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五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吉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5分)(一)走进诗词的国度,感受语言魅力,构建家国情怀。1.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①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今绵延。不仅有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写到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1)”的誓要为国奉献到底的精神;也有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自己“(2),西北望,射天狼”的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还有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3),”的政治抱负。②跨越时空,情怀共鸣。我们不仅能感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天下文士思虑忧心的高尚理想和情怀,跟他一道喊出“(4),!”;我们更能体会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用“(5),”,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抒发自己愿驰骋沙场的豪情壮志。③巨轮滚滚,情怀不息。我们应该传承李白在《行路难》中以“(6),”抒发的积极乐观精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成为建设强盛国家的新生力量!(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仁爱精神。2.“读名著,关注仁”。结合下面表格,完成相关读书任务。(6分)名著阅读中的“仁”书目人物相关情节《水浒传》宋江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救困,人称“及时雨”,在柴进府上,他不计较武松对自己的无礼,每天带武松饮酒玩乐。临别时和武松结拜为兄弟,还送了武松十两银子。《西游记》孙悟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②_________年轻的时候就是个非常聪明博学的人,而且对做官一点都不感兴趣。他所追求的是古代先贤的独立自主、高洁的情操,喜欢的是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任务一:在①处根据人物补充相关情节。(2分)

任务二:在②处根据相关情节补充人物。(1分)任务三:以上三部作品均为古典小说,在今天,我们要用什么方法阅读古典小说?请做简要推介。(3分)3.“传承有我,对联言仁”。下面一副对联为《圣人仁者》草书五言联,大约为于右任先生20世纪60年代的书法作品,用笔随意简洁,流畅自然。此联语见《论语》: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上联:圣人心下联:仁者寿山河(1)请结合上述提示,依据下联补全上联。(1分)(2)请谈谈你对这幅对联的理解。(2分)(三)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4.成语积累。(4分)这是沉淀历史智慧的精神瑰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是伟大创造精神的集中表达;“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是伟大奋斗精神的庄严宣示;“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①(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是伟大团结精神的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共鸣。结晶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历史河床之上,蕴藏在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③(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流传,比喻形骸或精神不灭。后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之中,中国精神必将在复兴征程上不断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如天行健、如地势坤。(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2分)①③(2)②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脉相承发扬光大B.一脉相通发扬光大C.一脉相承继往开来D.一脉相通继往开来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我们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①融汇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实践之中②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拓展之中

③体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选自2023年6月4日《京报网》)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四)分析生活事件,构建“居安思危”精神。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材料一:材料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一直存在。造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粮食生产过程中就存在不小的损失和浪费,一些地方播种粗放、采收不精、管理打折现象突出。粮食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知识,或是受制于设施条件,或是遭遇极端天气,粮食霉变、腐烂的情况不在少数……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必须构筑全链条食物减损体系,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把节粮减损和增产稳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才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根基。(人民网2024年3月5日)材料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点菜不“光盘”、外卖吃不完扔掉等陋习均造成了粮食“浪费”,我们应主动抵制这类问题,倡导“新食尚”,比如,半份菜、小份菜、按需就餐、适量点餐等。树立正确节约观,让“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蔚然成风,让舌尖上的“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增”。(新华社2023年5月24日)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2)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应该如何减少粮食浪费。(4分)7.九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场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第6题中的材料,写一段发言稿,不少于100字。(4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走进诸葛亮,感受榜样的精神和力量。(12分)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智者和政治家,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他在表文中追述了以往经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他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其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为诸葛亮作了一篇传记———《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中记载了诸葛亮“自表后主”的一段话:【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险躁则不能治性(3)以负陛下(4)及卒,如其所言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子弟衣食,自有余饶。10.请用“/”符号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11.以上三篇文字为我们呈现了不同角色的诸葛亮,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从臣子和父亲的角色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征。(2分)(二)英雄相惜,榜样感召。走进陆游和陆游笔下的诸葛亮。(4分)书愤①[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是今日感慨,表现人到暮年,两鬓渐白与尚未实现的报国之志。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C.“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的诗风相近。13.本诗最后一联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请简要赏析。(2分)(三)学习读书方法,构建“求知”精神。(10分)“知出知入”读书法杨杨①万事都要讲方法,读书也是如此。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②南宋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意思是说,读书要有进有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A;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B。③读书只有进得去,才能了解书中之意。朱熹曾提倡读书要“钻进书本”,与作者融为一体,“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所以,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不仅要扎扎实实,反复揣摩,还要善于联想,力求举一反三。如若读不进去,没有消化吸收,纵然万卷琳琅,皓首穷经,寒窗十年,破卷五车,亦无所用。④读书不仅要“入书”,还必须“出书”。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写过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读书代替不了实践,凡事还需要身

体力行。东汉王充也强调学用一致,他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避免“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跳出来读书,就是要批判地去读,结合着实际去读。⑤读书知出知入,体现了读书人严肃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入书”是汲取书中的经验智慧,为实践活动提供思想指导;“出书”则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认识、深化认识。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同样一本书,为何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具体原因虽然很多,但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出神入化的本事。⑥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把读书的“出入法”发挥到极致的典范。他一生读书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下功夫之深,都令常人难以企及。比如,他对《二十四史》阅读之刻苦、阅读次数之多、批注文字之长、思考之深、理解之透,古今中外少有人能及。他尤为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他一生所获得的伟大历史功绩,我们多多少少可以从他徜徉的书籍世界里找到一些伏线。⑦成事必有其道,干事须得其法。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广大青年如果不能掌握高效的读书方法,领悟读书“知出知入”的智慧,就难以提高思想水平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方法得当,才能把握书中的精髓,提高认识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长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的本领。(选自2023年9月9日《解放军报》)14.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③段采用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举例论证读书需要读得进去,然后反面论证读书若读不进去会导致一无所获。B.第④段引用陆游的诗句与王充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必须‘出书’”的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C.“知出知入”读书法要求两个方面:读书要读得进去,指要掌握书中知识;读书要跳得出来,指舍弃与己不相干的知识。D.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青少年要领悟“知出知入”的智慧,提高思想水平以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自我超越。15.在第②段画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2分)AB16.理清选文写作思路。(2分)本文首先提出“(1)”并对其解释,接着从“读书只有进得去,才能了解书中之意”“读书不仅要‘入书’,还必须‘出书’”及“(2)”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17.阅读本文后,有同学对尾段提到的“成事必有其道,干事须得其法”不太理解,请你结合

实际向其解释。(4分)(四)体味生活不易,构建“自强不息”精神。(14分)黑鲨洋张炜①老七叔新搞了一条船,请曹莽入伙打鱼去。曹莽正犹豫。②曹莽今年十九岁,脸庞很粗糙,也是黑红的颜色。他不怎么说话,这使人觉得他的所有憨劲儿全悠到两条腿的肌肉里去了。老七叔敢做大事情,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他莽撞。他搞的是海边上十几年来的第一条船,船上还有造价不菲的捕鱼好东西——袖网。③以前当然有很多船的,都是公社里的。有一次,捕鱼船在有名的黑鲨洋一带出了事,死了好几个人,其中包括有名的壮汉曹德(曹莽的父亲)。人们便不敢再去捕鱼了。④老七叔是海上的好手,有两个儿子。可他的两个儿子不行啊,很瘦弱的样子。他看中了曹莽,想要让他入伙上船。⑤人们纷纷议论,谁入伙上船,谁就要和倒霉的老七叔一块儿背负那货款买船的上万元经济重压,一块儿钻海搏浪,很可能还要一块儿去死。⑥曹莽却不这样认为。但他也并没有立刻答应入伙。曹莽一夜未眠,决定第二天去找一个人商量一下。那人和父亲曹德是最好的朋友,叫“老葛”,是一位退休的老船长。由于一辈子都在海上,中了风才回来,脾气和样子都有些特别。由于老葛说话含混不清,再加上不住地咳嗽,曹莽不知道老船长到底说了什么。但他看到老船长显然在生着气。不过他不明白老人为什么生气,也不敢问。⑦曹莽有些害怕。他脸色红涨着支吾几句,退出了老人的屋子。⑧大约就是从父亲死的那天起,他和海边上的人一样,开始疏远大海了。他疏远了海,却没有忘记海。大海像匹烈马,永难驯化!父亲死在黑鲨洋里了,可父亲不能不说是条硬汉子;老葛船长虽然中风败下阵来,但也不能不说是条硬汉。曹莽长壮了,长高了,却不信自己能超过前两条硬汉。他就是这样想的。⑨所以,他犹豫着,上不上老七叔的船。⑩眼下他感到委屈的,是弄不明白老船长的话,老船长却对他发了那么大的脾气!自己十九岁了,自己的主意呢?他回身望着海滩上一串串深深的脚印,站住了。他在心里说:我可以不超过前两条硬汉,但我怎么就不能成为第三条硬汉?⑪老七叔的船上,终于有了曹莽。⑫老七叔的两个儿子见到船上有了曹莽,比老七叔还要高兴。曹莽沉着脸不说话,单是那粗糙的、黑红色的面庞就给人以力量。⑬开始的时候,船仍旧在浅海里放流网。每次的收获都差不多。鱼不太大,也不太多。老七叔每一次拔网时都遗憾地摇头。

⑭老七叔说:“要捉大鱼,非上那个地方不可。”曹莽点点头:“明天,把袖网装到船上去吧!”……第二天,船张了帆,果真向那片黑色的海水驶去了。⑮这片神秘的海域!这片藏下了无数可怕的故事的海域!此刻它是碧蓝碧蓝的没有一点波澜。它是透明的,像溶化了的、但仍然浓稠的绿色结晶。没有破碎的浪花,船是在柔软光润、丝绒般的质料上滑动。⑯老七叔的船闯到黑鲨洋里了,村里人都面面相觑。可是很快的,他们又齐声惊叹起来。⑰崭新崭新的船,鼓胀着白帆,一次又一次向东北方驶去,他们在那儿,将走进“迷宫”里的鱼不断装进船舱里!⑱正像好多打鱼人一样,他们本来是要等更多的大鱼,可是他们等来了一场灾难。⑲这一天天还没有黑。可是西北天空变得那么紫,老七叔看了看,手都有些抖动了。他立刻跳起来,呼喊着曹莽和两个儿子去海里取袖网。偏偏剩下的一截儿网拖不上来——疾流不知何时竟将坚牢的网根移了位,网脚勒在乱礁上了!当老七叔弄明白这一切,脸上立刻渗出了一层冷汗。他慢慢地抹掉脸上的汗珠说:“割网吧……”⑳扔掉半截子袖网,心太狠了些!曹莽摇摇头。㉑黄昏即将来临了。两兄弟说:“莽弟,再不走,要挨上风了。”㉒曹莽咬着嘴唇,两眼死盯住变黑了的海水,()说:“挨上吧。”㉓老七叔暴跳起来:“你这个黑汉!割网走船!”㉔曹莽还是沉着脸。㉕老七叔使个眼色,两个儿子突然拦腰将他抱住了。曹莽愤怒地大叫一声,叉开两腿,一下子将他们摔倒在甲板上,接着翻身跳到水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从水中露出脑袋喊:“我爸爸就死在这上面,这就是那片乱礁!”他说完乌黑的头发在水中一闪,不见了。㉖老七叔的两个儿子哭起来。老七叔喊:“住嘴!”㉗后来曹莽又在水上露过两次脸,但并没有上船。他再一次潜下时,水面上有一道血水。老七叔见了,赶紧跳下水去。㉘两兄弟喊叫起来,声音里透着无比的恐惧。㉙过了一会儿,曹莽终于浮上来了。他周身带着血口子,身边的水立刻红了。老七叔也浮上来,一把将曹莽拉到船边。两兄弟和父亲把曹莽放在了甲板上。他身上的血口子深深浅浅,多得数不清,还在往外流着血。两兄弟把他血乎乎的腿分开,看到左脚被什么咬掉了一个脚趾,腿肚上,是黑乎乎的一个肉洞。㉚老七叔流下了眼泪。㉛他用嘶哑的嗓子喊道:“割网!走船!”㉜曹莽还想爬起来。可是他正要伸出手和两兄弟争刀子,昏了过去。㉝网割断了。船往回开去了。老七叔告诉两个儿子:“网真是勒到乱礁上了。曹莽身上的

血口子是礁上的蝌子皮割开的。他可能还遇见过鲨……”㉞黄昏来临了。巨涌一个紧连着一个出现了。㉟船体好像陡然落到了狭窄的巷子里,水的墙壁,柔软而可怕的墙壁,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他们的船在挣扎。他们听见了船的骨头在“咕咔”地响着。㊱老七叔指挥着儿子,艰难地将船往岸上划。船是向着河与海的交角处往上来的,刚一驶近,几个壮小伙子就冲上去,帮着把船推了上来……㊲老葛船长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了。他把手放在了曹莽血淋淋的腿上,声音极其微弱地咕哝着什么。曹莽眼角流出了两滴晶莹的泪珠。老七叔告诉了曹莽受伤的经过,老船长嘴角似乎有一丝微笑,对曹莽点点头,又点点头。老七叔转脸对曹莽说:㊳“老船长眼里……你是一条硬汉了……”㊴曹莽抹去了泪水。他转过脸去,久久地向黑鲨洋望去⋯⋯他看着岸上的船,崭新崭新的一条船。不过它会在某一天被浪打得粉碎。不过——曹莽想——还会有第二条、第三条……船!(节选自张炜《黑鲨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版,有删改)九年级(1)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黑鲨洋》,请帮忙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