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高效整合6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导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用发展的观点记牢历史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整合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进步性1.内容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复原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全部,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全部,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2.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提出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整合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斗争到甲午中日斗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2.其次阶段:从甲午中日斗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2)指导思想:由自由、同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扬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同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3)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化“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确定否定或确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4.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扩大影响。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学问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5.社会生活: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整合三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列强侵华加剧,中国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提出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更,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相识启迪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的理性化和社会生活的文明化,但由于中国特别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及资产阶级自身的懦弱性和妥协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用思辨的观点活用历史一、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定时空抓关键,解除干扰项巧解选择题第一步:定时空抓关键(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务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学问范围,精确解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2)抓关键新形势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境,在诸多信息中,明确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其次步:解除干扰项(1)题干参照法以题干传递的信息为参照,解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假如题干信息包含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解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2)选项参照法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供应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推断的一种解题方法。详细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洁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冲突、重复等。[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建条件[答案]D[技法点拨]第一步:定时空,20世纪初,武汉三镇的重要地理位置。抓关键: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工商业旺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其次步:题干参照法、选项参照法,解除干扰项。题干“其盛不亚于上海”并没有超过的意思,解除A项;“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指的是长江沿岸,并不是全国,不能得出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的结论,解除B项;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解除C项。[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对辛亥革命的相识,中共中心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见中指出:“辛亥革命斗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相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变更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定时空:辛亥革命。抓关键:辛亥革命对内是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对外是反帝的自强运动,解除干扰项,推断正确选项。,2.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需“有备无患,抓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扬“均贫富”的政治志向C.为联合苏俄供应政策依据D.主见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隐性时空: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抓关键: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运用题干参照法,推断正确选项。,3.博览会是视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化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学问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自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化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化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起先觉醒D.现代科学学问普及[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定时空: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对比。抓关键: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文艺品类、革命纪念品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变迁。4.民国初期,新的教化流派如平民教化、“工读”教化等纷纷出现,各种教化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化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化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化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化的兴起[尝试解答]________[点拨]定时空:民国初,各种教化团体相继成立。抓关键: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忱空前高涨,推动了新的教化流派和团体的建立,推断正确选项。二、非选择题高分导练eq\a\vs4\al\co1([开放探究型])[解题技法]——以观点、论证、论从史出解答供应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1.试题设计供应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供应观点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看法,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在敏捷驾驭主干学问的基础上,留意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将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实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2.设问形式(1)阅读材料,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2)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3)“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观点”等,即按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3.答题模板[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行走的少年人物简介詹天佑(1861~1919)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高校,主修铁路工程,成果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立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邹容(1885~1905)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起先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主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同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周恩来(1898~1976)1898年诞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与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其间主动在中国留学生中宣扬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相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楚。)[命题立意]本题供应了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观点,要求谈谈对梁启超相识的理解,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试题以学生都很熟识的《少年中国说》为切入点,列出詹天佑、邹容、周恩来这三位学生熟识的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谈谈对梁启超相识的理解。这道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家国情怀,凸显了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无论是“少年强则国强”等思想相识,还是周恩来等少年立志报国、留学归国后以自己的聪慧才智报效国家的行动,都引导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切国家命运,将历史学习所得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旺盛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技法点拨]首先,解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1)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相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峻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2)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中国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贡献的角度论述。(3)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最终,留意逻辑清楚,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斗争,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同时清政府统治腐朽,昏聩无能。在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变法、实业救国等思潮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梁启超通过《少年中国说》一文,猛烈抨击清廷的腐败和无能,极力歌颂少年精神,指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强调少年要具有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5分)詹天佑留学归国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立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进步,为国争光,震惊中外;邹容宣扬革命思潮,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周恩来参与了五四运动,留法期间宣扬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和新中国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分)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心系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将来,勇于担当历史所给予的时代使命和责任。(4分)[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实力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小英雄”材料下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模拟演练1.答案:B2.答案:D3.答案:A4.答案:A创新应用5.解析:首先,要从题干供应的图文信息中提取与“小英雄”相关的信息。从材料的出处可以得出时空为清末(1902年),《启蒙画报》创刊号说明其目的是要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启蒙民众或者青年人。从画报中的图片看,墙上有挂着的火枪(代表利用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等;由附录中的《小英雄歌》的歌词“孝”“忠”“圣经贤传”(代表青年人继承中国的精忠报国优良传统),“慧且聪”“好学”“开智”(代表青年一代主动学习先进的学问和本事,具有渊博的学问),“雄且英”“风姿豪迈”(表明青年一代具有爱国和英雄的豪情壮志与精神风貌)等。然后,整合信息,形成思路。详细来说,上述画报塑造了一个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化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教化的青年形象,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