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赋并了解其特点。掌握并积累本文常用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形象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明晓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2.学会始终以史为鉴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文中形象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明晓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2.学会始终以史为鉴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著名诗人杜牧,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怎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传世。2、写作背景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长生不老的灵药。作者面对如此黑暗现实,敏锐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心有所感,写就此赋。3、《阿房宫赋》阿房宫”:“天下第一宫

”、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这座宫殿为何要取名“阿房”?历史专家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见解:一说“阿房”一名是因为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据此,唐初著名儒学家颜师古解释:“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就是说阿意为近,因为阿房宫离咸阳很近所以就叫阿房宫。二说“阿房”一词来源于阿房宫的建筑风格,是根据阿房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因为,阿,在古意中有“曲处、曲隔、庭之曲”的解释。同时,唐代诗人杜牧在其诗作《阿房宫赋》中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正符合古代对“阿”的释义,也就正好体现出了阿房宫“阿”的特点。故阿房宫称“阿房”。三说“阿房”一名是因为宫殿建筑在大陵之上而命名的。根据《汉书·贾山传》:“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其言是高若于阿上为房。”即阿名为大陵,取名称作阿房,也就是说在大陵之上建筑的房屋的名字。而且,现代对阿房宫的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古阿房宫的遗址坐落在西安市郊约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2016年,在经过对阿房宫的精心发掘之后,考古专家断定,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至今这里还有宫殿的高大地基;而且,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最高处也有8米左右。据此,多数历史学家认为阿房宫名称的由来,应该是源于这些高大台基。4、赋“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出现于战国后期,形成于汉代。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赋的流变:骚赋:屈原、宋玉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骈赋:齐梁江淹《别赋》律赋:唐代《赋谱》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赋”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于战国赵人荀卿《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舒展;散布;铺陈)文,体物写志也。”三、朗读正音1、示范朗读,订正字音骊山(lí)缦回(màn)囷囷焉(qūn)不霁何虹(jì)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鼎铛(chēng)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横槛(jiàn)庾yǔ2、自由朗读3、指生朗读4、全班齐读四、翻译文本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君)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四海(天下)一(统一);蜀山兀(光秃),阿房出(出现,指建成)。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名作状,从北边)构而(表顺承)西(名作状,向西)折,直走(通达)咸阳。二川(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名作状,像人的腰部)缦(萦绕)回(曲折),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高啄;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说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走向而建),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盘盘(盘旋的样子)焉(……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水涡(名作状,像蜂房,像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长桥卧波【省略句:长桥卧(于)波】,未云何(怎么)龙(名作动,出现龙)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行空【省略句:复道行(于)空】,不霁(雨后转晴)何虹(名作动,出现彩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表转折)气候(气象,天气)不齐。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三百多里地,遮蔽天日。从骊山的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腰,萦回曲折,檐牙高挑,像鸟仰首啄物;(这些宫室)各依地势而建,均与中心区相连,如同钩连心脏,檐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它们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高低低的楼阁使人迷惑,分辨不清西和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一般和煦;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里,天气冷暖不一。妃嫔媵嫱(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辞楼下殿,辇(名作状,乘辇车。)来于(到)秦,朝歌夜弦(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为(成为)秦宫人。明星荧荧(明亮的样子),开妆镜也【判断句】。绿云扰扰,梳晓鬟(妇女的环形发髻)也【判断句】。渭流涨腻(涨起了脂膏),弃脂水也【判断句】。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判断句】。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判断句】。辘辘(车行的声音)远听,杳(遥远)不知其(代词,宫车)所之(到,往)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宠幸)焉(语气词)。有不见者【省略句:有不见(秦始皇)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动作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韩魏之经营(动作名,指金玉珍宝等物),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抢劫、掠夺)掠其人【省略句:剽掠(于)其人】,倚叠(堆叠)如山。一旦(一朝)不能有,输来其(代词,秦国)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意动,把……当作铁锅/石头/土块/石子),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从早到晚唱歌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星光闪烁,是宫人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云纷纷扰扰,是她们清晨在梳理鬟发;渭水泛起一层脂膏,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遥遥地不知道它驶向何方。宫人们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有的甚至三十六年都没有见到过皇帝。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掠来的,堆积如山。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美玉看成石头,黄金视为土块,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段一二文本探究过渡:这篇文章的开头犹如泰山压顶,突兀有力。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1、品味“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明确:这四句写了两部历史。一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兴盛史;一部阿房宫的建筑史。“毕”、“一”:兴亡鲜明的对比中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一亡一兴,关键何在?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兀”“出”——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阿房宫是建在咸阳的,咸阳最著名的山是骊山,按道理,应该是骊山的树被砍光了,呈现出一副光秃秃的模样,那作者为什么写“蜀山兀”?骊山的树不够用,不够的话就要不停的向外辐射,乃至于千里之外的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足以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而且去蜀山必然要登“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可以想见运送木料的艰难。这当中不知又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2、诗人杜牧借助史实,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阿房宫图,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通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明确:建筑地域之广:(正面)覆压三百余里。(侧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高耸入云:隔离天日。依山傍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数量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结构精巧: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形式多样:盘盘焉,囷囷焉。长桥复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过渡:这部分作者极言阿房宫的占地之广,范围之大,阁楼之多,装饰之美,结构之巧,凸显出了整个宫殿的雄伟壮观。追问:这一段主要是介绍宫殿的雄奇宏伟,为什么要写殿内的歌舞盛况呢?①从内容上: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写出人的感受——亲疏有别、冷暖不均。②从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宫殿过渡到写宫人,衔接自然。小结:作者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了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极言宫中生活荒淫、奢靡。(2)美女①来历,交代宫女身份地位的变化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众多明星——妆镜绿云——晓鬟渭流——脂水烟雾——椒兰雷霆——宫车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宫女们梳妆打扮时明艳动人的壮观场面,间接地写出了人多,可见其手法高明。③哀怨作者由写宫女的奢侈生活,到“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意在讽刺秦始皇的奢靡,同情宫女的悲惨命运。小结:这一部分既写美人,又写阿房宫。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阁楼,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可见。(3)珍宝①来历: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数量:倚叠如山③处置: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由此可以看出秦皇的辗转掠夺、暴殄天物。小结:作者写众多宫妃的由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写宫人的凄惨生活和对珍宝的态度,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腐朽,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小结:第一、二段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作者以精炼、生动的笔墨,叙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没有抽象地发议论,而议论已寓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用人民的血汗凝成、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集中地反映着人民的困难,也集中反映了统治者的荒淫腐化。过渡: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进一步完成他的主题: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秦统治者的毁灭。嗟乎!一人之(的)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自己的)家。奈何(为什么)取(夺取)之(代词,财物)尽锱铢(比喻极细微的数量),用之如泥沙?使负(承载,承担。这里是支撑的意思)栋之柱(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多于(比)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状语后置句】。钉头磷磷(有棱角的样子。形容钉头突出),多于在庾(谷仓)之粟粒【状语后置句,于在庾之粟粒多】;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状语后置句】。直栏横槛(栏杆),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状语后置句】。管弦(泛指乐器)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状语后置句】。使(让)天下之人,不敢言而(表转折)敢怒。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之心,日(名作状,每天)益(更加)骄固(骄横顽固)。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被攻占)【被动句】,楚人一炬(点燃,焚烧),可怜(可惜)焦土(名作动,化作焦土)【省略句:可怜(阿房宫)焦土】!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钱财的时候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呢?(秦始皇的聚敛,)使阿房宫里支撑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野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织布机旁的做工的女子还要多;钉头个个凸起,比谷仓里的谷粒还要多;瓦缝参差,比(人)全身的丝线还要多;直的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之声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语言还要多。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语而只敢心中含怒。独夫秦始皇的心,也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戍边的士兵呐喊起来,函谷关就被攻占,项羽燃起一把大火,可惜豪华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段三文本探究1、梳理第三段的行文思路。本段从人心和人性的角度展开老百姓与秦始皇的矛盾冲突,紧接着罗列了双方的冲突和秦始皇失去人心的表现,最后得出秦始皇这种暴虐无道的行为是“独夫”的表现。2.手法:作者用了铺叙、夸张、对比、排比的手法,写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小结:本段夹叙夹议,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了由于秦的骄奢淫逸、自私无道,最终致使农民揭竿而起,一举灭秦。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爱惜)其(自己的)人,则(那么)足以拒秦。使【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依次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省略句:谁得而族灭(秦)也】?秦人不暇(来不及)自哀(为……悲哀)【宾语前置句:秦人不暇哀自】,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那么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老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消灭它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段四文本探究1、作者认为秦亡的历史教训是什么?明确:“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写此赋的用意是什么?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奔溃的前夕。杜牧在这种形势下,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上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桓以沉溺声色丧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用意:表面——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借古实则——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讽今所以本文的主旨句应该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小结:本段作者抒发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爱民。篇末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当世及后代君主:如果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五、宏观把握,合作探究过渡:让我们再次阅读,宏观把握文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1、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于这篇赋来讲,哪部分是“铺采”?哪部分是“写志”?明确:第一段: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第二段: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第三段: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2、你从本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在今天看来,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明确:①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要勤俭。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③要有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应坚持继承中国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怀。④以史为鉴。六、写作特点《阿房宫赋》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美备受称道,请试着分析明确:本文一方面保留了骈赋和律赋的优点,同时又具有趋于散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①整散结合的句式,如“盘盘焉,囷囷焉”以下十余句,句式大体整齐,既有整句又有散句,骈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鲜明性。“盘盘焉”四句为散句,或长或短,变换灵活,三字句读来铿锵,八字句读来舒徐。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檐牙高啄”中的“牙”字,指房檐上挑,如同“牙”的形状;“用之如泥沙”,写秦国统治者挥霍财物如泥沙。作者用习见的事物设譬,收到了用常得奇的效果。如“雷霆乍惊”,写宫车经过的声音很响亮;“倚叠如山”写六国从各自百姓那里掠夺而来的东西之多。通过夸张把秦廷的骄奢淫逸、掠夺无度写了出来。如“使负栋之柱”以下几句运用排比,将对立双方一苦一乐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表现出来,作者的愤激情绪迸发而出。③全文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辞彩丰富,造语精工,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七、结束语一篇《阿房宫赋》把封建王朝的奢靡腐朽撕破给世世代代看。其实,杜牧在《阿房宫赋》里不过是揭露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逶迤三百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是穷困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正是秦皇自掘的坟墓。前车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赋》,既是挽歌,又是警策。八、文言知识小金库(一)一词多义一:①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④上下一白(副词,全,都)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动词,吝惜)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③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众)④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③使至塞上(出使)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者)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于:①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介词,表比较,比。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焉: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②句末语气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③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④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