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灌口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1年夏,美国人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哈默的这番评价表明该地区A.新经济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功B.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C.曾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2.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这说明A.英吉利人自大骄横 B.曾国藩尚存“天朝上国”思想C.英吉利人十分贪婪 D.曾国藩对英吉利十分了解3.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A. B.C. D.5.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是A.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B.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C.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D.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6.“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7.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8.历史上,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建国初期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9.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曾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随感录》)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纪初中国境内文化冲撞较激烈C.开展新文化运动以清除各种陈腐文化D.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绊脚石10.1931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禁止不正当进口法》,规定贸易部有权决定对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护关税。同年又颁布《农产品法》,规定对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征收进口税。1932年2月4日,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这些法案的出台A.维护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缓解了英国国内日益严重的供销矛盾D.违背了英国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11.史书记载:“赵宋立国,行伍出身的赵匡胤谓近臣日:‘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以至于出现‘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的局面。”这说明宋代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实现了官员间的相互监督C.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转变 D.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12.如表是2006一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如表可以说明A.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力衰退B.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C.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D.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13.阅读表格,图表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日期宣布废除奴隶制英国18071808.1.11833法国1792;181818181848美国18081865葡萄牙18361858;18691878西班牙18201878——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14.“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家中子弟取名。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不正确的是A.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B.革命派通过媒介广泛宣传C.民族危机下国人思想启蒙D.深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15.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A.“以夷变夏” B.“以夷款夷” C.“以夷攻夷” D.“师夷制夷”16.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A.政体亟须调整 B.西方技艺为末 C.纲常政教为本 D.不能仅学技术17.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I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18.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此“巨大变化”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20.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1.如图为美国发行的《抗战建国》邮票。这说明A.三民主义与林肯思想一致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D.国民政府坚持三民主义2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23.影响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24.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五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25.帝制的崩溃成为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宣统皇帝下诏退位②德意志帝国走向崩溃③俄国沙皇专制结束④土耳其废除素丹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26.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2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8.宋代主流舆论普遍主张女子应该学习文化,掌握一定的知识;明清时期普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化专制逐渐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妇女社会地位提升 D.理学思想日益僵化29.“(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30.地图可以反映政治形势,如图是某时期的一幅世界地图这可以凸显出20世纪A.50年代两大阵营的形成B.60年代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C.70年代南北对话的启动D.80年代第三世界的迅速壮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32.[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651年,隋朝和初唐最高级的秀才考试中断;656年新设专科数学考试,与原有的两种考试一样,专为低级官员和庶民的儿子举办;658年创设了为特定应试人举行的殿试:681年明确了明经科考经书及其注疏,进士科考政治事务,从而再次确定了唐朝其后时间的科举形式。为了从取得当官资格的人当中选人担任实职,选举制被采用了。因此,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一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高宗的科举改革。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哈默在这一年的夏天访问了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由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地区尚未推行或未见成效,A错误;哈默在访问饥荒区后却说“比他预计的要好”,可见他很乐观地看待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B正确;饥荒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可能存在联系,但不能说明这一地区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苏俄内战发生于1918-1920年,该地区有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错误。2、B【解析】

从材料“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曾国藩对清朝和英国人的称谓来看,尚且存在着“天朝上国”思想。B正确;材料所述是曾国藩记叙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AC排除;依据所学可知,当时曾国藩尚未真正了解英国,D排除。故选B。3、B【解析】

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正确解读,使得商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大量信息为世人所熟知,答案选B,青铜铸造技术不符合信史的特征,A错误;《史记》虽然有明确记载,但是当时并没有文字及考古资料等印证,不符合“信史”的特征,C错误;神话传说即使得到了验证也是后人在文字及考古资料的证明下确认的,神话传说不能被称为“信史”,D错误。4、C【解析】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如青铜耒,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

材料是康有为对西方国家早期社会变革的描述,其中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因此A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是在19世纪中叶后,B排除;电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排除;培根和笛卡尔的主张属于近代科学的发展,D排除。故选A。6、D【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时期家国同构局面确立。故答案为D项。AB项,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谈不上专制王权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已经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贵族等级秩序森严,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8、C【解析】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努力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长期肆虐的疟疾疫情,反映出建国初期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C项正确;西南疫情的基本解决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的缩小,也不能说明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更与1990年代以来的西部大开发无关,ABD三项错误。9、B【解析】试题分析:从信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油松片以至电灯”“独轮车以至飞机”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既存在着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也存在着落后的封建文明,故选B项。A项错在“主流”无法体现;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也与鲁迅的描述不一致。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鲁迅的思想10、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B选项错误;这些措施不能真正缓解供销矛盾,C选项错误。故选D。11、C【解析】

宋代重用读书人,材料“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说明宋代和前代相比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转变,故选C;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材料也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监督,排除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C。12、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因此C选项正确。增速放缓不等于国力衰退,A选项错误;B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依据材料无法得出D选项,排除。故选C。13、C【解析】

从“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中可以看出,19世纪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的要求,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5世纪,故A项排除;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于17、18世纪,故B项排除;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60至90年代,故D项排除。14、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成为最流行的字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竞天择之理”属于进化论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不是革命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进化论思想得到传播以图救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化论思想属于西方思想理论,严复介绍进化论思想,显然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严氏书出……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学生应该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不是革命派,再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注意逆向思维。15、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抵抗侵略者,故“以夷款夷”“以夷攻夷”“师夷制夷”都与其核心思想一致。而“以夷变夏”明显不符合中国当时天朝上国的理念,也与《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不符。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16、B【解析】

根据材料,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伤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所以两者都认为西方的技艺为末,B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维护传统,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纲常政教”是不同的,C项错误;D项是郭嵩焘的观点,错误。故选B。17、A【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交”和“退出北约”等行为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与材料信息无关,也并非是西欧经济复兴的直接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军备竞赛对美法关系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多极化态势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A【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下,意大利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阶层对现状不满,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建立,故A符合题意;受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政权趁机上台,故BD项不符合题意;在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9、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逐步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在宪法中确立,排除C项;1954年我国工业化并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B。2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21、C【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抗战建国”并结合抗日战争知识可知,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给予了中国一定的帮助。C正确;材料未涉及二者的思想,不能证明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A排除;1942年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材料未体现,B排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坚持的不是三民主义,D排除。故选C。22、B【解析】

根据“中华民国八年”可知这一年是1919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排除D项。23、C【解析】

据材料“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中的工人党员比例下降,农民党员比例迅速上升;而“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中的工人党员比例上升,农民党员比例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至1928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1949年至1956年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党员构成比例变化,C正确;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不能简单的断言工农联盟的发展,A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B错误;中国民主任务始终是反帝反封建,故D错误。【点睛】1927年至1928年中共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24、A【解析】试题分析:“湘乡曾姓者”是指曾国藩,“粤匪扰乱”则指太平天国运动,所以材料说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事情。为了“剿发捻”(指太平天国和捻军)和抵御外来侵略,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省略的是洋务清火汤。故选A。B项错误,新政是在光绪年间;C项是在1908年;项是在20世纪前十年进行的。因此BCD三项均与材料在时间上不符。考点:洋务运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希望使中国富强,实现中兴,但是结果并没有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甲午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5、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宣统退位发生在1912年,德意志帝国在1941年共和国的建立时走向崩溃,俄国沙皇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苏丹制的决议案,故正确的顺序是B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26、B【解析】

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2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的社会状况,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正确;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当中没有民主主义的说法,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民主义的内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由宋朝女子可以学习文化到明清时期否定女子掌握文化,这主要和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有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D正确;文化专制不光针对女子,是相对整个封建社会而言的,A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会促进思想解放,而不是束缚,B排除;妇女地位提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29、D【解析】

根据“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说明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故选D;“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抑商政策侧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汉惠帝时、孝文皇帝时复弛商贾之律,但是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也是实现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0、B【解析】

地图中信息反映的政治形势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约”和以苏联为代表的“华约”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国家组成及分布形势,故B与材料相符;两大阵营对峙初步形成于二战结束后,A说法不准确;C、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政治形式”,考查的是学生对20世纪两大阵营对峙的特点及时间的掌握,1955年华约的建立,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美对亚、非、拉美地区的扩张和对欧洲霸权的争夺日益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单方面的贸易优惠,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稳定出口收入的补贴措施和经济援助,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单一结构;是两欧国家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逐步向第三世界靠拢,加强彼此关系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其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但洛美协定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解析】

(1)根据材料“1973年7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危机、冷战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