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必修上册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不同时期的五首诗歌、两篇小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919)、闻一多《红烛》(1923)、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1962初稿,1983删定)、雪莱《致云雀》(英国,1820)、茹志鹃《百合花》(1958)、铁凝《哦,香雪》(1982)。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尝试写作诗歌。

教材分析: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学情研究

学生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尽北国冬日雪景和晴日红装的气派。)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历史建立丰功伟绩的伟人乃至皇帝很多,但都有欠缺。人无完人,但这些人都是过去式,要看建立丰功伟绩的人物还要看当代的我们。)通过《沁园春·雪》的学习,学生大致体会到毛泽东这首词的词作特点:写景大气象(气势磅礴),抒情大气象(舍我其谁),同时对于词的知识、对毛泽东其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首词奠定了很好的阅读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概括画面,并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教学难点

分析词的内容与结构,体会炼字的精妙。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沁园春·长沙》,我认为这首词最大的价值是学习青年人该有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你们认为青年的风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这样的吗?展示废青图片。

总结导入:对,肯定不是这样的,那今天让我走进毛泽东的词,学习青年该有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二)回顾词的文体知识

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音韵。

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诵读感知

朗读形式

朗读要求

读后评价

全班齐读

慢读、尝试品味感情

纠正字音,强调朗读节奏、轻重急缓应有变化

全班再读

注意节奏、轻重的变化

思考自己为何这样处理

(四)作品赏析

文章整体结构把握:重游长沙时所作,上阕写景,下记事抒情。

上阙写景,这是作者重游长沙时所作。我们都学过游记,有的先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然后记录游历所见的景物,有的会先写景物,进而交代游历的时间、地点、人物。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先写在小石潭游历的所见所闻,最后再写同行的人等。我们现在人写游记一般会采用第一种,大家以后会有很多机会外出旅游,可以借鉴。

而本篇毛泽东前三句交代了什么?——人物、时间、地点,人物:自己独立,时间:寒秋,地点: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人此时的处境。

秋风萧瑟,长江奔涌,怒涛滚滚,(洪波涌起)青年毛泽东孤身伫立于这寒秋的长江边,不禁感到寒气扑面。

这三句里哪几个字用极妙?

一个“独”字写出青年毛泽东此时处境之孤;一个“寒"写出了秋天的萧瑟,秋风秋水的萧瑟寂静冷清;一个“去”写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奔涌不返之状。

那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一般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孤独,悲戚,落寞······

联系以往文人写秋的诗句,体会悲秋情结。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代枭雄曹操看到秋也没有避开写秋的萧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途中的张继在秋天感受到更是愁绪、孤独);更有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秋的肃杀凋落;亦有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以来多悲秋之士,那让我们看看同样站在寒秋中的毛泽东,同在路上孤身一人的毛泽东,同样面对江水东逝的毛泽东,他笔下的秋景又有何种风采呢?他又展露了怎样的情感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色呢?要求:首先描摹景物(画面),再进一步赏析写景特色,最后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态、情感。

教师预设鉴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目望去,满心想去,不仅我眼之所见秋山浸染,世上之秋山尽染,“万"写出了境界之大,视野之阔,“红遍”写出了色之艳丽,“层"林“尽”染则异曲同工之妙,“层"写出了程度之深,“尽”染和“红遍"都渲染出万山同艳的大气象;给人一副红艳艳,火辣辣的美丽秋景图,感受不到萧瑟、肃杀之感,反而尽是生机之感。描写视野由大到小。

视角由上到下,由山上转到江面上,那我们看江面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水碧绿,碧字难以表现水之碧绿清澈,故作者用了一个“透”,百舸不是静止在江面的而是争相航行,一派生机勃勃之景。给人无限生机活力之感。

抬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低头看到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之间,尽是生机活力,毫无寒秋之感,这景是自然之景,更是青年毛泽东此时独立湘江边眼中的独特之景。(是客观景,是眼中景,也有心中情)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空中和水中的精灵是各种状态,是否为这寒秋所损伤?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雄鹰搏击长空,尽显力量与雄姿,鱼儿欢游水中,尽显自由畅快之态。一个“击”字尽显搏击、冲击之力量,一个“翔"字尽显滑翔、欢游之状态,天空的广阔,水的清澈尽显其中。

最后一句话概括出所有景物的特色: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这寒秋依然生机勃勃,争相展现生命姿态,追逐自由之态。

这一切即是自然万类的相片,更是作者视角的万类相片,那我们说这万类还是单纯的景物吗?自然不是,在这里我们借用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说青年毛泽东独立于这寒秋的湘江边所见之景的特点,不再是客观的景物了,而是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的,那这些景物我们有个专业名词叫“意象"。

对于我们要读懂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词,我们要抓的第一个凭借,便是意象,此物可透析作者情感。

思考“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句子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文学:赏析下阙,下阙就对谁主沉浮做出了回答?

明确:结构作用——承上启下;

为何发问——联系背景,知人论世: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那我们把上阕的写景理解为毛泽东把自己对革命的热情和希望,对中国革命形势的生机勃勃的期望寄托其中。而下阕则是对当时青年的激励,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才华,坚定意志,成为革命的中流砥柱。

那我们看看下阙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如果说下阙有一个字可以统领,你们认为是哪个字?——忆对,也就是说下阕都是回忆的内容,那我们看毛泽东在回忆中对上阙最后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怎样的答复。

回忆当年一起来长沙橘子洲游玩的青年,他们是什么样的青年?

风华正茂(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书生意气(意气风发,豪气奔放)挥斥方遒(强劲有力,有为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关注国家发展,能写出评论好坏,能够抨击恶浊,褒扬清明),他们是一群有才气,有志气,有力量,关注国家大事,敢于发声,敢于去改变社会风气,时局的有为青年。他们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如此粪土一般。“我们"该是主宰万类命运,他们该是主宰寥廓大地沉浮的人。

最后发问:你们是否还记得,当年“我们”是敢于到江心水流最急的地方游泳的人,“我们"坚信激起的浪可以使快速行驶的舟停止。“我们”当年的雄心壮志、豪情你们还记得吗?激励青年要铭记理想抱负。那我们现在可能就能理解毛泽东为何会在寒秋展现这样一幅生机活力的秋景,下阙又为何要回忆当初青年一起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岁月了。

(五)拓展

1.对比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看到冬天肃杀景物孤绝的意境——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vs(毛泽东在橘子洲头看到寒秋本应萧瑟的景物却反生出无限生机活力、朝气蓬勃的意境——志向高远,生机勃勃。)伟人之所以为伟人,其境界必超于一般人,境界高远,心怀天下;贤人之所以成为贤人,其境界必不同于一般人洁身自好,凄寒孤绝亦自守。

2.链接2020全国二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们觉得这篇作文要写出什么才能算得好文?

第一:大格局,世界与中国的携手同一世界

第二:青年的大格局,青年的担当精神,青年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我认为我们看世界就要有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的所见所感,纵然独立寒秋,但所见要彰显青年人的担当、勇气。我们亦风华正茂,更要有书生意气,要能够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要粪土一切分化、割裂同一世界的行为,要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决心。

青年毛泽东所做《沁园春·长沙》我们不仅要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更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