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_第1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_第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_第3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_第4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第五课滕王阁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2.理解和积累下列文言词“故、尽、属、即、且、矣”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技能目标1.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2.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知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贡献。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主要作品:《山亭夜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采莲曲》《登城春望》《滕王阁序》《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游庙山赋》等。[知背景]王勃26岁那年秋天,即其发生意外身亡前两个多月,前往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公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并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同时都督阎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借此机会在众宾客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再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公准备纸笔,遍请宾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驳了阎公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他神情自若,欣然命笔,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滕王阁序》。[知常识]1.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送,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3.中国四大名楼中国四大名楼,即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崔颢在《黄鹤楼》中描绘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的。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豫章故郡形容词,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2)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3)俊采星驰名词,人才(4)宇文新州之懿范形容词,美好(5)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6)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2)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2)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3)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4)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动词,全、都是;形容词作名词,俊杰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无标志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的洪都府。(2)宾主尽东南之美。(无标志判断句)译文:赴宴的宾主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无标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4)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无标志判断句)译文:紫电清霜啊,那是王将军武器库里锋利的宝剑。(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宾语“何”置于“知”前)译文:我年幼知道什么。(6)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定语“雅望”置于中心词“都督阎公”后)译文: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所以说“故郡”。宋初将豫章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B.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C.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D.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南部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解析:选A“宋初”应为“唐初”。[步骤二]文意理解6.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B.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C.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人杰地灵”一语。D.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解析:选C照应前文“俊采星驰”。二、阅读课文第2、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俨骖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时维九月语气词(2)序属三秋名词,时序;动词,属于(3)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极尽(4)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如同(5)潦水尽而寒潭清名词,蓄积的雨水(6)披绣闼,俯雕甍动词,开(7)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辽阔(8)川泽纡其骇瞩动词,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9)彩彻区明名词,日光;名词,天空(10)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11)烟光凝而暮山紫连词,表并列(12)钟鸣鼎食之家助词,的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义:三个秋季。(2)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上轨道。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上出重霄名词作状语,向上(2)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3)山原旷其盈视动词作名词,视野(4)川泽纡其骇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译文: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到崇山峻岭去寻访美好的风景。(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被动句)译文:排成行阵的雁群为寒气所惊,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步骤二]文意理解6.下列对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解析:选D此句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所见并不都是实景。7.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悲秋的习惯,但却将心中的豪迈注入了眼前的秋景,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B.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构成“当句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D.本部分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解析:选A应该是“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心中的豪迈注入了眼前的秋景,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三、阅读课文第4、5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副词,刚,顿时;形容词,迅速(2)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阻止(3)穷睇眄于中天动词,看(4)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动词,有蹉跎,有坎坷;名词,乖违,不顺(6)北海虽赊形容词,远(7)穷且益坚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连词,却、可是(8)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穷尽(9)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所赖君子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势。(2)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看,望(3)屈贾谊于长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本处指贬谪(4)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译文: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2)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却不被起用。(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步骤二]文意理解6.对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处困境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解析:选D“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错。7.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由对登高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从全文看属于文章的过渡部分。B.本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形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全文最具有思想意义的警句。历来有志之士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D.本部分运用了大量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解析:选A本部分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四、阅读课文第6、7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介书生数量词,一个(2)等终军之弱冠动词,同于(3)叨陪鲤对动词,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4)恭疏短引名词,序(5)慕宗悫之长风助词,的(6)奉晨昏于万里介词,到(7)是所望于群公介词,对(8)抚凌云而自惜连词,表承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知识解读“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代词等。《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考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在新课标全国卷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往往融合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进行隐性考查。答题方法(1)代入筛选法。答题时先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替代后句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顺,则相同;反之,则不同。2015年山东卷中“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两句,判断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第二句是我们熟悉的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句中的“乃”是副词,译为“于是,就”,把这个用法和意义代入第一句中,句意讲不通,由此判断两句中的“乃”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句中的“乃”是副词,译为“才”。(2)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3)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之”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是”和“之”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有“者”“也”“乃”等。(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如“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5)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兰亭集序》中的两个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兴怀”,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eq\a\vs4\al(•)eq\a\vs4\al(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7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敢竭鄙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2)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3)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2)奉晨昏于万里。(状语后置)译文: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步骤二]文意理解4.下列各项中,属于写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之感的一项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解析:选CA项,写空有报国之志的感慨;B项,再次感叹怀才不遇、知己难逢;D项,作序的意图。5.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作者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B.本部分含蓄地叙述了作者弃官侍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喜悦的事。C.作者追昔抚今,抒发心事,表达了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的苦闷,也暗示了自己不甘心做“一介书生”的决心。D.第七段提到潘岳、陆机的目的是自比,自己的才华与他们相当,流露出作者恃才放旷的个性。解析:选D写及潘岳、陆机的目的是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境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表达的意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甲: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学生乙:“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我的观点:答案: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欲达而不可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执着不懈的追求。句式错落节奏分明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跌宕起伏,又自然流转。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既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素材主题挫折[课内·提炼]困境中的王勃他一个少年就已是才华出众的神童,还是一个集才情与壮志于一身的大文豪,更是一个开初唐近体诗格局,对盛唐乃至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代英才,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人生路途坎坷失意多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道出了他报国无门的无奈。可坎坷失意并没有使他沉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一个有志之士身处逆境而壮志弥坚的真情流露。可怜王勃英年早逝,但他的诗与歌,他的抱负与志气,是他留给子孙后辈最宝贵的遗产。[课外·延伸]1.不畏挫折的俞敏洪俞敏洪,男,1962年10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北京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他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俞敏洪1978年参加高考,第一次落榜,第二次也落榜,第三次,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家在农村的俞敏洪进入高中时,其他同学在高中已上了快两个学期,他功课明显跟不上,但高考就要来临了。1978年的高考将是全国统一进行,让人很有压力。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但他英语却只考了33分。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代课时,俞敏洪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他白天教学、打篮球,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复习。1979年的高考,俞敏洪再度进入考场。这一年,他总分过了录取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两度失利之后,他参加了专门针对外语的高考辅导班。这次的复习真正成了全职脱产学习。他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作为副班长的他带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高考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这一年,俞敏洪如愿以偿进了北大。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3.名言警句(1)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2)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3)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4)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爱迪生)(5)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6)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运用·点拨]王勃没有因为“命途多舛”而消沉,而是拿起多彩的笔描绘多彩的梦想;张楚豪也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自怨自艾,而是感恩生活,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台湾青年作家“九把刀”曾经写道:“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而是需要认真地实践。等到对的风,我们展翅翱翔;没有风,只要拥有足够强壮的翅膀,我们照样拔地飞行。”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可怕的从来都不是挫折,而是遇到挫折时偃旗息鼓,迷失方向;在匆匆的青春岁月中,可怕的从来都不是失败,而是面对失败时灰心丧气,空负韶华。可以说,奋斗,是描绘青春的底色,是走出逆境的光芒,更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有首歌唱得好:“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生命的天空才会闪烁更为动人的光彩,成功也必定就在不远处等着你。(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都督阎公之雅望 望:声望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躬:亲自C.访风景于崇阿 崇:高大的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地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走向解析:选D“区”在文中的意思是“天空”,“趋”的意思是“快步走过”。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解析:选BA项,古义:迎接;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C项,古义:第二次;今义:副词,更加。D项,古义:困厄;今义:贫穷。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常以身翼蔽沛公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选AA项为意动用法;B、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解析:选C①句“且”表示转折;②句“且”作“尚且”讲;③句“矣”表示陈述语气;④句“矣”表示疑问语气。5.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A.奉晨昏于万里 B.非无圣主C.处涸辙以犹欢 D.访风景于崇阿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状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一)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二)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三)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选自《唐摭言》·卷五)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斥:斥责B.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世间所有事物C.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解析:选AB项,“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或物,有成语“待人接物”;C项,“当”,判罪;D项,“寤”,睡醒,与“寐”相对。7.eq\a\vs4\al([对应链接高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eq\b\lc\{\rc\(\a\vs4\al\co1(勃戏为《檄英王鸡》文,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eq\b\lc\{\rc\(\a\vs4\al\co1(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eq\b\lc\{\rc\(\a\vs4\al\co1(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eq\b\lc\{\rc\(\a\vs4\al\co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解析:选DA项,“为”,动词,写。B项,“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C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因”,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解析:选B王勃写《檄英王鸡》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5分)译文:(2)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5分)译文:答案:(1)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而:表转折。意属:本意归向于、本意倾向于,可意译“本想让”。宿:预先)(2)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及:等到。以:介词,拿。让:推让、谦让)参考译文:(一)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的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增加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他才被)补职为虢州参军。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暴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免除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畴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二)父亲王福畴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重新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接受)没有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