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4页
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所处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市场导向组织创新

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

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

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

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

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

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

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

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

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

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

(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

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

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

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

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

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

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

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

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

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

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

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

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

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

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

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

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

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

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

(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

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

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

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

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

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

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

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

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

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

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

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

(三)合理配置资源

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

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

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

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

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

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

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

移到企业外部。

(四)组织革新

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

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

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

的。

二、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

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

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

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

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

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安全转型、促进服务化延伸,加速科

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

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支持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

改造,鼓励整机与基础配套领域同步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定期

修订发布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每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引领制造业提质增效。

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瞄准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短板和技

术缺失,聚焦先进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优、先进轨道交

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技术;聚

焦氢能与储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聚焦大

数据、机器人、基因和生物医药、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攻克一批

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统筹项目、人才、平台、

资金等资源配置,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关键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组建

联合体,围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环节开展

协同攻关。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需求,探索创新载体组建新

模式,加快在氢能、先进环保、植物提取、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

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

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创新链整体效能。鼓励企业、科研院所、

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孵化机构,提升支撑服务能力,推动形

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

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开展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

行动,支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开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

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向应

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

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探索设立行业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校

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技术创新

示范企业培育提升计划,支持领军企业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

引进高端人才、牵头或参与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

的技术合作,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一批技术

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

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逐步建立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4、深化提升工业设计水平

实施工业设计深化提升工程,提高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加快工

业设计产业发展。推进系统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支持

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可持续、全生命周期的先

进理念,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友好体验、工程易用性以及环境融合

性,满足消赛需求、解决市场痛点。重点围绕汽车、日用陶瓷玻璃、

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

业领域,支持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内部组织流程

再造,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提升企业系统设计、协同

设计、绿色设计能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端设计机构、高校等深

度合作,聚焦产品开发、包装升级、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市场营销

等进行设计融入,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区域品牌。鼓励有

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机构,支持设计公司在细分行业领域深耕

细作,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设计服务企业。加快雄安新区、石家

庄、秦皇岛3个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吸引聚集国内外工

业设计创新资源,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高地。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

数据库、材料数据库、通用模型库等设计资源库,强化设计创新公共

服务支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

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各类设计资源、设计机构、设计

需求的互联互通,构建协同发展设计生态。

建立健全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提

升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

等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培植发展设计平台、设计教育、

设计活动等服务机构,推动形成设计服务产业生态。支持河北国际工

业设计周和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工

业设计交流合作高端品牌,打造雄安国际设计创新高地。依托河北工

业设计创新中心,创新组织服务模式,聚集国内外各类相关资源,构

建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打通生产、设计、资本、市场等各

环节,提供合作对接、在线交易、成果转化、展览展示等服务。

三、实施开放合作深化行动

1、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

积极参与编制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

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

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协同,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积极承接北京非

首都功能疏解,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定位,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深度融合。以雄安新区为引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构

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

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与京津共同打造自主

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推进京津冀区域氢能供应、

整车制造和应用示范,加快发展制氢、运氢、汽车配件等。建设京津

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在典型行业开

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开展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

协同发展示范,加快发展车载光学系统、定位系统、互联网终端、集

成控制系统等模块。与北京共建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发

展新材料、高端结构件等。协同推进京冀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怀来

大数据产业基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承德云栖大数据基

地、深州家具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产业一体

化发展。深化产业协同政策机制,争取京津优质企业通过母子工厂等

模式在河北布局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共同完

善区域产业生态,构建分工明确、创新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

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深层次产业协作、

生态共建,推进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医药等产业跨区域合作,探

索共建合作园区等模式,共同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

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合作,通过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方式,深化产学

研用合作,联合开展制造业重大专项。拓展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

群等中西部地区经济、产业、技术合作和市场对接空间,有序推动生

产要素双向流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坚持共商共

建共享,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钢铁、建材等优势产

能和装备走出去。吸引沿线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企业向我省迁移,推

动我省优势产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提升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

雷沃钢厂质量效益,建好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支持普阳钢铁60

万吨银铁生产线项目(印度尼西亚)、文安钢铁500万吨钢铁联合项

目(马来西亚)等海外项目建设。

3、打造国际化高端交流平台

高质量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打造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

展的国际性盛会、全国数字经济最新成果展示的国家级平台、全球数

字经济交流合作的世界级平台。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

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瞄准国际国内制造业领军企业,组

织开展精准对接,引入优质要素资源,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落地机制。

打造重点国际合作平台,办好中国一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

作论坛,深化中东欧产业合作。加快建设石家庄国际医药食品产业园、

张家口中欧冰雪产业园、唐山日本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碑店中德节能

建筑产业园等国际合作重点产业园。

四、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

坚持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载

体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

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2、质效优先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建立健全

高质量标准体系,着力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提高质量,提升中高端

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名品、名牌和名企,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

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3、融合发展

坚持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

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

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培育壮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

4、协同发展

坚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强化区域产业

协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分工定位明确、产业链高

度耦合、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区域制造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突出

的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5、绿色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

策部署,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

色化改造,推动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级化,

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开放合作

坚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深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开展国际产能

合作,积极嵌入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国内双循环,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

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要求,统筹

雄安新区、张家口张北地区两翼协调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突出

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两极、四带、

多集群发展格局。

(一)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加速吸纳集聚

优质创新要素,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

落户,启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智能城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打

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军城市。推进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级物联网

平台建设,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建设数字化主动配电网,

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围绕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推动布

局建设国家级信息网络实验平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5G实验室等

创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等高端高新产业园区建设,高

标准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建设雄安国际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到2025年,雄安新区世界级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打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二)石家庄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依托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

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大力支持省会做强做优钢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新材料

等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

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

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

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

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三)唐山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高端

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

优势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

成材料基地、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四)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

借力京津技术、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打造与京

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

能力。廊坊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

大健康等。保定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智能电网装备制造等。到2025年,通过创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成为

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五)沿海临港产业带

突出沿海经济带在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引

领作用,强化唐山市增长极带动作用,加强港口联动、园区协作,推

进开放开发,强化要素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秦皇岛市重点发

展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产

业。沧州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医药健康

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

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兴发展区、

富有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六)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坚持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依托以石家庄市为中心

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衡水市重点发展先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邢台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

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化提升钢

铁、煤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邯郸市重点发展精品

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

能源、生物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产业层次

进一步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打造

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

(七)冀西北绿色制造产业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加快

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承德市重点发展锐钛新材料及制品、绿色

食品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智能制造

等。张家口市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大数据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

造、氢能源制备等。到2025年,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生态

引领示范区。

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围

绕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等发展路径,着力加强企业内生力、

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生态力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好、

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韧性足、绿色低碳、

集约集聚、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支持箱包、童车、家具、

裘皮皮革、羊绒、丝网、轴承、标准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乳制

品、葡萄酒、宠物食品、大数据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质

增效。在电子信息、精品钢、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

应急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

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25

年,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显著增强,年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80个。

六、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

1、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核心电子元器件、

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健全产业技术

基础体系。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以我省制造业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

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短板为导向,着眼有基础、可产业化,突出产业

带动性,聚焦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优

势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着力补短板、强优势、提质量、

优生态,加大工业基础技术研究力度,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

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瓶颈制约,

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加快突破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

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建立完善重大技

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工业软件首版次等省内新产

品推广保险补偿机制,推进新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省级以上国家重

点实验室资源共享,长期稳定开展工业基础领域技术研究、转化推广。

建设研发、中试熟化、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等产业技术公共服务

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夯实产业技术基础,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重点产业链逐条梳理基础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关键基

础技术和产品创新,明确重点方向,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采用技术创

新,加快提升CAD、CAE、EDA等工业软件性能,推动石化、汽车等重

点行业工业核心软件国产化应用,在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微电子

等新型器件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高性能化工、新型建筑、高端钢铁、

先进合金、高性能纤维、稀土等重点关键基础材料发展。发展近净成

形制造、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金属增材制造、精密及超精密加工、

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通用基础制造工艺。围绕可靠性试验验

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

础支撑能力,依托现有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对重点领域所需关键基础技术和

产品实现国产自主供给提供支撑保障。

2、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

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实施链长制,建立

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开展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创链行动,

深入梳理产业链短板弱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

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深化提升钢铁、石化、轨道

交通装备、汽车、农业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对标行

业先进水平,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提升重点行业本地配套

化率,持续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

体系。完善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氢能、大数据、机器人、现代通

信、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拓展冰雪装备、被动式超低能耗

建筑等高潜产业链,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

企业,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培植竞争新优势。超前布局区

块链、太赫兹、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

3、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

开展产业集聚行动,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按照高质量

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以省重点承接平台为依托,以产

业链协作为纽带,以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及产业化为牵引,携手京津产

业支撑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布局优化,在钢铁、汽车、信

息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国

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的卓越提升,

推动产业合理分工与紧密协作,在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开放合作等

方面探索出一条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协同培育集群模式。

立足四带产业基础,瞄准世界前沿,实施重点突破,集中资源构筑若

干条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在京广、京九沿线建设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群,

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

年,培育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4、提升园区能级和水平

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优化工业企业布局,分业施策、一企一策,

推动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进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

强一批。建立以用地、税收、产出、能耗、排放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的

工业企业质量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发挥园区对产业的核心承载作用,

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发展

空间。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

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数

字产业创新中心。实施跨区域组团化重组整合、集团化联动发展,提

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能级和水平,培育壮大一批超千亿元园区。

七、新产品采用与扩散

(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

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

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

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

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

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赛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

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

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

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

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

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

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

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

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

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

般比较快。

(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

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

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

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

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

要阶段:

(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

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

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

(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

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

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

(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

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

出判断。

(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

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

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

(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

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

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

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

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

有很大的差异。

(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

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

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

产品时的极好目标。

(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

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

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

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

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

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

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

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

(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

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

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

(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

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

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

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

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

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八、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

具体的营销部门可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不论以

何种形式组建和行使营销职能,都必须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

(一)职能型组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由所有营销人员,如营销调研、市场策

划、新产品开发、顾客服务和销售人员等组成。一般由负责营销事务

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管理全部的营销职能科室、部门和人员。

职能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如果产品增多,

市场扩大,这种管理架构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没有人在对一种

产品或一个市场全盘负责,可能缺少按产品或市场制订的完整营销计

划,有些产品或市场或被忽视;各科室为了争得更多资源,获得比其

他部门更高的地位,相互竞争,产生矛盾……营销副总经理不得不经

常调解工作纠纷。

(二)地区型组织

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企业也可按区域组织、管理营销

事务。例如在营销部门设中国市场总经理,下设华南、华东、华北等

大区总经理,再根据需要,继续设置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等岗位。

(三)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

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拥有多个品牌,也可按产品或品牌考虑组织

架构。通常在总产品(品牌)经理之下,按产品线(品牌)、品种分

层管理。一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如果差异大,品种数量多,超过职能型

组织架构所能控制的范围,就适于建立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

产品(品牌)经理的职责,包括制订产品(品牌)计划,监督计

划实施,检查执行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为所负责的产品(品

牌)制订长期的竞争战略和营销政策。

(四)市场管理型组织

如果市场能够按顾客特有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等细分,也可建立市

场管理型组织。它与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相似,由一个总市场经

理管辖若干细分市场经理。各市场经理负责各自市场(顾客)的年度

和长期销售计划,对利润负责。这种架构的主要优点是企业可,围绕

特定消费者或用户,一体化开展营销活动。

当前也有许多企业按市场型架构建立营销组织。它们在市场细分

的基础上,对潜在顾客和各细分市场,分别安排不同的团队分类管理。

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确保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

“唯一办法”。

(五)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

面向不同市场、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确定营销组织时常常会面

临“两难”,即采用产品管理型还是市场管理型;能否吸收两种组织

形式的优点,又避免它们的不足。所以,有的企业建立起既有产品

(品牌)经理,又有市场经理的矩阵组织。

矩阵组织的管理成本高,内部也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又产生了新

的“两难”:一是如何安排销售力量一按产品组织还是按市场组织,

或者销售力量不实行专业化;二是由谁负责定价,产品(品牌)经理

还是市场经理。绝大多数的大企业认为,只有相当重要的产品和市场,

才需要同时设置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也有的企业认为,管理费用高

并不可怕,只要这种组织形式能带来的效益可以远远超过需要付出的

成本。

九、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

品牌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签,就可

以卖出不同的价格,其市场占有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人所共知

的,如OEM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种由品牌带来的超值利益

是品牌的价值体现,是由品牌这种特殊的资产生成的。称品牌是特殊

资产,不仅是因为它无形,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在企业财务

状况表中反映出来。

(一)品牌资产的一般认知

1、阿克的品牌资产释义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营销战略学教授戴维・阿克认为

(1991),“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

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和顾客价值的一系列品牌

资产与负债”,并且品牌资产”可以分为五类:品牌忠诚度、品牌知

名度、品质认知度、除品质认知度之外的品牌联想和品牌资产的其他

专有权一一专利权、商标、渠道关系等”。

2、凯勒的品牌资产解读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营销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认为(1998),

“品牌资产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来源于以往对此品

牌的营销投资”;“以顾客为本的品牌资产就是由于顾客对品牌的认

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包括“不同的效应、品牌的

认同和顾客对营销的反应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又明确为(2008),

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

反应”。“当顾客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

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就会产生基于顾客的品牌资

产”;“创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时,在顾客记忆中建立品牌认知和

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即强有力的、偏好的和独特的品牌联想),这

两者是举足轻重且密不可分的"。亦即,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和品

牌形象两方面。其中,“品牌认知是由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通过品

牌暗示确认之前见过该品牌的能力)和品牌回忆(是指在给出品类、

购买或使用情境作为暗示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记忆中找出该品牌的能

力)构成的”,而“积极的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将强有力的、偏

好的、独特的联想与记忆中的品牌联系起来而建立的”。

3、我国学者的品牌资产认知

符国群教授提出了“商标资产”的概念。1998年在其《商标资产

研究》中指出,“商标资产作为顾客与商标之间长期关系的反映,它

是由商标知名度、商标的品质形象(或者消费者对商标的品质感知)、

商标联想、商标忠诚、附着于商标之上的其他权利型资产五个方面构

成”。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品牌资产作为一种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

供附加利益来体现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是品

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品牌的品质形象和附着在品牌上的

其他资产等项内容的集成反映。

总之,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

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与某一特定的品

牌紧密联系着。若某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以外

的附加利益越多,则该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就越大,从而品牌资产价

值也就越高。如果该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发生变更,则附着在该品牌上

的财产也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最终源于

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可以说,品牌资产是企业与顾客

关系的反映,而且是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

(二)品牌资产的构成

1、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就是指品牌为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故也称品牌知晓

度。对某一个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反映了消费者总

体中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消费者知晓它。可见,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

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

(1)品牌知名度有益于提高品牌影响力,也有益于抑制竞争品牌

知名度。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生好感,源于品牌宣传,也源于消费

者的自我暗示。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常常感觉或暗示自己

“有这么大的宣传力度,其实力不凡,品牌及产品定然不错”“这个

品牌广为传诵,又有那么多人在使用其产品,应该或值得信赖……”,

因熟悉而放心。可见,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

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品牌知名度不仅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还会抑制竞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这是因为,

一方面,人脑对信息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有较大选择性的能够形成

长时记忆的信息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人脑在吸纳信息的过程中,

对同种信息而言,还有先入为主的特性。

(2)品牌知名度通过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品牌知名

度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来提升的,而品牌知名度或知晓度就可以用

品牌再识率和品牌回忆率来衡量。前者反映的是消费者总体中知悉该

品牌的数量及其比例;而后者则反映消费者总体有多少或多大比例的

消费者在只提示产品领域的情况下就能够回忆起该品牌。

2、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它反映

了对该品牌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忠诚度越高的品牌,顾客

对其重复购买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

品牌忠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其一是降低营销费用。

如果消费者对某品牌持有偏好,形成了品牌忠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

依赖性,进而经常购买该品牌产品,就会使品牌拥有者节省广告等促

销费用。其二是易于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品牌忠诚度高,表

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顾客的连续重复性购买也

是一种富有诱导性的示范;口碑甚佳又使老顾客成了义务宣传员。而

这些都是消费者群体扩大的重要而又十分有效的条件。

3、品牌联想

对品牌而言,不同的品牌会使消费者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联想,

进而形成不同的品牌印象。不难想象,提及“麦当劳”,消费者可能

就会想起:汉堡、薯条、麦当劳叔叔、洁净的店铺……这种品牌联想

所形成的对品牌的印象最终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的重要依据。因此,

品牌联想成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

品牌,通常会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特征、消赛者构成、消费者利益、

竞争对手等,其联想内容因品牌不同而各异。消费者通过对不同品牌

产生不同的联想,使品牌间的差异得以显露。广告宣传等传播品牌的

主要目的就是试图使消费者“产生联想一产生差别化认知一产生好感

一产生购买欲望”。同时,由于绝大部分联想会想到消费者利益或与

此关联,而这又是消费者购买与放弃购买的依据或缘由。所以,品牌

联想能提供消费者选购的理由。此外,品牌联想的资产价值还表现在

它能揭示品牌扩展的依据、能够创造有利于品牌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正

面态度与感觉。

4、品牌的品质形象

品牌的品质形象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或在品质

上的整体印象。不言而喻,品牌品质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品牌的市场

声誉,进而影响品牌或产品的获利能力。

(1)品牌的品质形象不同于产品的实际质量。品牌的品质形象以

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实际质量为基础,但两者又并非完全等同。一方

面,品牌的品质形象依赖于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功能、特点、耐用

性、产品外观和销售服务能力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各有关因素;另一方

面,品牌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在质量上的整体感知,它并非必

然与产品的实际质量不可分割。

(2)品牌的品质形象是企业实实在在努力的结果。品牌品质形象

形成的过程中,企业是主角。正是通过企业积极主动的营销努力,使

得企业的品牌相关信息触及到了消费者的心灵,并存留在消费者的头

脑里、记忆中。也可以说,品牌的品质形象的形成反映了企业在品质

方面所做的承诺以及企业为兑现这种承诺所做的各种努力。

5、附着在品牌上的其他资产

作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被称之为附着在品牌之上的

其他资产是指那些与品牌密切相关的、对品牌的增值能力有重大影响

的、不易准确归类的特殊资产,一般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分销渠道

等。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津津乐道的令其感到自豪的“7X”配方即是

一种专有技术,是一种品牌资产。正是“7X”配方及对其神秘化的宣

传,使“可口可乐”品牌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

最后还需说明,上述品牌资产的五个方面,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

品牌时,并非是均衡的。如,有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在消费者心目

中产生的联想却不一定十分理想;有的品,牌虽能激起一种独特的或

美好的联想,但其品质形象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等等。对品牌的优势

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是品牌有效运营的重要依据。

(三)品牌资产的一般特征

品牌资产作为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5个基本特

征。

(1)品牌资产具有无形性。品牌资产与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不

同,它不能使人凭借眼(看)手(摸)等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它的

存在及大小。所以,品牌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通常是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取得其所有权,而品牌资产则一

般需经由品牌所有者申请注册转化成商标,由注册机关依照法定程序

确立其法律意,义的所有权;当然,品牌资产也可以直接通过交换获

得所有权。

(2)品牌资产难以准确计量。一方面,品牌资产构成的特殊性决

定了的品牌资产难以准确计量。我们知道,品牌反映的是一种企业与

顾客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度与广度通常需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联

想、品牌忠诚和品牌品质形象等多方面予以透视,而且品牌资产的这

些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难以截然分开的。

另一方面,反映品牌资产价值的品牌获利性(品牌未来获利能力)受

许多不易计量因素的影响,如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品牌投资强

度、品牌策略、产品市场容量、产品所处行业及其结构、市场竞争的

激烈程度等。这也增添了准确计量品牌资产的难度。

(3)品牌资产在利用中增值。就一般有形资产而言,其投资与利

用往往是泾渭分明,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投资即会增加资产存量,利

用就会减少资产存量,而品牌资产则不同。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其投资与利用常常是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的。品牌资产的

利用并不必然是品牌资产减少的过程,而且,如果品牌管理利用得当,

品牌资产,非但不会因利用而减少,反而会在合理利用中增值。

(4)品牌资产具有波动性。从品牌资产构成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还是品牌忠诚度的增强,抑或品牌品质形

象的改善,都不可能一跳而就,而是营销企业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尽管品牌资产是企业以往投入的沉淀与结晶,但这并不表明品牌资产

只增不减。事实上,企业品牌决策的失误、竞争者品牌运营的成功,

都有可能使企业品牌资产发生波动,甚至是大幅度下降,或者快速增

长。

(5)品牌资产是营销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品牌资产是企业不断

进行营销投入或营销活动的结果,每一种营销投入或营销活动都或多

或少地会对品牌资产存量的增减变化产生影响。正因如此,分散的单

一的营销手段难以保证品牌资产获得增值,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

段,并使之有机协调与配合。像奔驰、可口可乐、SONY等品牌之所以

能够长盛不衰,与品牌运营者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娴熟的营销技巧

是密不可分的。如此说来,品牌资产的大小是各种营销技术营销手段

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营销的总体水平。品牌

资产是营销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

十、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传统研究法

1、产品研究法

产品研究法即对产品(商品),如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

的营销问题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其优点是具体实用,缺点是有许多

共同的方面造成重复。这一方法的研究结果形成了各大类产品的市场

营销学,如农产品市场营销学。

2、机构研究法

机构研究法即对分销系统的各个环节(机构),如生产者、代理

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进行研究的方法。侧重分析研究流通过程的这

些环节或层次的市场营销问题。其研究结果形成了批发学、零售学等。

3、职能研究法

职能研究法即研究市场营销的各类职能以及在执行这些职能中所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将营销功能划分为交换职能、供给职能和

便利职能三大类,并将之细分为购、销、运、存、金融、信息等内容,

分别和综合进行研究。这一方法在西方学术界颇为流行。

(二)历史研究法

这是从发展变化过程来分析阐述市场营销问题的研究方法。如分

析市场营销的含义及其变化,工商企业100多年来营销管理哲学(观

念)的演变过程,零售机构的生命周期现象等,从中找出其发展变化

的原因和规律性。市场营销学者一般都重视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过程,

但不把它作为唯一的研究方法。

(三)管理研究法

这是战后西方营销学者和企业界采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

从管理决策角度研究市场营销问题。其研究框架是:将企业营销决策

分为目标市场和营销组合两大部分,研究企业如何根据其“不可控变

数”即市场环境因素的要求,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企业可控因素),

进行合理的目标市场决策和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管理研究法广泛采用

了现代决策论的相关理论,将市场营销决策与管理问题具体化、科学

化,对营销学科的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四)系统研究法

这是一种将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方法。

在管理导向的营销研究中,常常采用这一方法。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系

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许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因素,如企业(供应商)、渠道伙伴(中间商)、目标顾客(买

主)、竞争者、社会公众、宏观环境力量等。一个真正面向市场的企

业,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和整合,使企业外部系统和企业内部系

统步调一致、密切配合,达到系统优化,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经济效

益。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也是这门学科的

生命力源泉之一。

H■一、4c观念与4R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生活形态可以选择。一方面,是产品的同质化日益增强,另

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发展。1990年,罗伯特•劳特

朋在《广告年代》上发表《4P退休,4C登场》一文,提出了4C理论,

认为营销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

请注意“。随后,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的开始便提

出“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行销世界已

经转向4c了”。于是日渐兴起的4c观念,要求“暂时忘掉”传统的

4P理论,更新和强化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

(1)消费者: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企业要把重视顾客放在第一

位,强调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比产

品功能更重要,力求提供顾客确实想购买的产品。

(2)成本: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或是消费者满足自己的需要

和欲望所愿付出的成本价格。全部成本包括:企业生产适合消费者需

要的产品成本;消费者购物成本,不仅指购物的货币支出,还有时间

耗费、体力和精力耗费以及风险承担。新的定价模式是:消费者支持

的价格一适当的利润二成本上限。企业要想在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限度内

增加利润,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

(3)便利:指购买的方便性。在销售过程中,强调为顾客提供便

利,让顾客既购买到商品,也购买到便利。在各种邮购、电话订购、

代购代送等方式出现后,消费者能在家里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物品。

企业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消费者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方式和偏好,把便利

原则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在售前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关于

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使用方法和效果的准确信息;售货地点,要

提供自由挑选、方便停车、免费送货、咨询导购等服务;售后应重视

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并及时处理和答复顾客意见,对有问题的商品

主动退换,对使用故障积极提供维修方便,大件商品甚至终身保修。

为方便顾客,很多企业已开设热线电话服务。

(4)沟通:指与用户沟通。企业可以尝试多种营销策划与营销组

合,如果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说明企业与产品尚未完全被消费者接

受。这时,不能依靠加强单向劝导顾客,要着眼于加强双向沟通,增

进相互的理解,实现真正的适销对路,培养忠诚的顾客。

4c一开始就是以挑战者的角色出现的,矛头直指4P,意图创立新

的营销理论框架。唐,E.舒尔茨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4R理论,并以此

作为IMC的基础。4R较4c更突出顾客的核心地位,强调营销的核心从

交易走向关系。4R是:Relevance(关联),与顾客建立紧密的关联,

形成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减少顾客的流失;Reaction(反应),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倾听顾客的反馈并及时做出反应;

Relationship(关系),建立和顾客的互动关系;Rewa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