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体会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田的决心以及他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重点:通过理解情与景的关系来把握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地看待陶渊明的“辞官归隐"。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他是东晋开国大将陶侃之后,家境优渥,自幼便修习各类经典并学有所成。他勤奋,优秀,眼光独到,二十几岁时便已开始了仕途生涯。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为何数次为官后却又数次归隐田园,最后以一名诗人与隐士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字词正音

瓶无储粟(sù)求之靡(mǐ)途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壶觞(shāng)眄(miǎn)

流憩(qì)矫(jiǎo)首遐(xiá)观

出岫(xiù)景(yǐng)翳(yì)翳西畴(chóu)

窈窕(yǎotiǎo)遑(huáng)遑耘耔(yúnzǐ)

东皋(gāo)心惮(dàn)远役犹望一稔(rěn)

4.文言知识

l词类活用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形作名,故交)

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使……快乐)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

或棹孤舟(名作动,用桨划)

乐夫天命复奚疑(意动用法,以……为乐)

l古今异义

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

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5.解题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三、课中学习任务:为何归去

1.朗读全文

(1)聆听范读

(2)自主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赏读小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①朗读诗前小序部分,主要采用自由地读、个性化地读、结合注释读、全班齐读、带着问题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②解释小序中的重点字词并疏通文意,完成填空。

陶渊明从(职位)归去到(地点),他于(时间)因(原因)而归去。

明确:陶渊明从彭泽县令的职位上“归去”到家中、田园。他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其时陶渊明41岁时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而归去。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

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尤其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3.赏读段落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小结:辞官归途

作者说明辞官归家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是什么?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田园将芜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心为形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自责自悔自恕自慰

后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四、课堂总结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陶渊明看穿了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开篇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寓理于情,读来诚挚恳切,在平静的语气中显示出思绪的变迁和深沉的感慨。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王羲之纵情山水,叹生死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他们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陶渊明的自然世界,去体悟他对田园的喜爱和他的归隐情怀。

二、课中学习任务一:田园之乐

(一)赏读段落二: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小结:归家之乐

1.第二段写作者到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抵家——载欣载奔——欣喜若狂

居室——引壶觞以自酌——舒适安逸

涉园——园日涉以成趣——留连忘返

归家后怡然自得的日常生活

2.找到作者描绘山水田园的语句,体会山水田园的特点。

明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暗含“归隐”之意,“松菊"隐喻陶渊明的品格,“松”色青而品韧,“菊"色淡而品洁,“松菊”与“三径"将作者笔下的田园意象化,不只是日常的生活,更多了一份隐者之“清”。

云无心以出岫,乌倦飞而知还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二)赏读段落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结:田园之乐

第三段写了作者隐居乡村的哪些生活乐趣请找出原话并作简析。

明确:悦亲戚之情话——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乐琴书以消忱——弹琴消忧的高雅生活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与乡邻交往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探幽寻奇的山水之乐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三)赏读段落四: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结:归去之悟

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第3段结尾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复几时富贵浮云乐天安命

委心任去留——恬然自乐——卒章显志

惶惶欲何之自我解答

承上而问

2.有人认为结尾“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明确: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①陶晚年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这股济世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

②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通过归隐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体现的正是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伤。

三、课中学习任务二:隐士情怀

1.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明确: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对官场的厌倦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眄庭柯以恰颜,引壶觞以自酌。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诗人有意将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作者回归田园之“乐”,有人认为其“乐中有悲”,你认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知识积累,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依据文本: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生活困苦、人生短暂。

乐中有悲:生活贫苦之悲,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

拓展延伸:中国隐士文化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