个体对精神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映了不同个体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A.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个体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即遇到精神刺激时,心理活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能力。这个选项最符合题目中描述的不同人对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的特征。B.心理活动耐受力:这通常指的是个体在长时间面对压力或精神刺激时,能够持续保持正常心理活动的能力。题目中并未提及时间因素,因此这个选项不完全符合题意。C.心理康复能力:这是指个体在遭受精神打击后,能够恢复到之前心理状态的能力。题目描述的是对精神刺激的即时反应,而非恢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这涉及个体对自身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能力,而非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因此,根据题目描述,最符合的选项是A,即心理活动强度。20.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A、角色冲突B、角色失败C、角色不洁D、角色中断答案:B解析: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角色不清指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21.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遵奉者水平B、公平水平C、整合水平D、自主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选项中,遵奉者水平是指个体只能按照他人的期望和规则行事,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决策能力;公平水平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但仍然受到社会规则和期望的限制;自主水平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决策和行动,但仍然受到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限制。而整合水平则是指个体能够将自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规则、期望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行为方式,达到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2.一幅图画,把白色当作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作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和认识过程,它不是简单地接收外界刺激,而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整合和解释。在这道题中,同一幅图画,不同的知觉对象是由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决定的,即选择性知觉。因此,答案为B。23.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A、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B、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C、能更好的抵抗压力D、减少压力造成的不良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压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质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选项A、C、D都是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压力的积极影响,而本题要求选择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排除这三个选项。选项B表示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这是因为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会让个体感到孤立无援、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加个体应对压力的难度和压力的强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24.()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A、巴甫洛夫和华生B、华生和桑代克C、华生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对内部心理过程的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选项A中,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但华生并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选项B中,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但桑代克并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选项C中,华生和斯金纳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但巴甫洛夫并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因此,选项D中的巴甫洛夫和桑代克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是本题的正确答案。25.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叫概念的()。A、范围B、广度C、内涵D、外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抽象反映,它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组成。其中,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而外延则是指概念所涵盖的具体个体或事物的范围。因此,属于概念的个体叫做概念的外延。故选D。26.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髙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儿童问的可比性。A、性别B、来源C、出身D、年龄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儿童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与智力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可比性。首先,我们理解题目给出的前提: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时,智力较一般儿童高;反之,若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这里,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被用作衡量智力的一个相对指标。然而,题目中也提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即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儿童之间的可比性。我们需要分析四个选项,找出哪一个因素是导致这种不可比性的关键。A选项“性别”:性别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但它与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之间的直接关联不强,不足以解释心理年龄作为智力衡量指标的不可比性。B选项“来源”:儿童的来源(如城市或农村)可能对他们的成长环境有所影响,但同样不足以直接解释心理年龄与智力之间的不可比性。C选项“出身”:儿童的出身(如家庭背景)可能会影响其教育和成长环境,但同样不是心理年龄与智力之间不可比性的直接原因。D选项“年龄”: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心理年龄本身就是相对于生理年龄而言的,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相对于某个特定生理年龄段的相对值。因此,当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年龄时,由于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都不同,这种比较就失去了意义。例如,一个6岁儿童的心理年龄达到8岁水平,和一个10岁儿童的心理年龄也达到8岁水平,这两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心理年龄来直接比较。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年龄缺乏可比性,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年龄”。27.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关系。A、是一致的B、是相反的C、没有D、是倒U形的答案:B解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确实是存在特定关系的。具体来说:-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这个概念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它揭示了“一个事物是什么”的问题。-概念的外延则是指这个概念所适用的对象的范围或集合,它描述了“哪些事物属于这个概念”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越具体,那么它的外延就越小,因为它所描述的事物特征越明确,能够符合这些特征的事物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相对宽泛、抽象,那么它的外延就会更大,因为它能够涵盖更多不同特征的事物。因此,选项B“是相反的”正确描述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选项A“是一致的”明显错误,因为内涵和外延在逻辑上并不是同向变化的。选项C“没有”忽略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的反比关系。选项D“是倒U形的”没有准确地描述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逻辑。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28.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A、激情B、应激C、妄想D、幻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在遭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冲突时,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人们往往会出现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应激反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其他选项中,激情是指强烈的情感体验,妄想是指不符合现实的想法或信念,幻觉是指感官上的错觉。这些选项与题目所问的内容无关,因此都不是正确答案。29.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是()。A、身体姿势B、身体运动C、目光D、面部表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身体语言的沟通方式。选项A、B、D都是身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而选项C的目光,可以传递出很多信息,比如眼神交流、注视方向等,是身体语言中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30.()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A、过高的焦虑B、适度的焦虑C、一点焦虑也没有D、过度抑郁答案:B解析:关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其影响不同。A选项,过高的焦虑通常会导致个体在测试时感到紧张和不安,这可能会影响其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从而不利于在测验中取得好成绩。B选项,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有助于个体在测试中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因此可能会提高测验成绩。C选项,一点焦虑也没有可能意味着个体对测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准备,或者过于放松而缺乏必要的紧张感,这也不利于在测验中取得好成绩。D选项,过度抑郁通常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和兴趣,这显然会对测验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分析,适度的焦虑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因此正确答案是B。31.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及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都是()。A、动机受阻B、焦虑C、需要D、挫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阻碍个体达到目标时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选项A动机受阻是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原因,不是心理紧张状态的表现;选项B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不一定是由阻碍个体达到目标引起的;选项C需要是个体的内在需求,也不是心理紧张状态的表现。而选项D挫折是指个体在努力达到目标时遭遇的失败或困难,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和紧张,因此是正确答案。32.在370名受测者中,选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受测者各有100人,其中高分组有70人答对第1题,低分组有40人答对第I题,则第I题的难度为()。A、0.35B、0.45C、0.55D、0.65答案:C解析:本题目考察的是对题目难度的计算。在心理测量学中,题目难度(P)通常定义为答对题目的人数与参加测试的总人数的比值。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仅知道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人数和答对的人数,因此我们需要先计算全体受测者中答对的人数,然后再计算难度。首先,高分组有70人答对,低分组有40人答对,所以答对第I题的总人数为70+40=110人。然后,我们计算难度P,即答对的人数除以总受测者人数:P=答对的人数/总受测者人数=110/370≈0.59(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两位)由于题目给出的选项是近似值,我们需要选择与计算值最接近的选项。在给定的选项中,0.55(C选项)是最接近我们计算出的难度值0.59的。因此,第I题的难度为C选项,即0.55。33.巴甫洛夫通过(),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A、现象描述结果B、精神病学结果C、实验研究结果D、心理研究结果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Pavlov)是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他最为人所知的贡献是条件反射理论。然而,在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时,他更倾向于依赖实证和实验的方法,而非仅仅基于现象描述、精神病学或心理学结果。A选项“现象描述结果”通常是一种直观的、基于观察的描述,它可能包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直接观察,但不足以构成巴甫洛夫解释这些现象的基础。B选项“精神病学结果”虽然与异常心理现象有关,但它是基于临床观察和诊断的结果,而非巴甫洛夫所使用的实验方法。C选项“实验研究结果”符合巴甫洛夫的研究方法。他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以此来探索和理解心理现象,包括异常心理现象。D选项“心理学研究结果”虽然与心理现象的研究有关,但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样,不一定特指巴甫洛夫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因此,答案是C,即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34.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也叫常模表。A、转换表B、分布表C、对照表D、都不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模表的定义和特点。常模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它是将测试结果转换为标准分数,然后按照一定的分数段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形成的一种表格。因此,选项A“转换表”是正确答案。选项B“分布表”是一种统计学中常用的表格,用于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与常模表不同。选项C“对照表”是一种将不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的表格,也与常模表不同。选项D“都不是”显然不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35.除了()外,其他各项均可成为生物性压力源。A、躯体创伤B、嗓音C、歪曲的认知结构D、饥饿答案:C解析:在探讨生物性压力源时,我们需要理解哪些因素直接对生物体(包括人类)的生理或心理产生压力。A项“躯体创伤”显然是生物性压力源的一种,因为它直接对生物体的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压力和应激反应。B项“嗓音”在某些情况下(如噪音污染)也可以被视为生物性压力源,因为长期暴露在噪音中可能对人的听力和心理造成压力。D项“饥饿”是生物性压力源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饥饿状态直接威胁到生物体的生存,引发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而C项“歪曲的认知结构”则属于心理层面的因素,而非生物性压力源。它指的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扭曲或不合理的理解,这更多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思维方式或认知模式有关,而不是直接对生物体产生生理压力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歪曲的认知结构”。36.心理的噪音是指()。A、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声音B、人耳的非适宜刺激C、比1000Hz低,比4000Hz高的声音D、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的概念——心理的噪音。心理的噪音是指那些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选项A描述的是无周期性的声音,选项B描述的是人耳的非适宜刺激,选项C描述的是比1000Hz低,比4000Hz高的声音,这些选项都与心理的噪音不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37.经验描述阶段是从()到20世纪初。A、19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19世纪中叶答案:C解析:经验描述阶段通常指的是管理学发展初期的一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对管理实践进行观察和描述,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化思考。根据管理学的发展历史,这个阶段大致从19世纪初开始,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企业规模和复杂性增加,管理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选项A“19世纪末”已经接近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时期,这标志着经验描述阶段向理论概括阶段的过渡,因此不是经验描述阶段的起始时间。选项B“18世纪末”和选项D“19世纪中叶”都早于经验描述阶段的起始时间,不符合题目描述。选项C“19世纪初”则准确地描述了经验描述阶段的起始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C。38.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是由()提出来的。A、许又新B、郭念锋C、钟友彬D、李心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正确答案为B,郭念锋。郭念锋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在《心理学报》上发表过《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一文,提出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这些标准包括:自我认识、情感表达、人际交往、应对压力、生活满意度、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接纳和自我成长。因此,本题答案为B。39.焦虑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A、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B、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C、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答案:D解析: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和担忧,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风险过分敏感,并且往往夸大这些危险和风险的程度。这种表现常常导致患者过分担心和紧张,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选项A、B、C虽然也与焦虑有关,但并不是焦虑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40.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A、纯理论研究B、经验研究C、实验室研究D、哲学思辨答案:A解析: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证分析阶段标志着研究方法的重要转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研究方法从描述性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以及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A选项“纯理论研究”指的是基于理论框架和逻辑推理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涉及具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证分析阶段,社会心理学开始更加注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B选项“经验研究”虽然涉及实际观察和经验总结,但它并不特指从纯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转变。C选项“实验室研究”更多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虽然它是实证研究的一种形式,但并非实证分析阶段的主要转变特征。D选项“哲学思辨”更多关注哲学层面的思考和辩论,与实证分析阶段的特征不符。因此,根据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正确的答案是A,即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41.常模分数又叫()。A、导出分数B、原始分数C、粗分数D、总体分数答案:A解析:常模分数是指将个体的原始分数转化为相对于同龄人群的标准分数,也称为导出分数。常模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个体的原始分数减去同龄人群的平均分数,再除以同龄人群的标准差,得到的结果即为常模分数。因此,选项A“导出分数”是正确答案。选项B“原始分数”是指测试中直接得到的分数,不是常模分数。选项C“粗分数”是指测试中得到的未经处理的分数,也不是常模分数。选项D“总体分数”是指针对整个人群的分数,与常模分数不同。42.“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精神运动性兴奋B、语词新作C、情绪高涨D、思维奔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躁狂发作是一种精神障碍,其主要特点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但不包括语词新作。因此,选项B为本题答案。4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是()。(2009-11)A、冯特B、苛勒C、斯金纳D、华生答案:D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是华生。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是根据用户输入题目和答案的推理过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44.预测效率指数E值的大小表明使用测验比盲目猜测能减少多少误差。如一个测验的效度系数为0.80,E=40,这表明由于该测验的使用,使得我们在估计受测者的效标分数时,减少了()的误差。A、60%B、50%C、40%D、30%答案:C解析:预测效率指数E值是用来量化测验在减少误差方面的效果的。其计算公式通常与效度系数(如0.80)有关,但具体的计算公式可能因不同的测验和领域而异。然而,从题目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直接根据E值来推断误差减少的百分比。E值表示的是由于使用测验而减少的误差比例。具体来说,如果E=40,那么它意味着由于使用测验,我们在估计受测者的效标分数时,减少了40%的误差。这是因为E值直接对应了误差减少的百分比。因此,选项C(40%)是正确的答案。45.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A、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该原则指出,人格特征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说人格特征是完全不变的,而是指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因此,选项A、C、D都符合该原则的内涵。而选项B中提到“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并没有涉及到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因此不符合该原则的内涵。因此,答案为B。46.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B、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C、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思维D、强迫性对立属于强迫观念答案:B4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2009-05)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答案:C解析: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行为公式B=f(P,E)经常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社会行为。其中,B(Behavior)代表行为,f代表一个函数关系,P(Person)代表个体,E(Environment)代表个体所处的情境。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A选项(行为):这是公式的输出,即B所代表的,而不是P所指的。*B选项(个体所处的情境):这是E所代表的,即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是P所指的。*C选项(个体):这是P所代表的,即行为的主体,符合题目要求。*D选项(函数关系):这是f所代表的,即描述行为与个体和情境之间关系的数学或逻辑结构,不是P所指的。因此,根据社会行为公式B=f(P,E)的定义,P代表个体,所以正确答案是C。48.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述中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A、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被视为“异常”B、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获得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C、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D、位于平均值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答案:C解析: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时,“统计学标准”主要是基于人群中的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频率分布。按照统计学标准,如果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在人群中的分布呈现常态(即正态分布),那么位于分布两端的少数个体就可能被视为“异常”。A选项“远离平均数的两端被视为‘异常’”直接反映了统计学标准的核心思想,即根据分布的两端来判断异常。B选项“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获得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描述了使用统计学标准时常用的方法,即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数据并设定界限。D选项“位于平均值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也符合统计学标准的逻辑,即大多数人都处于常态分布的中间部分,被视为正常。然而,C选项“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指出了统计学标准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所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都呈现常态分布。当心理特征或行为不符合常态分布时,使用统计学标准来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就可能变得不准确或无效。因此,C选项正确反映了“统计学标准”的局限性。49.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B、变态心理学比精神病学更为活跃C、变态心理学更为独立了D、更倾向于用唯心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科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功能和心理异常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和C虽然也提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但并没有直接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因此不正确。选项D则与题干相反,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用科学的思维去解决心理异常的问题,而非唯心主义的思维,因此也不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50.关于问卷法,错误的说法是()。A、问卷的标准化程度高B、问卷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C、问卷涉及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广一些,要弄清被调查者的所有信息D、问卷设计要遵守非歧义性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问卷法的理解和应用。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说法,只有选项C是错误的。问卷涉及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避免模糊、笼统的问题,以便被调查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51.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A、兴趣B、微笑C、依恋D、哭泣答案:C解析:婴儿情感社会化是指婴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其中,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依恋是指婴儿对主要照顾者的依赖和信任,是婴儿建立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基础。因此,选项C正确。兴趣、微笑和哭泣虽然也是婴儿情感表达的方式,但不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52.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P值越大,难度越()。A、高B、低C、大D、小答案:B解析:在测量和评估项目的难易程度时,P值是一个常用的指标。通常,P值表示完成项目的概率或成功率。在这个语境下,难度与P值成反比关系,即P值越大,完成项目的概率越高,因此项目的难度越低。具体来说,如果P值接近1,表示几乎可以确定项目会被完成,因此项目的难度很低。相反,如果P值接近0,表示项目被完成的概率很低,因此项目的难度很高。所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P值越大,难度越低。因此,正确答案是B。53.额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A、中央前回B、海马回C、中央回D、中央后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脑解剖学中额叶的结构。额叶是大脑皮层的前部,包括额叶上回、额叶中回和额叶下回。中央沟是大脑皮层的一条深沟,将大脑的前部和后部分开。根据题目描述,回叫靠近中央沟,因此排除了选项B和D。中央回位于中央沟的下方,因此也不符合题意。而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的上方,靠近额叶,符合题目描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54.心理咨询直接起源于()年在美国诞生的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A、1904B、1907C、1896D、1908答案:C解析:心理咨询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的出版。根据历史记载,这本书是在1896年在美国诞生的,它标志着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因此,心理咨询直接起源于1896年,选项C是正确的。其他选项A、B、D所给出的年份并不符合这一历史事实。55.第二反抗期儿童与父母之间多重矛盾的焦点在于()。A、少年儿童的成人感B、少年儿童对父母控制的反抗C、父母对儿童的反抗期特点缺乏认识D、亲子双方对少年儿童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认识上的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反抗期儿童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焦点。第二反抗期是指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权威和控制产生反抗的阶段。根据题干,可以排除选项A和C。选项B只是第二反抗期的表现形式,不是矛盾的焦点。选项D则是正确答案,因为亲子双方对儿童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矛盾的产生。父母可能认为孩子还不够成熟,需要控制和保护,而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空间。因此,选项D是本题的正确答案。56.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费斯廷格B、多伊奇C、舒茨D、李维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提出者。根据相关知识可知,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的。因此,选项B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A、C、D均为其他心理学家的名字,与本题无关。57.某人听说正常,但不能识别文字,这可能是脑内()出现损伤。A、布洛卡区B、角回C、威尔尼克区D、中央前回答案:B解析: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在这个问题中,某人听说正常,但无法识别文字,这表明听觉和言语产生/理解的基本功能是正常的,但文字识别或阅读功能受损。A.布洛卡区(Broca'sarea)主要负责言语的产生和表达,损伤这个区域会导致言语表达困难(运动性失语症),但不会影响文字识别。B.角回(Angulargyrus)与阅读、文字识别以及词语与视觉物体之间的关联有关。角回的损伤会导致失读症(alexia),即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或识别书写的文字。C.威尔尼克区(Wernicke'sarea)主要负责语言的理解,损伤这个区域会导致感觉性失语症,即患者可以理解口头语言但难以产生有意义的言语。D.中央前回(Primarymotorcortex)主要与身体运动的控制有关,与文字识别无直接关联。因此,根据题目描述的症状,角回(B选项)的损伤最符合这一表现,所以答案是B。58.外界环境的剌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即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说明人格具有()。A、认知性B、情绪性C、稳定性D、功能性答案:D解析:本题干中提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这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人格是个人具有的与行为相关的稳定心理特征,具有调控个体行为的功能。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59.在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关系,叫()关系。A、协调B、朋友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为A,即协调关系。在心理测验实施中,主测者需要与受测者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协调关系。选项B朋友、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不能完全概括这种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60.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这种沟通网络是()。A、圆周式B、轮式C、全通道式D、Y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沟通网络的类型。根据题干中提到的信息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满意度较高,可以判断这种沟通网络应该是全通道式。全通道式沟通网络中,每个成员都可以直接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信息传递速度快,同时也能够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提高满意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其他选项的特点分别为:圆周式沟通网络中,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且不利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轮式沟通网络中,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但是只有固定的几个成员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不利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Y式沟通网络中,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但是只有部分成员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不利于全员参与。61.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A、超我B、冲动C、自我D、现实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超我是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内化,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来源。道德性焦虑是指人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所感受到的焦虑和不安。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超我,即人内心深处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因为这些规范往往与个体的冲动和欲望相冲突,导致人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感到焦虑和不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道德性焦虑中的危险来自于超我。62.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年期D、中年期答案:A解析: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婴儿期。在婴儿期,身体各系统的发育都非常迅速,如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等。同时,婴儿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感知、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幼儿期、选项C青年期、选项D中年期都不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63.关于心理咨询达到职业化阶段的可操作性指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社会化水平B、社会效益C、是否有足够高水平的咨询师D、社会的认可答案:C解析:心理咨询达到职业化阶段,通常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其发展的程度和成熟性。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分析:A.社会化水平:这是衡量一个职业是否成熟和普遍被社会接受的重要指标。心理咨询作为一个职业,其社会化水平越高,说明它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越高,越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B.社会效益: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其社会效益体现在它对于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贡献。因此,社会效益是衡量心理咨询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C.是否有足够高水平的咨询师:这个选项虽然与心理咨询的职业化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可操作性指标。因为“高水平”的评判标准可能因人而异,且高水平咨询师的数量并不一定直接反映心理咨询职业化的整体状况。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不仅仅是咨询师的水平。D.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是心理咨询职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当社会普遍认可心理咨询的价值和作用时,它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存在并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选项C“是否有足够高水平的咨询师”并不是衡量心理咨询达到职业化阶段的可操作性指标,因此是错误的说法。正确答案是C。64.外貌好的人往往其他方面也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属于()。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第一印象D、光环效应答案:D解析: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称为“光环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被某个特质(如外貌)所吸引后,其他特质也会被认为更高价值,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见。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65.测验的使用者利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A、转换表B、分布表C、对照表D、都不是答案:A解析:在心理测量中,原始分数是指被试在测验中直接得到的分数。由于不同测验的难度、题型、评分标准等可能存在差异,直接比较原始分数并不能准确反映被试在不同测验上的水平。因此,需要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以便对不同测验的分数进行比较和解释。转换表是一种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的工具,它通常由测验的开发者或使用者根据测验的特点和需要编制而成。转换表中列出了不同原始分数对应的导出分数,以及转换的方法和规则。例如,在智力测验中,可以将被试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智商分数,通过智商分数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被试的智力水平。分布表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表格,它通常包括数据的频率、累积频率、百分位数等信息。分布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等,但它并不能直接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对照表是一种将不同测验或量表的分数进行比较和对照的工具,它通常列出了不同测验或量表的名称、分数范围、对应的标准分或百分位数等信息。对照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测验或量表之间的关系,但它也不能直接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测验的使用者可以利用转换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66.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策略不包括()。A、复诵策略B、组织策略C、巧妙加工策略D、特征定位策咯答案:D解析: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策略是随着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多种策略来帮助记忆。A.复诵策略:这是儿童记忆策略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指的是通过反复复述信息来加强记忆。这是小学阶段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之一。B.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这种策略有助于儿童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提高记忆效果。C.巧妙加工策略:这种策略指的是儿童通过对信息进行某种方式的加工(如联想、想象等),使其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易于记忆。这也是小学阶段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之一。D.特征定位策略:这种策略更多地出现在成年人的记忆中,特别是当需要记忆大量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信息时(如面孔-名字记忆)。对于小学阶段儿童来说,这种策略相对复杂,且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还不足以支持这种策略的有效应用。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策略通常不包括特征定位策略,因此答案是D。67.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A、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取长补短B、兼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缺点C、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D、难以实施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答案:A解析: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横向研究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对多个对象进行比较,而纵向研究则是跟踪一个或多个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交叉设计是将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旨在同时获取两种方法的优势。A选项指出“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取长补短”,这符合交叉设计的初衷。通过横向研究,可以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获取广泛的数据;而通过纵向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长期变化。将两者结合,可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B选项“兼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缺点”是不正确的。交叉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来克服各自的缺点,而不是同时保留它们的缺点。C选项“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过于绝对。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D选项“难以实施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也不准确。交叉设计并不是在难以实施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时才采用的备选方案,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研究策略。因此,正确答案是A。68.咨询师(),符合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的原则。A、只以理性逻辑加以判断B、只以感性体验加以判断C、只以悟性反应加以判断D、避免刻板的理性逻辑答案:D解析:在处理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时,咨询师需要采取一种既理解情感又注重实际解决问题的态度。爱情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情感体验,不能仅依靠单一的理性逻辑或感性体验来判断。A选项“只以理性逻辑加以判断”忽视了爱情问题中的情感因素,这不符合心理咨询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B选项“只以感性体验加以判断”则可能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C选项“只以悟性反应加以判断”同样存在主观性过强的问题,且“悟性”这个概念在心理咨询中并不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D选项“避免刻板的理性逻辑”则更为合理。它意味着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既要考虑情感因素,也要运用理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应避免过于刻板的理性逻辑,以免忽视或误解情感体验。这种综合性的咨询方式更符合爱情困惑与障碍的心理咨询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D。69.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2009-11)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答案:A解析: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70.“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的一个重要鉴别点是()。A、语速是否减慢B、话语是否中断C、语句是否通顺D、话语是否流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的鉴别点。选项A提到的语速减慢,是“思维迟缓”的表现,而选项B、C、D提到的话语中断、语句通顺、话语流畅,都与思维质量有关,但并不能准确区分“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71.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A、习得性的笑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答案:C解析: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是指人类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微笑,通常是一种友好、亲切、礼貌的表达方式。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社会性微笑,这是一种天生的反应,不需要学习。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72.关于神经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自知力相对完整B、是一种短暂的精神障碍C、不会有人格基础D、症状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答案:A解析:神经症(neurosis)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第二,精神痛苦。第三,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73.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A)“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A、“自我”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B、“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C、“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D、“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答案:A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个人成长以及自我实现。它认为个体天生具有向善和向上发展的潜能,即“自我实现”的倾向。当这种潜能受到阻碍时,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A选项:“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一致,即当个体的“自我”无法实现,或者其“潜能”发展受阻时,可能会导致异常心理。B选项:“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这更多地与弗洛伊德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或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关,而不是人本主义。C选项:“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这通常与心理动力学理论相关,而不是人本主义。D选项:“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这虽然与情绪有关,但并不直接反映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因此,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A选项是符合的。74.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答案:A解析: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婴儿身体和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身高体重增长迅速,大脑神经元连接增加,语言、认知、运动等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都不符合第一发展加速期的定义。75.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知觉B、感觉C、直觉D、错觉答案:B解析:考察《基础心理学》的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外区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76.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这种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归因偏差。A、空间性B、情境性C、特异性D、动机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归因偏差是指在解释他人行为时,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这种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以得出答案为D,即动机性归因偏差。其他选项与归因偏差无关。77.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A、冯特B、艾宾浩斯C、韦伯D、费希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选项A的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感知和知觉;选项C的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选项D的费希纳是德国哲学家,主要研究逻辑学和认识论。而选项B的艾宾浩斯则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的遗忘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78.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理迅速发展并直达成熟答案:C解析:青春期是人生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选项A错误,因为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不可能稳定发展。选项B错误,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会受到身体发育的影响,会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可能一下子直达成熟。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但不平衡,需要适应和调整。79.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A、相互关联B、不可调和C、两极对立D、物极必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情绪和情感的特性。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对立的,即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因此,答案为C,即两极对立。选项A和D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准确;选项B则与题干描述相反,因此排除。80.青年期自我概念的特点是()。A、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B、自我概念从整合性转变成分离性C、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趋同化D、自我概念更加取决于他人的影响答案:A解析:青年期是一个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概念的特点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显现出来。选项A正确,因为青年期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即自我认知的内容更加抽象、复杂,不再局限于外在的表现和角色,而是更多地关注内在的特质、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等。选项B不正确,因为自我概念的整合性和分离性并不是青年期的特点,而是自我概念的两种不同类型。选项C不正确,因为自我概念的结构趋同化并不是青年期的特点,而是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逐渐形成的。选项D不正确,因为青年期自我概念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内在的自我认知,而不是外在他人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81.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存在于()之中。A、人格测验B、兴趣测验C、智力测验D、态度量表答案:C解析:在心理学和教育测量中,难度和信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难度通常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而信度则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A.人格测验:人格测验主要测量的是个体的人格特质,如性格、情绪稳定性等,其难度与信度的关系并不显著,因为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不受题目难易程度的直接影响。B.兴趣测验:兴趣测验主要评估的是个体的兴趣和爱好,同样,其难度与信度的关系也不明显。C.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测量个体智力水平的工具,其难度对信度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在智力测验中,如果题目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过难的题目可能导致只有少数高智力水平的个体能够正确回答,而大多数个体则无法得分,这会导致测验的分数分布范围过窄,从而降低了信度。反之,如果题目过易,则大部分个体都能得到高分,这也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智力水平的个体,同样会降低信度。因此,智力测验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题目难度的适中性,以保证测量的信度和效度。D.态度量表:态度量表主要测量的是个体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态度或看法,其难度与信度的关系也不如智力测验显著。综上所述,难度对信度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智力测验之中,因此正确答案是C。82.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答案:B解析:艾里克森是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生命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在幼儿期,他认为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选项A中的“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是属于幼儿期之前的阶段,即婴儿期的发展任务。选项C中的“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是属于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发展任务。选项D中的“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是属于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因此,正确答案为B。83.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里,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答案:D解析:在社会心理学中,时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审美观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A.个体层面: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性格、动机等。时尚虽然可能对个体产生影响,但时尚本身更多是一个社会现象,而非仅仅是个体层面的现象。B.人际层面:关注两个人或少数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时尚虽然可能在人际间传播,但其主要形成和发展过程更多地是在群体或社会层面上。C.群体层面:研究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群体结构和群体过程。时尚确实在群体内传播和形成,但群体层面更多关注群体内的互动,而非时尚作为社会现象的整体。D.社会层面:关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形成、传播和变化受到社会整体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时尚主要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综上所述,时尚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所以正确答案是D。84.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代表智力发展水平,是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因素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力的核心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都是在思维力的指导下发挥作用的。因此,思维力是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因素。选项C为正确答案。85.神经元是()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内脏器官答案:A解析:神经元,也称为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细胞。它们负责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是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关键单元。A选项“神经系统”是正确的,因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执行感觉、运动、思考等各种功能。B选项“感觉器官”虽然与神经元有关,但感觉器官是由多个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组成,不是神经元本身。C选项“运动器官”同样与神经元有关,但运动器官也是由多个神经元和其他细胞构成的结构,不是神经元的基本单位。D选项“内脏器官”与神经元无直接关联,内脏器官主要由各种实质细胞、间质细胞等构成,与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不同。综上所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正确答案是A。8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A选项提到“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这是正确的。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它追求的是生物性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B选项说“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这也是正确的。自我是个体意识存在的部分,它调节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努力使个体以符合现实的方式来满足欲望和需求,遵循现实原则。C选项指出“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这也是准确的。超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的部分,它追求的是完美和道德,遵循道德原则。然而,D选项“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并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这是弗洛伊德对心理结构的划分,而非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而心理结构则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的。因此,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选项是D。87.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密切地联系社会现实B、社会心理学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选项A和B虽然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对象,但并不是伦理原则。选项D虽然强调了科学态度和客观事实,但并不是伦理原则。而选项C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之一,即要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答案为C。88.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的知觉。A、自己B、社会C、自然D、环境答案:A解析: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中其他人、群体的认知和理解。而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B、C、D都与社会知觉无关。89.观察学习是指()。(2008-05)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答案:D解析:观察学习,也称为模仿学习或替代学习,指的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而不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个人能够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行为模式。A选项“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虽然涉及到学习他人的行为,但它没有明确提到“观察”和“强化结果”这两个关键要素,因此不完全符合观察学习的定义。B选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描述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或场景,但它并没有特指观察学习,也不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承包合同协议范本格式格式模板
- 赣州房屋买卖合同条款
- 沙石运输业务协议书
- 石材采购合同文本
- 砌筑分包工程劳务合同模板
- 广告服务合同的共赢策略
- 建设项目运营移交合同的履行要点
- 大学生贷款助学的合同范本解析
- 牛只选购合同
- 河道整治劳务分包合同
-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实施措施
-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会务接待服务
- 现代市场营销(第四版) 课件全套 单元1-12 认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
- 医院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 造纸行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 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2022
- 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第2版
- 多维多参量综合雷电预警系统培训PPT
- DRG付费改革理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气动输送管道安装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