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幼安留别①唐庚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力请宫祠②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注】①诗人因蔡京指斥其为元祐党人,被贬官,六年后遇赦,返京复官。②请宫祠:请求辞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白发苍苍的诗人再次踏入繁华的都城,觉得自己在如鹓鸟一般上朝的官员中卓异超群。B.颔联“乍”字写出诗人读到友人之诗的兴奋,往事虽不在,但尚可从品赏友人的新诗中获得安慰。C.颈联运用“寂寂”“累累”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富于音乐美,也强化了对两种人生的比照。D.尾联“知意否”是诗人在问友人幼安“知道我的心意了吗”,再用“力”字表明自己心意之坚决。16.诗人返京复官不久,便“渐谋归老”,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原因。15.A16.①虽返京复官,但没有归属感。“白头”与“红尘”,“独立”与“鹓行”皆构成对比,体现出诗人与京城繁华与上朝队列的格格不入。②往事成空,好友寥寥,备感孤独。往事已矣,令人怅惘,无人叙旧,更添凄伤,这让诗人极易产生辞官的念头。③旷达之心态使诗人能够摆脱名利的束缚。就算孤独处世,毕竟还是胜过已入高冢的达官贵人,诗人仿佛已洞穿世间名利。【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觉得自己在如鹓鸟一般上朝的官员中卓异超群”错。“独立鹓行觉异伦”是诗人以鹤群的飞行有序,比喻上朝的队列,诗人觉得自己与他们不是同类人。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①首联写的是诗人回京复官后的感受,意为诗人六年后重回京师,繁华之景依旧,而自己却已须发皆白,一派苍老龙钟之态;他站在百官云集的上朝队列之间,内心却感到异常孤独,虽朝冠在身,却仿佛仍不属其中一员。诗人通过色彩“红尘”与“白头”、众寡“鹓行”与“独立”的强烈反差,体现出诗人与京城繁华与上朝队列的格格不入,表现出了自己虽返京复官,但没有归属感。②颔联“往事已空谁叙旧”一个“已”字表明往事成空,无人叙旧,诗人倍感孤独,这种伤感自然会让人想到远离此地。经历过遭奸臣构陷贬官飘零的生活,这种伤感让诗人极易产生辞官的念头。诗人“渐谋归老”是因往事成空,好友寥寥,备感孤独。③颈联“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可以看出诗人此时通过独处静思,情绪也由前面凄黯的氛围转向旷达和自慰。作者思索发现孤独处世,还是胜过已入高冢的达官贵人,似有从名利追逐和与日俱增之忧患中挣脱出来之感。“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他开始向往归乡后摒弃尘世喧嚣纷扰、躬耕田亩、啸傲林塘的自由生活。这是一个饱经仕途忧患且洞穿尘世名利之后的人才会作出的抉择,这也体现诗人的旷达之心。诗人“渐谋归老”是因旷达之心态使诗人能够摆脱名利的束缚。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18~19题。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①林则徐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感慨万端,写下此诗。②严关:即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理位置非常险要。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结,城墙绵亘,似乎压低了陇上层云。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凸显大漠苍茫,条件艰苦。D.尾联用“崤函之固”来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雄伟、险奇。19.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林则徐“遣戍伊犁,出嘉峪关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里。(6分)18.C【解析】C.“意在凸显大漠苍茫,条件艰苦”错误,第六句“翰海苍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苍茫衬托嘉峪关的雄奇壮美,不是写条件艰苦。19.①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或写:景色雄奇壮观。嘉峪关高与天接,阁楼凌空欲飞遥接秦树,长城城垣压低云烟.天山陡峭耸立,戈壁辽阔无边,一派形胜雄奇之景。)②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里谪戍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嵘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未答出“情感格调”等词,能准确答出两种情感亦可给分。)③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弘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浩歌李贺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①桃花千遍红,彭祖②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③,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须浪饮丁都护④,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⑤发薄不胜梳。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⑥?[注]①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②彭祖:道教神仙,以长寿著称。③屈卮:一种有把的酒盏。④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王琦注云:“唐时边州设都护府……丁都护当是丁姓而曾为都护府之官属,或是武官而加衔都护者,与长吉同会,纵饮慷慨,有不遇知邑之叹。”⑤卫娘:原指卫后,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宠爱。⑥刺促:烦恼。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不蹈袭故常,而是想象天帝派天吴移来海水,从虚处落笔,雄奇诡谲。B.五六句诗人写骑着名贵的“连钱骢”徜徉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意在彰显其地位显赫。C.诗人用“丁都护”“平原君”的典故来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抒发了愤世嫉俗的情怀。D.“漏催”句中的“咽”字生动传神,铜壶滴漏,声音幽细,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委婉传出。16.有人评价本诗“行文的回环曲折与感情的起落变化相适应,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请对此观点简要分析。15.B16.①三、四句用王母的桃树开花千百遍,而彭祖、巫咸两位人间寿命最长的人已不知死了几回两相对比,体现人生命之短促,情感低沉悲抑。②五六句“娇春杨柳含细烟”极言春景之美,春游之乐,情绪上扬。③从“神血”句到最后,借丁都护、平原君之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借卫娘之典感慨青春易逝,形成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④末两句指出二十男儿正值风华正茂,不应自沉烦恼,应振奋精神有所作为,感情转为振作。【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B.“意在彰显其地位显赫”错误。诗人骑着名贵的“连钱骢”马,饱览四周如画般的春景,内心惬意之至。此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惬意,并非彰显其地位显赫。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情感的把握能力。“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意思是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这一联用王母的桃树开花千百遍和彭祖、巫咸两位人间寿命最长的人已不知死了几回两相对比,体现人生命之短促,情感低沉悲抑。“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意思是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这一联极言春景之美,春游之乐,情绪上扬。“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意思是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这一部分“不须浪饮丁都护”“买丝绣作平原君”分别借丁都护、平原君之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卫娘发薄不胜梳”借卫娘之典感慨青春易逝,形成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意思是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所以末尾两句指出二十男儿正值风华正茂,不应自沉烦恼,应振奋精神有所作为,感情转为振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二)①杜甫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②,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注]①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杜甫在上元元年(760)修建浣花草堂的同时,修建了供观赏垂钓的水槛(水亭)。②祗:只,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江槛”点题,“夜雨”“朝晴”形成反差,“已”字微微流露出“遣心”之喜。B.颔联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写人的感受。这样就由景到人,又自然过渡到后面两联。C.颈联写自身老而多病,本已困苦,着一“祗”字,可见平生夙愿尽成虚幻,唯余病身。D.尾联极写诗人悠闲自得之情,与前两联的清润之景和干爽之感契合,改变了原有诗风。16.著名学者刘学锴先生评价此诗:“一时的陶醉与安闲并不能消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D16.①陶醉与安闲:首联“常”“已”在时间频率上形成陡转,“朝晴”写出了意外之喜;颔联分别从视觉和触觉方面传达出身心的舒适愉悦。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两联写老病衰残,看透浮名,酒送残生,诗人忠君报国的理想破灭。③诗歌表面上“遣心”,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很难让自己长久保持闲适的心境,所以看似旷达冲淡的表白中也不由自主地透露出内心的苦闷。【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古诗的能力。D.“极写诗人悠闲自得之情”错误,“深凭送此生”饱含诗人许多苦闷与痛苦;“改变了原有诗风”,文无依据,后两联仍然可以看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复杂感情的能力。陶醉与安闲:首联描绘了四川夜里多雨的天气,与天明放晴构成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颔联上句写夜雨淋洗后花叶变得湿润,树林布满了水洼,表现出生活环境的清幽,下句侧重写人的干爽之感,从视觉和触觉方面传达出身心的舒适愉悦。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合“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可知,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语气强烈,感情激荡。诗人描写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结合“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可知,慢慢地倒杯酒来喝,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紧接着。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综上所述,此诗的基调表面上是“陶醉与安闲”,实际上“沉郁顿挫”的风格是一以贯之的。诗人所“遣”之“心”是对尘世虚名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因年老体衰、无力改变现实而产生的苦闷、无奈和痛苦之情。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统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作者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以占卜为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临别时作者亲切地叮嘱友人蜀道崎岖险阻,不易通行,感情诚挚而恳切。B.颔联“起”“生”两字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特,写得气韵飞动。C.颈联写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色,前句写山上景致,后句写春江绕城的美景。D.全诗着眼于“送别”,从诗旨上讲,不宜渲染蜀道险难,但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