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2.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3.某同学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归纳为图中所示的三个特点,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宋人谈玥在《嘉泰吴兴志》中介绍了湖州一带种植桑业的兴旺景象:湖州“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富室有蚕至数百箔,兼工机织。”“今乡土所种,有青桑、白桑、黄藤桑、鸡桑,富家有种数十亩者。糜桑,山桑也,生于野。”材料体现了A.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江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C.土地集中致人地矛盾尖锐 D.农产品商品化与专业化明显5.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说明“新政”的根本目的在于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6.晚清政府前期依然维持着朝贡体系,坐等夷狄前来朝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洋务势力的推动之下,内设中央外务统管机构总理衙门、外于各国设立使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A.固守传统的外交观念 B.在外交领域主动与世界接轨C.开启向西方学习先河 D.抛弃了天朝上国的原有旧梦7.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8.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获得赔偿。这一案例A.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B.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C.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D.体现了类推适用原则9.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目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一改变A.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C.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进展 D.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0.“星期日”源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休息和礼拜的日子。11世纪时,英国法律禁止人们在星期日进行聚会、狩猎等世俗活动;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贵族政治走向没落 B.宗教淡出社会生活C.工厂制度已经形成 D.休闲活动商业化趋势1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12.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13.《三等车箱》是1862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作品描绘了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都各有生活的苦衷。该作品A.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绝望B.抨击了法国的政治制度C.是反传统反理性绘画风格D.抒发了强烈的个性色彩14.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给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A.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B.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C.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D.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15.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C.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6.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封建等级17.19世纪中期,英国兴起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如到公共场合观看演讲、参加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以及观看球类比赛等。在一些慈善企业家的组织下,许多工厂工人还开始了集体休假和集体旅游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消费模式发生改变 B.阶级矛盾趋于缓和C.社会收入普遍增长 D.社会风气趋向奢靡18.如图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作者有意将“国”字写成了“囻”,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说明那时已渐入人心的观念应首推A.体恤民情 B.民族团结 C.民主共和 D.民风变易19.“如果说1971年中国加人联合国,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20.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22.《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APEC首脑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3.钱乘旦教授《德国通史》“民族国家时代”卷,叙述了1815-1918年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该过程表现为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B.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容克贵族主导地位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既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24.在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上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25.(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2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27.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阶段时总结的时间轴(部分),从中可以解读出①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②日本全面侵华截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③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途中④20世纪30年代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29.有学者认为:“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对该段材料最为正确的解读是A.作者视该时段为东西方由盛转衰的分水岭B.东西两个君主分别是康熙皇帝和查理一世C.作者站在欧洲立场上看历史所以是片面的D.作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形态转变30.下面是对清代军机处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清代军机处记述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清史稿·职官志》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王昶《军机处題名记》“军机处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A.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成为重要的中枢机构C.改变了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 D.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海外发现”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观点探讨欧洲扩张经历的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问:(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哪一系列重大史实直接相关?(2)请列举3项史实,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内容。(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观点”,对“发现新大陆”将如何评价?(4)请列举评价“发现新大陆”的两对(组)视角。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时期南北方森林普遍遭到滥砍滥伐,然而就森林破坏的程度和范围而言,中原地区更为严重。战国秦汉是中原开发的第一高潮,天然林消耗为每年43000亩到65000亩;唐宋是第二高潮,人口猛增,居民以木炭为燃料,年消耗45000亩至81000亩;清中叶起进入第三高潮,年消耗45000亩。可见天然森林逐年递减的速率,唐宋时期最高。——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9世纪,伦敦以雾都著称于世。由于烟雾发作的渐进性、季节性和偶发性特征,也由于科学认知的相对滞后,19世纪的英国人认为烟雾只是麻烦与不便,危害不大。直到19世纪中叶,还是“几乎没有人认为它对人的健康有害,或对更广泛的环境有害”。当时最常用的描写空气污染的词汇之一是smokenuisance(烟患,煤烟麻烦事),它描述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受烟雾刺激的感觉,是一种烦恼,是让感官尤其是嗅觉难受的感觉。不过,也是从这时开始,有人认为烟雾多发导致光照不足,光照不足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1880年的大雾中,皇家植物园和动物园的植物与动物健康受到黑暗天气的严重影响,温室里的植物不再生长,因缺少阳光在黑暗中半死不活。……人们不重视烟雾本身,而更关注烟雾背后的东西,即烟雾造成的混沌环境可能诱导下层社会堕落,导致社会退化危及帝国的未来等。到19世纪晚期,医生把一系列健康损害,如呼吸道疾病、佝偻病、精力衰退甚至“种族退化”都归咎于烟雾。伦敦人特别是专业人员和科学精英相信自己受到史无前例的严重大气威胁,甚至有人开始把烟雾视同“瘟疫”,以示警醒。——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人对伦敦烟雾的认知与态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英国人在19世纪对烟雾认识的变化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3.工业革命与启蒙思想吕一民先生在《法国通史》中感慨到:“若就经济的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又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问题:(1)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原型的因素有那些?(2)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2、B【解析】

根据材料“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并结合所学,1953年中国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国家工业、生产力分布做出了规划,提高人民素质,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人才条件,故选择B选项;1978年,中国的扫盲教育基本完成,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选项;1995年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排除C选项;提高公民素质,是政府按照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的,没有完全效仿苏联,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及为发展工业的一系列措施。3、D【解析】

由材料中的“勒索巨额赔款”“取缔反帝组织”“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等信息可知,该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故D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均没有“列强获得在华驻兵权”,故ABC错误。4、D【解析】

湖州一带种植桑叶规模较大,品种多,而且“兼工机织”,说明当时农产品商品化与专业化明显,选项D正确;材料未反映种植面积的变化,排除A;新的经济因素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未提供雇佣关系等信息,因此无法得出有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选项B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5、C【解析】

根据材料“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当时是不希望人均收入过于悬殊,因为这不利于“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因而可以推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故C选项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增加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故A选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该选项从属于C选项,故B选项错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D选项错误。6、B【解析】

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洋务势力的推动之下,内设中央外务统管机构总理衙门、外于各国设立使馆。”可知,清政府在洋务势力的推动之下,内设中央外务统管机构总理衙门、外于各国设立使馆,体现了清政府外交领域的近代化,主动与世界接轨,B正确;A不符题意;开启向西方学习先河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抛弃了天朝上国的原有旧梦”,D说法错误。【点睛】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近代化。7、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幅度比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错误;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8、D【解析】

法律规定四脚动物伤人,动物主人需要赔偿受害人。题干中鸵鸟不属于四脚动物,但是判决结果依然要求所有人赔偿受害人,说明罗马法坚持了类推适用原则,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行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行为法律扩充适用或者援用同它有类似性质事项的法律进行定罪量刑,D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题干中的案例属于动物伤害,有相关规定,判决结果是维护了公平正义,排除A;题干体现了罗马法能根据实际调整,不属于缺陷,B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9、C【解析】

这一改变反映了14世纪的画家们不再以神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C项;14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画家创作内容的改变,并非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排除B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排除D项。10、D【解析】

星期日从休息和礼拜到禁止世俗活动,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世纪宗教和封建统治形成了冲击,故禁止世俗活动;到18世纪后变为娱乐购物等,这也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分析解答。11、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表示服从国民政府,改编工农红军,据此判断,应该是真的,故B项正确;A项错在“始终”,应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排除C项;D项“格格不入”明显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联系所学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实分析解答。12、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13、B【解析】

依据材料中“《三等车箱》是1862年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画家杜米埃的作品。”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抨击当时的法国政治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绝望,而是对现实制度的一种批判;C选项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强烈的个性色彩的抒发。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B【解析】

从材料来看,罗马的法学家地位很高,不仅参与法律的制定,也对司法过程进行干预,故B项正确;A项错误,从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君主专制的内容;C项错误,罗马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法学家的权力是他们赋予的;材料没有体现出法治的传统,故D项排除。15、B【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说明华夏文化圈向外扩展。正确答案为B;周王室当时地方实行分封制,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宗法制分封制已经瓦解过于绝对,C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D与史实不相符,排除。16、D【解析】

由于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朝廷无力整治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的情况,说明社会危机冲击了封建等级,故选D;武官是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而非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危机的冲击,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中央集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7、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进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不在是特权的象征,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并非趋于缓和,B选项错误;C选项中“普遍”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大众消费趋势增长不等于社会风气趋向奢靡,D选项错误。故选A。18、C【解析】

将“国”字写成了“囻”,体现出民主的思想。“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表明武昌起义后的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C正确;体恤民情不符合辛亥革命后主流思想,排除A;当时主要是民主共和,不是民族团结,也不是民风变化的问题,排除B和D。故选C。19、C【解析】由题中时间1971年30年后为2001年,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为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朝核六方会谈始于2003年,与题中时间不符,且朝核问题属政治方面,故A、D项错误。B项,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但其范围有限,并不代表世界经济,故B项错误。C项,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0、C【解析】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1、C【解析】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C时间符合题意,故选C;公元前2070是夏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是商汤灭夏建立商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末年,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王克殷反商”,结合所学西周建立的历史分析解答。22、C【解析】

略【详解】由1971年算起,30年后是2001年,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故选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3、A【解析】

材料信息是,1815-1918年,德国通过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而全面迈入“现代”社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双重革命”的过程是,一方面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代议制度;另一方面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容克贵族主导地位,这不符合“双重革命”的信息,故B错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只是“双重革命”的部分内容,故C错误;1918年--1919年的德国十一月革命基本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没有产生社会主义革命,故D表述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信息。24、D【解析】

根据题干所学可知,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推动了战后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包含《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该体系的形成,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逐渐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故排除AB两项;C项,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建立在美苏均势下两分天下,建立两极格局局面的体系,排除。25、C【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6、D【解析】

依据材料中“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等信息可知,上海地方大、杂,各方人众多,商户之间使用不同言语,信息不通,影响了买卖的进行。依据材料中“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等信息可知,报纸的兴办,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传播,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不是报道国内外大事、娱乐大众和宣传政治主张,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7、D【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此时正处于长征途中,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①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因而日本全面侵华并未完全截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②错误,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江南制造局”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由此判断选B。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29、D【解析】

根据“17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可知此时西方开始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型,而中国依然固守原有的社会形态,作者的着眼点是社会形态的转变,选D项;作者虽然认为“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但此时不一定是东西方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排除A;两个君主分别是查理一世和崇祯帝,排除B项;作者并不是站在欧洲的立场上看问题,排除C。30、B【解析】

由材料“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可见,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要的中枢机构,B项正确;清代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合法的中央一级机构,没有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ACD三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或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随后西欧各国殖民者纷至沓来。(2)西欧殖民者来到美洲开展殖民掠夺(或写掠夺黄金等贵金属),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美洲土著被掠夺、遭杀戮;非洲土著被掳略贩卖到美洲为奴。(3)开启了非洲、美洲可怕的灾难史。(大意相似即可)(4)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视角,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视角,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影响的视角,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视角,区域历史与全球历史的视角,等等(任写2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的时间线索,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回答即可。(2)根据全文的逻辑,前面主要说明了殖民掠夺的积极意义,后面的“灾难”即其消极影响。(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所述“观点”即可知道,对“发现新大陆”的评价。(4)结合所学,评价“发现新大陆”的视角可以从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视角,区域历史与全球历史的视角等角度认识。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32、(1)原因:人口增多,人们生活消耗大批木料;为解决粮食问题大量毁林开田;皇室、官僚、地主等兴建各种土木工程的损耗;唐宋时期的手工业发达,矿冶、制瓷、煮盐等多以木材为燃料;治理黄河、修筑堤坝用去大批木材。影响: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气候变化;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过程:经历了从麻烦与不便(单纯的不舒服)到影响动植物的发育与健康,再到关注社会道德及帝国未来,最后到危及人的健康与生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过渡依赖对自然的索取,造成天然森林逐年递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英国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生长、帝国未来和人的健康与生命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