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三)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高祖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实行攻势。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汉武帝看法比汉高祖强硬B.“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C.汉武帝时期经济旺盛,国力强盛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2.图为唐代闻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呈现了吐蕃赞普派使节禄东赞入唐求见唐太宗的场景。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纳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C.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D.以经济沟通为主加强唐与少数民族的联系3.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民族卑视观念消退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加4.读图图(左)为汉代铭文铜镜,环形铭文为“尚方御镜知人情,道同巧异各有荆,维古今世天下平,四夷降服中国宁,人民安乐五谷成”。上图可用于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高度发展B.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5.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许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心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A.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C.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6.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这表明()A.政治运动推动思想观念变更B.工业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C.启蒙运动利于民族意识觉醒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进行改造7.马丁·路德主见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使之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干脆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8.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9.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联合国安理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全部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运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A.和平解决争端B.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C.维持国际均势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10.21世纪初,中国为推动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实行的重要举措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提倡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1.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长久稳定的根源在于()A.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B.体系自身存在严峻的弊端C.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D.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斗争1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美丽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爱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敬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同等的原则13.2005年,国务院对培育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6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A.民族间差距已消逝B.民族治理成效显著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D.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14.1955年,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务后,周恩来不畏艰险出席万隆会议,在会议进程中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成功。这体现出()A.亚非国家的分歧不行调和B.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C.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D.中国政府的外交才智15.1969年7月起,美国公开实行了一系列单方面行动,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这一政策变更反映出美国()A.受日本和欧洲挑战B.国家实力相对衰弱C.深陷越战引发危机D.关注中苏关系恶化16.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忧解难、平静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准备变更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看法,但是他变更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挚友!”该会议()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复原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冲突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自秦朝建立,中国便开启了划分边疆和治理边疆的历史,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内涵丰富的边疆治理制度和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限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折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在这些地区,虽然也和正式政区一样设置州县,但一般不征收赋税,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材料二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阅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依据不同状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张帆《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唐代设置了哪些羁縻政区。(6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治理民族地区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学问举例说明。(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趋势。(2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国际法发展简表时间国际法举要1625年格劳秀斯在《斗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天经地义属于君主”,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后期以前国际法主要确立和增加了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若干内容,如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不容干涉内政,公海自由等。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法上增加了一些反动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如所谓的势力范围、合法干涉、和平封锁等等。特殊是领事裁判权、租借地制度、不同等条约制度。1928年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废弃斗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非战公约》,废除斗争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订约的同时,英美法等大国先后对公约提出保留条件,声称有权依据实际状况确定是否“诉诸斗争”。1945年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不干涉他国内政”等。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约为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变更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199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公约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国际法依据。——据王铁崖《国际法》、李铁成《联合国简明教程》整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详细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后,依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的环境,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方针,推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如表所示:时间外交事业的发展1949~1950年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方针,取得确定成就20世纪50年头先后两次建交高潮推动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世界舞台20世纪60年头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1971~1976年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改革开放后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对外政策作出重大战略性调整。截止2024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摘编自赵佳楹《中国现代外交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8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与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其他各界代表一起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心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同等”,“均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据宋月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整理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隐私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亮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详细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起先涉足多边外交舞台……多边外交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头末以后,特殊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主动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主动倡议国和主持国。——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相识及参与》(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民族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渐渐活跃起来”的缘由。(6分)阶段检测(三)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和汉武帝时期实行攻势政策的主要缘由,故选C项;汉高祖也曾对匈奴实行过攻势,只是当时的国力确定了他最终只能实行“和亲”政策,故看法不行能是主要缘由,解除A项;“和亲”政策在汉武帝之后仍有运用,不再起作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匈奴势力是在汉武帝实行相应的军事行动后才逐步衰落的,故D项是变更的结果,而非缘由,解除。答案:C2.解析: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对周边民族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故选C项;该画作没有体现唐王朝向少数民族派遣使者,解除A项;唐朝对吐蕃不是册封是和亲,解除B项;派遣使者是政治交往的方式不是经济沟通,解除D项。答案:C3.解析:唐太宗所述“夷狄”“中夏”和“四海”都是指我国的境内民族和国土,“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则说明唐太宗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政策比较开明,民族大一统的意识比较剧烈,故选D项;“夷狄”“异类”的说法说明唐太宗依旧是具有某种程度的民族卑视观念的,解除A项;“夷狄”“中夏”和“四海”都是指我国的境内民族和国土,与外交无关,解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看法,而不是对儒学的看法,解除C项。答案:D4.解析:据材料“四夷降服中国宁,人民安乐五谷成”,可知汉代国力强盛,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归附汉朝,体现了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故选D项;铜镜的铸造工艺属于手工业技术,解除A项;材料中没有告知铜镜的详细来源是否是官营手工业,解除B项;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解除C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许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心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可知,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统一的市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渴望民族统一,这使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确定和人的价值重视,材料未涉及,解除A项;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解除C项;浪漫主义留意对人的主观感情的抒发,材料未涉及,解除D项。答案:B6.解析:材料中,启蒙思想家与国王的区分是民族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关系,启蒙思想家把民族意识和批判君主专制连在一起,强调自由、同等,呼喊真正的民族意识,故选C项;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而非政治运动,解除A项;路易十四在位时期工业革命尚未起先,解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刚好尚观念或流行的时尚因素,解除D项。答案:C7.解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结合,说明民族意识兴起和发展,选项D正确;《圣经》大量刊行,说明民众宗教信仰并未被弱化,选项A解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解除;德意志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斗争实现的,选项C不符合史实,解除。答案:D8.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解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确立的,B、D两项解除。答案:C9.解析:依据联合国安理睬678号决议的内容,以及对联合国宗旨的分析,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故选B项。答案:B10.解析:2001年中国为推动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故D项正确。答案:D11.解析:据材料“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可知,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局面不能长久稳定,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体系自身存在严峻的弊端,解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记着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初步形成,但与材料问题无关,解除C项;D项是表象,而不是根源,解除D项。答案:A12.解析:依据材料“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美丽牧场)”可知,新中国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名称中含有归顺、教化的词语改为不带有等级色调的词语,体现了新中国贯彻各民族同等的原则,故选D项;材料中强调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并未反映对生态环境的爱护,解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材料中并未体现有关信息,解除B项;材料中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名称的变更体现了民族同等的原则,材料中并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法体现新中国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敬重,解除C项。答案:D13.解析:国务院培育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占比提高,体现出民族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故选B项;仅是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民族间的差距并没有完全消逝,解除A项;少数民族干部被任用,可见制度设计是良好的,解除C项;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解除D项。答案:B14.解析: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亚非会议顺当进行,并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才智,故选D项;“不行调和”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A项;亚非会议没有西方国家参与,解除B项;亚非国家对中国的芥蒂或出于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并非是由于观念落后导致的,解除C项。答案:D15.解析:据材料“1969年7月起,美国……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可知美国试图缓和同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学问,这主要和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有关,故选B项;受日本和欧洲挑战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解除A项;深陷越战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解除C项;中苏关系恶化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解除D项。答案:B16.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在会议上“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忧解难、平静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他变更了会议的航向”,由此可知该会议是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顺当召开,与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亲密相关,故选C项。答案:C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羁縻政区的起源是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新折服区实行的特殊政策”可知隶属于中心王朝和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据材料一“但一般不征收赋税,不派遣行政官员,而由当地部族的首领世袭,治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可知具有确定的自治性。其次小问设置的政区,结合所学唐朝羁縻政策的史实可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第(2)问第一小问原则,据材料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可知因地制宜,从俗而治。其次小问举例,结合所学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可知,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与中心政府册封藏传佛教领袖班禅、达赖。第(3)问结合所学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史实可知从间接管理到干脆管理。答案:(1)特点:隶属于中心王朝;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确定的自治性。唐代羁縻政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从俗而治。举例: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中心政府册封藏传佛教领袖班禅、达赖。(3)趋势:从间接管理到干脆管理。18.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可以围绕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影响因素、历程、趋势、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提出观点,并加以阐释;然后进行论述,留意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最终进行总结即可。答案:(示例)近代以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法的发展。17世纪,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协调主权国家关系的国际法形成;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不容干涉内政、公海自由等原则反映着资产阶级国家的利益;基于一战后自身的平安考虑,法国不断构筑集体平安体系,1928年,法、美等国签订的《非战公约》,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斗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斗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斗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和平解决国际、制裁侵略的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斗争冲突,维护了世界和平;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要求变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公允合理安排人类共同财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变更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20世纪90年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各国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签署公约,寻求合作。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主权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际斗争与战后体系的确立、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与丰富,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评分说明:学生可以围绕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影响因素、历程、趋势、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提出观点,并加以阐释。参考观点如下:从缘由角度,可以拟出“近代以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是国际法产生演化的内在须要”“国际社会的发展推动国际法的演化”等;从过程内容角度,可以拟出“近代以来国际法不断丰富发展”“国际法的领域逐步扩展”“国际法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国际法的演化带有显明的时代特征”等;从影响角度,可以拟出“国际法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平安”等。19.解析:第(1)问据材料“依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的环境”可知,新中国的外交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据材料“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方针”可知,新中国外交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核心;据表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可知,新中国的外交以建交高潮为重要抓手;外交方针及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变更而不断调整;由“一边倒”到逐步走向世界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中式短袖套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自动焊接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产权停车位转让合同
- 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协议书范本
- 交通运输监制合同范本
- 二手废塑料回收转让合同
- 个人创业贷款合同样本
- 企业入驻战略供应合同
- 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协议
- 二手车交易市场承包协议
- 叉车选型的注意点
- 第一单元 计算机中的编码 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GB/T 7701.2-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 GB/T 26832-2011无损检测仪器钢丝绳电磁检测仪技术条件
- GB/T 11375-1999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热喷涂操作安全
- 《文献阅读》课件
- 2023年湖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值定理应用》课件
- 十分钟EE从入门到精通2.0
- 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4 I have a pen pal 人教pep (共23张PPT)
- 糖尿病膳食计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