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与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与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与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与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与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章第三节[合格考达标练]一、选择题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有,当地传统的菜肴、居民、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2题。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纳(D)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B)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解析]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据气候特点可知该地腌腊制品较多。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又以山地为主,耕地稀有,因此农业以种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因此B项正确。(2024·宁夏固原五中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宅高田低”,主要缘由可能是(A)A.河流流量变更大 B.河流流程长C.河床坡度较陡 D.河流泥沙含量大4.图示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B)A.共御外敌 B.人地和谐C.耕读传统 D.长幼有序[解析]第3题,读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河流流量季节变更大,丰水期沉没河漫滩,地势较低的河流沿岸泥沙淤积较多,土壤较肥沃,利于农业生产。“宅高田低”的住宅位于高处,可削减丰水期洪水的影响,A正确;“宅高田低”与河流的流程、含沙量关系较小,B、D错误;读图可知,该地河床坡度较小,C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耕作区位于较低的河流沿岸,浇灌取水便利。居住区位于高处,能避开丰水期的洪涝灾难,其布局趋利避害,顺应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正确;其布局未体现共御外敌、耕读传统、长幼有序的地域文化,A、C、D错误。故选B。(2024·河北模拟预料)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达。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及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5.该区域多“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这类特色民居是因为(B)A.此地盛产石材,便于建桥B.河湖犬牙交织,水运便利C.房屋多坐南朝北,防止暴晒D.文化发达,墙壁多水彩画6.隋唐之后,扬州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因素为(D)A.气候 B.农业C.手工业 D.交通[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及地域景观。读图可知,该区域民居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为我国的江南水乡景观。该地河湖犬牙交织,故为便利居民出行,多建桥,并非因盛产石材而建桥,A错误;河湖多,水运便利,B正确;由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回来线以北,故房屋多坐北朝南,C错误;该区域民居的典型特征为青砖白墙,墙上基本没有水彩画,D错误。故选B。第6题,本题考查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且隋朝京杭大运输河进行了大幅度扩修,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输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旁边,交通区位凸显,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D正确,和气候、农业、手工业关系不大,故A、B、C错。故选D。二、综合题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材料二作为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的扬州,自唐、宋时期起先就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瘦西湖历史悠久,被认为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1)_地理环境__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2)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绕,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这对当地居民心理有何影响?(3)中、西方园林建筑结构有何差异?[答案](2)盆地环境加强了人们的保守心态,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盆地心理。(3)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解析]第(1)题,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2)题,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绕,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这种封闭的地形结构特征加强了人们的保守心态,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盆地心理。第(3)题,比较图中两国园林,中国园林讲究含蓄,用隔景、障景手法,用树、亭等遮挡,隔而未隔,障而未障,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图中水面石桥,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以美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等级考过关练]一、选择题(2024·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终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柔降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缘由是(C)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B.邻里友好和谐的关系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2.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想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D)A.避开强光照耀 B.夏隔热冬保暖C.利于纳凉通风 D.防止雨水渗漏[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和图中景观可知,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因此自家的屋顶正好是上方一户居民的屋前坝子,而且该地区地势陡峭,平地少,缺少晒谷场所,所以屋顶成了晒谷场,C正确。依据气温柔降水图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晴天少,A错误;邻里友好和谐的关系有肯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缘由,B错误;屋顶成为晒谷场与其用材无关,D错误。第2题,结合气温降水图信息可以推断,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柔潮湿。依据材料信息,当地的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终夯上三合土。这样的屋顶可有效防止雨水下渗到屋内,防止雨水渗漏,D正确。避开强光照耀只须要有不透光的物体阻挡光线即可,不须要如此困难的屋顶构造,A错误;隔热保暖还须要对其他几面墙进行处理,单纯的对屋顶进行处理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作用不大,不是其最主要的功能,B错误;该建筑方式通风效果并不好,C错误。(2024·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森林茂密,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有400多年的历史。翁丁村先人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迁入,建寨前会选好建寨地点并种一棵R树,若R树长得茂密就在此建寨,反之,则另选地点。翁丁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3~5题。3.翁丁村建寨初期村民不断增多给当地带来的主要问题是(B)A.物种灭亡加速 B.粮食短缺C.地震和台风频发 D.臭氧层破坏4.翁丁村建寨先人种的R树(A)A.不耐旱,耐水湿 B.喜干燥的气候C.不耐阴,较耐寒 D.不耐酸性土壤5.翁丁村传统民居的主要优势是(B)A.就地取材,工艺精湛 B.造价低廉,通风散热C.冬暖夏凉,利于排雪 D.防虫防蛀,提高湿度[解析]第3题,翁丁村建寨初期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实力较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A错;翁丁村地处山区,建寨初期(距今400多年),当地生产力水平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面积有限,随着村民不断增多,田地不够耕种,会造成显著的粮食短缺问题,B对;人类活动对地震、台风的发生没有影响,C错;农业文明阶段,没有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气体,不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D错。故选B。第4题,翁丁村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光热足够,气候暖和潮湿,四周有连绵的大山相围,说明该村地势较低,土壤疏松肥沃,因此,建寨先人种的R树喜暖和潮湿气候,不耐旱,较耐水湿,A对,B、C错;亚热带地区土壤显酸性,D错。故选A。第5题,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翁丁村传统民居为全木结构茅草房,以草、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简洁,A错;该区域气候湿热,全木结构的茅草房,造价低廉,并且有利于通风散热,B对;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冷空气影响不到,没有降雪现象,C错;该地湿度大,对身体危害大,并且木结构房屋简洁产生虫蛀现象,D错。故选B。马千台村是远近著名的玉米村,玉米楼子是该村传统的农户储粮装具,历史极为久远,但因其结构上的缺陷,防护效果不佳。近年来该村引进新型玉米仓,新型玉米仓长4米,宽1.5米,高1.8米,钢骨架,里面是一层钢板网和一层细密的防鼠钢丝网。它具有防霉、防鼠、防虫等作用,可以削减粮食损失,实现增产增收。据此完成6~8题。6.和传统玉米楼子相比,新型玉米仓(B)A.有明显的通风、防雨效果B.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C.可以削减自然水分损失D.能大大提高粮食的储备量7.新型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是依据(B)A.降水量多少 B.风力大小C.玉米产量 D.地势起伏8.马千台村最可能位于(C)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解析]第6题,读图结合材料可知,新型玉米仓里面是一层钢板网和一层很细密的防鼠钢丝网。它具有防霉、防鼠、防虫等作用,可以削减粮食损失,实现增产增收,因此和传统玉米楼子相比,新型玉米仓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密闭性较强,通风效果不好,对自然水分的削减没有影响;储备量与此无关。第7题,新型玉米仓主要是为了自然晾晒,有利于储存玉米,而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是依据不同地区风力大小确定的,与降水量、产量和地势起伏无关。第8题,马千台村是传统的玉米村,不行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玉米储存一般不须要考虑防潮发霉问题,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位于东北地区,所以马千台村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二、综合题9.(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省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路南报》诞生于糯黑村(见下图)。该村始建于1816年,长年盗匪横行,直至解放。糯黑村的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村游客增多,村民新建了不少现代建筑。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在糯黑村划分了现代与传统建筑的建设区域。(1)从地形角度,说明糯黑村选址的合理性。(2)分析糯黑村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的缘由。(3)说明旅游业发展后该村地域文化可能出现的变更。[答案](1)海拔较高,夏季凉快;三面环山,受冬季冷空气影响小,且利于夏季风深化;地形封闭,利于防卫。(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喀斯特高原,多木材、石材;木架结构利于防震,石墙厚实坚实,利于防卫。(3)旅游服务设施的修建,可能破坏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服务业的发展,可能变更村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可能冲击传统文化。[解析]本题以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貌图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聚落的区位因素、建筑材料选用的缘由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等学问,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学问的驾驭状况。第(1)题,由图示可知,区域海拔在两千米以上,地势高,夏季凉快;糯黑村东北、西南和西北部三面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