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三县部分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2.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3.1922年,毛泽东等人在萍乡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工人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班。晚上凭听课证上课。后来学校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工人补习夜校的创办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D.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4.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A.政体亟须调整 B.西方技艺为末 C.纲常政教为本 D.不能仅学技术5.下图是中华民国邮政于193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结合时事推测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借鉴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6.美国历史上威尔逊曾被史学家戏谑为“赢得战争,失去和平”的总统。从历史角度看,威尔逊总统“失去和平”是指A.美国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B.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C.美国因参加“一战”,门户开放政策遭到列强的反对D.“一战”后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7.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和平签名》,该漫画反映了此时期(注:图中上方条幅文字:在中国争取二万万和平签名;左下方黑旗上文字:我们要战争;)A.中国人民捍卫新生国家的决心 B.北平和平谈判的历史进程C.帝国主义残余被和平力量清除 D.国民党失去大陆仓皇出逃8.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三纲五常”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天人感应”学说9.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10.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这表明陈独秀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B.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C.倡导文化平民化 D.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11.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汉萨同盟大多数成员都采用的《律贝克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每个城市都要加强防御海盗和其他破坏者,以使航海商人自由进行贸易。”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A.国王 B.领主 C.农奴 D.市民1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低,边区交通、通讯不发达,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摘编自任学岭《陕甘革命根据地史》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出生婴儿死亡率从195。年的约25%减少到1981年的低于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摘编自江宇《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社会保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14.(20分)材料赵充国(公元前137年一公元前52年),西汉陇西上邦人,善骑射,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羌族叛乱,七十多岁的赵充国为掌握敌情,亲临边境。到边境后,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但大臣多有反对,赵充国反复陈述用兵利害,并建议“先诛先零(羌)”,宣帝采纳了赵充国之策。赵充国领兵打败先零羌,又到罕、开羌地区,赵充国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罕、开羌竞不烦兵而平定。为彻底解决羌患,赵充国上奏:一、羌患“易以计破,难以兵碎”,我以为“击之不便”;二、罢骑兵,招募民众,“缮乡亭,浚沟渠”,进行屯田,只以少数骑兵卫护屯田者,“益积蓄,省大费”。由于皇帝大臣反对,赵充国反复报告说:先零羌所剩精兵不多,汉军屯田,“内有无费之劳,外有守御之备”,敌胜利在望。宣帝诏令辛武贤等出击,只取得小利,而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诏令罢兵,留赵充国负责屯田。神爵二年秋,羌族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汉朝予以安抚,“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析赵充国平定羌乱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充国治理羌患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历史、重视教育,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宗法制、宗族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结论,B项排除。2、B【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项错误。3、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培训,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D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A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排除;中共在1921年就已经成立,C排除。故选D。4、B【解析】

根据材料,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伤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所以两者都认为西方的技艺为末,B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维护传统,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纲常政教”是不同的,C项错误;D项是郭嵩焘的观点,错误。故选B。5、D【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中所给的时间1939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此举应为抗战服务,所以选D,1939年美国开国150年已过,国民政府和美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辛亥革命时早已提出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所以ABC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详解】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倡议的“世界和平纲领”未能实现,所以被史学家讽刺是“失去和平”的总统,B选项正确;美国没有因为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遭到列强的反对,C选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与威尔逊总统无关,D选项错误。7、A【解析】

材料一方面反映新中国一方面要求实现和平的愿望,另一方面对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要敢于反击,故A符合题意;北平和平谈判是1949年初,时间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1950年,帝国主义残余依然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1949年4月,国民党失去大陆仓皇出逃,时间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8、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张,故C项错误。9、D【解析】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部分儒生抨击传统儒学的弊端,是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即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故D选项正确;农民起义导致明朝灭亡,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未体现理学内部的分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10、D【解析】

根据“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可得知,陈独秀强调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要先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思想的自觉,故D项正确;材料“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说明他并不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而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只是在思考如何巩固民主共和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批判传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的民平化无关,排除C项。11、B【解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自治。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因此材料中的“其他破坏者”主要是指封建领主,B项正确;材料中所述“其他破坏者”是封建领主,而不是国王,A项错误;农奴在法律上非自由人,C项错误;材料中“其他破坏者”是指封建领主,而不是市民,D项错误。12、C【解析】

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是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风俗属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贡赋是诸侯国向天子缴纳的赋税,故B项错误。礼仪属于行为规范,不是材料中“礼”的主要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作用: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成因: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3)意义: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中国政府的社会保障,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是仁政和民本思想。其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为高龄老人配侍丁”“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等信息,分析得出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等特点。其成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边区落后状况、战争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等方面来回答。(3)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