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_第1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_第2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_第3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_第4页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英国……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琼山)、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材料的内容来自于()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3.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下列组合搭配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协定关税B.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允许设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商埠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A.左宗棠 B.关天培 C.洪秀全 D.李鸿章5.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A.战争环境的严峻性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清朝镇压的残酷性 D.西方列强的欺骗性6.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图中的空白框内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7.晚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这些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边疆开发C.应对边疆危机 D.抵制民主革命8.下面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了内地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9.1895年到1898年,全国新兴的进步学会和团体就有100多个,报刊合计90多种。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广东等地最为繁荣。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变法诏令引发各地热烈讨论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C.民族危机激发思想启蒙潮流 D.民众对新思想接受程度不同10.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描写了()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革命党人英勇作战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面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2.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为某同学制作的辛亥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广州黄花岗起义”应该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3.某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传播了共和思想C.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赢得了民族独立14.“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这里的“它”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C.《大总统选举法》 D.《中华民国约法》15.下面为1912年3月3日,袁世凯高调地通过法国报纸向世人宣传他剪下辫子的行为。此举意在()A.证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B.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为成为临时大总统创造舆论 D.为逼迫清帝退位做舆论宣传16.造成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eq\a\vs4\al(A.二次革命,B.列强侵略,C.军阀纷争,D.农民战争,)项目时间变化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0多万亩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17.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史料,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背景:中华民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混乱局面。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评价: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8.毛泽东曾回忆说:“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他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该杂志提倡()A.师夷长技 B.民族与民权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1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20.下面是小华同学准备参加知识竞赛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它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历史作用是()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B.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C.成立了组织机构,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D.促使中国民主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21.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摘编自李鸿章撰、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集》材料二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1863年,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培养外语、技术人才。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1871年,奏请选送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1875年,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1876年,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摘自吴永《庚子西狩丛谈》(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2分)这个派别的主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李鸿章在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军队建设、教育方面的举措各一例。(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虚有其表”的含义。(2分)(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2分)22.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关于孙中山的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找寻伟人足迹】材料一(1)根据图1、图2及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4分)【解读史料中的历史】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摘编自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4分)材料三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摘编自孙中山《讨袁宣言》(3)材料三中的“袁氏推翻民国”指的是什么?(2分)针对这一情况,孙中山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学史感悟】材料四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摘自孙中山《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4)从材料四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23.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写出材料中①②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其特点。(2分)(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一、1.A2.C3.C4.C5.B6.B7.C8.C9.C点拨: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多地出现各种进步学会、团体和报刊宣传新思想。因此,民族危机激发思想启蒙潮流,C正确。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与题干涉及的各种进步学会、团体和报刊无关,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较为充分”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强调的是各种进步学会、团体和报刊的出现,未涉及民众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排除D。10.C点拨:根据“1900年6月”“天津火车站”等信息可知,所述史实为天津保卫战中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C正确。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排除B;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的斗争发生于1911—1912年,排除D。11.D12.C13.A14.A15.C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通过剪辫子让人们认为他支持共和制度,借此为继任临时大总统创造舆论,C正确。剪辫子只是袁世凯制造其支持民主共和的假象,并非真正向往民主共和,他也不真的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排除A、B;清帝退位时间为1912年2月12日,排除D。16.C17.A18.D19.A20.A二、21.(1)派别:洋务派。(2分)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分)(2)军事工业: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民用企业: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军队建设: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建新式海军等;教育: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各答一例即可,共4分)(3)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答出一点即可,2分)(4)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出一点即可,2分)22.(1)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任答两项,符合史实即可,4分)(2)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民众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3)“袁氏推翻民国”指:袁世凯复辟帝制。(2分)事件:护国战争。(2分)(4)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3.(1)①戊戌变法(1分)②辛亥革命(1分)(2)历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分,顺序错不得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分)(3)论题: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阐述:19世纪末,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