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学案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学案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导引1.辽的起源、政权的建立、辽宋关系、政治制度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西夏的起源、政权的建立、政治制度特点、与宋和辽的关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金朝的起源、政权的建立、与宋和辽的关系、政治制度特点、兴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历程;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的内涵、特点、地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5.元朝新民族的形成过程;元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元朝灭亡的原因及元亡后的民族关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辽与西夏1.辽(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__游牧__、__渔猎__生活。(2)建立政权:__916__年,契丹族首领__耶律阿保机__建立契丹国,定都__上京__,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辽宋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__和平__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4)政治制度①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__汉人__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__契丹__等__游牧__民族事务。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__草原__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__行营__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思考1:阅读教材第54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材料反映出辽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段材料从什么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提示1:特点:因俗而治。角度:服饰。2.西夏(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__党项族__是古代__羌人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政权:__1038__年,党项首领__元昊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制度:基本模仿__北宋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4)与宋、辽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__金朝__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二、金朝入主中原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__女真族__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__完颜阿骨打__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3.与辽、宋关系:__1125__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__南宋__逐渐形成对峙局面。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__中都__。5.制度(1)基本沿袭__唐宋制度__。(2)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猛安谋克__。①构成: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②特点: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6.兴衰(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大定之治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小尧舜__”。(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__猛安谋克__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思考2:猛安谋克制度的性质是什么?提示2:金朝女真族兵农合一的管理组织。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崛起(1)蒙古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铁木真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__成吉思汗__”的尊号。(2)蒙古的扩张:蒙古政权建立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__西辽__、__西夏__和__金朝__,兼并云南的__大理__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__中原__传统政治制度,兴建__大都__作为首都。(2)__1271__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3)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4)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__文天祥__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3.巩固统一(1)设__驿道__、__驿站__: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2)设__急递铺__:负责传递公文。(3)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__行省__制度。①内涵: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中书省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②行省范围:除今天的__河北__、__山西__、__山东_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③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④地位: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4)对其他地区的管理①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_宣政院__管理。②对西域地区:元朝设__北庭都元帅__府、__宣慰司__等管理军政事务。③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_澎湖__设置__巡检司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特别提示】行省制度的特点(1)行省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管理机构。(2)行省具有双重性,表现为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形成新民族(1)蒙古族: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2)回回:中亚、西亚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元朝的民族政策:__四等人制__。(1)目的: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内容: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3.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2)灭亡:1368年,元朝灭亡。(3)元亡后的民族去向①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②大批留居内地的__蒙古人__、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史料探究·释疑难主题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一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漫谈辽代官制》史料二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他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实际上多少不定。——《金史·兵志》史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治南。——李治安《元史十八讲》探究1:据史料一,指出辽代官制的名称和特点。提示1:南、北面官。“因俗而治”,仿效汉制。探究2:据史料二,指出金朝官制的名称、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提示2:猛安谋克制度。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便于对女真族的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金朝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探究3:据史料三,元代地方设置行省的依据及目的是什么?提示3:依据: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拓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影响朝代表现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汉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隋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设置通判监督地方元朝推行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影响①有利于征发赋役,管理地方秩序。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随堂训练·测达标1.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A.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B.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D.实行民族同化政策[解析]据材料“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人和汉人的适用法律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南北分治”的政策,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A项符合题意。2.《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解析]据材料信息“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内阁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金章宗完善制度,没有和金世宗比较,排除C项;材料强调继承,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B)A.张骞 B.文天祥C.成吉思汗 D.司马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元军进攻临安时,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文天祥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B项符合题意。A项是西汉人物,C项是统一蒙古的人物,D项是西汉人物。故选B项。4.(2020·北京朝阳)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朝有效地行政管理主要得益于(D)A.和亲制度 B.册封制度C.朝贡制度 D.行省制度[解析]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有效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D项正确;A、B、C三项与元朝都不符。5.(2020·北京通州)“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D)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可知行中书省是中央权力在地方的外延,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权力,故D项正确,B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