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辛弃疾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的“曹”的主要贡献是()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3.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为下列哪一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A.东汉 B.魏 C.蜀 D.吴4.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5.历史示意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的局面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西晋统一了全国6.史书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它反映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皇族争权夺利,引发“八王之乱”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D.皇帝暴病而亡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这些可反映当时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人口的迁移C.社会动荡不安 D.江南地区的开发8.420—589年,我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被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于()A.长安 B.建康 C.咸阳 D.安阳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10.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11.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可以乘东晋军队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一举获胜,没想到一溃千里,打了败仗。此战告诉我们()A.暴政亡国 B.骄兵必败C.卧薪尝胆 D.仁政兴国12.《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13.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锺繇14.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魏碑《张猛龙碑》(拓片)15.下面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图中数字表示年份),据此可知此时期的特点是()A.政权分立 B.文明的起源 C.繁荣开放 D.社会变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这场战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西晋的“这场战乱”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2分)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摘编自蔡立雄《闽西商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3分)材料三魏晋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与原居的越族长期相处,逐渐成为客家人。——摘编自蔡立雄《闽西商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2分)(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请你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两点即可,2分)17.改革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鲜卑姓氏演变表鲜卑服汉服材料二(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1)材料一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2分)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改革措施吗?(两项即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社会的变化。(2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的观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列国争雄战争的过程中,春秋时的百余国到战国中期,便只有七个大国了。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齐国内有原来的东夷各族,秦国内有义渠、大荔等西戎各族,燕国内有原来的狄族、北戎……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处于七国周围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与七国的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和平交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自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原居西北至东北边远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入居内地……内迁各族人口众多,广泛分布于北方各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频仍,大批中原人聚集宗族乡里组成流民群,向南迁徙。——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是以“食肉饮酪”著称的。乳酪制品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发明创造。中原上古时代也有“酪”,但和乳酪不是一回事……随着农耕、游牧两大经济文化区的形成和相互交流的展开,草原牧民的饮食习俗也逐渐传入中原。到了北朝,羊肉乳酪竟然被称之为“中国之味”。——摘编自李根蟠《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族对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贡献——〈齐民要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区、各族人民加强联系的方式。(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发展等角度谈一谈你对“中国之味”的理解。(2分)

答案答案速查123456789101112131415ABBACCBBBABBBAA1.A点拨:由材料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曹”指的是曹操。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歼灭了袁绍军队,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A项正确;曹操只是统一了北方,并没有结束州郡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改善了民族关系的是诸葛亮,排除C项;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的是孙权,排除D项。4.A点拨: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曹操占有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暂时不能与之抗衡,而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可以与孙权结盟,占据荆州、益州等地,再图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而最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A项正确。5.C点拨:根据材料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西晋统一,这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项正确9.B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及人民的辛勤劳作,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B项正确;A、C、D三项中的历史无法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排除。10.A点拨:根据材料“市”遍布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A项正确;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4.A点拨:根据材料中的“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体现在书法上,造成书体带有汉隶笔法,同时苍劲厚重,粗犷雄浑,A项正确;东汉以后,纸的改进应用,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排除B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魏碑艺术有民族交融的特点,与书法家无关,排除D项。16.(1)事件:八王之乱。(1分)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生产技术提高。(一点1分,共3分)(3)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4)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发展科技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7.(1)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一点1分,共2分)改革措施: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使用汉语;迁都洛阳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改革前:社会制度落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改革后:民族交融,文化繁荣,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北魏实力增强等。(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4)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中领导者要起到表率作用;改革要结合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学会借鉴,为我所用。(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