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体建设配套项目--文体孵化园工程(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体配套建设项目--文体孵化园环境边坡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目录184191前言 I类、无摇震反应,韧性较好,刀切断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底部含少量灰岩角砾。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内,顶面埋深为0.00m(ZY8、9、22、39、41、48、49、53、60、61、67、68、69、70、72、73、76)-6.10m(ZY62)、层顶标高为534.70(ZY62)-547.38(ZY9)、揭露厚度为0.40m(ZY49、53)-9.90m(ZY33)。~~~~~~~~~~~~~~~~~不整合~~~~~~~~~~~~~~~~~2.4.2岩石(T1j)③灰岩灰、深灰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构成,隐晶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岩质致密坚硬,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饼状及块状。岩芯一般节长5-20cm、长者可达25-40cm,岩体较完整,为中风化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属较硬岩。该层在整个场区底部揭露,本次钻探揭露顶面埋深为0.00m(ZY1、2、40等)-10.50m(ZY33)、层顶标高为526.66(ZY36)-555.80(ZY2)、揭露最大厚度为25.90m(ZY2)。在③层中风化灰岩中见岩溶发育,按岩溶发育形态划分为:中风化灰岩中局部见岩溶发育,按其岩溶特征划分为:=3\*GB3③-1溶洞:直接掉钻为岩溶空洞、无充填;在ZY60孔孔揭露,钻探揭露厚度为0.30m(ZY60)。=3\*GB3③-2为溶隙(洞):软塑状黏性土及少量碎块石充填;该层在ZY3、4、5、6、7、16、20、24、25、28、36、38、47、54、55、56、58、63孔揭露,钻探揭露厚度为0.60m(ZY4)-5.60m(ZY36)。=3\*GB3③-3岩溶影响破碎带:灰白、浅紫色为主,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方解石,岩体溶蚀裂隙发育,多为泥质充填,岩体破碎,为岩溶发育影响破碎带。该层在ZY58孔揭露,钻探揭露厚度为1.70m(ZY58)。2.4.3基岩面起伏情况拟建场区属剥蚀、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场区原始地貌由峰丛及洼地组成。场区经人类建设工程活动,微地貌略有改变。基岩面为中风化灰岩顶面,根据钻探揭示,在四周坡地(ZY1、2、40等)基岩面裸露、最大埋深为10.50m(ZY33)、层顶标高为533.75(ZY33)-555.80(ZY35)。基岩面呈折线型地形起伏,基岩顶面坡角约5°-16°,局部达30-50°。2.5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铜西向斜北段西翼,未发现次级褶皱,区内未发现活动断裂带通过。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的灰岩,岩层呈单斜产出。详见构造纲要图(附图2):附图2:构造纲要图在场区周边基岩露头中测岩层优势产状为126°∠79°。层面平直-舒缓波状,钙质及硅质胶结,层面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基岩露头中见两组裂隙发育,优势产状为:=1\*ROMANI组:315°∠14°,裂隙间距约为2~4m,延伸长度约为3-20mm,张开度1-3mm,裂面平直-舒缓波状,多为钙质及硅质胶结,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2\*ROMANII组:236°∠78°,裂隙间距约为1.5~8m,延伸长度约为2-25m,张开度2-5mm,裂面平直,无胶结,局部可见少量黏土质或方解石充填,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据场区构造裂隙发育特征、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5判定场区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按表3.1.6-2定性判定中风化岩体完整,岩体结构类型为整体块状结构。局部受岩溶影响岩体较破碎、呈薄层状-中厚层状或碎裂结构。2.6水文地质条件在勘探期间,据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各岩土层的富水性及透水性为:①素填土分布有第四系孔隙水,因黏性土含量较高,富水性、透水性均一般,为弱透(含)水层,渗透系数约为5m/d;②次生红黏土属极弱透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均极差,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约为0.0007m/d;③中风化灰岩属弱透水层,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雨季可能形成岩溶裂隙水,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差,渗透系数约为0.5m/d。本次勘察期间、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未发现统一地下水,本次勘察所有钻孔抽干循环水24h后观测无水位恢复,说明无水或水量小,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贫乏。场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入渗及生活用水排放补给,由于场区其汇水面积较小、再加上地形切割较深,故场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较差。雨季大气降水沿坡面或基岩面顺原始地貌沟谷向南东排泄出场区外,故场区地下水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显著。雨季大气降水入渗可能在局部场区回填土(未来填土层)中形成地下水。⑴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中G.0.1表规定,拟建场地无地下水,判定本场区环境类别为Ⅲ类。雨季大气降水入渗可能在局部场区回填土(未来填土层)中形成地下水。相邻工程建设经验,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其腐蚀性防护应按现行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进行防护。⑵土腐蚀性评价据调查拟建场地内及邻近地段无工业及生活污染源,根据邻近场地经验,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地下钢结构按微腐蚀性考虑。其腐蚀性防护应按现行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进行防护。3设计方案3.1、环境边坡为岩质、岩土混合及土质边坡。切坡最大高度约为7.79m(A6-A7段、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0(一般工况)、1.10(地震工况)。本支护工程分别对不同边坡段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1)场区西侧环境边坡(A1至A10段),以岩质、岩土混合质边坡为主,局部为土质边坡。其中:A1-A3段为土质切坡、土质切坡高度小于3.0m,边坡破坏模式为土层内部圆弧形滑移。场区具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放坡处理;A3-A9段以岩质切坡为主,最大切坡高度7.79m(6剖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法折线型放坡处理;A9-A10段最大坡高约4.0m,土质边坡,土压力相对较小,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处理。(2)场区北东侧环境边坡(B1-B3段):为岩质切坡为主,最大切坡高度6.92m(12剖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法折线型放坡处理。(3)场区南东侧环境边坡(C1-C2段)、场区南侧环境边坡(D1-D3段):为岩质、岩土混合质及土质边坡。边坡高度小于3.0m。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土层内部圆弧形滑移;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法折线型放坡处理。(4)场区南西侧(E1-E7段),岩质、岩土混合质边坡为主,局部为土质边坡。其中:E1-E2段:最大坡高约4.0m,土质边坡,土压力相对较小,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处理;E2-E3段为回填土质边坡,最大坡高约3.0m。破坏模式为土层内部圆弧形滑移。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放坡处理;E3-E7段为岩质、岩土混合质边坡,最大坡高约6.01m(3剖面),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土层内部圆弧形滑移;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法折线型放坡处理。3.2、基坑边坡基坑边坡最大高度为5.70m,为岩质、土质、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20(临时基坑边坡)。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设计采用坡率法折线型放坡处理。3.3、截排水: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30片石砌筑,1:3水泥砂浆抹面,抹面最小厚度不小于20mm。排水沟与坡顶之间均需用C15混凝土护面,厚度不小于100mm。截排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坡度大于10%时宜设置台阶状排水沟。排水沟应设置成品雨篦子,样式根据场地景观要求确定。截、排水沟应遵循场地排水系统设计进行设置,经沉淀过滤后引入场地截排水系统。4分项工程设计4.1放坡处理(1)基坑边坡临时放坡率一般取:土质边坡:素填土:1:1.20,粉质粘土:不陡于1:1.35,中风化灰岩取1:0.35。因回填土层厚度较薄,设计时统一按1:1.35设计。设计坡率应根据现场开挖情况作动态调整。环境边坡:中风化灰岩取1:0.40(H<8m);红粘土质取1:1.75(H<5m)、回填土取1:2.00(H<5m)。同时加强开挖时的动态施工及监测以保证周边建筑及环境安全。(2)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3)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和防护工作。(4)坡面采用绿化放坡处理,坡面绿化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4.2重力式挡墙A9-A10段,总长约26.80m,高4.25-4.80m;E1-E2段:总长约30.60m、高4.80m。(1)挡墙石料采用抗强度不小于MU30的灰岩片石,要求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墙身砌筑砂浆采用为M7.5。(2)挡墙基底进入地坪以下1.0m(土体或破碎岩体时),且同时满足墙趾不外露。(3)墙背侧用碎石土分层夯实回填,填料其饱和内摩擦角不低于30°,反滤层采用砂卵石填筑。(4)挡墙每10~15m设伸缩缝,缝宽20mm,沥青麻丝或填缝膏嵌缝,填塞深约20cm;(5)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0m×2.0m,外斜5%,孔眼尺寸Φ100m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沟顶面)200mm,泄水孔材料采用PVC管。(6)挡墙断面尺寸因挡墙高度而变化,其断面尺寸按大样图中的断面尺寸选取。(7)需达到设计强度85%后,方可进行背侧回填;回填前,挡墙前地坪应先施工至建筑设计标高。(8)挡墙地基持力层采用人工换土层处理,用砂夹石进行整体换土,换土厚度不得小于1.50m,换土垫层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4.3截排水沟截排水:在环境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环境边坡坡底及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30片石砌筑,1:3水泥砂浆抹面,抹面最小厚度不小于20mm。排水沟与坡顶之间均需用C15混凝土护面,厚度不小于100mm。截排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坡度大于10%时宜设置台阶状排水沟。基坑底排水沟为临时排水沟;环境边坡坡底排水沟应设置成品雨篦子,样式根据场地景观要求确定。排水沟可不设伸缩缝。5边坡工程监测(1)边坡工程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方可实施。(2)可根据其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按表11选择监测项目。表11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应测应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道路变形位移及管涵漏水情况应测应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杆件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注:①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②H为边坡高度。(3)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②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③施工期应加强对临近已建建筑物及场地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两年内,甲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方案建议进行专项设计、专家论证,并应将监测方案及监测数据及时反馈至有关单位。监测尚应满足保护对象专门技术要求。本工程严格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监测及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至设计单位。④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4)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①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10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三日每天大于2mm;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②坡顶邻近构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③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④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它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⑤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认为,已出现其它必须报警的情况。6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条件交通条件工程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正阳新城,西临正舟路,南西侧为谊隆广场及拟建人民公园南路,北东侧畔邻黔江区行政中心,南东侧临近黔江区委党校与黔江区公安局,场区与行政中心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用水可采用当地自来水,施工用电可就近接用动力电。(3)占地、拆迁支护工程均布置于建设红线内,不需另外进行永久性征地。(4)施工便道场区位于坡地,局部应修建施工便道。6.2施工顺序施工时应先场坪及环境边坡切坡、再重力式挡墙及基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原有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施工时应注意:(1)施工前应对施工边坡坡面危石及松动岩块进行清理,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及施工安全。(2)按支护平面图要求确定红线、挡墙线拐点、桩中心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3)重力式挡墙应分段跳槽施工,分段施工长度不大于10m。不得为赶施工进度而一次性平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才开始支挡结构施工。(4)支护结构达设计强度85%后,再进行场平施工回填,加载检验,同时校核设计安全度和岩土参数,根据支护结构变形情况,校核设计岩土参数,遵循动态设计原则。(5)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及监测人员对边坡及挡墙进行变形监测、巡视告警等。6.3施工技术要求6.3.1重力式挡墙施工技术要求(1)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2)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3)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强度不小于MU30的片石,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墙身砌筑砂浆采用为M7.5。(4)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墙身抗滑稳定。(5)基底置于土层中时,埋深不小于1.0m,置于中风化岩层时,埋深不小于0.5m,且满足墙趾不外露。(6)襟边前缘有效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7)墙身在高出地面以上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0m,梅花型布置,孔内预埋直径φ100mmPVC管,最低泄水孔出口底部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在泄水孔进口下部应设置防渗土工布,不使积水渗入基底,泄水孔入口用0.5m×0.5m的土工布包裹;挡墙墙背50cm范围内回填砂砾石反滤层,反滤层与填土间铺设渗水土工布。为防积水渗入基础,需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夯填至少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8)墙后回填前,若背侧为坡度大于10°的原始斜坡,应先清除表层岩土体且应分台阶开挖,台阶宽不小于2m,呈不小于4%的逆坡。(9)填料应选择透水性好、重度相对较小、内摩擦角较大的填料,宜选用砂卵石、碎石类土或不易风化的岩石碎块等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黏土、冻土等强膨胀性土。回填料饱和重度不得大于21kN/m³,饱和内摩擦角不低于30°,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密实,每层厚不宜超过30cm,压实度按重型标准不得低于0.94;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铺土厚度的2/3,且不得发生粗粒料集中现象。(10)地基与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挡墙地基持力层采用人工换土层处理,用砂夹石进行整体换土,换土厚度不得小于1.50m,换土垫层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挡土墙基底力求粗糙,纵向有斜坡时,基底纵坡不得陡于5%,否则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式,每一台阶的水平长度不宜小于1.0m。(11)施工前要做好地面排水,保持基坑干燥,岩石基坑应使基础浇筑抵满基坑侧壁,使与岩体结为整体。墙身浇筑完成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12)挡墙基坑应分段跳槽开挖,及时砌筑挡墙,分段长度不宜超过5m,减小施工影响。(13)边坡施工过程中及后期应加强边坡监测,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反馈联系。7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1)为确保工程质量,本工程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等进行质量检验及验收。(2)应进行边坡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3)形成边坡工程质量检测报告。8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专项回复(1)核实本工程周边建筑(构筑)物及道路情况,边坡设计应考虑其作用。施工时应采用的效措施确保已建建筑(构筑)物及道路安全,并加强监测。回复:场区相对独立、场区既有建(构)筑物已全部拆除,道路为新建。场地内无影响拟建项目施工安全及使用的既有建(构)筑物及道路。(2)核实本工程场地周边存在有已建道路沿线埋设有地下管线,边坡施工前应查明管线具体位置,采用专门有效措施和合理施工方案,对相邻管线进行保护。边坡施工应确保道路运营安全。回复:据业主提供资料,场地内无大的地下管线。本次场区道路及管网为重新规划设计并新建。(3)边坡支护施工中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坡顶底均应设置好安全围栏并有安全警醒标志,边坡挡墙施工前应全面清理坡面危石及松动岩块等,确保施工安全;回复:在设计说明中已要求施工期间在边坡坡顶底均应设置安全警示牌、施工警戒线及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前应对施工边坡坡面危石及松动岩块进行清理,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及施工安全。(4)建议本边坡按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进行。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及反馈,并根据现场开挖后边坡岩土情况、裂隙及稳定性等,复核、调整各段边坡的处理措施,指导边坡工程施工。回复:已完善,进一步强调了边坡的“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要求。补充了边坡施工方法、工艺、步序要求,严禁爆破作业。对监测设计的预警和报警等监测要求进行了完善。同时要求施工时应对岩土情况、裂隙及稳定性进行现场复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各段边坡的处理措施,对边坡进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5)补充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坡顶防护设计。建议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核实边坡主要岩土参数、岩石类别、边坡高差、作用荷载等设计参数,校核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等内容,确保设计及施工安全,达到治理目的。回复:补充了边坡稳定性计算。对坡顶防护结合景观设计要求执行。施工图设计中对主要岩土参数、岩石类别、边坡高差、作用荷载等设计参数及边坡稳定性及变形进行了复核。9工程风险分析及建议保障措施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建议如下:(1)场区内为斜坡地带,岩体强度高。应严禁大的爆破或大强度施工作业。当采用控制性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2)在雨季施工时,应考虑降雨下渗地表水在填土内短暂汇聚形成填土孔隙潜水,基础开挖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避免其入渗基坑,软化扰动土体,降低其强度及承载力。(3)场区位于坡地,严禁超挖,施工时对边坡加强变形观测,确保原有斜坡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4)场区位于坡地,若填土后期压实,其密实度难以保证。建议先场平后施工基础,同时填土应满足设计要求。(5)基坑开挖及边坡切坡时可能遇局部岩溶及裂隙发育现象,应实施动态施工、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及时反馈,以采取加强的支护处理措施。(6)边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说明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的相关要求,对本次设计涉及到的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说明如下:基坑工程、高边坡包括挡墙等的基坑的开挖、支护。本项目基坑均已完成深基坑和高边坡专项方案论证,并按专项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在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已对基坑开挖形式和开挖时序进行交代。危大工程注意事项:1)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土质和强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2.5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0m。2)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至上而下的开挖顺序。3)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管线位置、现状坡顶、坡底是否有构(建)物等。4)本项目范围内现状构筑物在施工前需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