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清单_第1页
高考地理知识清单_第2页
高考地理知识清单_第3页
高考地理知识清单_第4页
高考地理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仪与地图途一点的位置,如北京(40%,116°E);2.定方向: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地球的形状3.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图三要素

2.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数据

1.方向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

(1)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均半径6371千米。(2)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所给方向,确定出其

3.经纬网他三个方向;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形状为圆圈;2.长度不相等。最长纬线是赤2.图例和注记

线特点

道,最短纬线是南北极点;3.指示东西方向被称为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颜色和它们

赤道为0"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划分

纬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3.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时注

度北纬用字母N表示,如30°N;

符号意单位的统一)

南纬用字母S表示,如60°S

(2)表示方式:①数字式:用分数表示,如1/100

赤道:地球上坡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万、一百万分之一、1:100万等;②直线式: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乙」°千米③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

重回归线:23.5°N(S),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千米。

要射的最北、最南界线(3)大小判断: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分数。分母越

纬极圈:66.5°N(S),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极昼、极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线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线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

越详细。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30,纬线是低纬地区和中纬地

三、等高(深)线地形图

区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分界线

1.等高线地形图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1)等高线

1.形状都是半圆;2.长度都相等:①定义: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线特点

3.指示南北方向②特点: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b.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划分

经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一般不相交;山等高线密集处,坡陡;等高线稀疏

出,坡缓。

度东经用字母E表示,如120°E;

符号(2)不同地形部位

西经用字母W表示,如20州

a.山顶:山地的最高处,一般用“▲二

本初即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最大处的连线,是山地比

子午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较高的部分,一般作为河流的分水岭;

重线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界线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最大处的连线,一般发育

要180°有河流;

既是180°E,也是180中。习惯称作180“经线

经经线d.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线20W20中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

(3)五大类地形

和东、西两半球。东半球:20%向东至160°E;

①平原:海拔很低,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平直。

160°E西半球:160"E向东至20型

②高原:海拔较高,5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密集,

经特经线、纬线互相垂直相交;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内部稀疏。

纬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盆地:海拔无一定的标准,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

网用1.定位置: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较大,内部稀疏且数值较小。

④山地:海拔较高,500m以上,等高线弯曲、密集。(2)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地球

⑤丘陵:海拔不太高,200~500m,等高线弯曲,但坡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

度较和缓。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

2.地形剖面图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作用: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的高低起伏状况。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绘制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1)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

画一直线,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能量。

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最后把(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氮

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3)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解题策略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1.地球上关于地心对称点(对趾点)的经纬度(4)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

两对趾点的纬度数值相同,但是一地是北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纬,另一地是南纬;两点的经度数值之和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80。,但是一地是东经,另一地是西经。如与

太阳外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某地(116B40°N)关于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部结构

是(64即,40°S)o光球黑子,周期对气候(降水量与黑子

2.计算两点距离:为11年有相关性)

同经两点距=lllkmXAa(△a为两点间色球耀斑、日珥干扰电离层

纬度差);同纬两点距=11出111义©0$41*/\8日冕太阳风产生磁暴和极光

(。为纬线的纬度,为两点间经度差);三、地球的结构

不同经纬线上两点距可运用勾股定理粗算。1.地球内部结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横波

传播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传播快,可通过固、液、

某地形区的最大海拔:HjjWH大<H商+d;

气三态。

最小海拔:Hfs-d〈H小WH低;相对高度:H,旷H

圈层范围特点

低<H«i<H隔-H低+2d(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

地壳莫霍面固态,陆壳厚、洋壳薄;地势越高,

H而,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以上地壳越厚。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l)dWH<(n+l)d(重合莫霍面(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地幔莫霍与古固态,上地幔存在一个软流层,是

登堡面间岩浆发源地之一。

宇宙中的地球占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km,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核古登堡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

面以下固态。

1.天体系统:

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总星系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

2.地球的普通性:(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八大行星之一,接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2.地球的外部结构

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小行星带)、木星、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

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外部圈层.

3.地球的特殊性一一存在生命,其条件是: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解题策略

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航天基地选择的条件

(1)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器初速度越大,越节省燃料;东早西迟。相隔15°/小时=1°/4分钟。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3)水平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

(3)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探测,地势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

相对较高,地球自然的线速度较大;

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

(4)地质稳定;

读)

(5)少大河、湖泊;

(6)交通便利,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7)人口密度小,保证安全。(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我国太阳能分布分析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

(1)日照时数与年太阳辐射总量受纬度、地势、天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气等因素影响。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

(2)特例分析:我国太阳幅射的高值中心是青藏高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

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

最短。

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我国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是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阴天雾

天,日照时间短,太阳能资源缺乏。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

变化幅度越大。

地球的运动(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公转自转度,一天中12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即为正午

中心太阳椭圆一个焦点上地轴指向北极星。太阳高度。

某地看北极星仰角

②某时刻全球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

等于当地纬度数。

■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自西向东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

空看逆时针)(北逆,南顺)高度越小。如: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

周期恒星年恒星日一真正周期侧递减。

(365d6h9ml0s)(23时56分4秒)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

角速度均1°/B近日点,各地相等,

1月初,每小时15°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

最快(两极除外)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

线速度均30km/h远日点,从赤道向两极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

7月初,递减

最慢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

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

目前约为23.5°,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

归线间回归移动。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

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划分。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与回归线纬度数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o互余。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解题策略

L光照图的判读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石英岩(由砂岩变质)、板岩(由页岩变质)等。

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二、地球表面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

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

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地球自转的方向.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岩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

①板块构造学说

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基本观点: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

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稳定,边界活跃。分为生长边界,

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即张裂处如海岭;消亡边界,即相撞处如海沟。

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解释地貌: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

撞挤压常形成山脉、海沟、岛弧。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

②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褶皱岩层新老地形原因与人类生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产关系

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背斜中心老,成山岩层向上拱起储油气

18点。两翼新建隧道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成谷背斜顶部受张

X2=(日落时间—12)X2。力,常被侵蚀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正午太阳成谷地

向斜中心新,成谷岩层向下弯曲储存地下

高度=90。一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

两翼老水

距)。

成山向斜受挤压不

2.H期范围的确定易被侵蚀,而

(1)人为界线一一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避成为山岭

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断层沿断裂面地垒:华山、庐山、泰工程建设

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两侧岩块山、峨眉山等;遇断层须

错位地堑:渭河平原、汾河加固或避

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谷地、吐鲁番盆地、东开

(2)自然界线一一0:00经线,经过该经线,若向东非大裂谷等。

加一天,若向西减一天。(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111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世界两大

地震带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一喜马

(1)组成岩石的矿物

拉雅”地震带。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

(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镁等;

①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矿物:岩石构成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

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②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①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

风蚀城堡、雅丹地貌等;流水侵蚀地貌如:黄土高原

成的岩石,有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V形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岩、流纹岩);②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丹霞地貌等;冰川侵蚀地貌如:挪威峡湾海岸、阿尔

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

岩,砾岩等:③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

卑斯山U型谷、北美五大湖等;海浪侵蚀地貌如:海①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

蚀崖等。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

③搬运作用:风力搬运如沙尘暴;流水搬运如河流中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泥沙的携带过程等。②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为高山峡谷,中游搬运河道变

④沉积作用:风力沉积地貌如黄土高原、沙丘;流水

宽,下游沉积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沉积地貌如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

三角洲等。

⑤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大气的基本概况

解题策略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

1.地壳物质循环

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有侵入岩(如花岗

固体杂质还起到凝结核的作用。)

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

大气的垂直分层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2.

常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1)对流层(约12km以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

减,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运动显著;厚度不均,低

(3)变质岩由高温或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

纬厚,高纬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

理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

切;

(4)三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2)平流层(12-55km):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5)地壳物质的循环

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升温;平流运动显

著,利于飞行;

(3)高层大气(2000-3000km以下):有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岩浆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貌

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

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

少。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

红海印度洋-非洲

生长边界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亚欧、非洲-

(张裂)大西洋(3)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

美洲

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

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和水汽强烈吸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

消亡边界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

(碰撞)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落基山脉太平洋-美洲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

3.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还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

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

三、全球大气环流

和流水沉积地貌。(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冰破丘陵等地貌。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等地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受力:向夏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季(源地:太平洋)(源地:印度洋)

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解题策略

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1.用图表法记忆大气的垂直分层

(3)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提示:从近地面向高空,大气密度越来越低;

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气压越来越低;水汽、尘埃含量越来越少。

2.风向

2.逆温现象

(1)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

(1)判断: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

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

指向低气压。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

3.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

速越大。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60。

极地怒气压磐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

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

舞片赢Si武谕、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

/N7薪西凤带\

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一即执神高气后灯'

307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

(热力或动力原因)。/一/假生信风蕾

赤道低气压带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

低风芾

副热排高气压斋/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

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30,、、中为西风带/

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烟雾等。

豆©丽三辱二X

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极地港气压卡3.常见的热力环流

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1)海陆风:

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

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

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

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海风00M风

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

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仆风山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3)城市风:

冬西北季风(源地:东北季风

风季蒙古、西伯利亚)(源地:亚洲大陆)

4.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天气系统与气候

知识清单

一、天气系统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锋面系统

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

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

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

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

球为例如上图。

5.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北流右偏成西风南流北流,

冷暖气流相遇,/与图

受热西莆风上升,下犯

上升

右偏形成西南风/右偏形成东北风

右偏形成东北信风

赤道低压热独带高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

0*N30°N60,N90°N

6.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

60"N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冬季

30"N

赤道

7:7。7\帝

网熬带高气压带

夏季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

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团方向移动的锋移动的锋

气团

相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

位置

倾斜

点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方向

气团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

势力

移动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

方向

主锋前暖气团在前,冷气团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要锋后在后

区锋面

较大较小小

别力度

雨区锋前锋后均有,以锋

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位置后为主

雨区

范围团’

%

/暖1团/团

锋图w^\

—'•

-阻白KR./-------------------------------

出工准静止锋二

简图

图冷气团飞二J

»''A

天,--ft7/77//////////

1自主要在锋后

缪蠹延伸到

暖锋前部

雨区i13

过境单一暖气团控制,温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前暖晴朗朗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天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

过境升,常出现阴天、下

\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时雨、刮风、降温等天

特云雨

气现象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

过境暖气团的位置,气压

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后升高,气温和湿度骤

下降、天气转晴

降,天气晴朗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华南准静止锋

气,北方夏季的暴梅雨一江淮准静止锋

天气实例雨,冬春季节的大“一场春雨一场暖”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