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1页
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2页
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3页
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4页
第5节 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用)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小说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5节小说文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要特别注意的是特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故事新编、日记体小说等)独特的艺术特征。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2.“科学”与“幻想”“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3.“历史”与“虚构”“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4.故事与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5.荒诞与真实通过荒诞的情节,批判真实的现实生活,主旨深刻而令人警醒。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8.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9.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①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③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④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本文不像传统小说一样,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⑤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诗化小说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1)情感: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感情。(2)语言:充满诗意美,重视营造氛围和意境,象征、抒情性强。(3)叙事:虽都以宏大的时代为背景,但都不以情节取胜,选材以小见大,《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哦,香雪》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战争题材。《白洋淀》小说没有描写充满硝烟的正面战场,而讲述了在抗日后方军民一心、守望相助的故事,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4)象征:以某地特定的意象,象征着某一种情感或主旨。“百合花”:象征着性格美、人性美、人情美: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战士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我们惊奇地发现,“百合花”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以平常之举抵近生活的本质。这更接近于生长于大地的百合花的花语: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深深祝福。下铺半条百合花被子,上盖半条百合花被子,也就是带着百合花的温馨和清雅走向了远方。这是新媳妇无私的奉献,也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无论世间如何变幻,我们心中有朵百合花,灵魂就会得到清洁。“3角度”鉴赏小说文本特征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一般说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的是科幻小说;以史实为基础,融合艺术虚构和现实细节的是故事新编。2.从小说叙事艺术技巧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鉴赏小说的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是分析文本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时要注意技巧与情节铺展、人物塑造的关系。3.从小说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意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语言描写来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岁寒三友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节选自《岁寒三友》,有删改)【注】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C.岁寒三友”原指松、竹、梅,文章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个人,寄寓着作者对于他们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2.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D.灯笼无法走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3.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散文化小说】4.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雪腊梅路遥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看着,两颗泪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她记得,是那件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可是不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度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听,威胁她哩。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庄哥啊!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似乎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许多油腻,显得很污脏。“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起来不高雅,可工资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能回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撂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色,向桌子这边走来。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他没有看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口,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出她率性淳朴的性格特点。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6.关于冯玉琴与康庄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庄谈及冯玉琴订婚传言时情绪平静,冯玉琴的情绪却在崩溃边缘,对比鲜明。B.康庄因为冯玉琴的缘故而得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他对此感到十分满意。C.康庄虽然说自己仍然爱着冯玉琴,但他这次前来却充当了招待所所长的说客。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最终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7.窗前那枝腊梅花在文中几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8.路遥逝世30周年时,澎湃新闻评价说:“路遥的现实主义中包裹着浪漫主义。”请结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声音张炜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姑娘: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大”念“太”,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牛草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二兰子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唻——,小刀唻—……”二兰子听到自己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这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通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这天晚上,二兰子回家后怎么也睡不着。这都怨那月亮太亮了些,把个窗外的树叶照得绿莹莹的,怎么能让二兰子不去想那树林子、那树林子里的草?她想:“割吧,割吧,割到找婆家!”她想来想去,竟觉得河西岸那青草一准会比河东岸的多——河东岸那青草原来不算多,也不算嫩!……天亮以后,她踏过一条独木小桥,进了对岸的林子了。林子里的鸟儿也许吵累了,四周静得很,空荡荡的林子里,只有她那挥动镰刀的嚓嚓声。割了一会儿,她听到了有人在不远的地方喊了一声。她不知怎么有些慌乱,绕过了几丛灌木,偷偷地趴在树枝下看着。她终于看到一棵皮黑如铁的老弯榆下,正有个人面向河东,用力地喊着。“是他了!是他了!”二兰子心里叫了一声,随手用镰刀狠劲儿扫了一下跟前的灌木丛。树丛发出了一阵“啪啦啦”的响声。那个人赶紧转回身来。二兰子看真切了,也差点儿喊叫出来——这哪里是个小伙子啊:矮矮的个子,瘦干干的脸;一双眼睛陷得有点深,使上眼皮和眉骨处有一道深纹儿。他挺直身子站立着,那头颅也要往前探出一截儿——他是个罗锅儿!二兰子大失所望,觉得他就和身边那棵老弯榆差不多。他大概有二十八九岁了吧?她惊讶得嘴巴张得老大。罗锅儿看到了二兰子,一下子怔住了!他把身子久久地贴到老弯榆上,让粗粗的树干挡住自己的脸。呆了好长时间,他才不得不从树后走出来。他们都默默地割牛草,谁都不说什么话。小罗锅儿敢藏在树丛里喊“大姑娘”,“大姑娘”真地来了,他却怕羞似的一个人跑到一边割着草。……也只是不一会儿的时间,他就割了好大的一堆,速度快得简直让二兰子吃惊。他异常麻利地将草捆儿打好,然后就倚在草捆上,掏出个小本本看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咕咕哝哝……几天过去了,二兰子看小罗锅儿还算老实,她就上前搭讪着说起话来了,“你读的什么?”他翻动着书页,头也不抬地说:“没什么,一本书……听说公社工艺制品厂要招懂外语的,这会儿正物色人呢……不过已经有好多懂外语的来报过名了,厂里决定通过考试取两名……”“哎呀,才取两名!”“就是取一名,我也要去应考的!”小罗锅声音低沉,但却非常有力量。二兰子敬佩地看着他,点点头说:“你行唻,你去制品厂呗,你是不该割牛草……咱不行,咱连个字儿也不识。咱割牛草,割到找婆家。”小罗锅听了,猛地转过身来,直直地仰脸望着她,那神情里有惊愕、有惋惜,甚至还有不能抑止的愤怒:“你不行吗?哎哟,你十九岁活灵灵,怎么能不行?!听你那嗓子,你能唱戏哩……哎哎,你怎么?!你平常不知道照镜子、照大镜子吗?”他说着,两个按在膝盖上的手掌微微抖动。二兰子惊住了!她呆呆地望着他,一动不动地望着。望着望着,她竟“呜呜”地哭出了声音,她哭啊哭啊,泪水把花衫儿都打湿了。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林子,那树干,那草地,到处都在闪光啊。树林子到了喧闹的时候:风声、鸟声、远方的人声……“二兰子,你听咧!你听这大林子里多热闹啊!风在吹箫,树叶儿奏琴,小鸟在歌唱……我们就不该给这林子添上一种声音吗?我们也有自己的嗓子,我们怎么就不该喊出自己的声音来呢?”这天,他们谈了很久,分手时已经很晚了。二兰子直盯着他的背影,看着他消失在一片浓浓的绿色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突然心上不由得一紧,两眼不知不觉涌上了一汪汪水。她扳开跟前的灌木,紧跑几步,向前放开声音喊着:“大刀唻——,小刀唻——!”二兰子喊完,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她这样等了一会儿,终于听到了从远远的林间送来的声音——“大姑娘唻——小姑娘唻——”那尾声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表现“崇高”和“严峻”的和声……1982年3月于济南(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二兰子、小罗锅的“呼喊”,两次呼喊都是激越的,但其中蕴含的情绪又有所不同。B.二兰子作为女性在家里不受重视,两次说“割到找婆家”,可见她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认知存在一定局限。C.受到责备后,二兰子“惊住了”并“呜呜”地哭,这哭声既包含对小罗锅的嗔怒,也是被启蒙后复杂情绪的爆发。D.二兰子与《边城》中的翠翠都是纯真善良的农村少女,有着复杂微妙的情绪波动,都经历了心灵的成长。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为背景,开头两段的交代有助于凸显后文二兰子的心灵发展与变化。B.画线部分的叙述语言有对话感,反复出现“往前走”,与“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的告诫形成对照。C.小说中写河西岸回应的是“普通话”,暗示男主人公有追求,为后文写他学外语、报名应考做铺垫。D.小说将男主人公设定为“罗锅儿”,突出其外形与内在的强烈反差,主要为了表现他的善良与真诚。11.小说的标题“声音”有着丰富的含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诗性小说】12.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诗性”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柯一梦①星新一“恭喜!恭喜!!”许多人在我的身边蜂拥而至,七嘴八舌地喊叫。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我胡乱刨地时,意外地刨出个坛子,打开一看,啊!满坛子金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我开始摆弄着金币玩。时而一枚一枚地摆起,时而把它抛起,倾听那美妙的响声。不一会儿,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并喊道:“恭喜呀,发财!”这些人不停地向我点头哈腰,满脸堆笑,阿谀奉承。此种作态,笑脸,真令人生厌。有个家伙,竟想趁机偷一枚。不巧,被旁人瞧见,只好把手抽了回去,继而在场的人似乎都在觊觎着这块金币。我觉得太无趣。其间,还来了几位年轻姑娘。她们都围在我的身旁,悄悄地说“您太了不起!”“真是个美男子呀!”云云。看到这番情景的男人们,不禁赞道“身边环绕着如此美貌的女人,真叫人羡慕!”“但愿今生能如此!”等等。我抛出一把金币,并用手示意他们走开,那些家伙弯腰拾起,连连点头道谢,就走开了。这才稍微清静了些。周围的女人,唧唧喳喳地也扰人不安,又都赖着不走,可我毫无兴趣。塞给金币后,总算打发走了二三个。可是片刻,她们又折了回来。她们端来了丰盛佳肴,一个偌大的银盘子里,盛满了鱼、肉,还有酒。可我毫无兴趣,我吃了一片面包,喝了口水。她们见我不肯动筷,便说:“让我们品尝品尝吧!”其姿态看上去,颇为彬彬有礼,但却吃起来没够,贪馋极了。尔后,来了一个男人说:“我想请您去公司当经理。全体职员都很敬佩您。因此,不叫您为烦杂事务操心,只是想实现敬佩您的这份心愿。”我一点头,就被请到台上,数百人队伍整齐,向我低头致敬,并振臂高呼:“万岁!万岁!”我觉得这还有那么点意思。给他们当头头,倒也不坏。“您的勋章已从国外运到了。”一个提着箱子的人这样说道。打开箱子一看,只见镶嵌着金光宝石的勋章上,缀有一条长长的绶带,虽然把它挂在了脖子上,但半点意思都没有。“这是您的专车。”面前停着两辆车。一辆是赛车,另一辆是涂黑的大型车。我仍然觉得没趣,哪辆车我也不肯坐。然而,不管怎么讨厌,也不行。女人们一边尖声欢叫着,一边前簇后拥地把我推进了大客车。虽不情愿坐进这种车里,但又不便拂逆。车轮前飞,一加大油门,顿时觉得头晕目眩,太扫兴了。不一会儿,车子开到海滨。一艘扬起白帆的游艇停在那儿。我被领到艇上,女人们弹着琴,唱着歌儿。苍空、白云、海鸥、波浪……“您必须在这儿……”她们不让我进舱,可我什么都无心欣赏,只想躲入舱内,但好象这也不允。真没趣。游艇冲向大海,自然,船儿开始颠簸。我感到厌烦。一旦落水,岂不……想到此,惶惶不安,猛然间一股苦涩味儿涌上胸口。我慌忙抓住栏杆,紧闭双目,强忍着。此时,别无所求,只求“快停船吧”!一场荒诞离奇的梦,终于结束了。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被放到桌子上。头上安着小型金属装置。周围人正在议论。“我们研制出了使人做梦的这一装置。用它,人们就可以做理想的梦。刚才试验的录像磁带,是面向成年男子的初梦用的。但是,如对人有害,就不妥了。因此,首先用猴子做试验,看它是否有害。”因为我是猴子,不通人语。然而,真是无聊、令人厌倦的初梦一收场,我觉得轻松了。难道人类喜欢做这样的梦吗?我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并且喜欢做个梦,在那静寂的大森林里,饱餐一顿香蕉。如果再梦上成为猴王,那更是妙哉,妙哉……人们仍然在我的身边讨论。“这只猴子似乎有些疲倦了。看来有一定的害处。但总有一天会改进的。真盼着早一天应用。使用这种产品已经为期不远了。科学在进步,恭喜……”(张丽娟译

有删改)【注】①南柯一梦:出自《南柯太守传》,写东平人淳于棼在古槐树下醉倒,梦见自己变成槐安国的驸马,任南柯太守,荣耀一时,后失宠遭馋,被遣返故里,惊醒后发现“槐安国”竟是蚁穴。这个故事喻人生如梦,后来有成语“南柯一梦”。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逃避男人、女人们虚伪的奉承、赞美与羡慕,“我”只得忍痛给了他们一些金币。B.地位、荣誉、特权等纷至沓来,“我”却深感无聊,形象展示了“我”内心的空虚。C.人类“理想的梦”与“我”喜欢的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有力地突出了主题。D.人们虽然认为做梦装置不完善,但仍对此充满期待,顽固不化,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动物的视角叙述故事,观察人类,构思新颖独特,巧妙而富有深意。B.结尾点明“我”竟然是一只猴子,情节陡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C.同为荒诞手法,《促织》整体荒诞而局部真实,本文则整体真实而局部荒诞。D.本文刻画人物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让人物在语言和行动中展示性格。15.小说题目“南柯一梦”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荒诞与真实】16.本文故事荒诞离奇,却让人觉得很真实。请分析这种真实性是如何实现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的。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有个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扑来,相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吗?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终没有止住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而民生之事重大。《史记》中那一句“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让人看了心悸,可见当时的责任制非常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用人情释解的苦痛,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当时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①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②。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写得太生动,也太苦涩,还有启之生,也十分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峭壁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历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历史传说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他们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有删改)【注】①涂山氏:大禹之妻。②启:大禹之子。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写起,然后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且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体现了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事重大。D.文章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引发读者深入思考。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一半被压成纸形……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与结尾的质问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发人深省。B.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C.作者认为“不敢入”体现的是责任,“不入”体现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赏大禹将国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担当与责任。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大禹的勇往直前,实干笃行,也展现了他的寂寞与忍耐。【历史与现实】19.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请分条作答20.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请分条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赫纳就买。”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可是,”妈妈开口了,“要想在这儿航海,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赫纳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而且没法拿上来,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放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备,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父亲责备她太强硬。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位子都能抢到手。”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两寻(约5.33米)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流泻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整个城市,直亮到瓜达拉巴。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2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诞节一到,孩子们就提出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爸爸说等回到卡塔赫纳就买,可是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这表明兄弟俩“执拗”的性格特点。B.兄弟俩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表明他们天真顽皮,富有想象力。C.因为父母的严厉,导致孩子更加向往自由,渴望摆脱束缚,才发生因迷乱而淹没的悲剧。D.小说中托托和乔尔兄弟俩既天真顽皮又好学进取,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拜三”隐喻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这段时间刚好是父母亲为了给孩子自由而去看电影的时间。B.小说中“礼拜三”“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下一个礼拜三”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叙事的,这样就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发展脉络清晰。C.小说用重复轮回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与神秘感。D.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是依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很多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魔幻与现实】23.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24.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小说结尾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自过去的离别柳成悬2205年,你,我的儿子,约翰·路易斯出生了。那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环境恶劣。干涸的湖泊随处可见,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无人清理,众人都饥寒交迫,温饱成了一种奢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呱呱坠地。迎接你的是从全食品合成工厂中合成出来的电子食物。这种食物会依照一个人的个人口味喜好而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是研究员们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创造出来的一种食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谓的“食物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消化系统退化和因食物带来的未来记忆造成的轻微神经系统紊乱。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现在的人已俨然成为了怪物,而当我看见刚出生的你时,清秀的面孔莫名有种亲切感。你住在一座宽敞的房子里,基础设施应有尽有。但如果你能理解并看见窗外的事物的话,你看到的一定是人们自相杀戮的场景,只为了从别人的身体上把几乎未使用的电子食物给抢过来。你是多么的幸福!只是,对我来说,从这开始一眼便能望到头。(一)那是2194年的一天。那时我还孑身一人,待在X城郊区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公寓中。由于人工智能的不断强化,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在各大机关便渐渐没有了容身之所,最后惨遭失业淘汰的命运,留在家中,无事可做。就在那个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人要来见我。刚放下电话,敲门声就响起于门口。到访的这两人打扮真是奇特:一位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看上去应该是个科学家;而另一位却全身邋里邋遢,不忍直视。“你好,我是克莱尔·布朗斯特研究员,”我和那位科学家热切地握了握手,并向其自我介绍,“你是……”“克莱尔研究员,感谢你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接待我们。我叫刘·门捷列夫。”他回答道,“我们的研究所所长特德·路易斯想和你探讨一些有关解决食物资源短缺的事。”“我们坐下来谈好了。”我回答道。我们走进书房,特德拿出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物品,向我展示。据他的介绍,该物品是在处理一架之前捕获的外星宇宙飞船时偶然发现的。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该物品应该是外星人食用的一种食物,同时携有未来的宇宙记忆。“我希望你能帮助我们解密这个结构,并加入我们的团队,领导我们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我们这里的工作报酬将会使你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你可以考虑一下。”特德补充说道。几分钟的静寂之后,我点了点头,在劳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了这份工作。(二)这次有关食物话题的拜访或许是我人生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拜访之一。意义最重大的那一次拜访,来的人却也仍是刘和特德。到那个时候,家里的境况并没改变多少,我和你爸的矛盾冲突也因如此的境况而接连不断,但当熟悉的敲门声再次响起并听到那个噩耗时,我们之间的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斗争的欲望却在从一刹那起开始消失得无影无踪。“非常抱歉,你的儿子在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最后试验时,因为一个神经冲动触发器的小故障而使大脑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因由此导致的全身机能紊乱而不幸去世。”我和你爸在你27岁那一年的那一天泪如雨下。(三)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们都致力于破解这个奇特的食品的结构。仅仅过去五年,该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就被破解了出来。这给我们的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开始在实验室内搭建、放置各类容器。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些容器将伴随着单晶硅与从装置中分离出的物质的复制品一起沸腾。天花板和墙上管道交错,整个实验室弥漫着半导体的气味。有一天,刘研究员突然冲进我的办公室,把我从睡梦中摇醒了过来并拉进实验室。进去后,他先掀开几个容器的盖子,后又把手指探入一容器泛着冷光的银色液体中,然后拿出手指尝尝味道。接着他走到总控制台跟前,操作了大约五分钟,然后便急不可耐地向着聚四氟乙烯管道的出口望去。当“啪”的声音接连不断响起时,他搓着双手,高兴地笑了起来。每响一声,便掉出一小粒银色金属——至少看起来像一小粒银色金属——落进他的手心里。“新型电子食物研制初步成功啦!”他大声向我宣告道。然后,他从手心的一把中拿出两粒,一粒自己吞了下去,另一粒让我吞了下去。没有过几秒钟,这个小东西像是极其了解我似的,依照我的个人口味喜好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这些食物原本所具有的能量和营养和来自未来的记忆。我在那一刻感到心满意足。你,我的儿子,约翰,这时已经成为了团队的一员。你也兴奋极了,又让机器生产了一批新型食物出来,之后便迅速躲进研究室里进行临床试验和最后改进。直到那次事故发生为止,你再也没出来过。(四)投身入新型电子食物的研究将改变我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最终合力研发出了新型电子食物。两者相加,使我和你有机会相识。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许多年后,我将与你分别。那一刻留给我的将只剩下新型食物。从看到食物装置被解构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已定。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有删改)2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环形叙事方式,使时间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时间轮回”的叙事隐喻。B.划线句的长句具有特色,将“我”面对噩耗时的崩溃与窒息感表达的淋漓尽致。C.因为儿子的去世,“我”才决定开始投身入新型食物的研究。D.有关食物话题的拜访是“我”人生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拜访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次。26.文本多次写到了电子食物,下列对“电子食物”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提到电子食物的诞生,以此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环境状况。B.投身入新型电子食物的研究将改变“我”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最终无法相遇。C.“我们”破解出的外星人食物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难以给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这种沮丧使得“我”儿子自杀身亡。D.“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放弃了进行电子食物的研发研究,转而因此开始与丈夫产生矛盾。27.小说的标题“来自过去的离别”具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科学与幻想】28.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5节小说文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要特别注意的是特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故事新编、日记体小说等)独特的艺术特征。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2.“科学”与“幻想”“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3.“历史”与“虚构”“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4.故事与新编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5.荒诞与真实通过荒诞的情节,批判真实的现实生活,主旨深刻而令人警醒。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8.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9.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①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③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等意境氛围的营造。④在主旨表现上,更突出情调。本文不像传统小说一样,不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注重突出对……的情感态度、生命态度、价值判断等。⑤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诗化小说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1)情感: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感情。(2)语言:充满诗意美,重视营造氛围和意境,象征、抒情性强。(3)叙事:虽都以宏大的时代为背景,但都不以情节取胜,选材以小见大,《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哦,香雪》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战争题材。《白洋淀》小说没有描写充满硝烟的正面战场,而讲述了在抗日后方军民一心、守望相助的故事,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4)象征:以某地特定的意象,象征着某一种情感或主旨。“百合花”:象征着性格美、人性美、人情美: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战士之间纯洁高尚美好的感情。我们惊奇地发现,“百合花”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以平常之举抵近生活的本质。这更接近于生长于大地的百合花的花语: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深深祝福。下铺半条百合花被子,上盖半条百合花被子,也就是带着百合花的温馨和清雅走向了远方。这是新媳妇无私的奉献,也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无论世间如何变幻,我们心中有朵百合花,灵魂就会得到清洁。“3角度”鉴赏小说文本特征1.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一般说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的是科幻小说;以史实为基础,融合艺术虚构和现实细节的是故事新编。2.从小说叙事艺术技巧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鉴赏小说的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是分析文本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分析时要注意技巧与情节铺展、人物塑造的关系。3.从小说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文本特征小说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意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语言描写来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岁寒三友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新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沫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①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节选自《岁寒三友》,有删改)【注】①文三桥:文彭,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突显后者的形象。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C.岁寒三友”原指松、竹、梅,文章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个人,寄寓着作者对于他们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2.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D.灯笼无法走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3.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散文化小说】4.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答案】1.B2.D3.(1)从家传和家里积存的画稿以及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2)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窘迫而拮据。“他是靠卖画吃饭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3)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4.(1)情节淡化,结构散化,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了一个画师的故事,写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2)人物形象不做刻意设计,很少有着意的刻画,主要是白描式的勾勒。文章通过叙写主人公靳彝甫平淡的生活展现了他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依然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有独特的文人气质。(3)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如关于春夏秋冬的描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正面描写”错,“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描写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D.“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错误,“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是由灯笼形象窥见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匠心所在,不能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文中来看,靳彝甫是一个画者,是一个文人,是一个文人。结合“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可知,从家传和家里积存的画稿以及擅长的画作来看,靳彝甫画技高超。结合“他是靠卖画吃饭的”“除了每年端午……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可知,靳彝甫靠卖画吃饭,生活是窘迫而拮据的。从画者文人的角度来看,他居住的环境是“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他的生活习惯是“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每天晚上,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这些内容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情趣的高雅。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作品的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故事情节上,淡化情节,没有特别设计情节和冲突,做到形散而神聚。“靳彝甫画寓”介绍靳彝甫家的牌子,“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介绍他文人画家的身份,“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介绍他的画作特点,“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介绍他的情趣爱好、生活习惯。小说以叙述的口吻叙写一个文人画家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上,人物形象主体鲜明,不做刻意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抒情气质。从天井布置清雅怡人、兴趣爱好多种多样看出他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可见他有独特的文人气质,人物性格上不做刻意设计,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情态,展示生活的本色。语言上,语言有诗化倾向,不渲染,简洁、质朴、洁净,又不失典雅。“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不渲染,少修辞,语言质朴自然,描述色调平淡;“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靠墙种了几竿玉屏箫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描写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让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雪腊梅路遥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看着,两颗泪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她记得,是那件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可是不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度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听,威胁她哩。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庄哥啊!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似乎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许多油腻,显得很污脏。“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起来不高雅,可工资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能回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撂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色,向桌子这边走来。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他没有看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口,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出她率性淳朴的性格特点。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