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示范名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B.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一定是基因重组导致的C.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2.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DNA病毒B.抗生素对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C.冠状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不能独立代谢D.冠状病毒只感染人体,不能感染其它动物3.如图为某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着丝点分裂 B.过程②可发生交叉互换C.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只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4.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5.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D.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6.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B.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为橘黄色C.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的吲哚乙酸具有生长素效应,则吲哚乙酸是植物激素B.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赤霉素,则赤霉素是植物激素C.用乙烯利催熟凤梨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使用的乙烯利是植物激素D.植物体内还有一些天然物质也在调节着生长发育过程,这些天然物质是植物激素8.(10分)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让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4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二、非选择题9.(10分)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3)在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功能增强。10.(14分)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部分过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衰老的线粒体可在自噬体内被降解,该过程利用了溶酶体中的_______(填“水解”或“合成”)酶。若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高尔基体”,则被标记的放射性物质在图中所示结构中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在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过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1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激素;图2表示人体激素的两种作用机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调节使_______________,以减少散热;同时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分泌量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2)由图2可知,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健康人饭后血糖升高,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增加,激素D能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激素D和性激素的作用机制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12.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A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出现不同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B。【点睛】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得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容错性,有利于遗传的稳定性;染色体上的DNA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复制时的基因突变可以造成姐妹染色体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2、C【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详解】A、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A错误;B、抗生素只对细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冠状病毒无杀伤作用,B错误;C、冠状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不能独立代谢,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C正确;D、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D错误。故选C。3、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为次级卵母细胞,B为卵细胞。【详解】A、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细胞A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而来的,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是传给后代所有个体,而不只是雌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4、D【解析】
本题以“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明辨图示中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Ⅰ~Ⅳ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详解】图中Ⅱ、Ⅲ和Ⅳ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Ⅱ和Ⅲ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固定的能量,B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①过程,C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①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⑦⑧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②③④⑤⑥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5、A【解析】
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6、C【解析】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其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详解】A、油质体内的油(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正确;
B、油脂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橘黄色,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
D、由图可知,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D正确。
故选C。7、D【解析】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解】A、吲哚乙酸是人尿中的化学物质,不能说明是植物体内产生的,植物体内产生的吲哚乙酸才是植物激素,A错误;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C、乙烯利不属于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其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D正确。故选D。8、C【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T,黑蛇基因型为Btt,橘红蛇基因型为bbT,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和bbTT,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F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不能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出生率死亡率次生演替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是样方法;在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详解】(1)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2)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3)在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点睛】本题考查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考生应记住相应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演替的内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10、水解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细胞膜)促进癌细胞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做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代谢的需要【解析】
自噬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真核细胞通过形成“自噬体”用于清除细胞内聚物及受损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途径。【详解】(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有各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所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于高尔基体”。
(2)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可能因为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点睛】易错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11、汗腺分泌汗液减少,毛细血管收缩BC下丘脑催化和识别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Ⅰ和Ⅱ【解析】
据图分析,图1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图2中机制Ⅰ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1,进而引起细胞代谢变化;机制Ⅱ是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内的受体,进而|起细胞代谢变化。【详解】(1)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以减少散热;同时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受体1具有催化和识别功能,受体2具有识别功能;健康人饭后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其(蛋白质类激素)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机制Ⅰ),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性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对应于图中的机制Ⅱ。【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浓度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知识点,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激素的名称,明确图2两种机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作用的受体存在部位不同,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2、第一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课件健康教学课件
- 企业入驻战略风险管理协议
- 互换土地协议书签订地点
- 互联网公司门卫职责协议
- 个人与个人资金拆借协议
- 互联网安全服务合同范本
- 企业安全费用管理策略
- 乐器制造厂房的物业管理方案
- 企业互联网营销共建协议
-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管理流程图
- 医院信息科三甲目录
- 热分析(DSC)汇总课件
- 博物馆管理制度讲解员管理制度版
- 非煤矿山培训课件
- 医院智能化弱电设计方案
-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机制与实践路径
- (完整版)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委托书
- 高考专题复习:散句与整句变换(课件32张)
- 施工安全用电检查表(标准范本)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双语)
- GB∕T 4623-2014 环形混凝土电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