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留意自然环境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4·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据此推断该遗址()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冲突尖锐D.呈现出中心集权的形态3.[2024·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限制着戎狄蛮夷部落。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适应了对地方限制的须要B.建立起了中心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冲突4.[2024·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事实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折服。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折服斗争推动民族交融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斗争破坏了分封制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这可说明当时()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国家确定经济发展C.铁犁牛耕方式普及D.农夫收入稳定增长6.[2024·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依据“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据此可知这些变革()A.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C.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D.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7.[2024·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战国时期,墨子指出:方今之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进而相互攻击。孟子面对齐国君主,坦然回答:仲尼门徒,不传齐桓晋文之事。庄子面对社会发出感慨: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可见,这些思想家都()A.试图影响现实政治B.提倡道德感化C.主见复原礼乐秩序D.提倡百家争鸣8.[2024·湖南益阳高一期末]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作者意在说明()A.政治腐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B.秦统一天下得到了士民的支持C.官僚政治渐渐取代贵族政治D.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9.[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云梦县睡虎地秦简》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在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规定:仓房门扇不紧密,谷物能从里面漏出,成例均应罚缴一副铠甲;仓库出现老鼠洞,要依据鼠洞的数目进行惩处,如有鼠洞三个以上应罚一盾。这表明秦律()A.条文过于细致繁复B.为后世粮食储备平安供应阅历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过于严苛最终导致了政权灭亡10.[2024·安徽宣城高一期末]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依据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牢靠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最新的考古发觉更接近历史的真相11.[2024·广东深圳高一期末]汉初的统治者认为:秦国犹如一架马车因跑太快而散架了,继秦而立的汉假如想接着驾驶这辆破车,就必需放慢速度以维持稳定。由此可知()A.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B.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C.秦朝的制度被全部继承D.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破坏12.[2024·湖南衡阳高一期末]下表为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推行一系列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些政策的推行()时间政策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司赤仄(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侧)不得行”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心对经济限制力C.消退了王国威逼D.解决了郡国财政亏空问题13.[2024·湖南邵阳高一统考练习]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可以成为汉武帝“略输文采”的有力证据是()A.开拓疆域,三次对匈奴斗争B.加强皇权,实行中朝制度C.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D.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14.[2024·安徽安庆高一测试]东汉中期始,皇帝借宦官以抗外戚,其权势日益增加,桓、灵帝时,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这主要反映了()A.察举制失去了功效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C.外戚干政皇权旁落D.内朝权力扩张减弱相权15.[2024·云南昆明高一期末]云南金马碧鸡的传闻源于西汉时期,《汉书·郊祀志下》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据此可知()A.西汉时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B.金马碧鸡传闻毫无历史依据C.古代益州地区普遍信仰金马碧鸡D.谏大夫为西汉时期云南最高长官16.[2024·甘肃张掖高一统考]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闻和伏羲传闻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起先,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改变反映了汉代()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4·江西铜鼓中学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同等和谐。——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致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子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显明对比。——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学问,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4分)(2)依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学问,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改变?这一改变有何历史作用?(6分)18.[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行分别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确定他们必需在自己原有学问基础之上,依据现实的须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突破。——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等材料二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旺盛,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旺盛,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化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学问的“学在民间”。学问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索,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分析材料一中“士”的再就业的历史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6分)19.[2024·辽宁营口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静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如何解决“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这个问题?其结果如何?(6分)20.[2024·山西晋城一中高一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经过60余年的养精蓄锐,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心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皇权,设立干脆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斗争。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摘编自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依据材料,从中吸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才智,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楚,论证充分)第一单元综合检测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河谷平原上,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浐河的阶地上,可见两个早期聚落靠近河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我国早期聚落的影响,解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两个遗址的不同之处,没有体现文化的多元性,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筑风格,解除D项。故选C项。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可知,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这体现了权力中心倾向,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否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材料信息无法判定,解除B项;阶级冲突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C项;中心集权形态到战国时期才出现,解除D项。故选A项。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姬姓贵族诸侯分布在富庶地区和原少数部族地区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姬姓贵族和功臣等异姓诸侯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拱卫姬姓势力的形态,可见,西周分封适应了对地方限制的须要,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心集权制度,解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姬姓贵族,这是血缘政治的重要体现,解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诸侯之间的冲突,解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春秋时期赤狄各部被晋国各个击破,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折服,说明民族间的斗争促进民族交融,A项正确;此时国家并未统一,解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的内涵,解除C项;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解除D项。故选A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可知,图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上有“廪”字样,反映了浇铸铁制镰刀的机构,说明当时冶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生产力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及字样”,不能推断国家确定经济发展,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铁犁牛耕的普及,解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的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及其“廪”的字样,未涉及农夫收入,解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依据‘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革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巩固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属于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解除A项;“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表述过于肯定,只能打击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除C项;材料未提及土地制度是变革的核心,解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见,墨子反对不同观点的相互攻击;孟子反对君主推行霸道;庄子痛恨社会的不公允,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见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故A项正确;提倡道德感化主要是儒家的主见,解除B项;孔子对社会现实不满,主见复原礼乐制度,解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解除。故选A项。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可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是民心所向,得到了士民的支持,B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统一是顺应潮流的须要,没有提及秦朝灭亡的缘由,解除A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使官僚政治渐渐取代贵族政治,且材料也没有涉及郡县制的推行赢得了民众拥护,解除C、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秦律在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规定有利于粮食保存,为后世粮食储备平安供应阅历,B项正确;材料表明秦律条文细致,对于粮食保存是必要的,并不繁琐,解除A项;材料是关于保存粮食的,不能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解除C项;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不能表明秦律导致政权灭亡,解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史记·陈涉世家》认为“失期,法皆斩”,而《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两者的记载有出入,这说明须要多重史料进行互证,C项正确;私人修史虽有主观性,但也具有史料价值,解除A项;考古史料也有弊端,只能体现某个片段的历史,不肯定比文献资料牢靠,解除B项;最新的考古发觉也须要与文献资料互证才更具有劝服力,解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秦国犹如一架马车因跑太快而散架了,继秦而立的汉假如想接着驾驶这辆破车,就必需放慢速度以维持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动乱,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破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养精蓄锐的政策,社会局势稳定下来,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无关,解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未体现秦朝的制度被全部继承,解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体现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破坏,而是面对汉初经济凋敝如何解决,解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加强了中心对经济限制力,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加强中心集权而非君主专制,解除A项;“消退”表述过于肯定,解除C项;材料中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中心财政亏空问题而非郡国财政,解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意思为:只惋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指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差于武功,开拓疆域,三次对匈奴斗争是汉武帝军事方面的成就,A项正确;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这不能体现“略输文采”,解除B项;“设立五经博士”与题干“略输文采”相冲突,解除C项;向全国推行盐铁官营不能体现“略输文采”,解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把宦官当作对抗外戚的工具,使得宦官权势日益增加,党羽遍布全国,主要反映了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宦官专权对察举制的冲击,解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宦官而非外戚干政,解除C项;内朝权力扩张减弱相权与皇帝借宦官打击外戚及宦官专权、党羽布列州郡等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皇帝得知云南有金马碧鸡后派人去找寻,可知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A项正确;材料无法推断金马碧鸡传闻无历史依据,B项解除;材料与地区信仰无关,解除C项;材料与地方最高长官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西汉起先女娲传闻和伏羲传闻由之前的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变为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夫妻关系,这反映了汉代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经济往来的信息,解除C项;神话传闻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不能得出“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闻”的结论,解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表现:人民定居而耕;生产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使粮食产量增多有了剩余。例子:河姆渡人制作简洁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制作工艺超群;已有文字记载。(3)改变: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作用:提高了生产的主动性。解析:(1)表现: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可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人民定居而耕;据材料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生产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使粮食产量增多有了剩余;精神生活的例子: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制作简洁的玉器或原始乐器。(2)历史信息:据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可知,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据材料二“……器表均有精致的纹饰和族徽文字”可知,青铜制作工艺超群;已有文字记载。(3)改变:据材料三“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作用:据材料“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提高了生产的主动性。18.答案:(1)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渐渐瓦解;王室衰微,分封制渐渐瓦解,各国渴望人才;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渐渐下移,私学兴起;夏、商、西周的文化积淀;斗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华夏文化。(答出三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淌;推动了民间教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旺盛。(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意义:促进农业生产的旺盛和文化的进一步旺盛;推动教化的发展、学问普及和人才培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学术派别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历史条件:依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行分别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及所学春秋战国的社会改变可得诞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渐渐瓦解;王室衰微,分封制渐渐瓦解,各国渴望人才;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渐渐下移,私学兴起;夏、商、西周的文化积淀;斗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华夏文化。(答出三点即可)历史影响:依据材料“士再就业的事实,确定他们必需在自己原有学问基础之上,依据现实的须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及所学学问,可从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淌;推动了民间教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旺盛等方面概括。(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意义:依据材料“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旺盛,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旺盛,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可得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旺盛及文化的进一步旺盛;依据材料“百家争鸣使教化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得学问的‘学在民间’。”可得出促进教化的发展和学问的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9.1 知识引入-VPN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7.3 任务2 配置网络负载均衡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串讲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B 3a - Self Check课时作业
- 2014-2020熔接机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口径双埋弧直缝焊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台式砂光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单动型点胶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内衬白纸铝箔胶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铝铁防锈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混凝土地面施工
- 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一)
- 钢结构分部分项划分表
- 关于我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领证单位的公告
-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执行规范标准
- 货柜7点检查记录表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样表
- 2021中国儿童银屑病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简介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统编版三上第三单元复习课件(24页)
-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0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