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发夷陵①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②。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注]①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峡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出发时所作。②指顾中:一指手,一回头,喻时间短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惊胆破,表明诗人已到了绝境之中。B.本诗的写法类似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包罗万象的气势。C.“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诗人却偏要说在“指顾中”,把延伸的空间拉近了。D.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有纵横交错的空间感,小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1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5.A16.①全诗的诗眼是“喜”,叙事写景抒情皆由此出。

②首联写过尽险滩,心胸开阔,暗含“喜”;

③颔联和颈联写景,江天一色,苍茫一派,鹘飞鱼腾,壮奇景象寄寓骀荡襟怀;

④尾联写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更难掩要有一番作为之“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表明诗人已到了绝境之中”错误。“失途穷”意为“失穷途”,指出险滩之后路途坦荡,豁然开朗了。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首联“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是回顾到达夷陵之前,船过三峡时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当闯过这些险滩到达夷陵的时候,惊魂甫定、充满喜悦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颔联写夷陵地段江面的壮阔。此时站在船头,极目远望,“山平水远”,江天一色,苍茫一派;而且回顾来路,指点眼前,峡内峡外两相对比,确有“地辟天开”之感。所以“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既是从阔远的画面上来描绘夷陵江面的景色,更刻画了初出三峡时那种豁然开朗、乍喜还惊的心情,生动传神。颈联摄取了江面上一组美丽奇特的画景。“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是说雄鹰振翮奋飞,追风逐浪,掠岸而去;大鱼腾跃出水,几乎要凌空而上。前句中,“遥”字可见江面之宽,“掠”字可见鹰飞之迅;后句中,“腾”字状鱼之活泼,“欲凌空”,更形腾跃之势。此联与上联互相映衬,由远及近,由虚而实,将夷陵江面壮而又奇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壮奇景象寄寓骀荡襟怀。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喜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船行出峡,一心胸为之开朗,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另一方面更是对故乡的渴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自慰之感,所以不由高唱“三丈黄旗舞便风”。“黄旗”此处指诗人坐船上的旗帜。“便风”是顺风。沿江而下。轻舟顺风,旌旗猎猎,是令人惬意的。诗人这次奉诏还朝廷对,或许能向皇上倾吐报国的襟怀。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更难掩要有一番作为之“喜”。由此可见,全诗的诗眼是“喜”,叙事写景抒情皆由此出。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城隅钱载城隅南去独西东,畦菜墙桑取径通。老妪古祠杯珓①火,群儿高阜纸鸢风。晚来芳草欲争绿,晴杀杏花难久红。得半好春闲里过,浊醪能醉与谁同?【注】①珓(jiào):用木片或竹片制作的成对的掷地问卜的用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春游的去向,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在东西走向的田间小道,穿行在种满蔬菜和桑树的民居之间。B.颔联运用意象叠加,将名词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描写了诗人一路上所见到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可感。C.颈联的写景富有色泽之美,芳草呈现出一派碧绿之色,红艳艳的杏花显得十分宜人,语言典雅含蓄。D.尾联暗写游罢归来,并点出作诗的时令,整首诗对仗工整平顺,饶有清韵,颇有杨万里诗歌之风格。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题思路】C项,“语言典雅清丽”分析有误,颈联语言“浅俗而生新意”,“杀”字用口语尤其生动。如《窦娥冤》“(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这里的“杀”字和诗歌中的“杀”一样,用口语,显得生动。故选C。【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6.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漫步在田间小道,见到畦菜墙桑,芳草争绿,杏花红艳,景色优美。②对乡间生活的喜爱之情。老婆婆在古庙举行春祭祈福,一派祥和;儿童放飞风筝,场面热闹。③伤春和自伤之情。诗人叹惜杏花不会长久,感慨春光易逝以及没有知音的孤独寂寞。【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思路】这首诗首联点明自己春游的去向,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没有前往繁华的都市,而是另辟蹊径,独自一人漫步在东西走向的田间小道上,穿行在种满蔬菜和桑树的民居之间,他左顾右盼,尽情地欣赏着周围的春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颔联描写路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名老婆婆正在古老的祠堂里举行春祭,祈求这一年的吉利平安。春天还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所以孩子们正在高高的土山上放着风筝,场面显得十分热闹,表达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喜爱之情,可得出②。颈联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夕阳的照耀下,芳草呈现出一派碧绿色,红艳艳的杏花显得十分宜人。只可惜春天不长久,杏花也自然不会长久,随着时间的流失芳草会变得更加碧绿,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据此分析,就有了①和③。尾联说的是大好的春光就这样在闲散中度过了一半,虽然煮酒一杯能化解空虚寂寞的心灵,然而又有谁愿意和自己共饮呢?抒发了诗人虚度春光的伤感和没有知音的孤独寂寞之情。这里也组成了情感的自伤之情,和前面一起概括,组成结论③。据此整合即可。【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似,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9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时空间两个方面记叙了离别,与杜甫《登岳阳楼》首联运用的表达方式相同。

B.颔联“各问年”是在感叹年长容衰,这让“翻疑梦”显得境真情真,突出相见不易。

C.颈联虚实结合,虚写灯火映照夜雨、竹林好像飘浮片片烟云的景色,实写自己心情。

D.尾联由今日的短暂相聚又想到明天,表面上是在劝饮离杯,实际却是总写伤别之意。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C(实写灯火映照夜雨、竹林好像飘浮片片烟云的景色,虚写自己心情)16.①久别重逢的喜悦(答“重逢却疑在梦中”也可)。多年不见,忽然重逢,疑是在梦中,写出相见的喜悦。②感叹人事的沧桑。匆匆过去许多年,不记得彼此年龄,在悲叹中相互询问,写出了人事的沧桑。③分别的不舍(遗憾)。尾联“明朝恨”“离杯”“惜”表达了作者即将分别,难再相见的感慨,写出分别的不舍。(两点即可,点名情感2分,分析说明1分)江西省上进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元稹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①悲群鸟,收田②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注】①化蛤:雀化蛤。古人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蜊。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②收田:指收割农田的作物。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风貌,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别样韵味。B.首联通过描写菊花渐黄,点明了深秋的时令,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天已经深入。C.颔联主要从视觉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寒露时节的萧瑟秋意以及大自然的壮阔气象。D.尾联描绘松柏“色苍苍”,与颔联的“风扫叶”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松柏的品质。16.本诗借自然景物及其变化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借露水随秋天渐深,随之变冷,抒发对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的感慨;②借菊花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渐变黄,抒发对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的感慨;③借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抒发对人间的离散与漂泊的感慨;④借农民对于时节变迁和天气变化的担忧,抒发对人生生计的艰辛的感慨;⑤借松柏四季常青,抒发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守的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大自然的壮阔气象”理解错误,颔联的意思是:千家万户前,秋风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随着太阳南飞。通过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的画面,增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句“寒露惊秋晚”,点出了季节的转换,秋天渐深,露水也随之变冷,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接着,“朝看菊渐黄”展现了菊花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渐变黄,这不仅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一种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则通过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的画面,增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同时也映射出人间的离散与漂泊。“化蛤悲群鸟”用来形象地表达对群鸟南飞的不舍之情,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迁徙的同情与理解。“收田畏早霜”是农业社会中农民对于时节变迁和天气变化的担忧,反映出生计的艰辛。最后,“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通过松柏四季常青来比喻诗人对坚持不懈、不随世事起伏而改变自己的生命态度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守。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诗阅读(共2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回溪道中杨公远①山束溪流窄径迂,眼前景物入诗无?田中蝌蚪古文字,柳下舂锄②新画图。巨室储茶供客贩,小旗夸酒诱人沽。行行不记几多里,回首林端日又晡。【注】①杨公远:宋末元初画家。②舂锄:指白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束”字平中见奇,不说溪流出山间,而说山峰“束”溪流,别具情趣。B.次句以问句的形式,肯定眼前的景物值得入诗,从而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C.尾联写诗人忘记所走路程,行走之间不觉日已偏西,暗示了此行的曲折辛苦。D.全诗围绕题目“回溪道中”铺展内容,从空间开始,用时间收束,首尾圆合。16.元人方回评价本诗“熟而不腐,新而不怪”,请据此赏析中间两联。(6分)【答案】15.C16.①这两联虽描写了蝌蚪、白鹭、茶行、酒肆等乡间熟见风物,却视角独特,不落熟套。②诗人将蝌蚪比喻为古文字,以拟人手法写小旗夸酒,新颖别致,清新自然。③两联所写景物“熟而不腐”,表现手法“新而不怪”,描绘了一幅充满野趣的乡村风情画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暗示了此行的曲折辛苦”错误,应该是诗人因心情愉悦而忘记了行程和时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中间两联意思是:在田间,有一群蝌蚪在游动,它们仿佛是古代文字的活化石;在柳树下,有人正在用锄头努力耕作,犹如一幅新的图画。大户人家将茶叶存放起来,供应给客商贩卖;小贩则挂着小旗,夸耀着自己的酒,吸引顾客前来购买。“熟而不腐”可从诗句的内容赏析,“新而不怪”可从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①从内容上看,在田间的蝌蚪成为古代文字的象征,唤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