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016-2022 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1页
JJF 2016-2022 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2页
JJF 2016-2022 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3页
JJF 2016-2022 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4页
JJF 2016-2022 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规范刘文芳(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白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郝松(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陆进宇(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邵峰(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盼(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I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计量单位 4概述 5计量特性 5.1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 5.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 5.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 5.4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 5.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 5.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 6校准条件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校准项目 7.2校准方法 8校准结果表达 9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附录C主要项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Ⅱ本规范参考GB/T17626.18—2016《电磁兼容1本规范适用于符合GB/T17626.18—2016及IEC61000-4-18:2019中要求的阻尼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Testingandmeasurement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41000Ω衰减器1000Ωopencircuitimpedance3.50.1Ω衰减器0.1Qshortcircuitimpedance输入阻抗为0.1Ω,输出阻抗为50Ω且具有一定衰减比的双端口器件。波发生器包含慢速阻尼振荡波(振荡频率在100kHz和1MHz之间)信号发生器和快速阻尼振荡波(振荡频率在1MHz以上)信号发生器。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用来模2骚扰。耦合去耦网络可分为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和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每个耦合去耦网络由耦合网络和去耦网络两部分构成。阻尼振荡波模拟器特性主要包括开路电压波形图1阻尼振荡波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波形示意图图2阻尼振荡波重复率波形示意图注:重复率为相邻两个振荡波形的间隔时间的倒数图3阻尼振荡波猝发周期波形示意图3标称值:100kHz时40次/s,1MHz时400次/s;Up.s值应大于Upk₁值的50%,且UPk10值应小于Upc₁值的50%。率、电压衰减满足表1和表2要求。表1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线一地)计量特性开路电压峰值Upki最大允许误差士10%短路电流峰值Ipki最大允许误差士20%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最大允许误差士20%100kHz和1MHz最大允许误差大于50%Upk1第十峰值电压Upxio小于50%Upk4表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线一线)计量特性开路电压峰值Upk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士20%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最大允许误差100kHz和1MHz最大允许误差士10%第五峰值电压Ups大于50%Upk1小于50%Upi不大于开路电压峰值最大设定值的15%和额定电压峰值的2表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线—地)计量特性开路电压峰值Upkl最大允许误差短路电流峰值Ipki最大允许误差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最大允许误差100kHz和1MHz最大允许误差大于50%Upk1第十峰值电压Upk10小于50%UpkI5最大允许误差短路电流峰值Ipk1最大允许误差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最大允许误差100kHz和1MHz最大允许误差大于50%Upk1小于50%Up1标称值:5000次/s;电流范围:(5~80)A;6Ip.;值应大于Ipa值的25%,且Ipk₁o值应小于Ipk₁值的25%。性满足表5、表6要求。表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线一地)计量特性最大允许误差士20%第五峰值电流Ips大于25%Ipki小于25%Ipki表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线—地)计量特性最大允许误差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小于330ns小于100ns小于33ns电压峰值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士20%7衰减比不小于100:1,最大允许误差:±2%;6.2.2.21000Ω衰减器衰减比不小于200:1,不确定度:≤2.5%(k=2);6.2.2.30.10衰减器衰减比不小于20:1,不确定度:≤2.5%(k=2);6.2.2.450Ω衰减器分压比不小于200:1,不确定度:≤2.5%(k=2);86.2.2.5传感器板7.1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8。校准项目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2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衰减猝发持续时间3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衰减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4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衰减9表8(续)校准项目5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猝发持续时间猝发周期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短路电流衰减6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短路电流衰减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注:校准开路电压峰值、上升时间、振荡频率、衰减和短路电流峰值、上升时间、振荡频率、衰减时,第一个半周期极性为正、负两种情况都应进行测7.2.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被校阻尼振荡波模拟器的开关、旋钮、按键应能够正常工作,不应有影响电气性能的机械损伤;被校阻尼振荡波模拟器应设有接地端子,并标明接地符号,接地线应完好7.2.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设备连接如图4所示。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热。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高压端口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开路电压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2中。差分电压探头差分电压探头中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开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前10个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图5慢速阻尼振荡波生器短路电流校准连接示意图图6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校准连接示意图整显示于屏幕中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分别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第二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前10个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第一、第五和第十峰值。改变电源线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电源线耦合输出每一种耦合线路的第一、第五和第十电压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12中。设备连接如图7所示。耦合去耦网络电源输入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去耦网络共模电源输入端口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电源线耦能输出的最大电压值,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残余阻尼振荡电压值。改变电源线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电源线耦合输出每一种共模耦合线路的残余阻尼振荡电压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13中。7.2.3.6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设备连接如图8所示。耦合去耦网络电源输入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耦合输出端口其中一条未施加阻尼振荡波的线路及地线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电源线耦合输出模式,电压为其能输出的最大电压值,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未施加阻尼振荡波线路的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改变测量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电源线耦合输出每一种耦合线路的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建议按试验等级7.2.3.7短路电流峰值设备连接如图9所示。耦合去耦网络电源输入端口开路,将耦合输出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短接,短路线(电阻应小于0.1Ω)穿过电流变换器的感应端。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电源线耦合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短路电流峰值。改变电源线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电源线耦合输出每一种耦合线路的短路电流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15中。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7.2.4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耦合去耦网络辅助设备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的耦合输出端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高压端口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开路电压峰值。改变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每一种耦合线路的开路电压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16中。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耦合去耦网络辅助设备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的耦合输出端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高压端口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第一峰的上升沿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改变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每一种耦合线路的开路电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耦合去耦网络辅助设备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的耦合输出端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高压端口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第二峰、第三峰和第四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测量阻尼振荡波波形初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倒数得到开路电压振荡频率,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开路电压振荡频率。改变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每一种耦合线路的开路电压振荡频率,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18中。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耦合去耦网络辅助设备端口开路,差分电压探头与施加慢速阻尼振荡波线路的耦合输出端相连。设置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高压端口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1MQ,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前10个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第五和第十峰值。改变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测量每一种耦合线路的第一、第五和第十电压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100kHz和1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短路电流峰值。改变耦合输出线路,重复上述过程,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间隔,求倒数得到开路电压振荡频率。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30MHz时测图11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校准连接示意图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隔,求倒数得到短路电流振荡频率。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结果记录在附录A.30中。央。以第一峰值10%~90%的间隔时间作为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设备连接如图12所示。耦合去耦网络电源输入端口开路,耦合去耦网络与0.1Ω能短,不超过0.1m。设置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电源线耦合输出模式,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50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前10个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30MHz时测量不同设定电压下的第一、第五和第十短路电流峰值。重复上述过程,测量电源线耦合输出每一种耦合线路的第一、第五和第十峰值,建议按试验等级选择校准点,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37.2.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7.2.7.1开路电压峰值设备连接如图13所示。将传感器板置于容性耦合夹中,带有连接器的一端边缘与下面耦合板边缘对齐,且传感器板连接器端与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注入端分别置于性耦合夹的两侧。传感器板与50Ω衰减器间通过连接适配器相连,且连接适配器接地端应与接地参考平板良好接地。传感器板与50Ω衰减器间的距离不超过0.1m。设置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同轴输出模式,按要求设定电压值(一般为2kV)。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50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30MHz时测量开路电压峰值,记录在附录500衰减器设备连接如图13所示。将传感器板置于容性耦合夹中,带有连接器的一端边缘与下面耦合板边缘对齐,且传感器板连接器端与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注入端分别置于容性耦合夹的两侧。传感器板与50Ω衰减器间通过连接适配器相连,且连接适配器接地端应与接地参考平板良好接地。传感器板与50Ω衰减器间的距离不超过0.1m。设置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为同轴输出模式,按要求设定电压值(一般为2kV)。数字示波器输入阻抗设置为50Ω,调节数字示波器使脉冲波形的第一峰、第二峰、第三峰和第四峰完整显示于屏幕中央,测量阻尼振荡波波形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倒数得到开路电压振荡频率。分别在振荡频率设置为3MHz、10MHz和30MHz时测量开路电压振荡频率,记录在附录A.37中。阻尼振荡波模拟器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1)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推荐为1年。附录AA.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A.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电压测量值/V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不确定度A.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标称值/ns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k=2)A.4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ms实测值/kHz不确定度(k=2)A.5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重复率电压设定值/kV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ms次/s不确定度(k=2)A.6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电压衰减电压设定值电压实测值电压实测值电压实测值不确定度A.7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持续时间电压设定值/kV猝发持续时间/s不确定度(k=2)A.8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电流峰值电压测量电流变换器不确定度A.9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电压测量值V头衰减比不确定度A.10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上升时间标称值/ns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A.11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初始峰值后第一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μs实测值/kHz不确定度A.1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电压衰减电压设定值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A.1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残余阻尼振荡电压电压设定值电压测量值V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残余阻尼振荡电压实测值V不确定度A.14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电压设电压测量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非期望阻尼不确定度A.15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值/kV电流峰值电压测量电流变换值实测值/A不确定度A.16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kV电压测量头衰减比值实测值/kV不确定度A.17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持续时间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A.18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实测值/kHz不确定度A.19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电压衰减电压设定值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A.20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值/kV电流峰值电压测量/V电流变换器不确定度A.21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电压测量值/V衰减比不确定度A.22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标称值/ns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5A.23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初始峰值后第一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μs测值/MHz不确定度A.24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重复率电压设定值/kV形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μs次/s不确定度A.2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衰减电压设定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不确定度A.2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持续时间电压设定值/kV猝发持续时间/ms不确定度(k=2)A.2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周期电压设定值/kV猝发周期/ms不确定度(k=2)A.28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电流峰值电压测量值/V短路电流峰不确定度A.29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ns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k=2)A.30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实测值/MHz不确定度A.31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衰减电压设定值电流实测值A电流实测值A电流实测值A不确定度A.32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振荡电压设电流峰值数字示波器电压测衰减比短路电流峰值实测不确定度A.33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ns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A.34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μs实测值/MHz不确定度A.3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衰减振荡电压设定路电流实测路电流实测路电流实测不确定度A.3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开路电压峰值振荡电压设定电压测量值/V衰减比不确定度A.3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初始峰值后第一和第三个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测量值/μs实测值/MHz不确定度附录BB.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B.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kV不确定度(k=2)B.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标称值/ns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B.4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振荡频率实测值/kHz不确定度(k=2)B.5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重复率电压设定值/kV次/s不确定度(k=2)B.6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衰减电压设定值/kV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B.7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持续时间电压设定值/kV猝发持续时间/s不确定度(k=2)B.8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值/kV电流峰值不确定度B.9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kV不确定度(k=2)B.10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标称值/ns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B.11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测值/kHz不确定度B.1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衰减电压设定值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续电压设定值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B.13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残余阻尼振荡电压电压设定值/kV残余阻尼振荡电压实测值/V不确定度B.14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电压设定值/kV非期望阻尼振荡电压实测值/V不确定度B.15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电压电流峰值不确定度续电压电流峰值不确定度B.16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kV不确定度(k=2)B.17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持续时间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B.18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测值/kHz不确定度B.19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衰减电压设定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B.20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非屏蔽不对称互联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电流峰值不确定度B.21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电压设定值/kV不确定度(k=2)B.22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标称值/ns开路电压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5B.23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振荡频率实测值/MHz不确定度(k=2)B.24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重复率电压设定值/kV次/s不确定度(k=2)B.2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衰减电压设定第一峰值电第五峰值电第十峰值电不确定度B.2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持续时间电压设定值/kV猝发持续时间/ms不确定度(k=2)B.2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猝发周期电压设定值/kV猝发周期/ms不确定度(k=2)B.28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值/kV电流峰值不确定度B.29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续电压设定值/kV上升时间/ns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实测值ns不确定度B.30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振荡频率实测值/MHz不确定度(k=2)B.31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短路电流衰减电压设定值电流实测值A电流实测值AA不确定度B.32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峰值电压设定值电流峰值不确定度B.33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上升时间电压设定值上升时间短路电流上升时间实测值不确定度B.34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实测值/MHz不确定度B.35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短路电流衰减振荡电压设定短路电流短路电流短路电流不确定度B.36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开路电压峰值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电压峰值标称值/kV不确定度(k=2)B.37快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接容性耦合夹开路电压振荡频率电压设定值/kV振荡频率实测值/MHz不确定度(k=2)JJF2016—2022主要项目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校准不确定度评定C.1.1测量方法使用数字示波器直接测量被校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峰值。以使用数字示波器校准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2kV开路电压峰值为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C.1.2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有以下4项:(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₁;(2)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₂;(3)数字示波器电压测量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₃;(4)数字示波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₄。C.1.3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C.1.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₁重复测量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的开路电压峰值为2kV(100kHz)的10次数据次数123456789经计算,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₁=0.30%。C.1.3.2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₂差分电压探头的衰减比最大允许误差±2%,按均匀分布,则包含因子k=√3,计算可得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₂=1.16%。C.1.3.3数字示波器电压测量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₃数字示波器电压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2%,按均匀分布,则包含因子k=√3,计算可得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₃=1.16%。C.1.3.4数字示波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₄设读取脉冲幅度0%和100%时因读数分辨力引入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ε₁和E2,则最大相对误差相等,即E₁=E₂=e,根据仪器指标ε=±0.5%,按均匀分布,则每次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2次测量相对独立,则因数字示波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JJF2016—2022u₄=√ufarel(y)+u²brel(y)=0C.1.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开路电压峰值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C.1。不确定度来源分布类型差分电压探头衰减比不准数字示波器读数分辨力以上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e(y)=√u²+u²+u²+ui=C.1.5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C.2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校准不确定度评定C.2.1测量方法使用数字示波器直接测量被校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以使用数字示波器校准慢速阻尼振荡波发生器开路电压75ns上升时间为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C.2.2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有以下3项:(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2)测量装置带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3)数字示波器时间间隔测量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₃。C.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