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

流程、制度和职责。

本预案适用于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

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

性疾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

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2引用文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

《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术语

突发事件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组织与应急准备

4.1成立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

负责全院突发公共事件院内工作的领导、指挥、协调、

决策等。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办公室主任为**,负责日

常工作的组织协调,成员为公共卫生科全体工作人员。值班

室设在医院总值班室。

4.2指挥系统

4.2.1设置卫生应急总值班,负责院内外信息传递。卫

生应急信息传递流程图(附件一)

4.2.2设置卫生应急指挥长,由院长或分管卫生应急副

院长担任。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

4.2.3职能部门负责卫生应急人员、车辆调配。办公室

负责应急车辆调配;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组建医疗、护理救

援队。(具体职能见下文各职能科室职责)

4.2.4卫生应急队伍队员接到应急通知后按要求到达指

定地点。应急队伍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

4.3卫生应急队伍及组建原则

4.3.1应急救治工作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负责向院领导小组提供医疗、护理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

咨询;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

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救治方案。审查院级

-2-

应急救援预案,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决策与指挥。指导并参与

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应急救援

后的评价总结与奖惩工作。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4.3.2应急救援工作组(见11.2)

负责开展现场急救,进行应急现场处置。服从上级安排,

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完成应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

任务。

4.4应急保障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做好应急物资、药品和设备等保障工作。

4.5突发事件信息监测小组

组长:

负责:

日常工作中的卫生应急信息监测工作,对科室人员进行

卫生应急最低警戒线和卫生应急报告流程的培训。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指导卫生应急事件的发现

人(一般为首诊医师或医院值班电话接线员)询问清楚时间、

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

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等信息,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报告

-3-

医院主管应急的院长和公共卫生科。

4.6应急物资的存储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设在急诊科大厅,大宗物资及药品

分别存放在医学装备部、总务科仓库和门诊药房。

4.7技术指导及技术规范

为保障医疗救治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使各种突发事件,

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疫情等得到及时、有效

的控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员治愈率,降低院内感染率及死

亡率,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诊疗指南,由公共卫生科、医院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和护理部制定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技

术规范,作为我院在诊疗活动中的技术指导。

5卫生应急工作范围

5.1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

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

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

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同时,对其

他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以减少其对社会

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

5.2院卫生应急工作的范围

5.2.1国家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暴发或新发传染病。

5.2.2重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火灾等)。

5.2.3院内、外重大事故。

-4-

5.2.4各种紧急情况,如停水、停电、信息中断等。

5.2.5上级领导要求的其他情况。

6职能科室职责及工作制度

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应急工作的协调。处理卫生应急

办公室日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相关规定制定符合医院实

际的院级应急预案。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完成各

种临时工作。

办公室:做好医院应急总值班工作。安排车辆。接待上

级工作检查。

医务科:参与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工作的院级及部门应急

预案和流程,协助科室制定科级应急预案。调度医疗、医技

人员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对医疗、医技人员进行相关的

培训,并组织部门预案演练。

护理部:参与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工作的院级及部门应急

预案和流程,协助科室制定科级应急预案。调度护理人员参

加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

组织部门预案演练。

总务科、医学装备部、药剂科: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并

对应急物资库进行日常监管。按上级要求及工作需要采购必

要的应急物品。参与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工作的院级及部门应

急预案和流程,协助科室制定科级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演

练。

-5-

安监科:参与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工作的院级及部门应急

预案和流程,协助科室制定科级应急预案。对全院职工进行

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关演练。

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工作的院级及

部门应急预案和流程,协助科室制定科级应急预案。对全院

职工进行院感和防护知识培训。

门诊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宣教科:做好宣传工作。

工作制度(11.1)

7工作要求

7.1应急预案

各科室结合院级应急预案和本部门实际,制定部门应急

预案并指导临床、医技科室制定科室应急预案。

7.2应急队伍建设

按照应急预案设立各种应急队,应急队应按照预案要求

包括医疗、护理、医技和后勤等各种人才。

7.3应急物资库管理

应急物资库必须定期检查,应急物品定期维护、更换并

将维护记录和物资清单按季度送公共卫生科。

7.4应急培训

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院级培训,并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各种

临时培训,各科室参加院级培训的人员必须在科室内组织科

-6-

级培训并记录。相关职能科室应对各科室进行应急技术的指

导培训,每年至少两次。

7.5应急演练

按照应急预案,每年最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各职能部门按上述要求完成预案修定、培训演练、队伍

建设和物资储备。由公共卫生科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

查。

8应急处理

8.1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迅

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

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8.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

要求,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

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

8.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

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

人员疏散、隔离及对传染病疫区的封锁

8.4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突发

事件的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

作。

8.5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

中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患者必须接

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患者,

应当按照规定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转送至接诊或者指定的

医疗机构。

8.6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指

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采样、

技术分析和检验。

8.7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采取

控制措施。

8.8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依法报告

属地主管部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9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9.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低级别预警线指标》(附件四)的规定,在2小时内,向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9.2疫情突发时,接诊医师应立即汇报医务处和公共卫

生科,主管部门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公共卫生科向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缓报和瞒报。

9.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电话。发现疫情立即电话报

告公共卫生科(),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室()0

-8-

10奖惩制度

10.1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

缓报、谎报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科室负责人,按医

院奖惩规定给予降级或者停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

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2未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

品等物资供应和储备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科室负责

人按医院奖惩规定给予降级或者停职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

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

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3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

失职、渎职的,对科室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责任

人员按医院奖惩规定给予降级、停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

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

予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口头警告、

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4.1对疫情畏缩不前或临阵脱逃的。

10.4.2不听指挥、贻误救治时间的。

10.4.3擅离职守或工作消极的。

10.4.4违反规程,草率马虎,操作不当致使防控救治不

-9-

力导致疫情蔓延、扩散的。

10.4.5拒绝接诊患者的。

10.4.6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

10.4.7未经授权泄露/发布应急事件信息或违反国家相

关规定的。

11附录

11.1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11.1.1卫生应急管理制度

11.1.1.1为使医院能够顺利渡过灾害与突发事件造成

的危害,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并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整个医

院管理的体系中。

11.1.1.2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系统的应急培训,根据需

要组织针对性演练。

11.1.1.3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来保证应急反应期间内

部的协调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建立紧急人员召集、物资

器材调配的程序,设置休息日、夜间、节假日的应急对策体

制。

11.1.1.4组织决策层,中层干部承担具体实施的职责。

11.1.1.5建立对应急反应进行评估以及对医院整体应

急能力进行评估和脆弱性分析,并能把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

机制。

11.1.1.6医院应当有承担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

-10-

医疗救援任务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功能、任务、规模、设

定贮备在区域灾害与应急事件时的食物、药品的品种与数量。

11.1.1.7对各种人员如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家属、本

院员工以及其他来院人员等,突发紧急意外事件时,要有明

确的应急预案措施,要明确主持的职能部门。

11.1.2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制度

11.1.2.1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有效的联系

通道,保证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

和准确。

11.1.2.2发生突发事件时,首次接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或突发公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办)指令的院办、医教

科或院行政总值班(夜间),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

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

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

救援任务及要求,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报告医院主管应

急的院长。

11.1.2.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所有领导小组成

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根据现有信息对事件进行评估,

启动相关医院应急救援预案;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事

件的救治、参与救治人员的防护工作。

11.1.2.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预案的要求

和各自职责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

-11-

反馈给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突发公应急救援指挥

部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

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11.1.2.5专家组和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

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标准防护后,立即做好抢救重症伤

员准备工作。公共卫生科、医教科应根据应急预案,协调好

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使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轻症

病人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

11.1.2.6对院内参加应急救援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

通的通迅或网络联络并保持24小时畅通。

11.1.2.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

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

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

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

效期内;急救车辆和仪器保持常备不懈,性能良好,不得随

意挪作他用。

11.1.2.8责任科室在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

等事件发生时,患者来院数量达到最低级别警戒线后,立即

向公共卫生科或医教部报告,必要时直接报告分管院长,公

共卫生科或医教部核实信息后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分管院

长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

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

-12-

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己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

事件发展趋势和己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11.1.2.9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和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保持联系与配合;接受上级专家组

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出院的标准和出院的时限等

指导,做好事件过程评估,及时调整预案与救治方案,确保

病人与参与救援人员安全。

11.1.2.10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

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

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入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

11.1.2.11应急领导小组按要求参加卫生应急救援指挥

部的信息通报会议,及时报告在院救治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

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

告。

11.1.2.12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向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请

求支援:

11.1.2.12.1请求上级专家组会诊及专业技术的帮助;

11.1.2.12.2需要特殊解毒药品、特殊设备以及应用方

案的支援;

11.1.2.12.3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

送危重患者及传染病患者。

11.1.2.13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将本院应急救治

-13-

的情况与结果,有关的分析和建议等内容形成终末评估材料,

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11.1.3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1.1.3.1医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11.1.3.2院公共卫生科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

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

逐级汇报。并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评估后决定预案启动和

响应级别。

11.1.3.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

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公共卫生科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公共卫生科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11.1.3.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11.1.3.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

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11.1.4病人收治及转诊制度

11.1.4.1突发事件发生时,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服从卫生

-14-

行政主管部门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

度,无条件收治送达的患者。

11.1.4.2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后,调整全院医疗资源,

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急救的需要。

11.1.4.3对医院附近突发事件,发现批量患者或毒物接

触者涌入,在未接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

指挥部指令的情况下,应该一面向上报告,一面先期处理,

特别是在发生了有毒物持续外溢、爆炸、燃烧的化学事故或

群体创伤情况下,除了针对可能的毒物接触予以对应处理外,

对伴有外伤、烧伤及化学灼伤的伤病员尽早进行处理(包括

清洗、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等)。

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实施紧急处置和监护。

11.1.4.4除对重危患者(包括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抢救、

收住入院(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收住隔离病室)外,对大

量涌入的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的有毒化学物接触者,在未经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分流和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

下,可临时腾出会场、办公用房等处安排留观。

11.1.4.5对于需急诊手术、进入ICU抢救、住院或需留

观的病人,由抢救组组长决定安排收住相关科室,并向领导

小组汇报。

11.1.4.6对所有群体伤、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或传染病

(或疑似)突发事件而到医院就诊者,无论是被收住入院,

-15-

还是被安排留观,都应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

做好记录;同时,统一登记造册。

11.1.4.7对已接收的,超出本院容纳和救治能力的患者

及需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或留观医院的传染病患者,经突发

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分流和统一调度,并在落实转诊医

院的情况下,必须写好简要病历,方能转往指定医院。

11.1.5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11.1.5.1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

和基本要求发布疫情及相关信息。

11.1.5.2医院由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指定专人负

责非法定机构职责的与医疗救治相关新闻发布工作。发布前

应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布内容经核实通过。

11.1.5.3其他任何部门、科室、个人不能发布相关信息

或单独与新闻单位联系。

11.1.5.4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和全面,以维护社会稳

定为主导。

11.1.6培训、演练制度

11.1.6.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急诊、传染、感染、

呼吸、创伤、麻醉、院感、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

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11.1.6.2急救医师主要培训:突发事件相关的法律、法

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

-16-

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

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控制等。

11.1.6.3急救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事件的相关法

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

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理新技术及新

项目等。

11.1.6.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

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

应用、通讯知识、各种急症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社会

学和心理学等。

11.1.6.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

防治基本知识。

11.1.6.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

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

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11.1.6.7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

价,以提高的反应能力。

11.1.7应急物资采购与管理制度

11.1.7.1应急物资由应急专家组根据主管部门规定,结

合本院实际研究后提出申请,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审批后

购进。

-17-

IL1.7.2验收合格的物资入储备库保存,要专人管理,

保持物资清洁、定期保养、维护、始终保持在效期内、保证

随时使用。

11.1.7.3储备物资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晒工作

以保证质量。

11.1.7.4应急物资须经领导小组同意后使用,非卫生应

急事件,任何个人不得借用和挪用,使用后详细据实记录,

使用者签名。

11.1.7.5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

申请补充,物资使用和入库要做好记录,始终保持帐物相符。

11.1.8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1.1.8.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的,

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开设发热门诊,

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11.1.8.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经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

本院预检分诊引导或自行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

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

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11.1.8.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

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

热病人,要通知病人所在疾控中心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18-

IL1.8.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

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

医院(病区)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11.1.8.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

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11.1.8.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消毒与

终末消毒。

11.1.9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11.1.9.1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处应当标识明确,相对

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

护用品。

11.1.9.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置果断的

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

时发现传染病人和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隔离和抢救。

11.1.9.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新发或烈性传染

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

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公共卫生科或医院办公室汇报,必

要时直报分管院长。

11.1.9.4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预检,仔细询问病

人的流行病学接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

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人或疑

似传染病人的,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带外科口罩),

-19-

一人为病人挂号,另一人按规定进行登记(要求既不缺项也

不多填),一人将病人护送到专门诊室,另一人对接诊处消

毒并记录(消毒方法、时间)。

11.1.9.5在接到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按照卫生行政

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

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专门诊

室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11.1.9.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

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

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隔离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

防措施。

11.1.9.7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做好个人防护,落实

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院内感

染工作。

11.1.9.8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

严格的终未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

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分诊下一个病人。并做好终末消毒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

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

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

由实施消毒人员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1.1.9.9从事预检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

-20-

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医院有关规定,认真执行隔离

消毒技术规范、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的工作制度,配合卫生行

政部门留调和检查。

11.1.10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1.1.10.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11.1.10.2公共卫生科和医教科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11.1.10.3明确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范围

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

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

病例。

甲肝/戊肝: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

-21-

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

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

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

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

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

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以

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

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

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感染病

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

-22-

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

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

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

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

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

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

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

以上。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

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

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

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己消灭的传染

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3-

IL1.10.4明确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