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_第1页
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_第2页
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_第3页
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_第4页
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上篇目

录输血行业面临的法律现状基本概念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输血相关医患纠纷的处理输血行业面临的法律现状执业环境法律意识增强经济机制不完善日益健全互信较差人员市场经济保障法律诚信全国诉讼情况2005年据中国输血协会不完全统计40~50例败诉多为丙肝赔偿一般为80~100万,最高达到1300万(山东)吉林、黑龙江大规模的HIV感染(重大的新闻事件,影响巨大)解释出台背景2005年我国经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达7万人。一些地区由于管理不善和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非法采供血液犯罪活动蔓延,血源性传播疾病问题突出。2002年全国法院审理的非法采供血刑事案件只有1起,2003年没有,2004年也只有1起,2005年9起,2006年3起。而同期被行政机关查处的非法采供血行政违法案件达几千起。实践中缺乏具体定罪量刑标准。基本概念临床用血的定义临床用血包括血液和血液制品血液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血液制品是血液的衍生物临床用血的流程血液:献血者-血站-医疗机构-患者血液制品:供血者-单采血浆站-血制品公司-医疗机构-患者基本概念临床用血法律制度的特点血液管理:法律层次、公益事业、无偿献血血液制品管理:法规层次、商业性、有偿供血法律的定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广义的法律是指一切有权机关通过并颁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除狭义的法律外,按颁布的机关不同分为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基本概念法规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基本概念规范性文件各级行政机关下发的红头文件法律冲突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特别法的效力高于一般法基本概念输血工作的主体卫生行政机关无偿献血者血站医疗机构患者输血工作主体的法律关系卫生行政机关与血站、医疗机构:行政管理关系献血者和血站:献血服务合同关系血站和医疗机构:供血合同关系医疗机构和患者: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基本概念卫生行政机关主要的权利和义务设置审批登记注册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献血者的主要权利与义务权利:免费体检、获得奖励、免费用血、监督血液的管理和使用、获知检验结果、知情同意权、健康权义务: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和健康情况征询表基本概念血站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权利:血液采集、血液供应义务:遵守技术规范、为医疗机构及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医疗机构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权利:输血治疗的决定、输血治疗的实施、收费义务:充分告知、尊重患者的选择、合理注意患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权利:知情同意、生命健康、隐私、获得及时治疗义务:配合治疗、交纳血费基本概念输血技术的特点高度专业性技术含量高风险比较大基本概念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国内外部分输血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爆发出、英国、法国、加拿大、、南非、印度、利比亚、等国家因血液质量造成输血感染爱滋病毒事件。1985年,我国浙江省4例血友病患者因输注进口Ⅷ因子而感染爱滋病毒。1991年,发现河北省固安县卖血者丙肝病毒感染率70%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河南省因非法采供血数万人感染爱滋病毒。后发现在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北省、内蒙古、东北等地区有经血传播爱滋病毒的疫情。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输入合格血液传播疾病的原因检测的病原体存在“窗口期”和“漏检率”有的病原体未列入血液检测标准血型:ABO、Rh(D)HbALTHBsAg:阴性抗-HCV:阴性抗-HIV:阴性梅毒试验:阴性国标对血液检验要求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输血传播疾病

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输入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不能避免发生感染的可能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输血可能感染的主要病原体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对人群:风险很小,但零风险不存在。对个体:一但被感染,风险是100%。输血传播疾病的临床意义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WHO血液安全在所有的地区建立组织良好的、受国家调控的,具有质量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仅从低危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通过临床上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1、在任何情况下,献血,包括捐献用于移植的造血组织,必须完全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应让捐献者承担任何形式的压力。献血者必须给予知情同意,同意捐献血液和血液成分,并且同意输血服务机构合法使用其血液。2、必须让病人了解输血存在的已知危险和好处,以及/或者替代性治疗。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输血。任何事先的指导都必须得到尊重。3、在病人无法事先给予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输血治疗必须以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为基础4、血站的建立和运行不应该以营利为基础。5、必须向献血者说明献血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必须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了提高血液中,某种特定成分的浓度,对献血者施用任何物质都必须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国际输血协会制定)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6、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姓名应互相保密。如遇特殊情况,仍然必须保证献血者信息的隐密性。7、献血者必须明白,如果捐献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将给受血者带来危险并对受血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8、献血必须以医学选择为标准,而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如性别,种族,国籍或等。任何献血者和潜在的受血者都没有权力要求实行任何一种歧视。9、血液采集必须由一名具有适当资质的执业医师总负责。10、所有与全血捐献和红细胞单采有关的事宜必须与国际公认的标准相符合。11、如果献血者和受血者受到了伤害,必须通知他们。12、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13、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唯一基础。14、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15、血液是公共资源,用血不应受到限制。16、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浆制品)。17、为了保护献血者和潜在受血者的利益,应该避免浪费血液。18、由国家或国际卫生组织和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合法机构建立的输血服务机构必须符合此伦理规范。影响输血立法的因素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加强输血工作的请示报告

[1978]242号认识到卖血制度的危害提出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是改变我国输血工作落后面貌,解决医疗和战备储备用血的一项根本办法。全国血站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79)卫医字第1812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血源和供血管理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四章、科学研究工作第五章、培养、晋升和职工保健津贴第六章、后勤工作第七章、政治思想工作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1982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医院工作制度》其中在血库工作制度中对人员职责和临床用血的出入库登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合理用血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了规定献血体格检查参考标准

(84)卫医司字第79号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一、总则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献血三、化验检查血比重、血型、梅毒、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四、有下列情况者暂不能献血五、有如下情况及病史者不能献血六、献血数量及时间加强输血工作的若干规定

(90)卫医字第6号共9条第一次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输血工作管理提出“三统一”的观点,即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第一次对血站的布点提出一个地区(市)只设一个血站。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29号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建立执业许可制度第三章、血源管理-献血者、供血员并存第四章、采供血管理第五章、临床用血管理第六章、监督和处罚第七章、附则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血站基本标准

卫医发(1993)第2号依据卫生部令第29号制定(1993年7月1日生效)在附件2: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增加了抗-HCV、抗-HIV(高危人群)的检测,并要求对采出的血液进行全项化验复检。刑法1997年修订时在危害公共卫生罪中对血液领域的犯罪作出明确的刑事处罚规定。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献血法199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彻底废除卖血制度输血工作历史性的转折输血立法的历史沿革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临床输血中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用血积极: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盲目”输血?消极:输血治疗不及时?无钱不给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其他问题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123不合理用血的后果发生输血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经济上的损失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工作人员可能受处分记录不规范的后果卫生行政监督检查结果不合格。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不能,承担败诉后果。医院等级评审不符合标准。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法律意识淡漠对输血相关法律规定不学习、不知道对输血的风险认识不足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原则树立血液无小事的观念加强学习,普及输血相关法律知识。领导依法管血医务工作者依法用血完善输血规章制度严格输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严格执行:一个办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一个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第六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SOP)工作制度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人员、设备、试剂合格的工作人员(具有医学系列职称的医师、护士、检验师)全员培训专用冰箱、冰柜、离心机、水浴箱试剂、器材符合国家标准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红细胞血型鉴定常规检测: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交叉配血盐水法聚凝胺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液外观检查标签是否符合规定有效期血液颜色是否正常血袋有无破损渗漏临床输血中的核对输血科:血样、临床输血申请单、医院输血记录单、血液护士:患者、血样、临床输血申请单、医院输血记录单、血液操作规程病历:治疗记录、文书、化验单血库:血液来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外观检查、发血记录、库存信息、交接记录、报废记录、输血反应记录有明确的适应症实行成分输血如何对输血工作依法进行规范临床用血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工作记录对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的意义保障献血者、患者的身体健康避免发生医疗事故(自身保护)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要求血站、医疗机构发展的需要输血相关医患纠纷的处理定义:输血相关医患纠纷是指因参与输血工作而引起的献血者与血站、患者与医疗机构、患者与医疗机构和血站之间的民事纠纷。常见临床输血医疗纠纷输血相关医患纠纷的处理输血感染病毒血型错误引起溶血反应知情同意输入过期血液不合理用血血液供不应求纠纷处理方式和解调解诉讼举证责任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包括证明过错及其因果关系医疗事故鉴定鉴定输血相关医患纠纷的处理谁主张谁举证:一般证据规则举证责任倒置: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他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从2000年4月1日起,在我国医疗的诉讼中,开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疗机构来承担举证责任这是考虑到医患关系中患者是弱势群体,而医疗机构在举证时有比患者更多的有利条件,有更强的取得证据的能力这种做法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患者---只要能够证明其在输血后一定时间内新感染了输血传播疾病;法院---推定医院诊疗措施有问题、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有瑕疵,医院和血站有过错。医院和血站---要想免责、要证明自己没过错——只有通过反证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举证责任分配明显加重医疗机构的责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防范意识当前我国临床用血工作中制度不健全,技术操作不规范、相关记录不完善,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1)如何判断医疗机构行为是否输血治疗是否有输血指征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消毒等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输血是否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同意血液来源是否合法血站行为是否符合采供血医疗规范患者患血传播疾病与医疗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血液的安全输注取决于四个方面受血者身份的正确确认正确获取和标识输血前检验的血标本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要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受血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加强输血护理保障输血安全

主要内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护理目标输血护理操作规程常见输血问题的处理输血反应的类型与处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号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卫生部于2000年6月1日发布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组织专家制定了《临床输血就是规范》,本规范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卫生部办公厅2000.6.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四章交叉配血第五章血液入库、核对、储存第六章发血第七章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1.采血护士采集配血血样,护士必须有初级以上护士职称,实习、进修护士不得进行。2.核对输血申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患者信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3、采集血样过程确保:在采集血样时,床边核对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标识: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正确的给血样试管贴标签,而不应该事先贴好标签或到办公室后贴标签;正确的标本量标本无溶血、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4、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信息,血样量、有无溶血,无误后采血者签字送输血科。5、送血样人员必须是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严禁患者家属送血样。采集血标本的风险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错人)采错血标本(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采集血标本的风险血标本量少、溶血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非医护人员送标本存在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造成输错血的教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发血第二十四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第二十五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第二十七条--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第二十八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凡血液外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领取: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现象;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样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细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签名:配血者、复检者、发血者、取血者共同签名。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第二十九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第三十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三十一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第三十二条--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第三十六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备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完毕后的处理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第三十六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输血注意事项1.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从血库取出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2.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输注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生命体征。3.血制品禁止随意加入其他药物,不得自行贮存,尽快用完。4.禁止使用临时性、不规范的加温方法对血液加温:如将血袋放于热水、使用微波炉或水箱加热输血注意事项5.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6.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制品时,中间输入生理盐水。7.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保留余血,并记录。8.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血科,低温保留24h,按医疗废物处理。输血速度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一般输血速度为5-lO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20-30滴/min。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输血(加压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输血速度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成人输血速度>50ml/(kg·h),小儿>15ml/(kgh),婴儿接受血液置换术,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患者输血需要血液加温装置予血液加温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输入补体、抗体增加血浆蛋白排除有害物质输血适应症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凝血异常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溶血性输血反应.重症新生儿溶血等输血的原则无论是输全血还是成分血,均应采用同型血。患者如果需要再次输血,必须重复做交叉配血实验,以排除集体已产生抗体。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则可输入O型血,AB型者可接收其他血型血,但直接交叉配血实验应不凝集,而间接交叉配血实验可凝集。量不宜超过400ML输血护理目标遵守输血流程,实施正确输血规范输血行为,保障病人安全维护医患/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包括了解受血者信息、血液信息、输血记录单及以上三者间的核对和血液外观质量的检查,这些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输血护理操作规程—输血前的护理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前心理护理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的评估和观察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3.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4.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静脉输血操作要点1.按相关法规要求双人核对输血相关信息。2.建立静脉通路。3.输注生理盐水。4.床边双人再次核对。5.消毒血袋导管,插入输血器。6.调节滴速,输血起始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若无不适再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7.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记录。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三查包括: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血液有无溶血、血凝块、血袋有无渗漏)。十对包括:受血者科别、床号、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成分、血量、血袋号、供血者的血型、储血号、有效期,确认无误后将血液送到患者床边准备输血。检查所用的输血器是否在有效期内。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查对制度

2.输血时,床边双人再次核对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并与配血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清醒患者确认身份、血型确认。对无意识患者必须进行输血配血单、床号、住院号、腕带或其他标识的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3.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安全护理单(交叉配血报告单)附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室。输血护理操作规程--输血核对

输血时要有2名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输血护理操作规程--输血核对核查库血质量正常(分两层):上层:黄色下层:暗红色溶血:上层:血浆变红

下层:暗紫色血内不得加入药品防凝/溶界线清楚,无凝块界线不清楚输血护理操作规程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液中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免越输越慢。输注过程如发生堵塞时,要及时更换输血器,决不可强行挤压过滤网和输血管,以免凝块进入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输血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一般输血速度为5-lO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20-30滴/min。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输血(加压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h内输注完毕,如室温高,可适当加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血小板的输注与护理

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若长时间未能及时输注,应送回输血科在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保存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中的护理输血中的护理包括输血器的选择、输血速度、时限、药物禁忌、加温、加压、静脉通道管理和对受血者的监护等。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对输血患者的监测在输血的全过程中都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表现、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排尿情况、皮肤黏膜情况,注意倾听主诉。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15min。常见症状:倦怠感、背痛、发热、皮肤瘙痒、胸闷、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呕吐及沿输血静脉走行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

输血护理操作规程--

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的护理包括输血后伤口的处理和对受血者的关爱、迟发性输血反应的观察、输血记录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等。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

1、严格落实输血、输液操作规程,输血、输液时加强巡视。2、发生患者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残余药液和输液器,以备检验。3、发现患者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重新更换输液器,换输生理盐水。保留残余血袋和输血器,以备检验。4、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尽力减轻消除反应的不良后果。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6、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发生反应情况和抢救过程。7、填写“输液(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药剂科(输血科)和护理部。8、科室根据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必要时协调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

溶血性不良反应溶血性不良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关注迟发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后数日至2周内有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和尿的颜色有否异常等,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出院的受血者,应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如有不良反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各种类型输血不良反应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常将急性输血反应分为三种。(一)轻度反应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皮疹、荨麻疹伴有皮肤瘙痒。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其常见的处理方法是:1.减慢输注血液制品速度。2.肌注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一般经以上处理30min后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血,如30min内无临床病状改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3.如果第一次输血时发生了输血反应,在必须进行第二次输血时,一般应在输注血液制品前30min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或静注,或异丙嗪50mg,口服。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二)中重度反应患者一般在输注血液制品30--60min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其常见的处理方法如下: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科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3.使用抗组胺药物。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一般经以上处理15min后症状改善,可换一袋血液重新缓慢输注,密切观察;如15min内无临床症状改善或有恶化趋势,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4.对于反复定期输血患者、曾有两次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