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涟源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涟源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涟源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涟源市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九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2018年5月在益阳市城区发掘了一处古墓群,被命名为枇杷树山墓群。这一墓群为战国晚期墓葬。下列出土文物与枇杷树山墓群所属时期最为接近的一处是A.道县玉蟾岩的稻谷遗存B.龙山里耶的简牍C.长沙马王堆的帛画D.长沙走马楼的简牍

2、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那么,其最高权力机构是(

)A.立法机构B.全体大会C.公民大会D.司法机构

3、该帝国在灭亡波斯帝国之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的建立给东方带来巨大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他成为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这个帝国的建立者是A.伯里克利B.穆罕默德C.汉谟拉比D.亚历山大

4、李华同学在复习某一单元的历史知识时,整理了一组关键词:“封君封臣制、庄园中的农奴、城市经济和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据此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A.西方文明的起源B.封建时代的欧洲C.走向近代的欧洲D.法兰克王国建立

5、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享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C.城市需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D.瓦解了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6、在这个国家里,罗马的政治结构体现为皇权掌控的官僚体系,基督教信仰则表现为以各地教会为载体而建立的教权体系,古希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帝国的发展起到了塑造作用。这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

7、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规定实行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诏书还规定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废除官职世袭制。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A.日本开始推行锁国政策B.促进庄园制度逐渐形成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使武士集团逐渐形成

8、14至16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冲击,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C.手工工场的产生D.宗教神学的压迫

9、新航路开辟以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从欧洲来到美洲。美洲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非洲、亚洲和欧洲。据此判断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是(

)A.交流范围具有全球性B.交流内容具有单一性C.交流路径是丝绸之路D.交流主导是拉丁美洲

10、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十二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这表明英国(

)A.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和传统B.广大民众有尊重君主的传统C.国王不掌握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D.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传统

11、如果把“新航路开辟”、“《权利法案》”和“拿破仑帝国的兴亡”归到同一个主题中进行探究,则这个探究主题是(

)A.人类从史前走向文明B.追求人类解放的事业C.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D.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1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B.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C.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康华利投降D.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

13、1775年至1813年,兹国伯明翰有一个科学和工艺研究的学会。改良蒸汽机的瓦特是其会员之一,会员间相互合作,促进了科学的应用。该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A.工业革命的兴起B.“光荣革命”的爆发C.明治维新的开始D.“电气时代”的来临

14、如图是1801﹣1860年英国城镇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多次赢得殖民争霸战争的后果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二、综合题

15、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调节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部编班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材料三

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卷

(1)材料一中“崭新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的?

(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可知它确立的原则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的主持制定者是谁?

(3)材料三中“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拿破仑为“现代国家”所做的努力。

(4)学习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16、世界大国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重读伏尔泰》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材料三

科技革命重大发明简表国别重大发明工业革命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贝尔研制电话成功美国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德国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试飞成功——《大国崛起》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材料五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