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_第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_第2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_第3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_第4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业一、选择题1.(2022·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高三模拟)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C.绵羊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C解析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绵羊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C正确;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2.2020年6月5日,中华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下列关于某地中华穿山甲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中资源的分布不能影响穿山甲种群空间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穿山甲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连续多年跟踪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长率D.若建立自然保护区,则穿山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将呈现“J”形答案C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穿山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错误;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表现为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变化,因此连续多年跟踪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长率,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穿山甲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不是理想条件),故穿山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将呈现“S”形,D错误。3.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13年的数据变化,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前4年间,田鼠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第4年到第5年间,田鼠种群数量仍在增长C.第5年到第9年间,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值D.第10年到第11年间,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即前4年间种群呈“J”形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第4年到第5年间λ减小,但仍然大于1,则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加,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从第10年到11年间,λ<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说明田鼠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正确。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mm,计数室为16×25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D.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C解析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错误;在16中格×25小格中计算,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此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22+26+24+28)/100]×25×16×104×100=4×108个/mL,b点为环境容纳量,其种群密度为a点的2倍,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C正确;图2中a点斜率最大,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不是增长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继续增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5.下列关于“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以“J”形曲线模式增长答案C解析“J”和“S”形曲线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A错误;两条曲线的斜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B错误;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J”形曲线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C正确;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开始时类似“J”形增长,但最终还是呈“S”形增长,D错误。6.(2022·厦门一中高三模拟)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时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d时段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田鼠种群数量在b~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从图中可知O~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b时期R一直大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b点时对应的田鼠种群数量大于a点,同时c~d时段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b~d时期R值先大于1再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d时期R值一直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田鼠种群数量最小的点为d点,C错误;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D错误。7.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种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C点的增长速率最快C.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种内竞争逐渐加强答案A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在不利条件下还会下降,A项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2,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B项正确。8.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表中数据说明()郁闭度植物0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刺儿菜B.3种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相同C.随着郁闭度的增大,3种植物种群密度都下降D.温度、水等因素也能影响3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由表可知,3种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相同,B错误;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升高后下降,C错误;郁闭度主要代表的是光照强度,故表中数据不能说明温度、水等因素也能影响3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9.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答案B解析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10.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即每年都是上一年的1.5倍,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11.甲、乙、丙是三种食性相同且无捕食关系的鱼,在4个条件相同的池塘中各放入1200条鱼(甲、乙、丙各400条)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鱼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1234捕食者数量/只0248鱼存活率/%甲87584220乙7303237丙40251110200条鱼可模拟过度繁殖,它们之间存在生存斗争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三种鱼的种间竞争结果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三种鱼类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三种鱼的环境容纳量由捕食者及其数量决定答案D解析四个池塘中都放入1200条鱼,且三种鱼的数量相等,而捕食者的对照组中三种鱼的存活率都下降了,且下降的比例不同,说明放入的1200条鱼可模拟过度繁殖,它们之间存在生存斗争,A合理;由表格数据分析,三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仅受捕食者影响,还与三种鱼之间的生存斗争以及食物、空间等因素有关,D不合理。12.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B.天敌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C错误;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2·重庆八中模拟)图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__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种群密度(2)bef变大(3)抽样检测×1010偏大(4)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2)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α的角度增大。(3)由图丙及血细胞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mm×1mm×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10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14.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2)燕鹆是蝗虫的主要天敌,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当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燕鹆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其数量相对稳定在S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