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_第1页
《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_第2页
《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_第3页
《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_第4页
《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GB/T20001.5-2017》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体原则和要求4.1总体原则4.2总体要求5结构6要素的编写contents目录6.1标准名称6.2范围6.3要求6.4证实方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规范标准编写示例A.1产品规范标准编写示例A.2过程规范标准编写示例A.3服务规范标准编写示例011范围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标准的编写原则和要求,适用于各层次标准中以产品、过程、服务为标准化对象的规范标准的起草。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适用范围本标准不适用于法律法规、政策和指令性文件的编写。对于非规范类标准,如术语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等,也不适用本标准。““特定应用专门针对规范标准的编写,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且具体的指导原则和要求。强调了规范标准在促进产品、过程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022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术语标准、符号标准、分类标准等,为规范标准提供基础支撑。基础标准涉及测试、分析、评估等方面的标准,确保规范标准中的方法科学可行。方法标准针对具体产品的性能、规格等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为规范标准提供产品依据。产品标准引用文件的范围与分类010203引用文件的原则与要求适宜性原则根据规范标准的性质和内容,选择适宜的引用方式,如全文引用、部分引用或仅提及。有效性原则确保所引用的文件是现行有效的,避免引用已废止或过时的标准。必要性原则仅引用对理解或应用规范标准必不可少的文件。在正文中的引用通过标准编号、名称或条款号等方式明确指向所引用的文件或具体内容。在附录中的列出将所引用的文件按一定顺序列出,便于查阅和核对。避免重复引用对于在多个地方需要引用的同一文件,应采取统一的处理方式,避免重复列出。引用文件的处理与表述033术语和定义定义规范标准是指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提供的一套技术要求和规定。作用规范标准旨在确保相关活动的一致性和质量,促进技术交流和协作。3.1规范标准标准名称明确标准的名称,便于识别和引用。范围说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界定其边界。要求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证实方法提供验证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方法和程序,确保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可验证性。3.2必备要素指需要标准化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规范标准制定的基础和前提。标准化对象对标准化对象提出的具体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是规范标准的核心内容。技术要求用于验证技术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试验、检验、分析等。证实方法3.3术语解释044总体原则和要求4.1规范标准的起草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标准的起草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统一性原则规范标准的起草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制定程序和格式要求,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实用性原则规范标准的起草应结合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规范标准的起草应考虑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确保标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规范标准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避免歧义和误解。规范标准应涵盖标准化对象的所有关键方面和环节,确保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规范标准应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避免冲突和重复。规范标准中的要求和指标应具有可证实性,能够通过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4.2规范标准的基本要求明确性要求完整性要求协调性要求可证实性要求054.1总体原则4.1.1明确性原则标准的编写应清晰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语言,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标准的要求和内容。对于涉及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具体要求,应详细阐述,以便相关方能够明确了解并遵循。4.1.2完整性原则标准应涵盖与产品、过程或服务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确保没有遗漏。对于每项要求,都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其含义和应用方法。4.1.3合理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考虑,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要求应既不过于严格也不过于宽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标准。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应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重复的情况。在修订标准时,应确保新旧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以便读者能够顺利过渡和应用新标准。4.1.4一致性原则064.2总体要求4.2.1确立起草规范标准的总体原则规范标准的起草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遵循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标准的起草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设置科学、合理。规范标准应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原则规范标准应与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和矛盾,确保标准体系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协调性原则01020403适用性原则标准名称规范标准的名称应准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范围,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范围明确规范标准适用的领域和对象,以及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条件。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标准中引用的其他标准或文件,确保标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术语和定义对标准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避免歧义和误解。要求规定产品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等,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证实方法提供验证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方法、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等,确保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4.2.2规定规范标准的结构010402050306逻辑严谨规范标准的编写应注重逻辑性,确保各项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清晰明了,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重复的情况。准确使用术语在编写规范标准时,应准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模糊的表述方式。清晰表述要求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应清晰、明确地表述出来,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同时,应采用量化的指标来描述要求,以便于验证和实施。4.2.3编写和表述规则075结构章节的标题应简洁明了,准确反映该章节的核心内容。章节的设置应便于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提高标准的可读性和易用性。标准的章节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条理性。5.1章节设置010203条款是标准内容的基本单元,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结构进行安排。条款的内容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确保标准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条款之间应避免重复和矛盾,保持标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5.2条款安排图表和附录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辅助说明和补充条款内容。5.3图表和附录图表的绘制应符合专业规范,清晰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附录可包含与标准实施相关的参考资料、数据或示例,以供读者参考和借鉴。086要素的编写标准名称应直接、明确地表达标准的主题,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汇。准确反映标准主题标准名称应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如“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规范”表示该标准为规范性标准。符合命名规则同一领域内,标准名称应具有唯一性,避免与其他标准名称混淆。唯一性6.1标准名称6.2范围明确界定适用范围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产品、过程、服务以及相关的领域或方面。阐述不适用情况简洁明了在必要时,范围还应阐述标准不适用的情况,以避免误解和误用。范围的表述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清晰明确要求应涵盖标准的各个方面和细节,确保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全面详尽协调性要求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出现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情况。要求应清晰明确,具体可行,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述。6.3要求证实方法应具体可行,便于实施和验证,以确保标准的可执行性。具体可行证实方法应合理有效,能够准确反映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标准的改进提供依据。合理有效证实方法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实施需求。适应性6.4证实方法096.1标准名称引导要素标准名称通常以“规范”、“规程”、“规定”等引导词作为开头,表明该文件为规范性标准。主体要素补充要素标准名称的构成主体要素应准确反映标准的主题,如产品名称、过程描述或服务对象等,以便于用户识别和查找。在必要时,可在标准名称中加入补充要素,如版本号、发布年份等,以提供更多关于标准的信息。准确性标准名称应准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范围,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汇。简洁性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标准名称应尽可能简洁明了,方便用户记忆和使用。一致性同一系列或同一类别的标准名称应保持风格和格式的一致性,以提高标准的整体协调性。030201标准名称的编写要求如“XX操作规程”、“XX检测规程”等。“规程”类标准名称示例如“XX安全管理规定”、“XX质量要求规定”等。“规定”类标准名称示例如“XX产品生产规范”、“XX服务提供规范”等。“规范”类标准名称示例标准名称的示例106.2范围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规范标准的起草工作,包括产品、过程和服务等标准化对象的规范。适用于各层次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本部分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标准编写,如术语标准、符号标准、分类标准等。不适用于对已有标准的修订工作,仅适用于新标准的起草。不适用范围特别说明在使用本部分进行规范标准起草时,应同时遵循其他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部分所规定的原则和要求是通用的,具体应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16.3要求遵循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编写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术语和定义一致规范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应保持一致,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量化指标明确规范标准中的量化指标应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和监督。6.3.1规范性要求技术内容准确规范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应准确、可靠,反映行业技术水平和实际需求。6.3.2技术性要求技术指标合理规范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应合理、可行,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不会过于苛刻。考虑技术发展规范标准的编写应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未来技术发展留出空间。操作性强规范标准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企业实施和执行。实施效果可评估规范标准的实施效果应可评估,便于监督和改进。实施成本合理规范标准的实施成本应合理,不会给企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6.3.3实施性要求兼容性考虑规范标准的编写应考虑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兼容性,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国际化视野6.3.4其他要求规范标准的编写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0102126.4证实方法试验方法通过特定的试验程序和条件,检验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验证方法通过提供客观证据,证明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测量或测试,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6.4.1证实方法的类型01科学性原则证实方法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先进技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4.2证实方法的选择原则02适用性原则根据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证实方法。03可操作性原则证实方法应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判标准,便于实施和判定。明确性证实方法的描述应清晰、准确,无歧义,确保不同人员能够一致地理解和执行。完整性证实方法应涵盖所有需要验证的方面,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可重复性证实方法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人员执行相同的证实方法应得出一致的结果。6.4.3证实方法的编写要求实施步骤按照证实方法的要求,逐步进行试验、检验或验证,并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监督与审核对证实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6.4.4证实方法的实施与监督13附录A(资料性附录)规范标准编写示例标准名称示例产品规范示例1:产品规范标准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示例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02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性能参数、外观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03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各项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和步骤。04标准名称示例生产过程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示例生产过程的操作要求、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等。操作要求明确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示例2:过程规范标准示例服务规范标准名称详细描述了服务的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确保服务过程顺畅、高效。服务流程本标准规定了示例服务的流程、质量要求、服务人员的职责等。范围明确了服务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包括服务态度、响应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服务质量要求示例3:服务规范标准明确标准名称和范围,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技术要求、操作要求和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要具体、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试验方法、质量控制和服务流程等方面要详细、完整,确保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编写要点总结01020314A.1产品规范标准编写示例010203根据产品特性、用途和市场需求进行分类命名应准确、简洁,反映产品主要特征和用途避免与已有产品名称重复,确保唯一性产品分类和命名规则产品技术要求明确产品性能指标,如外观、尺寸、重量等01规定产品安全要求,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02提出产品可靠性要求,如使用寿命、维修周期等03试验方法0302规定用于验证产品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和程序01描述试验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明确试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和环境条件等检验规则010203规定产品检验的分类,如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明确各类检验的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等提出检验所需的记录、报告和证书等要求15A.2过程规范标准编写示例A.2.1过程描述描述过程的主要步骤对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各个主要步骤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的流程。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在编写过程规范标准时,应首先明确该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包括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人员等输入要素以及期望的产品、服务或结果等输出要素。VS根据过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或参数,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包括操作规范、设备要求、检验标准等,以确保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确定关键控制点A.2.2过程控制要求建立有效的过程监测机制,对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设立监测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和反馈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