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习题练习_第1页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习题练习_第2页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习题练习_第3页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习题练习_第4页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及习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顺寻的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核

舟记》:头一舱一尾一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

板》:唐一宋一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一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分析:主

——次、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一般一一个

别、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XXX的说明顺序,对XXXX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

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

“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注意:

①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②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

西南北中等。

③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

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三)说明的方法

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

数字、作比较、

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实。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

2

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

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XX比作XX,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

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

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一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

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注意:

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

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可用公式“作用=方法本

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几种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

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

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资料,引证

事物特征。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

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

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

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4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

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

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

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

三种题型一•般答”能(不能);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若去掉(删

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则……;

所以,该词……”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

用)

5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

(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

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

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

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

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作用)。

(七)说明文结构分析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

6

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常见的形式有:“总一一分”、“总一一分一一总”、“分一一总”。

注意:

理解文章时,内容上要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段(句)间意

义上的联系,结构上要注意过渡性词语。

八、考点及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

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

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

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

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

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

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7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

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

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

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其中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一A、引用具体的事例;

(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

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

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

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答题格式。

8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

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

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

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

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9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

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

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

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

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

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

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

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

的作用基本同上。)

三、强化训练

千万别小瞧了猫

①和别的生物不一样,猫看起来不像大白鲨那样凶残致命,也不

像大褐熊那样强壮有力,更不像食肉恐龙那样饥饿贪吃。可是,千

10

万别小瞧了“猫”这个群体,它们可是长着一双无辜大眼的超级杀

手。

②据统计,美国有8400万只家猫、3000万只野猫,被这些猫杀

死的鸟类数量高达14

亿,甚至有可能达到37亿。除了鸟类,每年被猫捕杀的还有至少69

亿只哺乳动物,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达到207亿。噩鼠、家兔、欧

黄鼠、灰鼠均未能逃脱厄运。猫捕杀的对象一般是活动的、比自己

身形小的生物,就连毒蛇、蝎子也不惧怕。

③英国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在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担忧一一自

1965年开始,在英国,猫的数量已经翻了两番,而与此同时,白头

翁和麻雀的数量正逐渐减少。在英国的居民区,每平方公里就有上千

只猫。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一一即便是在被誉为动物天堂的非洲塞伦

盖蒂生物保护区,也没有任何一种野兽能够达到如此密度。这些野兽

捕捉猎物是为了生存,而猫却不一样,它们捕杀只是出于一种天性,

它们吃着主人们提供的猫粮,猎物只是它们打发时间的玩具。

④研究人员还指出,猫的威胁远比表面上看上去严重得多。除了

捕杀猎物,光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英国南约克郡谢

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安德鲁•贝克曼等人发现,在一处多猫的地区,

充斥着一股“生物恐慌”。鸟类长时间处于生存压力之下,雄鸟和雌

鸟的注意力不在小鸟的身上,而是时时关注着猫的一举一动,完全无

法集中精力抚育下一代。在极端的时候,当地鸟类的总数下降了5%。

⑤其实,在很早以前,猫就被列入世界最危险和最具侵略性的100

11

个物种。它们的祖先来自中东地区,作为捕鼠能手深得主人们的喜爱。

在人类的保护下,猫已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尤其是在海岛上,猫和老

鼠一样,都成为了威胁生物链的元凶。无论是瓜达卢佩的卡拉卡拉鹰

还是夏威夷秧鸡,都不是猫的对手。据统计,猫已成为导致22种海

岛动物灭绝的元凶之一。

⑥面对猫带来的严峻问题,新西兰的经济学家兼慈善家贾雷

特•摩根给出的解决方法十分简单:“如果您有猫,请一定将它关

在屋子里。如果它去世了,请不要再继续养猫!”

(选自《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有删改,作者:马克•伊

佛斯,译者:郑莉)

(1)(2分)通读全文,请你概括猫对其他生物有哪些威胁。

(2)(4分)第⑤段加粗词语“据统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3)(3分)第④段划线句子除了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

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2

(1)答案:直接杀死其他动物;对其他动物产生心理威胁,影响它

们的生存。(2分)

解析:文章②③段对猫杀死其他动物作了说明;④⑤段说明猫如

何对其他动物产生心

理威胁,以致影响它们的生存。

(2)答案:不能删除(1分)。这个插说成分在此表明数据来源和

准确性(1分),说明猫造成的海岛动物灭绝程度(1分),体现了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1分)。

解析:本题属于说明文中词语能否删去题,本质考查说明语言。

词类词语的出现使得

说明语言更加严谨准确,本质是为说明服务,使得说明更加科学

可信。

(3)答案:举例子(1分),举出鸟类的例子(1分),具体确切

地说明了猫造成的生物恐慌

导致的危害(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划线部分以英国南约克郡谢菲尔德大

学对猫对鸟的生存的

13

影响的研究为例,使得说明具体真切。

(一)眼球追踪

①也许你已经看到身边的科技迷有了神奇的“特异功能”:动动

眼珠,屏幕就会翻页;眨一下眼,手机就能拍照;开车时犯困眼皮杳拉,

马上就会响起语音提示……这可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被改造了,而是

因为他们使用的设备搭载了一项名为“眼球追踪”的技术。

②眼球追踪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

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

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

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

③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在精

度方面,红外线投射方式有比较大的优势,大概能在30英寸的屏幕

上精确到1厘米以内,辅以眨眼识别、注视识别等技术,已经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替代鼠标、触摸板,进行一些有限的操作。止匕外,其他图

像采集设备,如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

眼球跟踪,但是在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上各有差异。

④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追踪技术最热门的载体是手机。比如,三

星上一代旗舰机GalaxyS3就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眼睛状态来控制锁屏

时间,只要检测到用户正盯着手机屏幕,即使用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

14

屏幕也不会关闭。而GalaxyS4的发布,则将这一功能进一步延伸:

可通过眼球来控制页面上下滚动。

⑤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旧的设备也能实现眼球追踪呢?一家瑞典公

司Tobii今年计划推出一款产品,让旧电脑也能接入这项新技术。这

款设备名叫Rex,是一个电脑外设设备,只要把它放置在屏幕顶部,

再通过USB接口接入,用户就能利用视线来控制电脑完成部分操作,

比如操控IE页面滚动、使用Windows8地图应用等。

⑥除了电脑和手机,汽车也很有可能是你最早接触到眼球追踪技

术的地方。通用和丰田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投入。它能实时模

拟驾驶员的视野,提醒驾驶员视线盲区可能存在的危险;当驾驶员眼

皮下垂(犯困)或眨眼次数减少(走神)等,它还会发出声音提醒。澳大

利亚一家名叫SeeingMachines的公司,最近也开发了类似产品,只

要司机闭眼超过1.6秒,警钟就会响起,座位还会震动。

⑦眼球追踪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比如,让机器对人

类眼睛动作的真实意图进行有效识别,以判断它是无意识运动还是有

意识变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这项技术在短期内难以成为人

类和机器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它对于鼠标、键盘以及触摸等比较成

熟的人机交互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心理

研究乃至刑事侦查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眼球追踪技术,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

15

说明的?(4分)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画线句子加点词语“可能”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特点的?(2分)

(二)人造的树叶会发电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奇怪的树叶了:它没有粗细不等的叶脉,取

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元件;它也没有心形、扇形或是菱形这样的形状,

而是像一张单薄的扑克牌;甚至于,它连普通树叶常见的颜色都没有,

看上去就像一块亮晶晶的遮光板。但它却能像树叶那样进行光合作用。

一片人造叶子被放入3.7升水中,在阳光下迅速地产生了相当于一个

发展中国家的家庭一天的能源需求。

16

事实上,人造叶子是一个技术概念,并不专指某一片叶子。这种

技术主要是模拟真实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用人工材料制成小巧轻薄

的片状,浸泡在水中,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水被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这些气体储存起来可用于发电。所谓的“叶子”,只是一块高级的太

阳能电池。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利用“不需要付费”的太阳能源,然而

捕获并使用太阳能却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这让很多在太阳能上动脑

筋的人望而却步。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造价并不昂贵,它的大部分开

销都在于布线,而人造叶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传统太阳能电池板一样,人工叶子的基础材料依然是硅,只不

过运用的是三结非晶硅。虽然在转换效率上不如传统的晶体硅,但这

种非晶硅价格低廉、耗能少,更利于推广。同时、叠层的设计将非晶

硅分子用磷酸盐加以固定,使它们就像是捆在一架车上的几匹马,不

但保证了分解水时所需要的能量,还使其更加具有稳定性。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穿”在硅外面的催化剂。催化剂使硅板不再

像普通太阳能电池那样依靠电线工作,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在

过去,催化剂大多采用的是锌基。目前,采用钻等作为催化剂,相比

于需要不断修复和代谢的镒基,钻等有强大的“自组装”能力,它能

让自己分分合合,不需要再加入额外的材料。这弥补了20多年前第

一片“人造叶子”的先天不足。据说,这样的一片“人造叶子”的光

合效率大约是自然树叶的10倍。用钻、银等元素作为催化剂,不但

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还因为廉价而有了投入商业用途的可能。

17

如今,这个梦想似乎近在咫尺,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目前,

人造叶子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

没有阳光时使用。(有删改)

11.下列关于“人造树叶”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造价并不昂贵,而且省去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布线的费用,便

于商业推广。

B.价格低廉,耗能少,稳定性较强。

C.和普通太阳能电池相比,它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了。

D.容易捕捉氧气和氢气并储存它们,以备在没有阳光时使用。

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三)人与哪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

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

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18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

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

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

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

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

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

名字一一“南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

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

199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

后,也会感染病毒。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

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

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

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

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

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

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

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

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

19

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

应。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

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

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吼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

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

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

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

泛地传播开来。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

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10.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因果顺序C.逻辑顺序D.空间顺序

20

11.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

加了约50%,这种装置将大有市场。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

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

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

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12.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

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

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

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

发性化学物一一壬醛。

21

(四)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

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

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

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

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

一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一,

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

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

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

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

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儆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

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

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

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

22

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

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

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

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

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

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

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

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

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

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

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

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

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

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

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

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

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

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

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

23

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

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

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

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

的作用。(4分)

3.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

(五)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

儿在水里游动时一,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

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

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

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

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一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

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一一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

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

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

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

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

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

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

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

25

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

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

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

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

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

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

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

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

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

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

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

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

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

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

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

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

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5.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这一发现对科

26

学研究有何意义?(4分)

6.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

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4分)

8.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

有哪些启示?(3分)

27

(六)黑森林的猫

安轶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

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

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

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

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

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

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

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

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

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

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

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

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

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

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

28

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

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

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

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

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

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

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

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

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

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

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9、从全文内容看,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⑶段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29

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抠门:

12、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

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文中提到的浪

费资源的例子除外),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

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9分)

(1)浪费资源现象:

(2)节约资源好办法

(3)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

(七)莺

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

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

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

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

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

30

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披上了新

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

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

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

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

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

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

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

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

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园里,

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

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

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

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

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

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

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

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

31

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一一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

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

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

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

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

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

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

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

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了这些大自

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3.细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本文说明对象是莺,为什么还要写冬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鸟类的回归带来初春的第一个信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莺最突出的特点是,除此之

外,它还有

等特点。

32

15.领会“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这一结语在文中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所喜爱的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A)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我国地域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范围比较小,不同地

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

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

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

他活动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

33

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的人平均身高在

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

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

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

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

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

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

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

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

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了相反。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

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

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

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

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

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使人容易发胖,而

发胖又能更好的适应严寒的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

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

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

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

34

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

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

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

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

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

达2/5以上,而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

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同时愈往南方,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

翻的趋势。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厚而向前凸的嘴唇,

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

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多风沙天气,

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

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有很

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

太阳高角度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

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会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体肤

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角度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

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

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的、肤色一般都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

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

西部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

35

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

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

面也是逐渐过渡。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

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

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

17、通读全文后填空。(4分)

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从全文看,“形体”

是从和方面说明;“容貌”从方面说

明;“肤色”是从方面说明。

18、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4分)

(1)“地理环境”是指

(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

36

19、阅读第②③段,引用文中语句填空。(6分)

地理环境与南北人体比较表:

南北人体特征产生差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材方面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型方面主要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第④段,分析本段的写法。(7分)

(1)本段除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

和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本段采用“总分”结构,请加以简要说明。

21、从肤色深浅来看,为什么南北方差异和东西部的差异都与太阳的

辐射有关?(要求:简答,点到为止)(4分)

37

22、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5分)

(九)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

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

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

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

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

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

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

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

38

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

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

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

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

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

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

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

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

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

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

据说,这是由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

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

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

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

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

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

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

的。

⑥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

39

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

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

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23.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

这句中“有人说”三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3分)

24.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25.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

多年了”。请说明理由。(2分)

26.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

的理解。(3分)

40

(十)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

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

东方站里,观测到了一88.3C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

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一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

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

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一94.5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

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

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

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

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

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

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

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

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

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41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

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

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选自位梦华《气候的威力》)

27、从选段看,南极气候的特点是o(2

分)

28、选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2分)

29、选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一)

①飘色,这种造型艺术在雷州半岛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不多

见。据《梅箓志》记载,吴川的飘色起源于清代。相传沙岗居民陈亚

海到番禺沙湾经商,看到沙湾的飘色,造型优美,很有韵味,受到启

发,回来亲手制作,经过多次琢磨、探索、实践,最后获得成功。他

把此技艺传给儿子陈寿全。陈寿全一番磨练,青出于蓝胜于蓝,并招

徒授艺,飘色这种艺术因此得以在吴川境内传播。

②对“飘色”一词的来由,有各种解释。有的说,飘色的得名,

是由于最初设计、制作出来的哪吒出世》中的小哪吒在莲花上迎风飞

飘,故称“飘色”;有的说,飘色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即“转色一一板色一一妖色一一飘色”,飘色,是指屏上的人物。这

42

些说法都见仁见智。概括起来,就是在色板(或色台)上装扮成各种固

定姿态的人物,因其有凌空、飞飘之感,而又流动游展,故有“飘色'

之谓。

③飘色的制作巧妙,技巧独特而高超。一般每台飘色有两层以上,

立在台面上的人或物,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