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新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2.中国政府“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最早始于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晚清时期3.有学者认为:“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不许离其宗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A.宣扬民主观念,反对专制 B.提高国民素质,推崇宪政C.抨击传统道德,捍卫共和 D.解释宪法含义,力主共和4.据外电报道:“波兰外交部大楼走廊挂满了自1918年独立后历任外交部长的头像,但1945年至1989年的44年则空缺。”最可能的理由是,该时期A.限于当时条件,外长未留下照片B.波兰已被美苏瓜分,其主权未复C.波兰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要外交活动D.波兰屈从于苏联控制,外交活动不能自主5.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6.1830年辉格党领袖格雷继任英国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党利用上院的多数两次否决了法案。1832年,格雷请求国王册封足够数量的改革派贵族,以强使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这个请求,辉格党政府总辞职,英国局势混乱不堪。不久,国王答应随时准备册封新贵族,而托利党则主动退出了这场斗争。这表明了当时的英国A.法案通过意味着贵族失势B.和平变革的机制依旧存在C.下院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政治转型源自两党的妥协7.面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这样告诉他的秘书:“我们在萧条时期所遇到的困难,百分之九十是由恐惧引起的。”这反映出A.恐惧引起经济危机 B.政府不愿意承担反危机责任C.经济危机程度较轻 D.政府未看到经济危机的严重8.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9.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图为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1.与法德等欧陆国家相比,美国在现代化启动时期最突出的优势是A.自然资源丰富 B.没有封建传统束缚C.外来移民数量庞大 D.发明众多科技领先12.1953年我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模式制度化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提及运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两年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上述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C.优先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D.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13.“请君莫畏大炮子,百姓才闻几人死?……我所闻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性 B.说明人民不畏惧火炮火枪C.坚船利炮与鸦片一样对人有危害 D.《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14.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万有引力定律15.“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16.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它是最坏的统治形式,它违背了理性和自然法,注定不会长久。”这里的“统治形式”是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17.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 B.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C.报刊杂志的创办 D.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18.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19.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强调从个体自身的价值入手,呼唤人性的复归。这种人性的复归,是要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该学派A.主张超然物外的逍遥 B.强烈反对任人唯亲C.推崇严刑峻法治国 D.提倡重建周朝制度20.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新的词汇开始广为流行,如自强、自立、自存、自治、自主、竞存、适存、演存、进化、进步等,人们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演生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B.维新思想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C.晚清新政促进了近代化事业的发展D.进化论思想逐渐得到了普遍认同22.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23.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OO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秋普芳上午11:OO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3:OO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24.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2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②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吴江市镇的发展④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吴江市镇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6.右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航天工业的发展27.在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统治思想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道贵清静而民自定C.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8.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29.唐高宗后期武后临朝听政,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元万顷等,协助处理政务与各种表疏,密令参决。唐制,官衙都在宫城之南,刘元等人不经南门而于北门出入,时人因谓之“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的出现反映了A.武后已掌握实际统治权力 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C.三省六部制度己名存实亡 D.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30.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 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进取与平和材料一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首都居在中央,全国自然舒展的一种和平形态。——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文化是无所谓优劣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各适宜于对付不同的环境。但是环境不能无变迁,而人们控制环境的方法却变迁的没有这么快。——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问题(1)钱先生“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以你所学的汉唐历史说明理由。(2)“进取”与“平和”也可以用于形容中国古代文化,例举相应的史实和相关文化的时代背景。古代文化表现(请使用准确历史名词)时代背景“进取”“平和”(3)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中吕先生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大多数的俗儒,则可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山应博学鸿词之征,甚至报名科考,成为新朝的新贵了。当然,清廷也用尽怀柔手段,除了开科取士,也以修明史及编几套大书笼络了不少学者名士。经过康熙一朝的休养生息,中国百姓生活安定,习惯了清的统治,亡国之痛已不在年轻一代的回忆之中。清沿袭明人政策,科举经义以注解的《四书》为主,其重点在于伦常纲纪,当君臣的名义已定,则民族界限就不足以颠覆人间伦常。——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历史赋予近代中国的严峻现实是:不改变中国的现状就无法抵御强敌。作为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地方大吏,他们都对中国的腐败现象有深刻的了解。林则徐曾经吐露自己的感受:“今日时势,观其外表,犹一浑全之器也,而内之空虚,无一足以自固。”……郭嵩焘则从中外对比中看到了中国落后的严重状态。要对抗强敌,保卫国家就必须治理整顿内部,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用魏源当时所说的话就是,“以治内为治外。”问题是如何治内才能救国。——摘编自袁伟时《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期的文人安于清朝统治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文人对待清朝统治的态度,并简要评价。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材料二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材料三数据背后的中国(数据来源:豆丁网)第一组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业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第二组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得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第三组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农业

工业

总产量

总产量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11%

3400亿斤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8.5%

720万吨

2.17亿吨

第四组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年12月采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材料信息“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说明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没有涉及青岛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已经独立,更不涉及青岛主权了,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由此判定这是五四运动。2、C【解析】

明代中后期中国进口了西方的红衣大炮用于战争,所以最早应该始于明清时期,故选C项;隋唐宋元时期西方武器还没有出口到中国,排除AB项;晚清时期与“最早”不符,排除D项。故选C。3、A【解析】

材料“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表明君主与普通百姓都要遵守法律,说明该学者宣扬民主,反对专制。A正确;材料未体现‘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B排除;材料没有对传统道德的抨击,C排除;材料主张君主立宪,不是共和,D排除。故选A。4、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至1989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其外交受制于苏联,难以实现外交自主,选项D正确;选项A、B不符合史实,排除;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外交活动,选项C排除。5、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表明两种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逐步分化对立并重新组合,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排除A项;材料表明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不能体现世界经济的制度化问题,排除C项;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确实跟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关,但材料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排除D项。6、B【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其材料背景是1832年议会改革,通观材料信息,之所以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可以说明英国政治运作中和平变革机制的存在,各方为了避免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最终选择了妥协,在和平渐进中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各派之间的妥协,“贵族失势”表述不对,故A项错误;国王行政权早在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后即已被剥夺,故C项错误;英国政治妥协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而非政治现象,故D项错误。7、D【解析】

胡佛总统告诉秘书的这句话说明总统对于危机很乐观,并没意识危机的严重,D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危机,A错误;B与题无关,排除;1929年经济危机破坏大,空前严重,C错误。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及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核心是近代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从而为近代化的扫清了道路,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9、B【解析】解题时紧扣“十二大”等关键信息,然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对四次会议的特征进行逐项对比分析。首先,可从特征比较明显的会议开始进行分析。中共九大是在“文革”期间召开的,主要特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故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应为“阶级”、“革命”,④与之相符,故D项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因此此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为“经济”“建设”,③与之相符,故C项排除。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共八大和十二大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故其“阶级”一词出现的频率比中共十二大高,与①的高频词相一致,故A项排除;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与之符合,故B项正确。【名师点晴】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会议,试题主要考查对历次会议核心内容的准确认识。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九大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中共十二大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共十四大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0、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现下降趋势,①符合西欧,故A项正确;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②符合美国,故B项排除;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③代表中国,故C项排除;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④代表印度,故D项排除。11、B【解析】

美国是通过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的国家,没有封建传统的束缚,选项B正确;自然资源、移民数量以及科技均不是美国的突出优势,选项A、C、D排除。1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到“多予、少取、放活”,乃至废除农业税的转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故B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不是主要目的,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3、A【解析】

依据材料“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可知材料主要是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性,故选A项;材料是对火炮与鸦片进行对比,而非人民不畏惧火炮火枪,排除B项;通过对比主要是突出了鸦片的危害性,C项理解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可知此时应该尚未签订《南京条约》,排除D项。14、A【解析】

依据材料“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并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可知,为引力波提供基础理论的是相对论。A正确;生物进化论是对于物种起源的一种学说,B排除;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与引力波的时空观不符,D排除。故选A。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中可以看出,这种危机是滞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了解决滞胀主要借助于高新技术。所以答案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滞胀16、B【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主义为武器,猛烈批判天主教神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认为最坏的统治形式是君主专制,故B;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但毕竟是民主政治,故A不符合题意;启蒙思想们认为开明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是相对合理的政体,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D【解析】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改变缩短了时间和距离,影响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故选D;服饰、建筑和时间关系较远,排除AB;报刊杂志的创办与时间观念的精准度都要低于交通和通讯工具,排除C。18、C【解析】

几种不同史料的记载方式,反映了他们与真实的历史真相之间存在差距,故C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作者立场情感的信息,故排除A。同一历史事件有的有一种记载,有的有多种记载,但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C错误。材料中的史料之间不是矛盾的关系,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关系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19、A【解析】

根据材料“从个体自身的价值入手,呼唤人性的复归……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可知该学派体现了道家追求超然的精神境界,A项正确;强烈反对任人唯亲体现了墨家尚同思想,排除B项;推崇严刑峻法为法家思想,排除C项;提倡重建周朝制度为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20、D【解析】

试题分析:从邮资表可以看出,此时段应是,社会主义正迎合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后,西方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香港和捷克在历史上都起到过沟通中国与西欧之间联系的作用,所以B、C两项说法都欠妥,因此不能选。苏联与东欧各国的邮费相比较西欧各国要低,说明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故本题应选择D项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点评:注意把相应的史实材料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相结合来命题。【详解】21、B【解析】

根据材料“自主、竞存、适存、演存、进化、进步”等一批新词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姓名和字号体现了进化论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时期,严复等人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说明当时中国维新思想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三民主义思想提出是在1905年以后,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维新变法对当时的影响,没有体现晚清新政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维新变法时期宣传进化论的影响,但无法得出进化论思想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D项错误。22、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23、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周恩来的活动涉及到的会议参加国来看,有苏英法和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越南,说明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答案为C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苏关系早已破裂,中国不会与苏联会谈争取支持,排除B项;D项只涉及缅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点睛: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4、C【解析】

根据题干“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可知,伏尔泰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批判欧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并未曲解中国文化,排除B;题干未显现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2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增多,受到了白银普遍流通、商帮活跃、商品经济发展和手工业进步等现象的推动,①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明朝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②与吴江县市镇发展无关,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26、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产量变化由1870年的80万吨到1900年的2000万吨,说明产量大幅度提高。石油工业的发展为内燃机的创制提供了适用的燃料,新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石油的生产。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27、B【解析】

汉初推行黄老思想,提出无为而治,即“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故答案为B项;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排除A项;C、D项属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均排除。28、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钱币使用方便,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商业交换比较发达。而东汉时期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改用布帛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东汉时期市场的衰退,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展较快,影响了市场交换,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而不是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通读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滥发钱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金属货币使用频繁,没有涉及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29、B【解析】

北门学士是在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之外设置的类似秘书性质的官职,负责为武后起草处理文书,密令参决,掌握了部分决策权,以加强武后的权力地位,冲击了中枢决策机制,B正确;北门学士的出现是武后强化权力的手段,但是不能证明武后已经掌握实际统治权力,排除A;题干未涉及北门学士与三省六部制之间权力的转移,C排除;北门学士是中枢体制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30、B【解析】

根据材料“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官员的定期考核,有利于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官员的考核,没有涉及削弱相权,A项错误;材料涉及定期考核的官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与防范地方叛乱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弊端是考试科目主要限定在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材料所述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能弥补科举制的弊端,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同意。西汉: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并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2)古代文化表现时代背景“进取”布衣将相秦汉时代社会大变革与诸侯争霸(大意对即可)“平和”礼乐制度西周封建初建时文化制度建设(大意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如平和——无为思想,进取——经世致用都可以(3)解释或界定文化的含义——适宜于对付不同的环境,无优劣之分;《吕著中国近代史》中如此界定文化含义目的给予近代陷入沉沦的中华民族以信心。【解析】

(1)态度: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同意。理由:依据所学从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以及汉唐设置机构对于西域的管理回答。(2)“进取”的文化表现结合所学可以从“布衣将相”“无为而治”等回答;时代背景可以从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回答。“平和”的文化表现可以从“礼乐制度”“经世致用”等思想回答;时代背景依据所学从西周封建初建时文化制度建设或者明清之际的儒学受到冲击等回答。(3)依据材料三“各种不同的文化各适宜于对付不同的环境”从解释或界定文化的含义以及《吕著中国近代史》界定文化含义目的回答。32、(1)原因:个人的功名利禄;清廷怀柔手段的笼络;社会日渐安定;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影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使清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禁锢人们的思想。(2)态度:一则要求清廷推行改革;二则要求推翻清王朝。评价:可综合这两种态度进行总体评价;也可就其中某一态度进行评价。总体评价:体现了西方文明冲击下的民族觉醒;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清王朝的认识历经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某一态度评价:第一种:认识到学习西方文明的必要性;立足于维护清廷统治而提出的;对中国落伍的根源缺乏理性分析。第二种:此类文人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或舆论基础;没有将反清与反帝紧密结合起来【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可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来看,文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安于清朝统治。依据材料“清廷也用尽怀柔手段……笼络了不少学者名士”来看,清廷的怀柔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依据材料“中国百姓生活安定”“当君臣的名义已定,则民族界限就不足以颠覆人间伦常”来看,在社会日渐安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清朝,文人受封建纲常影响较为严重;影响:结合清初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专制统治、思想禁锢等角度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2)态度:依据材料“问题是如何治内才能救国”来看,清朝晚期文人在对待清廷统治问题上存在两种态度:一是要求清政府整顿内部,一是要求推翻清政府以整顿中国内部;评述:可从总体上评析整顿中国内部的态度,也可就其中某一态度进行评价,但无论哪个角度均要紧扣进步性、局限性两个方面。33、(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